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革清 >

第248章

革清-第248章

小说: 革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围的部队打的尸横遍地。
  数千曾经鲜活的生命倒在华夏军面前。鲜血,残肢碎块,被打穿的人体,还有爆炸的人体组成了一片尸体铺满的修罗场。
  华夏军最初沸腾的战意都被这修罗场吓的消散无踪,至于靠后的清军们已经惨叫着往回逃,连再扭头看一眼这尸山血海的场面都不敢。
  也就在此时,华夏军南北两路也已经发动了猛攻。就在主力部队压上的同时,在清军中心营垒内的华夏军分两路杀出,从清军背后开始猛攻。
  如果华夏军的官兵在排枪射击的时候陷入了一种单纯服从命令的无意识状态,清军比华夏军更糟糕。起码华夏军内部还有官兵平等,起码霍崇一直努力通过各种办法建设部队内的民主气氛。尤其是礼部建立之后,充满正能量的人员被选出来,成为引领华夏军风气,凝聚华夏军军魂的核心。
  在绝对等级制度下的清军,清军士兵们只有奉命行事一条规矩。军官让干啥就干啥,别说随机应变,哪怕是稍微不听话,甚至只要被军官看着不顺眼,就要遭到严惩。
  所以吴师长与李洪团长冲杀出来的时候抱着逼死的决心,然而正面清军被打崩之后,露出来就是背向华夏军的清军,那帮清军们完全是木偶般听从军令作战。
  直到被从背后一排排打倒,清军扭过来头,也只是吓得跳着脚喊:“贼人从后来来啦,却没有低阶军官立刻组织反攻。”
  到了此时,乌尔班将军的部下们彻底乱了。精锐们在突击的方向上消耗殆尽,剩下的清军们根本无法应对华夏军相对而清军言机动灵活好几倍的进攻。
  当官找不到兵,兵也找不到官的时候,清军顷刻就崩溃了。在正面与华夏军打的有来有回的清军曾经看着有点如狼似虎的意思。然而这些清军转眼从食肉的野兽变成了慌乱的羊群,无意识的随着逃跑的人流逃窜。
  华夏军这边则在各个部队指挥官带领下开始猛烈杀伤敌人,这样的杀伤又使得清军更是没脑子的乱跑。
  乌尔班将军已经明白他败了,在他决定利用兵力优势与华夏军进行一场斗智斗勇的战斗之时,当华夏军突击队突破了那些本来就留下的空门之时,乌尔班就已经败了。
  在这样的绝望之中,乌尔班也不再去收纳部队。他很清楚,部队根本收拢不起来,任何努力都只会变成无用功。
  乌尔班将军整理了一下头盔,抽出马刀,对着身边晋升的一点人马喊道:“你们是不是咱们满洲的汉子?”
  虽然不知道乌尔班将军想做什么,这帮还算是精锐的清军一起喊道:“是!”
  “好!既然是咱们满洲汉子,就跟着我杀敌去!”乌尔班喊完,也不管部属们是否跟上,就催动马匹,向着最近的华夏军冲去。
  眼瞅这帮华夏军们数量不过十余人,都是步兵,乌尔班将军催马杀了过去。本以为这些人会逃走,毕竟是步兵,遭到骑兵冲击之时本能的就会避开。
  不成想眼见乌尔班冲过来,华夏军好像本能的反应过来,他们当即组成了一个个三人小阵,同时举起上了刺刀的步枪,竟然要抗住马匹的冲击。
  就在乌尔班将军准备用马刀狠砍步兵的同时,马匹却在这小小的刺刀阵前人立起来。将军大人猝不及防,被甩了下去。
  这一落地,不等将军从晕头转向中恢复过来,已经有好些华夏军冲上来,其中两人将乌尔班将军按住。抱着必死之心的乌尔班将军就这么成了俘虏。
  以伤亡了一千六百多人的代价,一个军三万人全歼了十万清军。十万清军中,俘虏了七万多人,剩余两万多清军被击毙。
  看到这个数字之后,霍崇心中突然想起一句话,“就算是放五万头猪,共产党用三天也抓不完”。
  这是当年王耀武的名言,或者说是能被广为流传的一句怒骂。
  解放军在芜湖战役中面对五万多蒋匪军,只用了三天就将其全部歼灭。四万人被俘,一万多被歼灭。事后,国民党的干将、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抱怨说就算是放五万头猪,共产党用三天也抓不完,而五万多个活人却在三天内就全军覆没。这场战役也因为王耀武“五万头猪”的气话而闻名于世。
  以前霍崇也打过一万多人对十万的战役。最终虽然也是赢了,却打成了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
  现在眼见礼部制度建立后,由礼部来领导的华夏军终于打出这样的战果,心中的欢喜难以形容。
  人说良将难求。霍崇觉得在提出这个观点的时代,这是真的。因为在落后的组织内,良将就是难求。
  然而一旦有了一个有战斗力的组织,那些良将的苗子们在其中自然而然的就冒了出来。正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一个有战斗力的组织,所以良将才显得如此稀少。毕竟么,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钱清看霍崇欢喜,心中也高兴。不过高兴之余,她偷偷派了人去告诉老兄弟们,“你们不要抓着伤亡不放。我只说这么多,不长眼的,我可不给擦屁股!”
  老兄弟们听完,也知道说的是哪几个人。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啥地方都有刺头,尤其是触及所谓脸面的时候,这帮人扎刺就格外的厉害。
  该说的都说到了,老兄弟们抱着各种心思等着看。
  不过令老兄弟们意外的是,霍崇并没有要老兄弟们出来称赞年轻一辈。只是把战况报告交给老兄弟们,让他们自己分析。
  而留在兵部委员会里面的老兄弟们则偷偷告诉军校里的老兄弟们,兵部正在准备调动部队前去增援河北。河北的战况不乐观。
  军校里的老兄弟们当然有些不服气,尤其是在河北采取了全部正功法的情况下,凭啥河北的战况就不乐观呢!
  大家也都是打过几年仗的,两边一对比,登时看出分别来。已经有刺头气的大喊:“这不对啊!凭啥用正道的比不上用歪门邪……呃……”
  之所以没说下去,是因为这位眼见其他人怒视着他。哪怕是再刺头,也得有人护着才行。若是真的没有人帮,一早就被撵出去了。
  刺头们敢扎刺,那是因为他们得有点本事,而不是他们只会闹事。眼见触了众怒,刺头又瞅了瞅平日里帮他的,见到也是怒目而视。这就蔫了,嘟囔道:“这都是陛下教的,怎么能差这么大!”
  眼见刺头没说混账话,老兄弟们继续开始商议。河北华夏军的作战模式十分传统,华夏军排队枪毙的战术应用的没啥可挑剔。便是吃了次亏,之后的进攻也充分的注意了清军的变化。
  与之相比,河南的年轻一波们是真的紧跟了霍崇的形势。真真的把近战、突击战作为战术的支点。
  当有人提出战术支点这个名词,在军校里面已经学了这么久的老兄弟们也都不得不承认真的有这样的一个考虑模式。
  任何事情没有支点,就无法成立。这也就是所谓的‘仰仗’。
  老兄弟们仰仗的就是一直以来战无不胜的排队枪毙,所有军中所学都是如何让排队枪毙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力。直到霍崇这两年突然变了,将他一手创立的战争模式进行了巨大改变为止。
  “这个战法到底哪里不对呢!”终于有人声音发涩的提出了大家都不愿意提出的问题。
  “不就是让人往上冲么!这有什么难的!”有人不快的答道。
  大家不用看,听声音就知道这不是刺头们开了口,而是被一致认为比较憨直的兄弟。
  的确,只有比较憨直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大家都上过战场,当然知道军队要讲纪律。然而明知道会死,还让人往上冲。这等事能做不能说。尤其是不能让被命令的人知道。
  可战场上再傻的人都知道向前会死,那帮完全听人命令的家伙,都死光了。
  不过憨直兄弟的话的确给了一个思路。河南这帮年轻后生,真的能组织起不怕死的人。别看这些人年轻,使唤起人来是真的有一套啊!
  然而这种话连刺头都不敢说,大家可没有那么憨直。只能埋头研究战报。
  很快,大伙就发现河北那边的确组织过敢死队。敢死队也不是没效果,只是效果很弱。与河南那边两个团的敢死队突击相比,规模上就小了太多。顶多是一个营的规模。
  为什么会这样,大家也有差不多的看法。有这么猛的部队,放在正面不好么?
  稍有不慎就会让部队完蛋,谁这么做,不是犯傻么!!
  也就是河南那帮小子们,手里竟然有这样的部队。还真敢用这样的部队去送死!
  尤其是,这帮送死的家伙们也真敢去死。老兄弟们忍不住感叹起来,刺头最终没憋住,嘟囔道:“这还真是瘸驴对破磨啊!”


第381章 礼部新气象(十七)
  河北的天空比河南还蓝上一点。纯净的天空中烈日高悬,无情的炙烤着大地。在清军的营垒中,有一个角落是安放伤兵的。
  几日里伤兵们数量暴增,伤兵的哀嚎,伤口化脓散发的臭味,让周围的清军无人愿意接近这个角落。
  大将军巴赛召集将令,商议如何处置。这帮将令们很是讶异,毕竟清军早就有习惯处理办法,轻伤的自愈。伤势无法自愈的,就看死得快还是死的慢,如果死得快,拖出去埋了。死的慢,半夜派人送他们上路。
  巴赛大将军看部下们根本不懂怎么回事,恨的想把他们抽一顿。杀了也不是不行,然而这么一个杀法,会影响士气。所以巴赛大将军的想法是在突然想起华夏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的时候冒出来的。
  八项注意中,第八不许虐待俘虏兵,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巴赛在华夏军手中吃过大苦头,靠着吃人肉才逃出来。或许是汉人传统有‘杀俘不祥’的传统,华夏军在战场上无比残酷,但是对待俘虏倒还真的不错。以至于穷到每天脸苦的能掉渣的户部官员都敢在两杯酒下肚之后说,“要是他们把那些军户杀了,朝廷日子还会好过点。”
  军户们若是被杀,朝廷甚至都不用抚恤。然而俘虏被放回去,朝廷还得继续供养。巴赛大将军很清楚,皇上弘昼之所以如此勇猛,御驾亲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帮兵彻底吃空了财政。
  此次远征,要么霍崇死,要么兵死光。否则弘昼就得被军饷逼死。
  听了一阵部下的瞎哔哔,巴赛一直不吭声。很快,部下们都不吭声了,全都看向巴赛。等着大将军发令。
  对于这帮没用的东西,巴赛是真的不想说话。本来呢,巴赛是想让下面这帮混蛋提出来的。混蛋们竟然无一人提出把伤兵‘送给’华夏军的话。巴赛也说不出来,他心中不禁后悔,应该听师爷的,找个将令提出这样的观点。
  就在此时,汉八旗中镶白旗的统领李丰开口了,“大将军请恕罪。”
  巴赛哼了一声,却不回答。李丰接着说道:“大将军,不如把伤兵送出营去,让他们先去贼军那边。不少伤兵都染了疫病,他们去了贼军那边,也能让贼军生病。只是这么做,有伤大将军的仁义。”
  满人有个毛的仁义!巴赛心中暗骂。自从入关以来,有粮吃粮,无粮吃人。这是满人的传统技能。这种时候提及仁义,汉人就是这么做作!
  心中骂归骂,巴赛却扫视着部下。想从部下们的脸上看出他们的心思。毕竟这些伤兵并不是巴赛的直属人马,而是各路将令的部下。
  众将令神色先是愕然,之后都有些激动,甚至是欢喜。当即有人表示,“大将军,这办法好。”
  “让贼军生病,对咱们是好事!”
  “大将军,属下觉得这法子好。只是不知贼军可否会接收。”
  听着属下们都认同这个办法,巴赛觉得这还真的是继承了满洲汉子传统的八旗。就得这么果断不可。
  清军的行动让华夏军大为讶异,这边当即也猜到了这是满清试图传染疫病的手段。
  但是华夏军毕竟是华夏军,大规模屠杀士兵的事情从未干过。虽然人人都是大骂,却也无计可施。最后只能把锅甩给了在京城的胡悦那边。
  此时京城内的清军已经撤走了,巴赛面对华夏军凶猛的进攻,下严令将这些精锐人马调回营地参与固守。胡悦得到消息的时候,正在京城内安抚着百姓。
  要是说京城百姓有多爱戴华夏军,胡悦自己都不敢如此胡说。然而华夏军这次发现京城内的百姓此时对华夏军的态度的确发生了巨大改变。
  满清朝廷逃走之际倒没有抢掠城中百姓。然而盛京那帮人来了之后,除了因为没文化而无视了书籍资料之外,剩下可就是作威作福一番。毕竟么,在关外的王爷眼里,京城可是个花花场所,到这里之后不搜刮一番,那就是对不起自己。
  盛京清军被华夏军打跑之后,京城内人口暴跌,商户几乎没剩几家。
  此时西安朝廷的清军再次入城,眼见攻不下防御严密的内城,就在京城内开始搜刮起来。
  此时城内本就萧瑟一片,百姓们穿的破破烂烂,请求华夏军‘给点吃的’。
  乞讨为生的人是要钱,穷人才要饭。此时华夏军也没啥特别的粮食,只能把军需品提供了一部分,其中很多还是烈酒。
  好些年后,不少从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京城酒鬼就会用‘都是华夏军爷们给我们喝酒,才会贪图喝酒’来做解释。
  听了传来的消息,胡悦心中大大不悦。怎么这等破事就找上自己了呢!
  如果可以的话,胡悦是不想接受任何俘虏。前线的医护已经到了尽头,再给清军伤员治疗。这简直是疯了呢!
  可胡悦也知道为啥那帮人甩锅,华夏军的纪律真的是太深入人心了。加上华夏军本就是良家子的部队,他们本就厌恶军队祸害人,嘴上吹牛大杀四方,那是嘴上吹。让他们祸害人,杀俘虏,他们内心也是极度厌恶。
  最后胡悦没办法,派遣快马向霍崇禀报。这八百里快马一天就把消息送到了徐州。在徐州的霍崇看完之后,批示道:“用蛆虫治疗法。治不好,那就是他们命不好。”
  又是一天,消息就回来了。等命令送到了前线,不过两天半,然而此时,清军伤兵们已经乖乖的接受了两天蛆虫治疗法了。
  那些重伤的伤兵,都是内脏受损,血管破裂。此时早就死了。还能活下来,大多是伤口大,但是还不致命,只是伤口化脓。蛆虫治疗法就是针对这种伤处的好办法。
  良家子的军队就这样。提起‘敌人’这个概念,自己人共同情绪下,喊打喊杀,仿佛恨不得生啖其肉。真的到敌人伤兵们卑微的跪在地上哀求活命,他们就完全下不了手。
  反正无菌养的蛆虫这玩意数量多得很,找几个伤口化脓厉害的给用上。其他伤兵眼见必死的兄弟竟然活了,哪里还有那么多抱怨。
  毕竟,在魔王手下卑躬屈的村民对着杀死魔王的勇者炸刺,甚至是袭击能击杀魔王的勇者,那是童话故事。
  上战场的这帮人都不是儿童,世界到底有多残酷,他们可比儿童清楚的多。
  更何况这些人又都是从战场这个修罗场里面勉强活下来的,与战场一比,残酷的世界已经算是鸟语花香了。
  所以近万伤病们得到了华夏军给的粥之后,完全呈现出听话状态。甚至是一种随便来,只要能活下来,被华夏军怎么对待都会老实接受的心态。
  然而这两天多中,华夏军的所有力量都在治疗自己的伤员。经过三次大战,数次小战。华夏军四万人马伤亡到了惊人的八千。这个比例到底有多惨呢。
  一般来说,华夏军已经完成了编制改制。就是一个军三个师,一个师四个团,但是三个团是步兵团,另外一个团是炮兵营与辎重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