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革清 >

第252章

革清-第252章

小说: 革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国。
  “陛下。臣已经做了问卷调查。设定的题目内在逻辑判断都写上了。当下朝廷内虽然礼部已经有众望所归的意思,但是大伙对我华夏朝廷还是信心不足。提起满清,就想起朝廷。所以臣请陛下登基,以壮我军心!只要陛下登基,颁布檄文。向朝廷,向礼部,向我华夏军讲清楚,满清不过是群盗匪,趁李闯灭亡大明之际祸乱华夏。不过是沐猴而冠,贼子得势。连如何称呼满清,臣都已经想好了。就称其为贼清。”
  “贼清,呵呵。”霍崇笑出声来。这个尖锐的称呼让霍崇想起了‘蒋匪’。不管21世纪有那么些人一个劲美化光头,霍崇觉得蒋匪这个词绝对没用错。
  不过不管龚宇怎么尽力说服,霍崇还是免不了迟疑。好在龚宇却没废话,把该说的说完了,他就撤了。
  不等霍崇心中有个定数,高庞为总支部长的浙江礼部为首,浙江文官全部署名的劝进表就送了上来。
  随即是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福建。各个支部乃至华夏朝廷的官员全部上了劝进表。
  各个军区毕竟是军人,没这么多想法。得知了文官和礼部都上了劝进表。立刻以军人的速度跟进。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福建、江宁等战区都上了劝进表。
  霍崇心中无奈。这帮家伙们简直是瞎闹腾!
  就这么一迟疑,第二份劝进表就送了进来。
  军人毕竟是军人,这股子爽快劲就在这里。大概是他们觉得一份就够了,又让文官们抢先。这次各战区虽然还有点慢,却也马上跟进。
  霍崇无奈,将礼部成员都召进京城。高庞等人见到霍崇,却不说话,都看向了礼部尚书罗义仁。罗义仁上前一步,双手将一份东西递到霍崇面前。
  霍崇打开一看,这乃是以礼部为首,全体礼部成员,全体军队,全体文官一致签字。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签了。上面满满都是各个行政单位,以省为首,下头各个州府全部签字盖章。礼部则是各个总支部为首,各个支部在自己所属的总支部下签字盖章。
  军队则是以军、师、团为单位。全部签字盖章。
  罗义仁见霍崇稍稍浏览过,立刻大声说道:“陛下!臣等请陛下登基,大明覆灭。以崇祯计,九十载。以永乐计,七十余载。以郑明计。五十载。天下无主久已。我华夏儿女盼天子出,如大旱之望云霓。今陛下诛贼清之主,灭贼军匪属。天下归心,万民仰望。此时乃当仁不让之机。臣等皆请陛下即皇帝位,以张试听,以明天理。使我华夏亿兆儿女有主,是夷狄知我华夏有人。万望陛下顺天意,听民心。”
  霍崇无奈的叹口气。本想着和这帮混蛋商议国家的大事,不成想这帮混蛋这就三请了。
  瞅着罗义仁,霍崇很想知道这招是谁想出来的!不过面前的这帮家伙中,读书人还不少呢!只要是个读书人,就很清楚这套玩意。
  实在没忍住,霍崇嘲讽道:“你们这是要三辞三让么?”
  “三辞三让”源自于周泰伯让位于季历事,后人称为盛德。也就是说,群臣上表,请霍崇即位。霍崇要以自己德行不足之类的屁话应对一下,之后群臣再来第二次。霍崇也请辞第二次。群臣来第三次,霍崇还是要请辞。
  最后群臣信誓旦旦的再来一次,霍崇就只能勉为其难喽。
  从曹丕代汉以后,三辞三让变成了一种礼制。礼制的意思大家应该都懂,不管大家乐意不乐意,该做还是得做,不然相当于手续没做完。
  后来搞到古代除了禅位,封爵要三辞三让,就是官员申请退休,按照礼制,皇帝也应该三次下诏挽留以表示尊敬。
  罗义仁一听,当即表示反对,“陛下,此乃是群臣三请,何来陛下三让。我等皆是诚心诚意,陛下又不是让贼清禅让,何用推辞。便是答应下来,才有陛下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号令天下的豪迈。那些文人,就让他们说去吧!”
  高庞立刻跟着大声说道:“陛下,臣观陛下还是迟疑。然此事何须迟疑,只要陛下答应,那些唬人的东西,臣可以去编排这出戏。”
  “你也知道是演戏么?哈哈!”霍崇总算是被逗乐了。
  之后霍崇让一众礼部核心成员坐下,便将共和制与选举民主制度讲给众人听。什么叫民主制,什么叫共和制,这些内容礼部的人都学过。霍崇说完,罗义仁当即问道:“难道陛下要用票主制度不成?”
  霍崇摇摇头,“怎么可能搞票主制度!”
  “那共和制为何就不能有皇帝?陛下这逻辑不通啊!”罗义仁大声问起霍崇来。
  霍崇愣了愣,自己被古人说逻辑不通,这还真的很少见。
  罗义仁朗声对着礼部骨干们说道:“陛下深恨吃人的旧制度,深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大家都知道吧。”
  众人都点头。
  “陛下或许是担心,等陛下归天,太子继位,太子再把封建皇帝那套拿出来,我华夏再回到封建那套。背叛了陛下的理念。大家觉得呢!”
  这次众人无人敢说话,不少人瞠目结舌,就差额头浮现出‘罗义仁你好大胆’的汉字来。
  然而罗义仁明显是不怕的,他继续大声说道:“要我说,这都是陛下想太多。当今天下,陛下不称帝,百姓就不明白换了人间。陛下称帝之后,我等礼部成员都会辅佐陛下将其做好。然而陛下若是不称帝,便如面对一座空中楼阁。天下人不觉得楼阁是陛下的,陛下如何继续向前走。所以,臣以为,陛下当仁不让,万不可推脱。当今天下就是这样的天下,陛下为天子,就得顺应这个天下不可!”
  听罗义仁把话绕回到正确的道路上,众人都松口气。霍崇虽然还是不舒服,却也不得不承认罗义仁所说的不是没道理。在满清这时代,就算是搞出来了共和制,选举国家元首。只会造成巨大的混乱。
  而且这时代与清末不同,清末时候传统遭到了全面反思,甚至是打倒。所以共和制就是顺理成章。
  这种时候就算是搞了共和制,霍崇也不认为自己建立的华夏朝廷会如满清那帮丧权辱国。既然国家都不可能遭到严重损失,国家制度的全面改变反倒成了动乱之源。
  想到这里,霍崇叹口气,对高庞说道:“高庞,你来办此事!”
  高庞听闻这差事交到自己手里,无比高兴。看着高庞满脸喜色,霍崇命道:“不许铺张浪费,另外,按照我华夏朝的规矩,官员送礼收礼,都是违法。这个你定要给人人都宣传到!”
  “遵旨!”高庞笑的脸都要变了花朵。
  华夏坤隆九月初十,西历1733年。霍崇自祭拜了朱元璋的陵墓,在墓前领了华夏朝大都督职务后。终于在徐州登基,自此华夏朝建立。
  在霍崇宣布称帝的诏书中,又宣布钱清为齐王。以彰显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平等理念。
  这边雷虎已经赶回到徐州,见到钱清,面红耳赤的问道:“你真要嫁给陛下么!”
  钱清一愣,随即有些愠怒。然而过了片刻,钱清脸上不禁露出抱歉来,钱清尽量柔声说道:“老虎,你放下我吧。”
  雷虎听到这话,更是激动起来,“我能放下,早就放下了!清儿,论才干,我知道比不了陛下。可论对你的真心,我绝不输陛下!为何就不能是我!为何!清儿,不管你与先生如何,我都不在意,若是不能把心思说出来,我只有死了。再说,若是你肯跟我,我什么都不想。只会对你好!”
  钱清一时间感动的眼角都湿润了,诚恳到如此卑微的请求,钱清不能不感动。然而正是如此,钱清却不得不叹道:“老虎。先生对我而言乃是靠山,是顶梁柱。他……就是我当家的。并非你不好,不是你对我不好。然而我心中就是无论如何都放不下先生。你……你……你明白的。你一定能明白。”
  雷虎听到这话,心中竟然空荡荡的。他完全不想明白,然而这个比喻却让雷虎明白了钱清的感受。对雷虎来说,钱清不也是那个无论如何都不能放下的人么!
  自从看到钱清的那一眼,雷虎突然觉得人生就有了光彩。倒不是雷虎想从钱清这里得到些什么,只是在钱清身边,就感觉又温暖又开心。
  雷虎再忍不住,在这绝望中,雷虎却突然想到了一丝光明,他说道:“我会等你的。我会一直等你,到死为止!”
  说完,雷虎转身就走。在这巨大的悲伤中,雷虎再也不能忍受面对钱清带来的痛苦,除了逃跑,他别无他法。
  看着雷虎的背影,钱清眼角还是不禁淌下一滴泪水。连忙擦了擦眼睛,钱清对着雷虎逃走的方向怒喝道:“傻瓜!大傻瓜!”


第385章 西安之变(三)
  三辞三让虽然有点蠢,却是传统。霍崇好歹走完了流程,正式登基。负责此事的高庞就办的很不错,各地庆贺活动全部打掉,替代以礼部的宣传活动。
  原本礼部是被普通的华夏朝廷人员,也就是工农兵视为一个高端人才能加入的。此次得知了霍崇也是礼部一员,更是得知礼部人数没什么限制,只是对加入礼部有选拔。而礼部要吸收的成员,就是工农兵。
  自己能与皇上在同一个组织,还是人人平等的组织。华夏朝掀起了对礼部的巨大兴趣。
  消息自然也传到了西安。弘昼只是嘲讽了一句‘果然是个贼匠人,死性不改。’并没有对此事做什么过度评价。倒是满清这边的文官们开始对霍崇开始了大肆抨击。
  背叛皇恩,身为官员却扬起叛旗。这些早就说过无数次。连官员都觉得不新鲜。然而看到霍崇这边建立的礼部,满清官员们的大作围绕着‘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个轴心一篇篇的喷薄而出。
  然而这话却只能在他们的层面流传,毕竟么,老爷们看不起的庶人是不认字的。
  最后,官员们从他们的皇帝弘昼这里找到了灵感,他们发现‘贼匠人’这话倒是能让普通人听明白。
  既然华夏朝廷称呼满清为‘贼清’,那么满清称呼华夏朝廷的皇帝霍崇为贼匠人也是应有之意。
  江宁战区司令雷虎并不知道满清怎么做,便是知道了也不会在意。既然霍崇不搞什么排场,没有规模宏大的群臣庆贺,雷虎就直接返回江宁,以逃离徐州这个伤心地。
  九月十日,雷虎回到了江宁。面对江宁城内的兴奋欢喜的华夏军将士,雷虎并没有与大家一起沉浸在欢喜之中。身为司令,要做的事情太多。也就是说,有太多事情可以让雷虎用以逃避内心的悲伤。
  面前在芜湖的敌人就是最好的逃避场所,雷虎开始全力谋划如何将这帮家伙们**。也就在此时,于浅又与不少军中的礼部成员到了江宁,加强江宁战区的组织力量。
  雷虎看到霍崇最小的弟子,心中就有些不是味道。不过雷虎仰慕的是钱清,却不等于对霍崇就有什么怨恨。虽然心中的确非常不舒服,雷虎也知道这件事并非是霍崇针对雷虎个人。
  从霍崇这里学了这么久逻辑学导论,哪怕是再简单的一个逻辑形式都可以证明这点。
  所以心中不爽不过是睹物思人触景生情。雷虎并没有因此对于浅做什么工作之外的刁难。相反,雷虎很想尽快借用大家的智慧与力量歼灭芜湖清军,从而挥军向西。至少雷虎觉得,能够离钱清远一点,难过的心情好像也会少一点。
  于浅此时全心同样全心投入到战争之中,为了自己敬爱的老师与大师姐……师母,尽快击破芜湖清军是必须的。然而清军的主将傅清又十分狡猾,探马禀报,自从霍崇称帝的消息传到富察·傅清那边,傅清就开始谨慎的收缩人马。看来他也清楚,华夏军必将掀起进攻的怒潮。
  从芜湖到梁山的防御,傅清应该准备的很充分了。
  参谋长提出了一个看法,“如果派遣一支人马,绕到芜湖呢?这样就可以前后夹击傅清。”
  于浅没有参与这个想法,而是提出了根本性问题,“我们是要击败傅清,还是歼灭傅清?”
  华夏军最近一直是歼灭战,参谋长当即表示,“一定要歼灭!”
  于浅摇摇头,“如果击溃了傅清,傅清的人马一路逃散,退回汉口,岂不是为咱们做了宣传么。”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参谋长用上了华夏军常见的作战理念。
  于浅也曾经向钱清与霍崇请教过这个问题,霍崇的回答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于浅此时按照霍崇所说,坚持着自己的看法,“长江两岸在从芜湖往西,都是处于两岸山的夹缝里面。满清逃走的话不可能四处逃散,也不可能在其他地方重整旗鼓。他们只有一路逃向西边,要么就彻底走散。既然如此,我们撵着清军败退,就不用担心清军搞出什么花样。除非他们逃过这么一长条的通道,退入江西,才有可能沿着鄱阳湖向南败退到南昌区。”
  地图上的形势就是如此。长江从芜湖向上,得到了九江口,南岸才有些平原。至于北岸,一直是各种山脉。清军非得逃到黄石那边,才有鄂州平原地区。
  在山区,清军的确搞不出来什么花样。不是死战后战死,就是只能逆流而上的一个劲败退。
  “可我军从来不这么考虑。”参谋长有些为难的答道。
  于浅不再与参谋长说话,而是转向雷虎,“雷司令,此时需要雷司令做决定。”
  雷虎迟疑了片刻,他感觉自己虽然很想逃入战争中,却还是没办法如以前那般集中注意力。思忖片刻,雷虎这才发现令众人为难的所在。华夏军从来没有一套撵着敌人走的经验。
  曾经最长的追击也不过是当年撵着败兵巴赛,从山东北部一路向南,穿过了山东境内,撵到了江苏北部。
  想明白了关节,雷虎问道:“于浅,这么干,是不是太托大了。再说,歼灭了这些清军又有什么不好。”
  于浅硬着心肠说道:“满清只会祸害百姓,这么撵下去,满清定然会做坏事。他们把坏事做了,我军的正面就能被百姓知道。”
  雷虎被于浅的话惊的精神都集中了。参谋长以及参与会议的不少人同样被吓到了,都盯着于浅看。
  于浅硬着心肠问道:“诸位同志,如果是我华夏军,遇到困境之时,会祸害百姓么?如果大家想不明白,我就问大家一个问题,若是面前的清军抓了十几万百姓,然后告诉我们,若是我们不投降,他们就要杀了这些百姓。我们要投降么?”
  这个问题问的大伙愣住了。虽然愣住了,但是大伙都知道自己的答案是什么。如果为了十几万被抓的百姓不被杀,大家可以暂时退兵,之后换个方式去消灭敌人。但是让华夏军搞起了割肉饲鹰以身饲虎的事情,华夏军也绝不会做。
  “满清暴虐百姓是他们的本质。从逻辑上,本质决定他们会做什么,至于他们什么时候做,只是触发条件有没有被触发。是的,我军的确是为了解放人民。然而不等于我们有了这样的理念,就变得无所不能。更不会因为我们有了这样的理念,全天下的人立刻都明白了我们的理念。只有摧毁这个吃人的世界,把满清这率兽食人的贼党全部消灭,才是我们解放人民的手段。满清作恶,只是迟早。不会不作恶。我们决不能自大到因为我们坚持正义,就把敌人的责任背到我们身上!”
  于浅侃侃而谈。这个疑问并非是在江宁战区有战士先提出来的,反倒是于浅在江浙的时候听一些文人提出来的。最初的时候,也让于浅很是困扰。这次前去参加登基的时候,于浅向礼部里的同志提起,由龚宇向于浅做了分析。这才让于浅如梦方醒。
  雷虎虽然受到了不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