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革清 >

第124章

革清-第124章

小说: 革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十三知道这道坎非得过不可,为了稳住当下局面,只能妥协,“十四弟,我身体不好。等新君登基,内阁总理大臣之位就由你来做。”
  老十四心并没有欣喜若狂,反倒是怅然若失的叹道:“再说吧。我当然知道当下局面,咱们爱新觉罗家是再不能闹。”
  回到家,老十四对仆人下令,谁来了也不见。就回到卧室躺在床上。
  房间还是那个房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然而针对老十四的一些限制全部被取消,只要愿意,老十四随时都可以排出仪仗到京城任何街道,去拜访他想见的任何人。
  但是重获全面自由并没有让老十四欢喜,他只觉得外头的世界如此凶险,反倒是小小的家更安全。
  兄终弟及听起来有有诱惑力,不过是因为看着老十四最有机会继位。若是真的兄终弟及,老十四前面可是排着十几个兄弟。
  正在想,就见仆人进来。不等仆人说话,老十四就喝道:“不是说了么,不见客!”
  仆人赶紧说道:“王爷,是五爷来了!”
  一听说是老五来了,老十四连忙翻身坐起,“赶紧请进来!”
  在一众兄弟里头,老十四最佩服的是八哥。但是真正救过他一条性命的是五哥。当年康熙要杀老十四,多亏五哥跪倒在地抱住康熙的大腿,才救下老十四。这份情谊可忘不掉。
  老八此时也有访客,老十三竟然来了。曾经打生打死的两兄弟看起来都没有提及过去的意思,老十三率直的问老八,“八哥,今后朝廷要对你大用,不知八哥想要什么差事。”
  “若是能重做内阁总理大臣,我定然为新君效力。”
  “八哥,兄弟我不想害你。你在这个风口浪尖上想承担这么一个差事,真的好么?不如恢复你廉亲王的王爵,在其他部里寻个差事。”
  “十三弟,我都这把年纪。能做事的时候不多了,至于以后的骂名,呵呵,我早就看淡了。”
  “八哥,何必呢。你真的想让十四弟登基么?”
  “十三弟,我只是不想再看到咱们满人自相残杀,若是咱们自己人这么杀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老十三心中大痛。与老八谈到这里,双方立场已经摆明。老八是绝不肯接受雍正之前的政策,就是建立起一个真正独裁的皇帝强权。说是不能对兄弟下手,今天不能对老八下手,明天就不能对老八的手下下手。这也不能下手,那也不能下手,皇帝的权威还剩下什么。
  想到这里,老十三不再争论,直接问道:“若是让八哥做总理大臣,八哥会支持弘昼登基么?别的不说,兄终弟及,绝不可取!”
  从老八家里出来,就见天空又下起雪来。现在已经是腊月十四,往年此时家家都要置备年货,准备过年。然而此时街道上空空荡荡,那些执行宵禁的兵马在这个四九天里头被冻得紧紧裹住军服,边走动边跺脚。即便在黑夜里,也能看到他们口鼻处喷出的浓厚白雾。
  老十三知道大家都在受苦。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京城每一个人都在吃苦。非得熬到雍正的儿子弘昼登基,才能确保熬到春暖花开那一天。若是再来一次九龙夺嫡,整个大清只会被撕裂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第二天,乃是腊月十五,每到这天都是大朝会。众人都想着在这次大朝会上做点什么,却传来消息,太后身体不适,谢朝。
  老十三松了口气,自己昨日前去给太后出谋划策,看来太后是听进去了。
  终于争取到时间,老十三赶紧开始忙活。老五已经主动找上门来,他带来了最新进展的报告。老十四同意,他可以不争皇位。作为交换,内阁总理大臣的位置,老十四要了。同时,老十四要恢复老八的贝勒身份,一旦新君上位。决不能动老八。
  说完,老五叹道:“十四弟还是和以前那样重情义。”
  老十三也点头,由衷的赞同,“十四弟在这些方面从未变过。”
  这不是瞎话,老十四耳根子软,没有主见,根本坚定。这种听风就是雨的性子,几十年都没变。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指的就是这样的局面吧。
  当下能够争夺皇位的就是老八、老十四、弘昼。更直白的说,就是老十四和弘昼争夺。就看太后到底支持谁。
  想到这里,老十三决定带弘昼再进宫一次。想方设法也要得到太后看到这个刚死了爹的娃,日子不好过着呢!


第223章 民心的渴望(六)
  霍崇在京城的消息莫名其妙就连接上了。有那么几位曾经与霍崇合作,又突然渺无音讯的汉人中低级别官员突然就恢复了与霍崇情报网的联络。京城的消息通过失而复得的渠道送到了山东。
  收购信息的方式是按篇数,每一篇都是短小的文章,颇有世说新语的风格。看得出,几位官员的文学功底是真的不一般。连霍崇都忍不住在每天从忙碌的工作后,都抽出空来看这些小文。
  春节过去了,从各地巡回拜年归来霍崇正在看着这段时间内积累的那些小文。由于是按篇数收费,又不需要特别的情报。这几位官员们看来已经习惯了定期发文换钱的交易。
  正在看,秘书进来通报,礼部的高庞求见。让高庞进来,霍崇指了指这些小文,“小高,若有兴趣,可以读一读。很有意思。”
  高庞应了一句,就直接说道:“都督,再过几日俺就要下基层。着实有些不安。请问都督,想人民所想,为人民服务。这话说着简单,只是感觉无从入手。”
  “你没种过地,却不知道你是不是能用种地人的想法看问题。我问你,你觉得要是种地,你想要什么?”
  “嗯……大概是秋后送孩子上学。”
  “所以说呢。种地的人能想到的就是多打粮食。更近的想法,就是眼前有什么要做,而做不成。更短的,就是今天何时起,饭吃什么。”
  高庞连忙拿出笔记本,翻到一页看了看,哀叹道:“果然是讲过的。”
  “所以说,人的悲欢无法相通,不是人有何不同,而是人所处的环境不同。”
  高庞连连点头,突然想起事情,“为何都督就不会想错?”
  霍崇被这问题逗得哑然失笑,“因为我不得不承认,我想的未必对。时间久了,脸皮厚了,就不把自己当回事了。”
  高庞也忍不住苦笑。自打请教过长信道长之后,高庞学到了人并不可能掌握大道的认知。不过还是需要不断的提醒才能时时想起。
  正在此时,有人冲进来,送给霍崇一份东西。霍崇接过来看了两眼,就忍不住笑出声,“哈哈!厉害!”
  高庞非常好奇,却不敢问。就见霍崇招招手,高庞连忙走过去,站在霍崇身边弯下腰看。只看了几行,忍不住大惊。
  满清那边发生了突变。就在满清内部进行协调之时,老八偷偷伙同隆科多等遭到雍正持续打击的大臣,裹挟着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晳逃到了盛京。在盛京宣布拥立弘晳继位。
  高庞都有点结巴了,“这……都督,这胆子好大!”
  “哼哼!”霍崇赞叹道:“当然。若非如此,老八岂能活条命!”
  高庞已经看完了这本就简短的报告,站直了身体,快速思索之后,问出了不解,“可满清那边没人想到么?”
  “他们只是担心老十四和弘昼在争皇位,老十四又不是个爽快人,总是想着名正言顺当皇帝。反倒给了老八机会。”霍崇做出了判断。
  此时的京城内已经大乱。尤其是老十四,气的在家大骂老八不地道。
  正如霍崇所说,老十四虽然好几次是**得为了大清江山,要团结一致。可每次老十三催促老十四上表请太后应允弘昼登基,老十四立刻就觉得浑身不对劲。
  而老十四周围此时已经有不少趋炎附势的家伙围上来,给老十四拱火。说只要太后下旨,老十四当然能当皇帝。当下就是要老十四向太后言明他向当皇帝。
  结果老十四又发现,让他主动向母亲请求得到皇位的事情,他又做不出来。
  这么一拖,就拖了一个月。当八哥突然消失之时,老十四还以为是老十三下手害了老八,直接堵住老十三就逼问。
  那帮想靠老十四上台而混个从龙之功的官员们就要老十四公开宣布老十三对老八下毒手,所以要讨伐老十三。
  这次老十四倒是想做,然而派人前去要密云大营的八旗听令,没想到密云大营以‘非圣旨,不接令’的说辞给顶了回来。
  没有密云大营支持,老十四也知道仅仅靠九门提督管理的京营,根本不可能干出什么来。
  就这么一折腾,过了年,接到了老八在盛京拥立了弘晳的消息。原来老八竟然不畏严寒,硬是在这大冬天里头带了弘晳等人,穿越了山路与积雪,跑去了盛京。
  正在老十四大骂老八的时候,老五又来了。面对这有救命之恩的哥哥,老十四不能不见。
  “知道了么?”老五言简意赅的问。
  老十四羞愧的低下头,“知道了。”
  “还有什么要说么?”
  “没有!”老十四怒道。这愤怒不是针对老五,而是针对老八。
  “既然如此,就随我去宫里面见太后。若是你有什么想的,就直接对太后讲。”
  听闻去见母亲,老十四觉得只能这样了。
  进了宫,就见老十三与弘昼已经在太后面前。老十四和老五给太后跪下行礼,老十三也带着弘昼再次给太后跪下。
  老十三大声说道:“太后,若是不能立刻立下新君,岂不是让朝廷颜面尽失!那些人不把太后放在眼里,还请太后下旨立弘昼为君!”
  话音放落,弘昼已经流出泪来,红着眼眶喊道:“太皇太后,请下旨意。若是如此局面,父皇在地下也会不安。若是皇爷爷在地下知道局面竟然到了这等地步,又该如何难过!”
  太后的目光落在弘昼身上,看着这孩子泪流满面,着实心疼。她又将目光移到自己心爱的儿子老十四身上,怜惜中却夹杂了些别的东西。
  老五立刻开口说道:“十四弟,我等满人汉子从来不藏着掖着。你到底怎么想,何不对太后说个明白。若是你早些开口,只怕也不会弄到如此局面。”
  老十四心虚的抬头看向母亲,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因为强烈的羞愧感而说不出口。
  正迟疑间,就听老十三说道:“太后曾对我四哥说过些话,臣现在回想,那是太后深明大义,知道名不正言不顺,便是得了这皇位,也不会稳固。此时若是兄终弟及,只会使得天下哗然。那老八尚且知道不能自己继位,要用弘晳之名,太后怎会不知。”
  太后听了这话,脸色又是几次变动。
  就在此时,弘昼哽咽着喊道:“奶奶。若是孙儿当了皇帝,定然与十四叔丹书铁券,十四叔为铁帽子王,世袭罔替。若是有所违背,天理不容。”
  话说到这里,太后再次看向老十四。老十四知道这或许是自己最后的机会,张开口想说出‘我想当皇上’的话。然而这本该很轻松说出的话,硬生生堵在喉咙里,说不出来。
  阻止老十四说出这句话的原因太多。不仅是密云大营的对抗,这一个多月来,甚至是九门提督下的京八旗五营与汉八旗五营都没能被老十四收服。那些人虽然很尊敬老十四,却没几个真的拍着胸脯保证,一定要火里来水里去的拥立老十四当皇帝。
  老十四太久没接触过现在的朝廷,一切都距离他太远了。
  若是此次夺嫡失败的话……每次想到这里,老十四都觉得仿佛有座山压在胸口,呼吸都不顺畅了。
  沉默中就听弘昼再次喊道:“奶奶,若是孙儿继位。立刻会任命十四叔做总理大臣。孙儿能做到的只有这些,只求奶奶能放下心。孙儿绝不会对十四叔有什么不利!”
  唉……太后长叹口气。老十四只觉得心脏好像停止了跳动,决定命运的一刻终于来了。随即听到娘亲问道:“胤禵。你可愿意辅佐弘昼?”
  “太后,臣等愿意肝脑涂地,辅佐弘昼!”老十三立刻大声答道。
  “太后,臣也愿意与诸王公大臣一起辅佐弘昼!”老五跟着喊道。
  面对两位哥哥制造出来的强大压力,老十四完全说不出来话。
  又沉默一阵,弘昼高声喊道:“奶奶,孙儿愿意好好对十四叔。”
  太后再次叹口气,转向了弘昼,“弘昼,你可不要如你爹那样对待你的叔叔伯伯们。”
  “遵旨!孙儿永不会害叔叔们。”弘昼喊完,就恭恭敬敬给太后,不,应该是太皇太后叩头谢恩。
  雍正六年正月二十三,太皇太后下旨,雍正的皇子弘昼登基,成为满清的皇帝。年号坤隆。
  弘昼登基后,第一件事就宣布盛京的弘晳政权非法。接着宣布,任命他十四叔为内阁总理大臣。同时宣布要剿灭逆贼霍崇,为先帝雍正报仇。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以山海关为界,满清实质上分成了南北两部分。
  在盛京的弘晳政权团结了原本满蒙势力,在京城的弘昼势力则是尽力维持着关内的体系。
  霍崇本人乐见这等局面。不过更令霍崇感到的意外之喜是,蒙古八旗本来就在山东边上,准备等开春之后再次入侵。没想到这支骑兵竟然被调走了。虽然有消息说准备换成别的骑兵来继续屠杀山东百姓,但是这一来一回之间,起码给霍崇留下了几个月的空档期。


第224章 民心的渴望(七)
  只是离开家一年,大汉军队的战士董阳重新拿起锄头就感觉有些陌生,至少很不得劲。
  不过当下部队最重要的并非是耕地,而是修建水利工程。青州这一代规划了许多水利项目,力求在开春前完成。
  干了二十几分钟,就听到吹哨子的声音。这是部队现在的规矩,干一定时间就要休息。说是这次整体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要防止过度用力引发的什么‘发炎’。董阳懒得去弄明白那复杂的玩意,反正主要按照规定干完活,听命令休息就好。
  坐下休息时,随便一看就能看到高家的广袤良田位于一个很好的位置。一条河从高家田地中流过,极为方便灌溉。作为本地大姓,高家已经拥有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对,董家等小姓的村民本来土地就少,位于缓坡地,地势较高的土地。总之,都得望天收。向高家相反的方向看去,那里的广袤土地原本属于另外一家大士绅。现在已经被大汉政权‘征用’,士绅家全族几乎逃了个干净,征用大概就是永久的。
  那边地势平坦,相当适合耕种。如果不是董阳家坚持不肯离开村子,就可以到那边的国营农场种地了。
  休息一阵,继续开始工作。好在修建的水渠所需工程量并不特别大,这十几天干下来也差不多了。
  午饭时候,参加工作的董姓家人聚集在一起。看着高家的田地,大伙就开始骂娘。
  董阳沉默的吃着饭,觉得大伙这么骂其实没啥用,真的想改变局面,还得到国营的农场干活才行。都快吃完了饭,突然就有人说道:“董阳,你是咱村里当兵的。你带着官兵打过去,让他们把水让出来。”
  “啊?”董阳被这个说法给弄到不知该如何回答。
  “你别装了。你看咱们挖的沟,不就是从水头引水么!”
  董阳还真的没想这么多。疑惑间就被人拉起,拽着往沟渠上方走去。走了一阵,果然见起点距离小河源头并不远。
  指着另外一边,董阳问道:“这里也有水!”
  听着董阳不自信的语气,同宗不屑的说道:“是近!可这里有三丈深,你怎么提水?”
  沟渠最上方距离一个大水潭的直线距离只有不到十米,然而水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