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侯府嫡女打脸日常 >

第130章

侯府嫡女打脸日常-第130章

小说: 侯府嫡女打脸日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复原职之后,少不了他们的好处!”

    魏云闻言不说话了,她知晓,对母亲和姐姐来说,能够让萧家来帮忙,那是萧家的福分,在她们眼里,萧家就像是一条狗,就应该巴结着她们,能为她们做事,那都是萧家的福分。

    她们却从来不想,萧家不帮会如何,就好似萧家上辈子欠了她们似的。

    魏云从未有过像如今这般心灰意冷的时候,自从与新宁伯府定了亲事,母亲变得更加倨傲,而姐姐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嘴上面上都是一副不情不愿的模样,可心里实际上,却是为这桩婚事而骄傲的。

    如今父亲有难,魏家有难,她来往奔波上门求助,可她们却丝毫不体谅她和萧家的难处,她们只看到自己。

    魏云低头道:“好,我再去求萧家。”

    “求什么求?!”朱氏冷哼一声:“告诉他们,这是他们萧家立功的大好机会,过了村就没这个店了!”

    魏云也不争辩,只低低点头应是,而后立刻备了马车去了萧家。

    萧君听闻需要一千石之后,皱了皱眉,看向魏云道:“二百与八百相较,听起来极少,可这二百石却是在八百石的基础上增加的,恕我直言,因着萧家采购粮食,周边城县粮价已经飞涨,这时候再追加两百石,且不说会影响其它百姓生活,就是这两百石的数量也是凑不出来的。”

    听得这话,魏云朝萧君感激一笑:“我也知晓此事甚难,今日前来不过是抱着万分之一的希望罢了。更何况,太子妃的条件,这一千石才是个开始,还得要在一个月内凑够两千石充入粮仓才行。”

    说完这话,她站起身来,朝萧君行了一礼:“不管如何,多谢萧公子相助。”

    萧君见状连忙起身将她扶起,看着她柔声道:“你的事便是我的事,我尽力而为吧。”

    魏云在次对他道谢,离开了萧府。

    她一走,萧母便对萧君道:“这魏家也就这么一个明白人,着实可惜了。一千石的粮凑齐之后,剩余两千石便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整日里清高,也该让他们尝尝,为五斗米折腰的滋味!”

    萧君叹了口气:“我现在唯一担心的是,太子殿下是不是已经知晓了什么,若是当真如此,萧家怕是要落个欺君之罪。”

    听得这话,萧母皱了眉头:“怕什么,即便殿下查出来,咱们也不是做了什么恶事,虽是私自屯粮,可说到底还不是因为朝廷无能!”

    这话一出,萧君就立刻看了萧母一眼:“母亲,慎言!”

    回到府中之后,不说萧君承诺尽力而为之事,只将萧君所言的难处同朱氏和魏玉说了,而后苦着脸道:“萧家说,他们已再凑不出两百石了,更何况除了后面还有两千石的粮。”

    没想到,竟然是这么个答复,朱氏和魏玉闻言都愣了。

    朱氏更是尖着嗓子,又惊又怒的吼道:“他们八百石都能凑出来,两百石就凑不出来了?!我看萧家不是拿不出粮食,是根本在拿乔!在逼着我上门求他们!”

    魏玉也是冷哼:“萧家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让母亲求他们,他们也配?”

    听得这话,魏云被气笑了,她深深吸了口气,收了笑摆出一副与她们一般恼怒的神色来:“就是!女儿也是这般认为,萧家算什么东西,不过是一介商户罢了,能让他们筹粮那是萧家八辈子修来的福分!他们不筹自然有旁人筹!”

    听得这话,朱氏和魏玉一脸恍然大悟,朱氏拍了下掌:“对啊,整个平阳府又不是只有萧家一个商户,只要许下重利,愿意筹粮的多的是!你大哥平日里与平阳府众公子交好,交友广阔,此事交给他去办便是!”

    魏云笑了笑:“母亲说的极是,大哥交友甚广,此事交由他去办再好不过,也正好让父亲瞧瞧大哥的能耐。”

    朱氏闻言当即点头应好,立刻将魏翔唤了过来,同他说了此事。

    再听到萧家只能凑出八百石的粮食,不愿再凑剩下的二百石后,魏翔不愧是朱氏亲生,当即愤怒的将萧家骂了一通,而后拍着胸脯保证,他定会将此事办好。

    当天中午,魏翔连饭都没吃,就匆忙出门去寻他那些好友了。

    然而有句话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

第315章:什么是现实

    且不说,那些曾经与他交好的人根本不愿意见他,就算了见了,在听闻要筹措一千石粮,才能放魏知府出来之后,一个个神色都微妙起来。

    不是推脱家中没有那么多银子,就是推脱根本没有那个能力。

    魏翔气的当场就摔了杯子,指着那些人怒骂道:“平日里,你们都说有需要用的着的地方,定会鼎力相助,又说自己家产丰厚,如今真要你们帮忙了,你们一个个就成了缩头的乌龟!我魏翔,没有你们这些朋友!”

    听得这话,其中一个公子冷笑着道:“往日里,你是平阳知府的公子,如今你是监下囚之子,我们能够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出来见你一面,已经是仁至义尽,再者,一千石粮食,你知晓平阳府一年收粮多少么?!”

    “收这一千石的粮食又需要多少银子么?!你魏公子平日里,不也整日吟诗作对视金钱如粪土么,怎的不自己去采粮?咱们都不是商户,想要筹粮唯有买这一条路,你们魏府怎的不自己去买?”

    这话说的魏翔脸色相当难堪,他恼声道:“我又没说不给你们银子!”

    “那好!”

    说话那公子是个平阳府的乡绅之子,世代扎根平阳,家底很是丰厚。

    闻言之后笑着道:“先付定银,我家几个庄子,凑一凑能够有个百八十石,一石粮就算你三十两,这定银我也不收你多了,就收个一千两便是。”

    一千两,还只是定银。

    魏翔的脸色顿时就难看起来。

    那公子到底是有风度,并没有落井下石出言讥讽,只站起身来道:“想来魏公子身上也没带这么多银子,不过也无甚要紧,某今日的话就放在这儿了,魏公子随时带着银子去某府上便是。”

    说完这话,这公子便走了。

    他一走,其它人也跟着起身告辞。

    魏翔跌坐在雅间内,心头默默盘算着,一千石的粮食需要多少银子。

    不算不知道,一算顿时让他整个人如坠冰窖,一千石的粮食居然需要三万两!!

    他在雅间坐了许久,这才回过神来,浑浑噩噩的下了楼,结账的时候却被告知,那位公子已经结过了。

    听得这话,魏翔整个人顿时苦笑出声,原来,愚蠢的人竟是他自己。

    他终究还是抱了一份希望,放下了知府公子的架子,去了粮行,挨个要见他们的东家。

    可那些掌柜的,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三言两语就要将他给打发了。

    直到他说:“只要贵粮行能够帮我父亲渡过此关,父亲官复原职之后,定有重谢!”

    听得这话,掌柜这才肯用正眼看他,淡淡问道:“不知魏知府的重谢是何?”

    “这……”

    魏翔答不上来,掌柜的见状顿时就懂了,但生意人终究是圆滑的多,笑着对他道:“魏公子,不是小的和东家不愿意帮魏大人,而是眼下粮食本就紧缺,维持这点生计已是不易,哪有余粮在筹措给您?更不要说一千石这么多了!小的也是有心无力啊,魏公子还是寻寻旁人吧。”

    魏翔浑浑噩噩的被请了出来,临走之时无意间听得小二同掌柜的谈话。

    小二道:“这魏公子还真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也不想想,魏大人如今是监下囚,旁人忙着撇清关系都来不及了,又怎的会上赶着帮忙?”

    掌柜笑了笑:“话也不能这么说,不是还有个重情重义的萧家在忙前忙后么?萧家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就算将魏知府给捞出来了,那魏知府又能给萧家多少好处?”

    魏翔听得这番谈话,默默垂了眼眸,跌跌撞撞的离开了。

    一回到魏府,朱氏和魏玉魏云便迎了上来。

    朱氏满怀欢喜道:“如何,一千石的粮食可凑齐了?什么时候能将你父亲给换出来?”

    魏翔听得这话,看了朱氏一眼没有答话。

    朱氏瞧着他的脸色,顿时就知道不好,她咽了咽口水,安慰他道:“无妨的翔儿,你初初办事,凑不齐一千石也是正常的,你且说说,凑到了多少,剩下的咱们再想办法。”

    魏翔没有回答她的话,而是问道:“母亲可知,一千石的粮食值多少银子?”

    朱氏被他这话问愣了,府中上下采买,自有下人去办,她只负责对账目,哪里知道具体粮价多少?

    听得这话,朱氏有些羞恼道:“多少银子又如何?这是银子的事儿么?他们这是在为你父亲办事!只要你父亲出来了官复原职,还能不记得他们的好?!”

    魏翔闻言笑了笑,又问道:“那母亲不妨说说,他们筹措了一千石的粮食,将父亲换出来之后,他们能得什么好处?”

    朱氏闻言,瞬间哑然。

    能得什么好处?

    自古官商勾结乃是大忌,既然是大忌,这其中的猫腻定然多了去了,不然怎么会怕勾结?

    魏翔瞧着朱氏的模样,淡淡道:“一千石粮食,依着目前平阳府的粮价来说,是三万两银子,父亲一年乃是四品,一年俸禄是一百五十两,禄米一百五十石,母亲您算算,即便有产业傍身,父亲这一辈子,能不能挣得三万两?”

    这话一出,朱氏的脸色顿时惨白。

    魏玉见状急忙冷声道:“区区黄白之物,怎能与权势相比?只要父亲能够官复原职,还怕没有银子不成?!”

    听得这话,魏翔叹了口气,看向魏玉道:“即便你说的有理,可如今的问题是,旁人凭什么要散尽家产去帮父亲?父亲即便官复原职,能够给予什么样的好处,才能让他们收回这些银子?更何况,今日我走了一圈,如今的粮食已经是有价无市,如果咱们能拿出三千两来,我还能凑得一百石。”

    魏翔说完之后,便不再开口。

    朱氏和魏玉的脸色皆是惨白不已,唯有魏云,心中一片平静。

    魏家人被人捧的太高也太久了,是时候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现实。

    朱氏沉默了许久,哑声开口道:“难道除了萧家,当真没有旁人了么?”

    魏翔长长叹了口气:“萧家愿意不计前嫌,凑出八百石来,已经是情深义重,母亲往后可切莫再对萧家冷眼相待了,更何况,母亲想过没有,即便凑齐了一千石,剩下的两千石该怎么办?”
………………………………

第316章:与其如此

    这个朱氏和魏玉没有想过,就连魏云也不曾想过。

    魏云虽然知道,萧家在这个时候能伸出援手,那是仁至义尽,可她终究还是深闺女子,根本不知道,一千石的粮食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凑齐这一千石粮食,得付出多大的心血,付出多少钱财。

    朱氏和魏玉,那就更不用提了。

    就是经常在外的魏翔,也被养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性子。

    在他们眼里,魏辉就是这平阳府的天,而他们在平阳府长大,魏辉就是无所不能的,原本他们以为,只要将魏辉从牢里给救出来,剩下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可如今,魏翔在外奔走了一天之后,这才意识到什么是现实。

    他看着朱氏和魏玉魏云,哑声道:“且不说如今粮食短缺,根本没办法埋到这么多的粮,就说有粮,咱们也没有那么多的银子,一千石的粮食是三万两,两千石就是六万两!一个月之内,父亲如何筹得这六万两!亦或是找个能愿意付这六万两的人?!”

    六万两!

    这三个字压的朱氏头眼发昏、两脚发软,当即就跌坐在了椅子上,魏云和魏玉也都白着一张脸不说话。

    魏翔看着三人沉声道:“娘,太子殿下这就没打算让爹官复原职啊,这一千石若没了萧家,咱们砸锅卖铁也凑不出来,如今萧家看在魏云的份上,愿意凑八百石出来,哪怕是算作聘礼,也是天价了,您以后……对萧家可别再那样了。”

    “剩下的两千石,父亲若是凑不出来,便会被罢官,咱们一家就成了庶民,萧家对咱们来说,都是高门大户了。”

    一番话,说的朱氏和魏玉都是面色惨白。

    朱氏没办法接受,自己从高高在上的官夫人,一下子跌到泥里,转眸朝魏玉看了过去:“一个萧家就能凑出八百石,新宁伯府定然能凑出更多,萧家能为了你妹妹如此,你去求求新宁伯府,他们肯定也愿意……”

    魏玉没有说话,朱氏自己说到后来,也没了声响。

    新宁伯府之所以选择魏玉,还是因为沈洋是续弦,正巧魏辉当年在京城,与沈伯爷有几面之缘,前两年赴京述职的时候,又恰巧遇上,这才定下了这桩婚事。

    说来说去,都是魏府高攀了新宁伯府,这样的事情一出,婚事定然保不住,更不用奢望新宁伯府拿出六万两银子,来救魏家了。

    原本一石的粮食也就十五两左右,可如今因着秦地旱灾,粮价硬生生翻了一倍。

    六万两,无论对谁来说,都不是个轻易能拿得出手的小数字。

    一家人沉默了许久,直到天渐渐黑了,朱氏才缓过神来,翻箱倒柜的拿出了一叠银票地契,递到了魏云面前:“这里凑一凑,差不多有六千两,明儿个一早,你拿着这些去萧家,恳请他们务必再想想办法,多凑出两百石来,萧家的大恩,娘和你父亲都会记得。”

    这般,才有个求人办事的态度。

    魏云看了看面前的那一叠银票和地契,抬眸对朱氏道:“母亲何不自己去说?女儿该说的能说的都说了,母亲……”

    “母亲将所有家产都拿出来了,你还要母亲舍了脸面亲自去求?!”

    魏玉怒不可遏:“你就这么向着你未来的夫家,要将咱们家底搬空了你才高兴不成?!”

    魏玉瞧着朱氏拿出这些东西,真的是彻底慌了,原本她还算有个好婚事,可如今魏家出了这事,婚事算是彻底没了,若真的让朱氏把家底都掏出来,即便救了父亲又能如何?

    那两千石上哪去筹?六万两银子上哪去弄?最后还不是要被贬为白丁成为庶民?!

    他们的日子往后还怎么过?!

    成了白丁,没有丰厚的嫁妆,她还怎么嫁个好人家?

    怕是连她以往看不起的萧家,对她来说,都成了奢望!

    与其如此,还不如……还不如……

    魏玉朝魏翔看了过去。

    魏翔接收到魏玉的目光,看了看朱氏手里的东西,也皱了眉头。

    他和魏玉想的差不多,但他还没有大逆不道到起了不救魏辉的念头。

    他只是开口劝朱氏道:“母亲,这六千两于咱们来说,是杯水车薪,萧家两万多两都花了,这六千两想必他们也没看在眼里,他们要的或许只是您一个态度而已,只要您去求上一求,萧家想必也不会在乎多花六千两。”

    朱氏听着,好像是这么道理。

    她收回银票和地契,颓然的闭了眼:“好,明儿个母亲便上萧家的门去求他们。”

    见状,魏玉和魏翔,这才悄悄松了口气。

    魏翔今日的举动,以及魏家人的谈话,到了晚间的时候,暗卫悉数回禀了李澈。

    彼时,李澈正与秦婠用饭,听得这话之后轻哼了一声,摆了摆手让暗卫退下了。

    秦婠却有些气不大顺,恼声道:“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