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高歌 >

第151章

盛唐高歌-第151章

小说: 盛唐高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坐在左上首的古太白看到众人都不说话,猛地一拍桌子说:“真是可恶,不到半个月,我大食勇士就损失过百人,可是连敌人的面还没见到,简直就是笑话,天大的笑话。”
 胡塞寒着脸说:“古将军,你们大食将士还算好了,负责城内守卫工作,人数伤亡有限,我族中勇士负责巡逻事宜,可以说天天遇袭,伤亡是古将军的五倍之多。”
 “有什么好说的”坐在胡塞旁边的葛多拉也拉长脸说:“我的人跟胡长老的人一起巡逻,伤亡比起来,有多没少。”
 过时坐在右上首的吐蕃墨脱千户毕而斤冷笑地说:“一百二十人,我吐蕃精锐一百二十人全军覆没,这事又怎么说?”
 大战还没有开始,各方损兵折将,各自指责起来,指责其他人收兵不动。
 古太白瞄了一眼坐在上位的阿了达一眼,开口道:“伟大的拨汗那之王,你不表现一下意见吗?”
 虽说在座的人都叫惨,可真正惨的,是一言不发的阿了达。
第300章。300 吐蕃人的远见
 阿了参在拨汗那经营已久,平日勤政爱民,深得民心,再说跟着阿了达,相当于跟大唐作对,那可是传说中的天唐啊,大食和大唐哪头轻哪头重,拨汗那的臣民还是分得很清楚。
 在吐蕃和大食的帮助下,阿了达虽说夺取了拨汗那的王位,控制了拨汗那绝大部分地区,因为阿了参需要到长安向大唐请救兵,又遇上冬季,本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去消化、整合,没想到原拨汗那宫廷大将军花里木和镇守拨汗那的唐朝大将黄冲坚持不撤退、不投降,就像打不死的老鼠,到处袭击、散布消息。
 一个难得整合消化的机会就这样白白错失,阿了达郁闷得想吐血。
 部落人口不多,人才更少,管理起国家,以前的人不敢用又不得不用,用的时候又提防,可一提防又难收心,以至不断恶性循环。
 不断有人叛逃,就在前天,一个投诚的将军突然去投奔花里木,走的时候,足足带了三百个人头以示诚意。
 没有施政基础,有人叛逃不奇怪,可那个投诚的将军是阿了达的表兄弟兼发小,也是阿了达认为绝不会背叛自己的人,可没想到,最信任的反而背叛自己。
 当这件事发生后,整个拨汗那震动,声望的损失比普能手下的损失。
 阿了达心里有些郁闷,不过他面上一点也不表现出来,反而云淡风轻地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太平盛世都是建立累累的白骨之上,有点伤亡很正常,等真正开战,伤亡的数目更大。”
 顿了一下,阿了达继续说:“当然,只要我们打败大唐的军队,那大唐将损失它在西域的大半精锐,到时不仅仅保住拨汗那,我们还能乘胜控制西域大片的土地,在西域站稳脚根,那大唐的西大门就被我们打开,诸位,想想大唐有看不尽的美人,数不尽的财货,那时你们会发现,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别人可以埋怨、沮丧,但阿了达绝对不能,现在骑虎难下,只能一个劲向前冲,有事阿了达是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不仅不能露出负面情绪,还要鼓动同伙的士气。
 一想到能占领大唐的花花世界,有各种各样的美女和数不尽的财宝,古太白一下子振奋起来:“没错,拨汉汗王说得很对,只要我们能攻占大唐,一切的付出,都会得到难以想像的回报,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失去勇气,更不能被他们吓倒。”
 胡禄居部落的阙啜丹拜有些疑惑地说:“要说拿下西域,我还能相信,说到攻占大唐,是不是有点异想天开?”
 阿了达哈哈一笑,扭头对吐蕃的墨脱千户毕而斤说:“千户,你对大唐的情况最清楚,不如交给你来解释一下。”
 毕而斤也不拒绝,干咳一声,等众人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这才开始说道:“大唐对西域,统而不治,镇守在西域的唐军不多,多是靠依附的少数民族来维持,可以说,西域是大唐最大变数、也最好夺取的一块土地,只要我们打败大唐的南北两路兵,那西域指日可待。”
 “就是西域不能尽数吃下,能保住拨汗那,也是胜利,到时拨汗那与吐蕃成犄角状,相互照应,假以时日,可能以慢慢图之。”
 “至于攻占大唐的问题,还真不是异想天开”毕尔斤一脸神秘地说:“大唐的兵力布置,呈现出内轻外重的迹像,他们特别注重边陲防卫,而中原内部兵力空虚,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样一来将领的权力过大,很容易出乱子,可以坦白地说,现在大唐国运昌隆,能扰不能攻,需要某一个时机,例如天灾人祸什么的,那我们就有机会大干一场,就是攻破长安也不是梦想,不管怎么说,我们先站稳脚跟,用足够的耐性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吧。”
 丹拜哈哈一笑道:“说得太好了,好,让我们齐心,一起对付大唐。”
 “就是,好虎群不住群狼,大唐就是再能打,也敌不过我们这么多人。”
 “怕什么,上了战场就是玩命,我们不是发了很多悬赏出去吗?”
 “吃下西域,我们的实力马上巨增。”
 “成大业者有得有失,这点损失怕什么,以后多加防范就是。”
 众人被毕尔斤说动,开始相互打起气来,不过说得最多,就是怎么把大唐从西域的版图驱逐出去,而毕尔斤所说攻破长安这类话,听听好了,没人相信能攻占长安的都城长安,因为大唐实在太强大了。
 要是郑鹏在这里,肯定被毕尔斤的话吓倒: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吐蕃把大唐看得太透切了,一言点出大唐潜在的最大弊端,有唐一代,长安被外族攻破过二次,一次是安禄山作乱,后来唐军借回纥军队收复了长安,长安被回纥军队攻破一次。
 严格来说,也不算外族攻破,因为这是在大唐皇室和朝野的协助下攻破的。
 公元763年10月,吐蕃攻入关中,由于宦官程元振阻挠,吐蕃攻占大震关这样的军情皇帝都未及时知晓,直到吐蕃攻占邠州,唐代宗才知道真实军情,防御军队还没有调集起来,土蕃军已过咸阳附近的西渭桥,代宗不得已仓皇逃往陕州,吐蕃军队随后进入长安大肆剽掠。
 也就是说,吐蕃是唯一正面攻破过长安的外族。
 吐蕃能攻破长安,那是他们早看出大唐可能出现的破绽,并早早制定相关计划,这才能攻破长安,大肆剽掠。
 毕尔斤看到众人不相信自己说的话,不过他也不生气,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很多端起酒和众人一起喝酒。
 气氛终于缓和,看到几个人士气高涨,阿了达抓紧机会问道:“诸位,大唐的军队,不到三天就会到底我拨汗那领地,是攻是守,我们还得商量一个一方案。”
 大唐的军队,快到拨汗那时,开始把速度放慢下来,并不急着前进,一边给阿了达等人施加压力,一边养精蓄锐,让将士们从长途涉中调整过来。
 “进攻,趁大唐立足未稳,杀他一个措手不及。”毕尔斤冷笑着说:“勇士们手中的刀,早就寂寞难耐了。”
 “防守,大唐劳师远征,战线拉得长,补给也困难,我们可以趁机劫他的粮车。”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一部分支持防守,一部分支持进攻,一时意见难以统一。
 也不是第一次讨论这个问题,差不多每次聚会,都商量怎么对付大唐,可是没一次能统一意见。
 阿了达看了看争得不亦乐乎的众人,再看看一旁的古太白,找了一个机会,开口说道:“古将军,大唐的军队就要到了,以你之见,应怎么去对付他们?”
 像胡塞、丹拜、葛多拉这些人,兵少将少,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没有一话事权,虽说阿了达是国王,可是以实力来说,大食的军力最强,按照惯例,实力最强的人有最终的决定权。
 阿了达的话音一落,所有人都静了下来,所有人把目光放在古太白身上。
 要是没有大食,在场的哪个都玩不转,再说在场的势力,都得到过大食的援助,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怎么也得给古太白一个面子。
 古太白点点头,一边敲着桌面,一边说道:“一个字,拖,无论是攻还是守,都要围绕着一个【拖】字,大唐那么多兵马,每天消耗的粮草难以计算,只要我们断了他们的后勤,嘿嘿,看他们还怎么躲。”
第301章。301 兵临城下
 “进军!”阿史那献大手一挥,一队队排列整齐的士兵,有序地向前进发,直奔拨汗那。
 和前几天相比,进军的速度明显快了起来,原因有二个,一是休整完毕,二是前面敲击西域那些“墙头草”的张孝嵩已经到达预定位置,南北二路大军同时出击,让对方首尾不相相顾。
 从情报来看,张孝嵩面对的敌人,是以吐蕃军为主的联军,而阿史那献的对手,是以大食军队为主的联军。
 经过二天的行军,北路军在一个名为望风坡的地方扎营,这次扎营和前几次有点不同,防御严了,人数也少了。
 原来分前军和中军,现在分成前军、中军、左军、右军和后军五个部分,郑鹏到达望风坡时,军营的气氛明显严肃很多,营地不仅架设了哨岗,四周还挖了拒马沟、摆放了鹿角,将士们全员穿上了结实的铠甲,有说有笑的情形没了,一个个变得严肃认真起来。
 就在望风坡向西三十里处,就是拨汗那的风城。
 从庭州出发已经十天了,郑鹏是第一次看到拨汗那的城池,说是城池,其实和大唐那些偏远的小城差不多,城池不大,城墙不高也不厚,从高处看过去,从房屋的规模来看,是一个人口只有几千人的小城池。
 还是一个很破的小县城。
 其实西域的城市都很破,跟大唐没得比,主要是西域的少数民族还没从游牧的天性中转变过来,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远远不能和大唐的百姓相比,不夸张地说,很多基本的生活品都不能自给自足。
 让阿史那献这么重视的原因,敌人在风城布下了重兵。
 南路军什么情况郑鹏不是很清楚,不过郑鹏知道,北路军的第一个大型战场,就是风城。
 站在望风坡的高处,可以看到站在城墙上守卫的士兵。
 看了一会,郑鹏主动开口道:“兵临城下,风城里面的人还般沉得住气。”
 郭子仪接过话头:“没错,最近敌人的斥候的活动明显减少,前来领赏金的人越来越少,估计他们在收缩防守,先避我们的锋芒,想办法拖累后勤线。”
 郑鹏指着城墙上的士兵说:“那些人,应是大食国的士兵吧?”
 墙头上站着一排排装束怪异的士兵,白色圆顶头盔,头盔有一条白色的丝巾,蒙住口鼻,还在颈间缠了一圈,身穿鱼鳞甲,拿着长长的长矛,身上还带着一个小圆盾。
 和大唐的盾区别很大,大唐的盾以防御为主,盾面通常是雕着各式花纹,例如各种兽面图案等,而那些人的盾很很特别,上面镶着一根又长又尖的刺,攻防兼备。
 阿史那献点点头说:“没错,那些正是大食士兵,也是这次祸乱的根源,郑监军你看清一点,那些人的面巾是白色的,要是没猜错,这次我们的对手,是号称大漠凶虎的古太白。”
 郑鹏点点头说:“原来是他,想不到这么快就跟他对上。”
 据情报所知,这次大食国王阿卜杜勒了。麦立克任命大将军伊本为东方最高的领导者,全权负责有东扩事宜,伊本手下有两名大将,分别是穆罕默德和古太白。
 穆罕默德绰号叫大漠狡狼,大漠凶虎是古太白的绰号,两人各领一军,竞赛式推进,大食国有自己的信仰,但信仰中又分有不同的派别,古太白部下的围巾是白色,而穆罕默德部下围巾采用黑灰色,从他们的打扮就能分清是哪一个部的人。
 郭子仪有些鄙视地说:“什么大漠凶虎,现在看来,最多就是一个窝里横的病猫,不准备欢迎我们呢。”
 拒马沟、护城河、陷阱、鹿角等等,把整个风城改成一座巨大的堡垒,唐军从出发到兵临城下,都没经历有规模的战斗,很明显,敌人并不想速战速决,准备把拨汗那有变成一座泥潭,让唐军泥足深陷,然后通过漫长的补给线拖挎大唐。
 这不是阴谋,而是阳谋。
 阿史那献一脸认真地说:“战场上胜者为王,这个古太白,常年在河中征战,也算是百战将军,肯定不会犯低级错误,换作是某,这个时候也会避其锋芒,嘿嘿,有点意思。”
 说到后面,阿史那献眼里流露出一种好战的的眼色。
 不光阿史那献斗志昂扬,跟在他身边的将领,一个个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冲上去杀敌一样。
 郑鹏注意到一件事:吐蕃和大食联手,出兵拨汗那,挑衅大唐的霸主地位,长安城内那是人心忡忡,朝廷担心会让西域陷入混乱,然而,到了西域后,看到大多将士,从他们脸上看不到忧心和害怕,相反,很多人都流露出期盼的神色。
 官场上想更进一步,文官熬资历,武将靠战绩,要是天下太平,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哪来战功?说不定飞鸟尽,长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现在西域出事,将士们的重要性一下子提高起来。
 “大总管,我愿带队出战,看看大食人的底细。”
 “给我三千精骑,末将把小小的风城夷为平地。”
 “末将愿领本部兵马,一探风城虚实。”
 “大总管,我鸠乌族的勇士,愿打先锋。”
 看到敌人,一些好战的将士有些忍不住,纷纷请示出战。
 阿史那献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大声说:“今天累了一天,不宜出战,传令下去,众将士早些休息,养精蓄锐,明日一早马踏风城。”
 “得令!”
 传令下去后,阿史那献对郑鹏拱拱手说:“郑监军,两军对垒,刀枪无眼、暗箭无情,请郑监军不要乱走动,最好不要离开大营。”
 这里这么多人,阿史那献最担心就是郑鹏的安危,要知道郑鹏是皇帝的使者,千万不能出事。
 “大总管放心,我会注意的。”郑鹏一脸郑重地应下。
 事实上,郑鹏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没有上场杀敌的打算。
 阿史那献扭头看了郭子仪、曹奉、许山等人一眼,一脸警告地说:“若是郑监军有半点闪失,本总管唯尔等是问,绝不轻饶。”
 年轻人,气血旺盛易冲动,最怕脑子一热就奋不顾身,阿史那献不想以这个时候节外生枝。
 “得令!”郭子仪等人神色一紧,马上恭恭敬敬地应道。
 阿史那献不仅嘴上关心郑鹏的安危,还体现在行动上,第二天一早,护卫队中多了几名阿史那献的亲兵,郑鹏去到哪他们就跟到哪,明显是得到阿史那献的授意。
 郑鹏知道是阿史那献的一番心意,也没抗距,就跟在阿史那献的身边,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观看大唐与大食军队的第一次较量。
 终于到了两军对驿的时刻。
 临时搭建的中军大营内,阿史那献环顾了一下麾下的大将,开口说道:“谁人敢去城门叫阵?”
 “末将愿往。”
 话音刚落,名为孙宽的偏将马上站出来,大声叫道。
 孙宽是庭州折冲校尉,擅使九环大刀,是阿史那献麾下的一员虎将。
 “准!”阿史那献大声应道。
 孙宽应了一声,走出中军大营后翻身上马,一扬鞭,直奔风城的正门。
 麾下将士出战,阿史那献没有在中军大营内干等,而是出了大帐,登上用木头搭建的云梯观战。
 云梯高约二丈五尺,站在上面可以看清前面交战的情况,有什么变化,阿史那献可以通过号令兵,用打令旗、吹号角或鸣金的方式临阵指挥。
 郑鹏也跟着登上云梯,这样可以看清前面的战况。
 孙宽很精明,前面策马狂奔,好像悍不畏死的样子,当他距城门大约一箭之地时停下,大声叫道:“某是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