盛唐高歌-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现在驿站经费充足,还可以对外开放赚钱,不做好一些,谁愿意进来住,前面那间竹乐驿更好,清一色的红木家具、餐具全是银器呢。”黄三点头附和道。
郑鹏伸了一个懒腰说:“算了,反正也不用花我们的钱,干净舒服一点也好。”
驿站相当于唐朝公务员的免费旅馆,像郑鹏这种有公务在身的人食宿不用花钱。
当然,也不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不同的品阶有不同的待遇,饭菜不会很好,要好酒好菜还得自己掏银子,郑鹏有三宝号的利润和郭府的分成,钱财不是问题,每次都出手大方,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
这不,刚想睡下,门外突然传来敲门声:“郑将军,睡了吗?”
黄三打开门一看,是驿站的胖驿丞,连忙问道:“这么晚了,还有什么事?告诉你,我家少爷可不兴加枕头那一套。”
水至清则无鱼,在驿站投宿,一些驿卒有时会充当龟公拉皮条,郑鹏对这些娼妓没兴趣,黄三看到驿丞一脸讨好的样子,以为他想拉皮条,马上用话堵了他的嘴。
胖驿丞忙得了个礼,讨好地说:“岂敢,是这样的,驿站在山里,那些山蚊就是入冬也凶,这里有下官收藏的极品檀香,驱蚊虫又能宁神静气,特来献给郑将军享用。”
檀香不仅能做家具,燃烧起来不仅有独特的香味,还有宁神静气的作用,是一种奢侈品。
在得到郑鹏同意下,黄三收下点燃,然后郑鹏在袅袅香烟中酣然入梦。
不知睡了多久,郑鹏感到有冰凉的东西贴住自己的脸,还在人轻轻摇着自己,勉强睁开眼睛,当睁开眼睛的一瞬间,瞳孔突然收缩,吃惊得张大嘴巴,半天也说不出话来。
一睁眼,就看到一张熟悉但又异常冰冷的脸!
第366章。366 霸道式谈判
郑鹏揉了揉眼,好像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错,自己坐在胡床上,而崔源如鬼魅般坐在自己对面,静静地看着自己。
这种情景,跟在贵乡时非常相似。
震惊过后,郑鹏的脸色很快恢复正常,语气平静地开口道:“又见面了,我应该叫你不良将还是崔御史,或者跟绿姝一起叫你大父呢?”
每一次见面,气氛都不好,郑鹏怎么也没想不明白,崔源怎么会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自己的房间,可震惊过后,只能平淡心面对。
身边有黄三、阿军、左骁卫的二名校尉还有安东督军府的精锐小队护送,崔源出现在这里时,这些人一点反应也没有,不用问,肯定是崔源暗中把他们都“摆平了”。
郑鹏知道崔源的心思,无非是用行动暗示:无论自己想怎么防备,身边有多少护卫,只要他愿意,一出手就能轻易捏在手里。
明显是在炫耀自己的能力。
十几个精明能干的人,阿军和黄三就在外面的侧间,也不知崔源用什么办法,以致被制服时连示警都不能做到。
崔源上下打了一下郑鹏,看到郑鹏这么快就恢复了镇定,心中有些惊讶,不过他还是傲然地说:“那些亲密的称呼不用急,最后能不能成,还是一个未知之数,叫一声崔御史就行。”
“郭老丈在信中说,崔。。。御史已经应允了这门亲事。“郑鹏追问道。
这个老小子,不会言而无信,中途变卦吧?
“这里只有我们二人,实话说吧,要不是绿姝被你迷惑,一门子心思要跟你,老夫绝不会同意这门亲事。”
既然说得这么坦率,郑鹏也不客气地说:“要不是你是绿姝的大父,我也不会想跟你说这么多。”
“哦,是吗?”崔源冷眼瞄了一下郑鹏,脑袋微微向上昂,骄傲地说:“郑鹏,你应该庆幸,天下间想跟老夫说话的人不知有多少,很多人以跟博陵崔氏搭上关系为荣,更别说跟博陵崔氏这种豪门结为姻亲。”
七族五姓名闻天下,博陵崔氏在汉朝时就开始发迹,三顾茅庐的故事中,就有刘备偶遇博陵崔州平的情节,司马徽向刘皇叔举荐当时贤士时,也只提到了诸葛亮的四个贤达密友,那就是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和徐庶徐元直,可见博陵崔氏的显赫。
作为博陵崔氏的一份子,崔源一直以此为傲。
别看郑鹏的根在元城郑氏,元城郑氏是荥阳郑氏的分支,在外人看来也是属于七族五姓,可一个是正室嫡氏,一个是偏房旁枝,简直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郑鹏毫不相让地说:“崔御史,你所说的豪门,是因为你官至御史所开创的吗?”
“当然不是,博陵崔氏的辉煌史,可以追溯于汉朝时代,是历代祖先一步步开创累积而来。”
“是吗?也就是说,崔御史是命好,生在了豪门”郑鹏话音一转,径直说道:“虽说我身世不如崔御史,但我并不羡慕崔御史,因为不久的将来,我会创造一个豪门。”
说这句话的时候,郑鹏语气坚决、神情坚定,就是坐得远远的崔源,也感受到郑鹏的霸气。
半响,崔源冷哼一声:“有志气是好事,不要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就行了。”
博陵崔氏能有今天,那是几百年间无数崔氏的先人经过一代代的努力,一点点积攒而来,郑鹏信口开门说自立豪门,崔源自然不信。
郑鹏张张嘴,最后什么也没有说。
这种事情,争辩没有用,争赢了不觉得光彩,争输了就是自取其辱,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明。
二人沉默了一会,最后还是郑鹏率先开了口:“崔御史,不知深夜到访,有什么指教?”
绿姝的事,要崔源这老头子点头才行,为了绿姝,郑鹏还是先忍一下。
不管了,郭老头说崔源已经答应,在成亲之前不想节外生枝,先忍一下,到时人到手,再跟他好好清算好了。
跟他闹,一时痛快了,到时苦的是绿姝。
就是不用问郑鹏也知道,固执的崔源肯改变主意,绿姝肯定做了很大的努力。
崔源放下茶杯,盯着郑鹏,一脸正色地说:“想必你也知道,你跟绿姝的事老夫原则上是同意,不是因为你足够优秀,而是姝儿妮子被你迷了心,不得已而为之,但有几件事,老夫要跟你确认一下的。”
早就知不会这么顺利,郑鹏点点头说:“什么事,崔御史不妨直言。”
“第一,姝儿是不是正室?”崔源径直开口问道。
“当然,进门后,大钥匙也是绿姝拿。”
幸好,崔源没有逼自己说只能娶绿姝一个,不能再娶娶纳妾,应该是自己去博陵时态度够坚持,知道自己不会同意,所以干脆没提。
崔源眼里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继续说道:“第二件事,绿姝吃的苦够多了,老夫不想让她再吃苦,你要在元城的封地上修筑一幛大宅,一来表示你对姝儿的心意,二来嘛,堂堂博陵崔氏嫁女,可不能在宾客面前失礼。”
“为什么要在元城呢?在贵乡不可以吗?”郑鹏有些不甘愿地说。
元城有郑鹏不好的回忆,郑鹏打算有回去把父母接到封地,至于那些抛弃自己的族人,跟他们客气都觉到恶心。
“不行!”崔源斩钉截铁地说:“树无根不活,人无根则茫,老夫知道你在贵乡置田买宅,可你是元城郭氏、不是贵乡郑氏,你要记住,绿姝不会嫁给与家族发生非议与争执的家庭,郑鹏,你就是不顾自己颜面,也要照看博陵崔氏的脸面,想必你也能理解决?”
郑鹏咬咬嘴唇,最后还是应了:“多谢崔御史指点,我知道怎么解决。”
名门大族就些名门大族,一桩已经答应的亲事,也弄出这么多事情,虽说郑鹏很不喜欢崔源,可听他说得头头是道,也不知怎么拒绝,只能表示同意。
要是崔源要求多少彩礼、要遵守什么规则这些,郑鹏还真不想跟他说那么多,不过崔源对彩礼只字不提,而是为风风光光嫁孙女而作准备,也很难拒绝。
也算是一片赤子之心,郑鹏可以肯定,就是崔源自己的女儿,也没有做这么多。
崔源有些凶地盯了郑鹏一眼,然后一脸正色地说:“姝儿就是许配给你,不仅要风风光光,还要清清白白,这件事是由你而起,姝儿的清誉也要你想办法挽回,博陵崔氏的女子成亲,不能成得这般不明不白、受人非议,郑鹏,你不要跟老夫否认你没做过。”
“自然”郑鹏干脆地说:“在成亲前,我一定想办法恢复绿姝的清誉。”
为了破坏崔王联婚,郑鹏还豁出去了,就是绿姝的清誉也顾不得,真是委屈了她,就是崔源不说,郑鹏也会想办法为绿姝正名。
里面还包括自己的声誉呢。
答应得这么爽快,那是郑鹏行事前,已经把退路全都想好,包括为绿姝正名。
崔源站起来,自言自语地说:“答应得倒是痛快,也不知是不是信口开河,那老夫就放长双眼,看你怎么做。”
眼看崔源就要走,郑鹏终于忍不住了,开口说道:“有个问题,那些下人呢,他们没事吧,你们是怎么得手的?”
再一次没反抗就被制,郑鹏还真一点不甘心。
“你的那些下人都没事,就是一个个睡得像死猪”崔源淡然地说:“怎么做到很简单,这房门的家具是一种特别的木材打造而成,这种特别的木材有一股奇香,当然,这股香味没有问题,但只要配上檀香,两种香味一混合,就会变成一种让人昏睡的香味,明白了吗?”
第367章。367 元城郑家的转变
术业有专攻,要是讲打讲杀,阿军不一定输给他们,可说到旁门左道这样,不良人他们才是专家。
看着空空如也的房间,郑鹏苦笑一下,继续睡觉。
面对着强势的崔源,郑鹏有些无奈,可暂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好在君子报仇,十年未晚,早晚得拿回这个面子。
第二天一早,当黄三和阿军知道昨晚发生的事后,两人变得沉默不语,一脸郁闷地上路。
郑鹏一行闷闷不乐,然而,位处元城的郑家大宅张灯结彩,洋溢着一片欢乐祥和的境象。
封勋受爵的公文已下,所属的州县开始登记造册,准备把封地和邑户拨划,看到张帖的公文,元城的百姓这才知道原来他们眼中的不屑儿、败家子不仅做了将军,还有封了爵,一时间,元城郑家的声望一下子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至少是元城郑氏一族在元城开枝散叶以来,最风光的一次。
这么高兴地事,自然值得庆祝一下,郑家不仅请了有名的戏班子在门前连唱三天,让元城的父老乡亲可以免费看戏,还大摆宴席,邀请元城有头有脸的人到家中庆贺。
上次元城人被封爵,记忆中还是前朝的事,郑鹏年纪轻轻就受勋封爵,听说还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前途不可限量,一时间,原来有些车马稀落的门前,一下子变得车水马龙,平日难得一见的宾客,排着队前来拜访、祝贺、送礼。
就是县衙看到那么多达官贵人前来,也派衙差去维持秩序,以示对郑家的重视,大门外,不断有人唱着客人送上来的礼单:
“黄洞张达,送上好杭绸二匹、时令果品一担,祝贺郑将军受勋封爵”
“西乡郭子贤,送上好文具一套,花帘纸十刀,祝贺郑将军受勋封爵。”
“元城王家昌,送羊脂白玉一笔寿字簪、墨色翡翠荷花坠子,祝贺郑将军受勋封爵。”
随着客人不断登门,唱礼的下人也不断唱着各式礼单,在大门处,郑元业带领着郑元兴、郑元旺还有几个子侄笑着欢迎前来赴宴的宾客:
“这不是曹捕头吗,这什么风把给你吹来了,稀客、稀客,快快请进。”
“不知洪县尉大驾光临,真是有失远迎,三弟,快招待好洪县尉。”
“四弟,看,是方县令的轿子,我去迎接,你让阿耶也到前院接一下,程儿,你也跟上。”
站在门口充当指挥一职的郑元业满脸春光指着家人及下人接待宾客,当他看到提着大包小包上门祝贺客人时,就显得格外热情。
元城郑氏,已经很久没这么热闹,也很久没人提着贵重的礼物登门,这次借着郑鹏的光,不仅元城有头有脸的人都赏面前来,就是接到请帖的魏州方刺史,虽说公务繁忙不能前来,可还是派人送来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和十本新书以作祝贺。
大门外一片喜气洋洋,而郑家一间偏房内,郑家老爷子有些不高兴地说:“元家,你今天怎么啦,一整天心神恍惚,跟人客人说话也没见什么笑脸,怎么,替鹏儿庆祝一下,你这个作为阿耶的,不高兴?”
庆祝郑鹏荣升的宴席,作为郑鹏的父亲,郑元家应该是绝对的主角,很多宾家也主动找郑元家聊天、敬酒,可郑元家有些不在状况,有时还有走神的情况,郑长铎有些不高兴,把他叫出来提点。
看到老父不高不,郑元家连忙说:“高兴,能不高兴吗?只是。。。鹏儿不在这里,我们把他赶出去,这些年也不见鹏儿回家,我们搞这么多事,也不知他心里怎么想,会不会不高兴。”
当日狠下心把郑鹏逐出家门,任由他自力更生,想想有些过分。
这二年,郑鹏经常托人给父母带信、带礼物,可他一次也没回过元城,家里派人二次去示好,一次是贵乡,一次是去西安,可二次都是狼狈而归。
至说主动替郑鹏庆祝,郑元家有些不以为然:这件事是郑元业和他儿子郑程一手策划的,绕过做大哥的、也是郑鹏的父亲的自己,直接与老爷子商议,谈好后才告知郑元家。
说是庆祝,其实就是乘机敛财,看看郑元业父子那种兴奋劲就知道了,一有空不是看着礼单就是清点礼物,有族中元老说这些贺礼是给郑鹏送的,应该留给郑鹏处置,可郑元业父子振振有词说是一家人,宴会的一干费用是家族出,这些贺礼需要进公帐云云。
前面是这二父子一心把郑鹏赶出门,这下可好,搞庆祝宴会就这二人最积极。
郑长铎一脸正色地说:“一笔写不出两个郑字,这么重要的事,不邀请邻里、亲朋戚友庆祝一下,不祭祀禀报先人,于理不符,于礼不合,说不定别人还以我们元城郑氏吝啬或看不起亲朋戚友呢,偏偏鹏儿得到皇帝的信任,从西域回来没多久,又派到河北道办事,根本抽不出空,作为长辈,不该为晚辈分担吗?”
是吗?郑元家心里腹诽道:当日将鹏逐出家门,可没这么慈眉善目,给郑鹏一间破得不能住人的破屋就扔出门,还严令不准家人看望、接济,要不以逐出家门作惩罚,怎么当时不说一笔写不出两个郑字?
顿了一下,郑长铎叹了一口气,悠悠地说:”棍下出孝子,有些时候,在特殊情况下用特殊的手段,也是一种不错的办法,元家,某问你,要是鹏儿还留在家中,每天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整天流荡青楼妓院,他能有这种成就吗?”
郑元家想了想,最后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好了”郑长铎拍拍儿子的肩膀说:“正所为爱之深、恨之切,当日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让鹏儿自力更生,这是一种激励,族谱中有鹏儿的名字,你这个作阿耶的在、某这个作为大父的还在,本来就是一家人,一家人过日子,哪有勺子不碰锅沿的,都是多包容,对吧?”
都说成这样了,郑元家还能说什么,只好点头称是。
好像想起什么,郑长铎又开口道:“下人说,官府的人已经丈量土地、造册,相信胸儿很快回元城,不过年轻人气盛,元业跟鹏儿有些不愉快,这事还得你多劝劝,最好找个机会,让他搬回元城,搬回家吧,鹏儿住的那间房,一直给他留着呢。”
二次主动释放善意,可每一次都是失望而归,很明显,郑鹏还在气头上,这件事,只能交给郑元家来处理。
要是郑鹏还是一个混日子、没上进没前程的人,郑长铎也懒得理会,可郑鹏现在有了官阶、有了勋爵,家族之耻变成家族之光,为了元城郑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