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贤王-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负责训练的另外一名千牛卫小队长牛涛抱着肩膀对着旁边的王勇笑道“这些小伙子们怎么提前就喊上了口号,我记得咱们还没教呢吧?”
王勇哈哈一笑“可不是我教的是那几个新入营的小伙教的,这几个人好像接受过咱们千牛卫独特的训练,真是奇怪?”
“既然奇怪,你们查了他们的底细没有?”
王勇牛涛二人见来人立即抱拳“卑职参见刘郎将,回刘郎将这几人的底细我们已探查清楚,都是南方江浙路人氏,老家位于杭州府钱塘县。”
刘文静点了点头便坐下来看着这帮千挑万选的新兵,由其是打头的那几个青年,更是难得一见的好兵苗子。
第一百八十八章 护国夫人
随着钟声的响起,宣告着大宋朝廷已经进入了宣和七年,身穿紫绯的大员纷纷前往大庆殿举行一年一度的大朝会,杨凡身为文武兼修的千牛卫实在不知道自己是该站在文官队伍里还是站在武将的位置里。
就在着急的时候突然看见白时中李邦彦等人手抱着玉圭摇摇晃晃的走了进来,当下便笑着朝其打招呼“白相、李相来的早啊。”
眯着眼腆着肚子的二人抬头一看是杨凡顿时笑若菊花的点点头“原来是杨将军,真是早啊,马上就要大朝会了杨将军还是早早的站好位置吧,说着指了指两人身后的位置。”
原本主持大朝会的是宰相蔡京,不过最近由于身体不好便很少上朝了,所以主持朝会便由左右两位副相进行,见两人给自己指的位置乃是文官三品大员的位置,杨凡立即感谢的朝两位副宰拱了拱手,如果不是因为某些原因,二人根本不会卖如此大的面子给他。没看见武将那边都羡慕的看着杨凡呢嘛。
“皇上驾到!……”随着太监的一声大喊,宋徽宗身穿五爪黄龙服头戴水晶冕慢悠悠的坐上了龙椅。
一百余位文武大臣纷纷跪地呐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宋徽宗满脸笑意的一挥手“众卿平身!”
“谢万岁!”
见礼拜完毕、李邦彦与白时中互相看了一眼大喊道“大朝会开始!”
一年一度的大朝会就是朝廷各个部门汇报总结的一个大会,这根杨凡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先是左相李邦彦发表了讲话,这一年里在皇上的圣明领导下大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等等,听得杨凡呼呼欲睡。
眼见李邦彦歌颂完了后,白时中又开始了发表讲话,甚是无聊的杨凡只好略微低下点头装作聆听的样子闭目养会神。同样觉得无聊的宋徽宗已经没了心思听吏部尚书说什么了,只看见其嘴巴一张一合的在配上脸上喜气洋洋的表情不亚于自己所画的猴子。
原本昏昏欲睡的朝堂上突然被工部尚书温必言的一声大喊震的精神起来“我说胡尚书,我工部今年的经费为何削减这么多,修殿补城墙哪一样不要钱,往年都是一百五十万贯,为何今年却少了三十五万贯?”
“是啊、胡尚书我兵部今年的预算为何少了一层,倒现在老夫还欠着边关将士的银子呢,你让如何跟将士们交代?”
一时间户部尚书胡不为成了大殿内众人讨伐的对象,见平时都是一脸和善的朝廷大臣如今为了各自的算盘纷纷脸红脖子粗的讨伐自己,胡不为无可奈何的朝众人拱了拱手“众位大人请听老夫一言,现如今国库里只剩下四百万贯铜钱,而且已经预支到明年的一半税收,国库已经没有太多钱了!”
众人哪管你户部有没有钱只要自己的钱不少一分就行,眼见胡不为如此推脱当下便纷纷站出来弹劾胡不为不作为,昏昏欲睡的宋徽宗打了个哈气后问道“胡爱卿缘何如此啊?”
抹了一把头上的汗,胡不为赶忙弯腰回答:启禀皇上,今年的兵部军费支出比前年多出来一百四十万贯,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初做下的预算,其他各部都一样,所以国库里的钱不足以支付各位大人提出的预算开支。
“胡大人说的哪里话,我工部今年除了各项用度外多出来的五十万贯乃是用来给皇家盖两座大殿的,你叫我如何省着用?”
不管温必言怎么说,胡不为就是一口咬定,盖大殿只给十五万贯,气的温必言脸红脖子粗,这种事没有人敢往上掺和,都是静悄悄的站在那观看两位尚书斗法。
实在受不了的宋徽宗喝止了两位尚书的斗气后,才有些无奈的揉着脑袋说“温上书要盖大殿的事情是朕让干的,胡尚书说的也是有理,不知道众位爱卿有何意见啊?”
众位大臣一听顿时一缩脖子不知声了,皇上的意思分明是想让大臣们掏腰包给其修宫殿呐,这还不要了老命,辛辛苦苦的当个官不就是为了自己以及后代赚点安身立命的本钱嘛。
见众位大臣没有一个上前的,宋徽宗正要发火却突然看见站在李邦彦身后正在打瞌睡的杨凡当下满脸怒气冲冲的喊道“钱塘伯何在?”
听到皇上叫自己,杨凡立马晃了晃脑袋站出来“臣在!”
“我关你好似胸有成竹,不知道你可有什么办法呀?”
杨凡顿时一个激灵,皇上这是要拿自己顶缸啊,当下笑道臣确实有个解决两位尚书的法子。”
众人一听顿时顿时大敢吃惊,站在后边的李纲也是担忧的大喊一声“杨凡慎言!”
回过头朝老师行了一礼示意没什么问题后,才转过头看向宋徽宗,宋徽宗也是非常的诧异,刚才只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罢了,没想到这个小家伙还真有两把刷子。
户部尚书胡不为有些疑惑的问道“钱塘伯此话当真?我听说火炉好像是你发明的,如今在汴梁城内已经成为了有钱人的象征,不过就算炉子卖的再好,恐怕钱塘伯的家资也不过五万贯吧,老夫还听说千牛卫如今开设了小作坊恐怕正是缺钱的时侯吧,如果钱塘伯能够解决此事,本尚书赞助千牛卫两万贯又何妨!”
见众人皆是看向自己,杨凡只好说道“各位大人,下官有一法子绝对可行,工部盖大殿内需要砖头、木头等材料,如果将这些活全部以皇家的名义承包给汴梁城内有实力的大商贾那么我们就不用花费一分钱,只要工部严格把关质量即可,而且做为回报可以将修盖宫殿的商贾指定为两年内皇家御用产品,这样他们可以靠着皇家御用这块牌子大赚特赚,我想愿意帮皇家修盖宫殿的一定会高兴的发疯。”
此言一出众人大哗,工部尚书温必言站出来拱了拱手“钱塘伯所说的,本尚书也相信一定会有人来抢这项工程,只是士农工商,商贾乃是贱民,若是给皇家修盖宫殿岂不是会脏了皇家圣地?”
对于杨凡的法子温必言其实是赞赏的,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白得户部的十五万贯,还不用为盖宫殿花费一分钱,而且想要抢到这项工程的一定不再少数,到时候必然少不了孝敬自己,这可是大大的好事啊,只是关于商贾地位的问题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大殿内的百官们开始了小声议论,的确商贾的问题现在是唯一的障碍就是不知道这位钱塘伯如何解决了。
“温尚书,唐朝太宗皇帝曾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就是说百姓是水,君为舟,水缓舟行,水干舟止,试问我大宋商贾是不是当今贤明仁慈的皇帝陛下的子民,虽然他们的身份低了些,就好像一个大家庭里不受重用的庶子,尽管不受重用,但是儿子想要孝敬君父确是该有的本分也是一件千古佳话,试问各位同僚们此情此景我们有何理由阻止儿子孝敬父亲?”
侃侃而谈了半天后,杨凡才发现大殿内的百官纷纷惊呆了,顿时有些羞愧的想到难道宋朝的大臣不愿意听马屁?不能啊,过了片刻后文武百官纷纷朝杨凡拱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杨大人高才!”
看着有些羞涩的杨凡,百官心里无不拍案叫绝,你看看人家这马屁拍的无声无色中就把事情解决了,这让平时贯以马屁界高手的众人感觉到失落,果然还是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
一件天大的事情就在热烈的气氛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除了户部尚书胡不为当堂表示立即拨付千牛卫两万贯外,工部尚书温必言同样表示下朝后就让人立马拉着两万贯送去千牛卫大营,至于缺少的这两万贯算不得什么,只要有商贾来抢活,害怕捞不到好处嘛?
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话的高太尉仔细的看了一眼站在那谦恭的青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暗道“此子果然不简单,一个办法就可以圆满的解决事情而且还交好了户部、工部两位尚书,不动声色之中就为了自己划拉到四万贯,更重要的是在不声不响中就轻飘飘的拍了皇上一个香喷喷的马屁,没看见皇上正在那激动的腮帮子直哆嗦嘛。
果然心情通畅的宋徽宗笑眯眯的看了一眼杨凡赞许的点了点头,这还是第一次有人把自己比作唐太宗,更是把自己这个皇帝跟民心可用挂在了一起,宋徽宗越想越高兴,当即笑道“来人呐!赐杨凡生母三品浩命服一件、号护国夫人!”
杨凡腿一抖,当即拜倒在地“谢皇上仁慈、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从懂事起杨凡就梦想有一天给自己这一世的母亲弄一幅浩命来,如今梦想终于实现了。
周围的大臣无不羡慕的看着拜倒在地杨凡,不过不是羡慕赐予其母的护国妇人,而是羡慕皇上已经不再封赏杨凡了,这不是说皇上对杨凡厌倦了,而是恰恰说明皇上对其的圣眷更加隆厚了,要知道杨凡小小年纪便已经是从三品的大员了,如果再继续的封赏那就不是恩宠而是捧杀了,想到此处百官无不羡慕的摇摇头。
对于杨凡的激动宋徽宗比较满意,上回封其为从三品的大员时都没这么激动现如今封了其母一幅浩命就激动的不能自己了,果然还是年轻呐,彻底放下心来的宋徽宗摆摆手“起来吧,滚回家去告知你母亲去吧……退朝!”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一百八十九章 马氏的美好人生
为人父母者无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马氏就觉得自己很满足现在的生活,家里的儿子不光书念的好甚至还是朝廷里的大官,最近经常有一些达官贵人来自家拜访送上的礼物让自己大吃一惊,幸好三弟告诉自己那是人家为了巴结儿子才送的是好事,所谓的客走旺家门就是这个道理。
以前从没见过的绫罗绸缎已经不是稀罕物了,随便的让周管家拉进库房就行,没听说现在流行貂皮大衣嘛,不过自己一个乡下妇人哪习惯那些毛绒绒的衣服还是穿着自己做的棉衣比较舒坦。
最不让家里省心的就是孩儿他爹了,自从学会了做麻辣烫后就天天起早贪黑的去夜市那里摆摊卖货,虽说一天也能赚上个几两银子但是自己就怕那个没良心的吃不消。
放下手里的针线后揉了揉肩膀对着李氏说道“老三、去哪里了?”自从昨天走后就再也没见到老三,马氏比较奇怪。
“当家的昨天就回了老家,处理一下家里的产业顺便把平儿和大哥家的健儿接过来也好方便他们念书”想起已经好久没见的儿子李氏就想的慌,这段时间一直忙着京城这边的事了,也不知道儿子现在过得好不好,不过想着这次回家后就能把儿子领回来李氏就一阵的高兴。
看了一眼西屋的白月正领着一大帮左邻右舍来学习女红的大姑娘马氏就一阵窃喜,自己这个儿媳妇不但懂得关心人而且手还特别的巧一旦嫁给自家儿子估计儿子就不会受罪了,而且听上门来闲聊的那些贵妇说像自己儿媳这样的千金大小姐一看就是个好生养的,说不定能给杨家生上五六个大胖小子和闺女,听得自己是眉开眼笑。
见弟媳有些想儿子了,马氏快慰了两句“平儿那孩子性子虽说跳脱了些,不过却是个和善的娃,等到他和大哥家的健儿来京城的时候我让小凡想办法活动一下给他俩弄个一官半职的也算是进了当弟弟的本分。”
自古以来分家后大都情感单薄像自几这样的家庭一般都是各过各的一旦遇见点什么纠纷的话不是老死不相往来就是对簿公堂,哪里像自家这一脉兄弟谦恭互助,里里外外透着亲呼劲儿,虽说刚进县城那会李氏也挺刻薄的不过那是被娘家人逼的,现在为了儿子的事忙前忙后的对于侄儿怎么的也要帮衬一把。
听见二嫂已经发话了,李氏顿时心里一暖,只要在朝廷里做官的侄儿帮衬一把还怕儿子没有前途嘛,放下心事的李氏立即热情的与马氏闲聊起来。
就在两人聊天的功夫突然听见周管家站在门外焦急的喊道“夫人,准备一下,朝廷里的钦差来圣旨了!”
“啊!”
李氏顿时惊叫了一声,急急忙忙的收拾了一下便带着杨府一众女眷去了前院,好家伙院里除了站在两边的下人外,就属手拿浮尘的宦官最显眼,敞开的大门外围满了左邻右舍的邻居,都在好奇的往里观望着。
非常淡定的小太监见正主来了立即和颜悦色的问道“这位夫人可是钱塘伯的母亲马氏?”
“啊!……是!”心里暗暗抱怨杨仁义不在家的马氏没想到居然是找自己的,当下带着家里的一众人等跪下等着接旨,戏文里都是这么演的。
小太监咳了咳嗓子“奉天承运!皇帝赦曰:钱塘伯有功于社稷,其母马氏当得首功特此御封马氏为护国夫人,赐三品浩命服一件……钦此!……护国夫人接旨吧?”
此刻马氏只觉得自己正躺在云彩上数着银子,从来都没想过自己居然也有被封为三品浩命夫人的一天,一时间越想越激动居然翻了一下白眼晕过去了。
眼见护国夫人晕过去了那还了得,杨府下人立即手忙脚乱的将护国夫人抬回了屋里,擦脸的擦脸掐人中的掐人中,直到马氏悠悠转醒后才喜气洋洋的告诉马氏朝廷钦差还在外边等着呢。
封了几个一两银子的红包后马氏立即激动的出去接了旨然后笑眯眯的塞给前来传旨的几人,眼见好处到手传旨的小太监才笑眯眯的打道回府。
一时间杨府张灯结彩,忙碌个不停,有消息灵通的达官贵妇、商贾邻里具是提着礼品前来祝贺,由于只有女眷在家皆是放下礼物寒暄几句后就告辞离开,人情已经送到坐不坐的就无所谓了。
就在杨凡左思右想的该怎么给娘亲一个惊喜后突然发现自己到家了,只不过奇怪的是大门处居然又挂起了红灯笼,难道这就准备过元宵节了?杨凡有些纳闷的想到。
“伯爷回来了?”负责打扫庭院的下人们一见伯爷回来了立即撒腿就往回跑,一边跑一边喊伯爷回来了,弄的杨凡以为小鬼子进村了,直到白月抱着小丫头迎了出来后杨凡才放下心思过去碰了碰小丫头的脸蛋“家里这是怎么了?怎么个个神经兮兮的。”
白月露着两个小酒窝笑眯眯的指着后院,等进了后院后杨凡顿时愣住了,只见身穿浩命服的马氏正在几个丫鬟的搀扶下练习走路,只是姿势说不出来的怪异。
“娘亲?……您这是?”
见儿子回来了,马氏立即惊喜的想要过来只是穿上了浩命服却不会走路了,差点没摔倒在地,幸好被旁边的李氏扶住了,让儿子搀扶住后才松了一口气“儿啊,这浩命服就是不同,走路都轻飘飘的,就是规矩太多听说吃饭走路啥的都有讲究,这可如何是好?”
笑着跟娘亲解释了一下浩命夫人的作用后才宽慰的告诉娘亲:杨家没那么多的讲究,该怎么样就怎么样,逢年过节的陪皇后娘娘吃顿饭就好,为了一个浩命连路都不会走了划不来。
马氏立即脸红的拍了一下儿子“你这个小王八蛋,想当年生你的时候娘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