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贤王-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湖之西开龙井,烟霞近接南山岭。
飞流密汩写幽壑,石磴纡曲片云冷。
世人品茶未尝见,但说天池与阳羡。
岂知新茗煮新泉,团黄分列浮瓯面。
沈县令听杨凡念完后,闭目沉思,手指轻轻的敲着桌面,良久才叹了口气,说道“你小小年纪便对诗赋一道如此精通,真乃我钱塘之幸,但是光会诗赋还不行,我也不问你经义,想必你现在也多少掌握了一些《论语》《孟子》的内容,做为一个合格的官吏,理应对策论更加的熟悉才对,你如何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
杨凡想了一下,这句话出自《荀子·哀公》是荀子讲述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段对话。“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而唐太宗与魏征谈话时也经常的引用这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结合当朝的一些情况,心里就有了答案。
整了整衣襟,杨凡开口说道,君者,好比为舟,庶人者,好比为水,水静而舟稳,水动而舟颤。当年唐太宗与魏征曾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便充分的说明了,君与臣、百姓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我大宋如今天子仁慈,不大兴刀斧之刑,不施苛捐杂税实乃大宋之福,街上多是商贾之人,川流不息,今年更是听说粮食丰收。故此学生认为,如今的大宋乃是太平安康盛世。”杨凡有些违心的说道,谁知道这位县令是清官还是昏官,在不明的情况下还是选择选好听的说,可不敢说,皇帝昏的不能再昏了,为了一些个破石头,就逼得老百姓造反,老百姓富裕?没看见就连富裕的江南钱塘一县之地,街上衣不蔽体者十之二三。如果这也能算上盛世的话,那么,估计唐太宗会气的从地下跑出来。
沈县令神色有些复杂的望着侃侃而谈的杨凡,微微有些冷意的说道“还有呢?”
发觉到了县令的语气变化,杨凡心里有些打鼓,难道这是一位清官,听不得马屁?心里有了计较,便话锋一转说道”然而虽然是太平盛世,但是这只是表面上的盛世,我大宋内有连年不断的天灾,如蝗灾、水灾、旱灾、瘟疫等,对我大宋的百姓所造成的伤害是沉重的,一但出现任何一种灾害,我大宋百姓便会灾民无数,赤地千里。对朝廷造成的伤害不小于天灾。因此我大宋想要做到“水能载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旦出现差池朝廷很容易就会出现“亦能覆舟”另外,我大宋边境常年有敌国骚扰,契丹辽国更是占我燕云十六州,高昌、回迄、西夏小人之流时常的在背后下黑手,另外更严重的北方崛起的大金,是我大宋最严重的祸根!所以我大宋表面太平实则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一口气说完,杨凡长吐了一口气,静静的看着这位县令。
果然,沈县令脸色放缓,并满意的看了一眼杨凡,缓缓的说道“你小小年纪便有这番见识,实属难得,初冬时便来钱塘书院念书吧,以便明年参加秋闱。
杨凡心里一喜,正愁找不到去书院念书的门路呢,这就有了结果,感激的站起来恭恭敬敬的向县令行了一个大礼。
“你也别高兴太早,书院里的学习任务很重,深冬后还有测试。所以你进去后并不轻松。另外深冬后仁和县的李县令会带着仁和书院的才子来我钱塘县进行交流。并一起接受杭州府郑通判的学问测试。这种交流说白了就是比赛。往年都是我钱塘书院胜少败多,所以今年你要努力的替我钱塘县争光,不然,哼!我让你和沈元一起去小黑屋学习。”沈县令声一副我看好你的样子。
“啊,原来令公子就是沈兄,我与沈兄一见如故,并对沈兄的品行钦佩之至,所以大胆的称您一声沈叔。”杨凡顺杆爬的说道。完全忽视了和仁和县比试的事情,集成了几百年的学问,还没把几个普通学子,放在眼里。
“他被我禁足了,等到初冬开学后便和你一起去书院学习。撇了一眼乖巧的杨凡,沈县令满意的随口说了一句,闭上眼,挥了挥手,示意杨凡可以回去了。
杨凡躬身向沈县令行了一个礼后,便出了县衙。
听到离去的脚步声后,沈县令突然睁开眼睛看着走出去杨凡,嘴里轻声的说道“才学有余,品性坚定,见识高远,此子将来必不是池中之物!可以让元儿和他多交往一下了。”说完便向书房走去……
出了县衙,杨凡长出了一口气,能得到沈县令的认可,自己在钱塘县的路就会好走很多,想想当时的交谈,杨凡背后直冒冷汗,当沈县令问自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时,想听自己的见解倒是其次,主要是想试一下自己的品性,如果按自己刚开时所回答的,就算说出花来,他也不会接纳自己,反而会厌恶自己的拍马行为,学识再好,品性不行,是不会让人感到放心的。幸好自己察觉到了沈县令的意图,巧妙的改变了说辞,这才避免了沈县令将自己打入黑名单,说不定在钱塘县沈县令还会打压自己。所幸的是自己回答的基本还算可圈可点。最后一句“沈叔”便是投石问路,沈县令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但是也没有拒绝,这就是有了接纳之意。摇摇头笑了一下,便向三叔家走去……
……
……
“什么!你说县令大人亲自考验你的才学?杨父等人吃惊的问道。这不能不吃惊,县令大人可不是一个百姓想见就能见到的,杨父等人活了这些年还是在吃官司的时候才见过县令大人一面,所以当杨凡说被县令大人请去喝茶,而且亲自考验学问,并决定让其去县里的书院念书后。众人的吃惊程度丝毫不雅于听到宋江造反时的震惊。只不过一个是跟自己没啥关系的梁山好汉,一个是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书生。前者只是当个谈料听听,后者可不是,一旦杨凡念了叔中了举,以后就是当官的。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情,俗话话一人得道,还鸡犬升天呢,更何况实打实的亲戚。
第十章 羊肉火锅
杨凡最近有些烦恼,自从昨天下午说了县令让自己去书院读书后,自己的待遇明显的改变了,以前自己早上起来吃饭的时候都是赶早去大厅吃饭,不然没人等自己,不过现在不一样了,早上还没醒的时候,三婶就非常热情的招呼自己吃饭,等自几去吃饭的时候,碗里早已经放着一根鸡大腿,三婶还美滋滋的说,这是具有多年产蛋经验的老母鸡腿,非常的补。让自己趁着热吃。
实在待不下去的杨凡便找个借口去街上转转,看到人来人往的大街心里就高兴,这才是最真实的大宋,在杨凡心里大宋从来都不是宋徽宗等少数几个人的,而是这些人来人往的商贾小贩,黎民百姓的。
……
……
转了一个下午,有些饿肚子的杨凡便走上附近的一座名叫樊楼分店的酒楼吃饭。
酒保看到一个身穿布衣的少年走进来,便有些瞧不起,不过还是客气的问道“客官,里边请,您想吃些什么?”
杨凡随意的说了一句“挑一道你们店拿手的菜端上来,在来一壶酒。”便找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酒保撇了一下嘴,便去后边让厨子做菜去了。
临近黄昏,小贩陆陆续续的收拾东西回家瞧朝那兴奋的样子估计是回家寻找老婆孩子热炕头去了。摇了摇头苦笑了一下,便转过头来打量一下这家酒楼,一进门,就是酒楼大堂,南北各放着放着十几张桌子,中间是条过道,靠近里便是上二楼的楼梯,楼梯边上是一个柜台,旁边站着手指一直在扒拉算盘的山胡子男,估计就是掌柜的了。
“客官您的水煮羊肉来了,请慢用。”
一小盆白汤,里面有一块羊肉带着骨头。看着就没什么食欲,先喝了一口汤,恩,还行,咸淡正好,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羊肉放进嘴里嚼了一下,仔细的品了一下,发现味道还不错没有膻味,吃进嘴里有一股淡淡的香味。不过如果常吃的话很容易吃腻。拿起旁边的黄酒喝了一口,杨凡差点没吐出来,味道就像参了水的二锅头。估计小孩都能喝二两,现在自己才明白为什么武松当年喝了三大碗照样能打虎,原来问题出在这酒上。
摇了摇头就想结账走人的时候,旁边传来一句话“客官可是对吃的不满意?如果不满意,我们可以换的。”那位留着山羊胡的掌柜走了过来。
自从杨凡进来的时候酒楼掌柜便一直观察着这位布衣少年,见其时而点头时而摇头,便以为对自家酒楼的饭菜不满意,因此走上来问一下。
“没有,只是吃饱了,活动一下。”说着便掏钱准备结账,结果摸了一下怀里,愣住了,没带钱!
掌柜的看布衣少年,一直在那保持着掏钱的动作,就是不往外拿钱,便什么都明白了笑了一下便对杨凡说道“这顿饭就算了,就当交个朋友。”
有些尴尬的杨凡向老者拱了拱手不好意思的说道“这怎么好意思呢,我下回再来给吧?”
掌柜的摆了摆手笑道“都是混生活的出门在外,谁没个难处,老朽韩得力讨个面子便交你这个朋友了!”
“既然老掌柜的豪爽,那小子就厚着脸叫声韩伯了,小子叫杨凡,住在离这不远的东升客栈。今天韩伯的情,小子记下了,改日再登门拜访。”说完向韩掌柜行了拱了拱手,便转身离去。
韩掌柜笑眯眯的看着杨凡离去,旁边的酒保不乐意了,“韩叔,这人白吃饭,你怎么还让他走了?”酒保有些不乐意的说道。
韩掌柜的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这就是你是酒保,我是掌柜的原因。”说完也不管迷糊的酒保就回柜台去了。
……
……
回来的杨凡心情糟糕透了,把自己关屋子里越想越尴尬,吃饭不带钱,这种事自己居然都干了,也多亏韩掌柜的会做人,化解了自己的尴尬。以后找个机会再报答吧,叹口气,便躺下睡觉了。
日初东方,杨凡早早的就起来了,拉着李小二便进了厨房,一直鼓动到中午才出来。然后让三叔把店门歇业半天,开始杨仁智还有些不乐意,关门半天得少挣多少钱那,直到杨凡告诉他自己弄的东西更赚钱,杨仁智立马关了店门。并向食客宣布明天还有新品出现,然后便喜悠悠的回了后宅。
众人围着桌子坐下,看着杨凡和李小二把一个高脚大铜盆放在特制的小火炉上添了一些红彤彤的底料,等底料烧沸腾了,便把切好的羊肉倒了进去。
过了一会,杨凡对众人说道“捞出来沾着蒜末酱吃。”便捞起一筷子吃,便示范给众人看。李小二急不可耐的捞起一筷子往嘴里送,烫的直吸气,就这样还不忘往嘴里送。杨父等人看了一下,便学着杨凡的吃法也捞了一筷子,结果这一下不得了了。一铜盆的涮羊肉一会就吃的干干净净,三叔称的直吵吵,这么好吃一定赚钱,三婶就在旁边点头附和。
待众人吃的差不多了,杨凡便拿出调制好的啤酒给众人倒上,果然,啤酒的魅力很快就把众人的饮性勾了出来,就连三婶都喝了三大碗,天黑的时候,除了杨凡外,其他人都喝到了桌子底下,
看了一眼,杨凡叹了口气,便把众人一个一个的抬回去休息……喝酒果然误事呀。
……
……
钱塘县爱吃的百姓今天有些兴奋,原因就是那家做麻辣豆腐的客栈又出新品了,听说是什么羊肉火锅,还有全县出名的啤酒。一定要去尝尝,没看到连隔壁的王老五都忍不住跑去了嘛,要知道那可是个真正的铁公鸡,自己过寿辰时听说就煮了一个鸡蛋对付一下就算过了的主。今天为了吃东升客栈的新菜居然背了一小袋铜钱往前跑,恐怕落后。
李小二热情的招呼着食客去里面吃饭,笑的眼睛都快没了,能不笑吗?今天掌柜的说了“给自己五贯的赏钱”那可是五贯钱啊,都可以买头牛了。越想越开心,就差没仰天大笑了。
柜台后的杨仁智看着食客吃着火锅,喝着啤酒也笑了,那个一直霸占铁公鸡第一的王老五,居然一个人就点了五碗啤酒一份火锅。吃的汗水淋漓的,还嚷嚷着再来两盘羊肉。自己大概算了一下,光他一个人就花了大概六百文钱。想到兴奋处手便朝旁边的啤酒碗摸去,结果楞了一下,碗里没酒了,苦笑着摇了摇头,自从那天后自己就染上每天都要喝几碗啤酒的毛病。叹了口气“算了,先忍忍,晚上在喝个痛快。”
第十一章 卖秘方
夜雾袭来,十月份的钱塘晚上已经有了一丝凉意,
东升客栈大堂内,几个人围着桌子上的铜钱快速的数着,只见李氏数完一些,三叔便拿笔记一下,然后倒进箱子里。然后在接着重复刚才的动作……最后实在受不了啤酒诱惑的三叔,干脆让李氏自己边查边记,自己跑去喝酒了。
呼……李氏长出了一口气,拿起桌上的啤酒就大喝了一口,声音有些发抖的说道“发财了,真是发财了!”三叔,杨父等人这回没有像上一次一样那么激动,毕竟都已经见过了大场面不是。三十贯的场面都见过了,这回估计还能多点,所以包括李小二等人都非常的淡定,慢悠悠的喝着啤酒,边喝便问道“多少?”
“一百六十贯!”李氏猛的来了这么一嗓子。
啪!……噗……杨父的酒碗掉在了地上,三叔刚喝下的啤酒一口就喷了出去,李小二吓的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只有杨凡最淡定,累了一天,趴在桌上睡着了。
三叔激动的站起来看着三婶,眼里放出的电光亦如初次见面时的深情,哆嗦着指着李氏“给我。”
李氏本来正在兴奋中,结果看到丈夫眼中那浓浓的深情,并指着自己要,脸上羞的通红,这个死鬼也不知道分个场合,啥都说。白了三叔一眼,没动地方。
三叔有些疑惑的看了看李氏,再次说道“给我账本,我看看!”
啊……李氏这才明白自己想差了,没好气的把账本甩给了三叔。等三叔看过账本后转过头神色有些复杂的望着睡梦中的杨凡,轻轻的对着杨父说道“二哥,你生了一个好儿子啊。”
杨父听到三弟夸奖儿子,倒也是自豪的一笑“是啊,以前我都没有想过凡儿这么有本事,不光会赚钱,还会念书,以后一定是个了不得人物!”
三叔点了点头肯定的说道“以后你和嫂子肯定会享福的,哪像我那个不成器的逆子,出去会友这么久了,都不知道回家看看。”说完便长长的叹了口气,留下一句,“都早点歇了吧,明天还要忙呢,等到月底时把总账算一下,然后分红”便和三婶回房去了。
李小二向杨父拱了拱手也回家去了,留下的杨父看着睡的香甜的儿子,轻轻的把儿子抱起来,送回了房里心中满满的自豪,还有什么比儿子有出息更能让人自豪的呢……
……
……
十月末的早晨有些寒风微微吹过,还在睡梦中的杨凡便被尿意憋醒,早早的去了一趟茅房,便又躺在床上想睡个回笼觉,这段时间太累了,每次早起的时候都非常的艰难,可是一想起后世有位叫科比的球星,说的那句话就不困了,当时一位学生问科比,“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科比自豪答道“你知道早晨四点钟的太阳是什么样的吗?”学生迷茫了一下答道“知道啊,那个时候我还没睡呢。”
以前起床的动力就靠这句话,结果这几天忙的,这句话也不管用了。便眯着眼睛准备再来一次回笼觉。
“凡儿醒了没呢?”果然三婶那万恶的声音又在门外准时想起。
“恩,起来了,三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