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革清 >

第258章

革清-第258章

小说: 革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这是何意?”刘统勋被这段很有道理的话弄糊涂了。
  岚桂叹道:“中堂,我说这些是想让中堂明白。大家其实都有难处。”
  刘统勋怒道:“城内的汉人都要被杀光了。这就不是难处了么?”
  岚桂无奈的摇摇头,“中堂,那些汉人人数本就不比乱民少,他们若是都起来打。就算是不压着乱民打,起码也不会吃亏。会被打成这样,还是他们自己不中用。”
  “不中用?”刘统勋又有些怒了。可他这次却不敢说啥了。满清知道自己八旗人少,只能分而治之。既然要分而治之,自然要让人多的少受偏袒,人少的给点好处。汉人人多,就被满清更加重视。
  乱民人少,若是有了冲突,往往就更会闹。这样,西北官员就以乱民们不读书,没规矩为理由,相对轻判。甚至是轻轻放过。
  这么一代代积累下来,乱民们自然是越来越凶悍。说起来这也是朝廷造成。
  此时把责任推到汉人不中用上,也亏得岚桂能说的这么轻描淡写。然而刘统勋若是抨击,那就不是抨击岚桂,而是对朝廷的制度和满人那点小心思进行抨击。便是自认为忠臣的刘统勋也不敢这么讲。
  岚桂见刘统勋的气焰总算是被打下去了,就叹道:“这次已经知道了敌我,乱民定然不得好死。还望刘中堂能与我们一条心,好好守住西安。把这乱民给剿灭了。”
  刘统勋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不过这岚桂所说的话,明显是要刘统勋老实,不要再用中堂的身份对满人指手画脚的意思。
  清军出了满城作战,当天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战果。刘统勋本就不懂打仗,也没敢说什么。只要清军开始镇压就好。
  就这么连过了两天,到了第三天头里,满城内突然点起所有人马。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许多看着就是准备投入战斗的汉人也出现在兵部。刘统勋也被请来,见到这些人,刘统勋瞅他们的身形气色,应该是些有地位的。
  岚桂起身大声说道:“此次乱民作乱,杀了许多人。罪不容赦。此次定要将其斩草除根。朝廷绝不会放过乱民,此次所灭的乱民,其家里财物,朝廷与诸位四六开。朝廷拿六,诸位拿四。诸位兄弟,刘中堂也在此。当可做个见证。”
  刘统勋不成想自己又被岚桂给算计了。然而事情至此,就见那些前来的人等都目光灼灼的看过来。尤其是那些汉人,他们眼中仿佛燃烧着火焰,让刘统勋感觉自己好像被火烧般。
  既然被逼到这里,刘统勋开口说道:“诸位,乱党当杀。不过……”
  说到这里,刘统勋就发现自己不自觉的就开始转移起来。竟然是想说并非乱党的就不要杀。感受到自己的想法,刘统勋有些吃惊。
  之前刘统勋觉得自己对于乱民可是从来不容情的,与霍崇作战的时候,抄袭各种顺治时代的狠辣手段。便是要将山东杀光都无所谓的感觉。怎么当乱民不是汉人的时候,刘统勋突然就有了慈悲之心。又不要伤及无辜了呢!
  正心中讶异,却见众人依旧目光灼灼的看过来。刘统勋把心一横,说道:“尚书所说的没错,本中堂向大伙说。乱民的家产,定然给诸位分四成,决不食言!”
  说完之后,刘统勋就见众人纷纷点头,看来他们所在意的就是这个。
  刘统勋看了岚桂一眼,只觉得这家伙其实比刘统勋之前想的要厉害些。至少岚桂是真的在办事,而是也抓到了参与剿匪的本地汉人的心思。虽然请了刘统勋来,也没有难为刘统勋,给了刘统勋充分的空间来卖好。
  难道……之前是错怪了岚桂不成。
  不管刘统勋怎么想,这边的剿匪人马轰隆隆的开出了满城。之前三天里,城内燃烧的火头一度没了。然而这些人马开出去没多久,又有火头燃起。喊杀声从远处传来,证明了激战已经开始。
  这次刘统勋在城头待了几乎一天一夜。就听战斗的声音竟然没有停止过。从白天开始,竟然整晚都没有停歇。等刘统勋熬不住,回去睡了。醒来时候都快晚上。
  到了城头,发现战斗竟然还没有结束。
  然而这番激战持续到第三天早上,有人前来禀报,城外来了数万人,都是从各地云集来的乱民。刘统勋大惊,他此时才发现竟然没想到还有这等事。
  却见兵部尚书岚桂双目圆整,喜道:“果然来了,我还以为他们不来呢!”
  说完,岚桂转头对刘统勋笑道:“刘中堂不用担心。城内早已经准备好人马,本官出城迎敌,请刘中堂在城内等消息。”
  没多久,数百骑兵书与几千始终待在满城内的清军在岚桂带领下出城去了。满城内陷入了安静之中。刘统勋感受到了这般安静,不禁打了个寒颤。心中的不安升起。
  在城内有许多清军的时候,刘统勋觉得这帮人留在城里是不尊号令。等清军开出去作战,刘统勋终于害怕起来。偌大满城内人马已经不多了,若是再出意外的话……
  经过前后五天的血战,西安的作乱的乱民终于被彻底镇压。城外前来的乱民援军被岚桂彻底击败。数千官军撵着数万溃散的乱民追杀,斩首过万,俘虏近两万。尤其是骑兵一路追杀,几乎人人马鞍旁都挂了好几颗各路乱民首领的脑袋。
  至于城内乱民更是几乎全歼。得知竟然还有乱民没被杀光,刘统勋都有些讶异。
  在岚桂陪同下,刘统勋前往那些乱民所在。就见西安城内处处都能见到火烧的痕迹。至于尸体与尸体碎块更是随处可见。最初刘统勋还有些受到惊吓,之后也见怪不怪。
  这西安城的布局还是唐代模式,主要是‘坊’。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扩建修缮而成,有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个部分,其中宫城为君,为皇帝所在,皇城为中央衙门所在,外郭城则是臣民的居住生活区,实行“里坊制”,街坊以道路划分,采取类似闾里的形式,也叫做‘坊’。街道笔直,街道圈出的方块区域内则是用围墙围起。有点21世纪居民小区的味道。
  到了乱民居住的几个坊,就见乱民黑压压在外面跪了满街。旁边如狼似虎的清军手持兵器在旁边,仿佛要随时动手。乱民们各个跪着,双手放在地面,身体匍匐,连头也不敢抬。竟然是一副老老实实听天由命的架势。让刘统勋竟然有了点好感。
  若是汉人的话,便是老实跪下,也无法摆出这样的姿势。乱民就完全不一样呢。
  直到刘统勋到了他们前面,让为首的出来说话。这才站起几个花白胡子和白胡子的。
  到了刘统勋面前,几人又给跪下了,“大人,大人。这次闹事,俺们坊都自己封了。不让自己的人出去,也让外面的人进来。俺们没杀人,也没害人。也没藏人。求大人饶命啊!”
  听首领几句话就把事情说的如此清楚,刘统勋讶异间竟然有了些赞许,就问道:“真的?”
  话说出去,刘统勋却发现自己是真的想就此放过。顶多是小小惩戒一下。然而刘统勋又发现,若是在山东有这样求饶的,只怕他就不会放过了。
  自己这是怎么了?刘统勋不禁皱起了眉头。


第391章 西安之变(九)
  大清的兵部尚书岚桂扫视了这些跪地的乱民,目光随即转回到中堂刘统勋身上。刘统勋心中一凛,只觉得岚桂的目光里没有丝毫的‘人情味’,那是冷漠到令刘统勋感觉定然要出大事的无所谓。
  就在此时,岚桂说道:“刘中堂,若是有本地汉人具名联保,应当是没有出来作乱的吧。”
  “啊?”刘统勋愣住了。片刻后他猛然理解了岚桂的意思,有些佩服的同时,却也觉得岚桂这手段着实狠辣。
  西安城的汉人遭到如此惨烈的杀戮,此时又在官军率领下完全掌握了西安城。这些幸存汉人若是认定哪些乱民没有参加作乱,那定然是没错的。
  可亲人遭到杀戮,这些被杀戮的人能认同的乱民又能有几个呢?
  可这等事只能想想,刘统勋知道自己并不能反对岚桂。不想得罪参与镇压叛乱的汉人固然是原因之一,此时若不能让汉人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朝廷就得承担起汉人们的滔天怒火。
  更重要的原因是,岚桂是满人。满清的制度是六部,按照常理,六部该有六位尚书。然而满清这边就很有趣,名义上有十二位尚书。
  六部,可能很多人下意识认为六部最高长官是尚书,那么肯定只有六个尚书。
  满清却并非如此,在满清官制重,除却地方机构以外,中央机构中除却一些特殊官职,都为复职,也就是说有一汉员的话,必有一满员。
  这自然是为了更好的拉拢汉人势力,因此设置了复职,以这种方式来拉拢,来平衡朝局。
  虽然看着名头相同,实际却不同。六部中的各司,每司掌印的为满员,主稿的则为汉员,也就是说实权在满员手中,办事的则是汉员。再通俗点来说,就是满员可以决定事情,拥有决策权,汉员只管按吩咐办事就是了。
  刘统勋虽然是中堂,在这西安城内真正掌握兵权的无异是这位满人兵部尚书岚桂。在皇帝弘昼御驾亲征的当下,岚桂等于是兵部尚书兼九门提督。
  岚桂看着客气,只是他比较会做人而已。刘统勋真的要按照管制的上下尊卑来调动岚桂,那就是刘统勋自己太幼稚。
  此时的刘统勋对于满清到此时还抓着满清分离的政策当然不满意。然而再次确认了事实的刘统勋干笑两声,“呵呵,尚书所言是正理。”
  这边岚桂得到了名义上的中堂刘统勋的认同,当即下令将乱民分成小队带出来。
  乱民本就十分抱团,眼见清军拉人,先是一阵恳求。清军们刚与乱民血战过,哪里会给他们好脸色。片刻后,已经有乱民跳起来反抗。
  不等清军下杀手,已经站出些白胡子花白胡子,穿着比较好的人怒骂着让那些人跪下。经过这些人叽里咕噜一阵乱骂,那些尝试反抗的又跪下了。
  清军本想杀人,见这些人又跪了,上去对着那些想造反的就一顿拳打脚踢。旁边的人虽然跪地哭着求饶,却无一人敢再上来。
  刘统勋有些不解,“那些人说了什么?”
  岚桂冷笑一声,却对旁边的亲随吩咐,“把那些出来说话的人给我记下。”
  等亲随去办事,岚桂才回答了刘统勋的问题,“那些人用的是经文。大概就是说,在无力反抗的时候,装也要装着服从,好活下去。”
  “哦。”刘统勋点点头。觉得这也是某种生活的办法。
  不成想就听岚桂继续说道:“最后两句是说,真神的旗帜定然会征服真神子民所在土地上的异教徒。哼哼,他们的经文教给他们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么?”
  刘统勋愣住了。这经文可不是教授信徒们服从朝廷,老实过日子啊。此时这些乱民虽然看着服了,却是把仇恨埋在心里。此时不做乱,只是为了保住性命之后再趁机作乱。
  原本刘统勋对于岚桂的狠辣是有点微词的,此时才觉得岚桂不仅有胆略能用兵,还是个有担当之人。若非能听懂那些乱民的经文,只看乱民的顺从,定然会心生怜悯。之后就觉得岚桂太过狠辣。然而真见到生死关头乱民的反应,才能明白他们作乱只是迟早。绝不会不做乱。
  乱民被一队队带出来,经过汉人的甄别,过半的乱民还是被放了。然而处决那些没有得到赦免的乱民之时,乱民人群中哭声震天。可在那些白胡子与花白胡子的呵斥下,乱民只是头顶在地上哭,连头也不太。
  看着连仇恨都藏起来的乱民,刘统勋心中不禁生出大大的恐惧。杀心难以遏制的膨胀,只想下令将乱民尽数杀了。
  看眼见岚桂神色淡定,刘统勋也知道自己不能说啥。只能强忍着恐惧与杀意,看着处决按部就班的执行。
  心中难受的无法形容,然而一个念头突然在刘统勋心中冒出,让刘统勋对于自己能放过乱民却不会放过霍崇治下百姓的疑惑有了解答。
  乱民们本就是一群乱民,他们只有啥时候作乱的问题,不存在是否作乱的问题。大概是属于畏威而不怀德的蛮夷。刘统勋相信只要朝廷强大,蛮夷就不足惧。
  可霍崇治下的百姓却是真真正正起来造反的一群。他们起来造反与朝廷是否强大毫无关系,康熙末年虽然朝政松弛,贪官横行。朝廷的军力并没有衰弱。可那些跟随霍崇的人却毫不迟疑的向朝廷举起了叛旗。硬生生从几县之地将朝廷打的逃到西北。
  对于这样的一群人,刘统勋当然不能放过。若是放过这些霍崇治下的人,就等于是否定了朝廷,背叛了朝廷。那些人是非得杀光不可。
  想到这里,刘统勋豁然开朗,却觉得心中无比痛苦。此时霍崇成了气候,更是登基,自立皇帝。若不能让霍崇的华夏朝廷内分裂,大清就没办法复兴,只能一步步走向覆灭。
  那么,派遣刺客去暗杀霍崇。或者收买霍崇的部下刺杀霍崇,才是最有效的手段。
  陷入自己的思路之中,刘统勋对于其他事情也没了关注。在西安城内剩下的乱民本就只有五六万,这一番清理之后,剩下了三万。西安城内的叛乱算是彻底解决。
  之后兵部尚书岚桂将抄出来的财物给官军分了,修整两日后就率军前去请教之前来西安参与叛乱的附近乱民。
  有了大笔缴获,清军士气大振。不过是一个多月就将附近乱民杀了个干净。
  此时已经到了年末,岚桂率军回来之时,刘统勋亲自前去城外迎接。见到军队冻的稀里哗啦,干净安排官军入城休息。
  这边朝廷内留守的官员参加了欢庆的酒宴,说起一路上的辛苦,岚桂苦笑道:“我等虽然冬天里苦些。那些乱民却也没地方跑。留在野地里就是冻死,只能猫在家里过冬。若是他们不乱跑,我也想在好日子里出兵。”
  听到这话,一众官员们又是一阵吹捧。大赞岚桂懂用兵,会用兵。
  等吃完饭,岚桂与刘统勋等军机大臣开了个小会。商议如何把多余的清军放到那些无主的村子里。此时刘统勋知道岚桂定然能得弘昼欢心,也不再说什么。因为刘统勋自己不跳出来,这才发现其他留守的军机大臣们竟然比刘统勋更掉份。至少在口头上对岚桂提出的方案满口的赞同,一副任由岚桂做主的样子。
  看着这些人墙头草的做派,刘统勋心中是大大的不以为然。
  春节过去,就到了大清坤隆五年。而西历已经是1734年。华夏朝这边追击退走的满清江宁将军傅清,已经追进了湖北。
  钱清本以为雷虎应该是一鼓作气荡平湖广,最大的难点或许是如何突破九江口。然而令钱清意外的是,九江并没有难住雷虎。然而杀过九江口之后,进入湖北,华夏军竟然遭到了来自湖北地方的顽强抵抗。
  那些地主们拉起小队伍,以飞蛾扑火的姿态对着华夏军实施了袭击。虽然这些地主武装的战斗力甚至远不如清军,却胜在数量多,让西进的华夏军烦不胜烦。而且华夏军又素来注重安民,遭到这样的攻击,军中礼部也担心是不是杀伤太狠。
  钱清看到这样的报告之后终于气的忍不住去找霍崇,“先生,军中礼部这是想给咱们的人添乱不成?”
  霍崇扫了两眼内容,知道钱清生气的是哪方面。扶着呈现完整孕妇姿态的钱清坐下,霍崇叹道:“总不能求全责备。若是没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们怎么会知道会遇到些什么。难道还指望他们未卜先知不成?”
  这么一说反倒让钱清更怒了,“知道不知道,我不管。他们竟然敢拿咱们自己人说事,气死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