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贤王 >

第39章

大宋贤王-第39章

小说: 大宋贤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凡再次拨弄了一下火盆,看着那可怜的火苗就直叹气,没想到居然碰见风雪天,这对于考生来说可是一大难关。来参加考试的大部分考生穿的还是秋天的衣衫,如今风雪突来,想必会有很多考生坚持不下去吧。
  果然没过一会,便有一队士兵快步的抬走一位冻得昏迷过去的考生离去……见到这一幕,杨帆摇了摇头,为这位考生惋惜。他还没有去争夺最后的名次,就倒在了寒冷的天气下。
  仅仅半天的功夫便陆续的被抬走十几位考生,双脚冻得发麻的杨凡只好站起来使劲的跺跺脚,浑身活动活动。待有了一丝热气后,才再次坐下答题。
  天色黑下来的时候,杨凡便准备铺好棉布躺下休息,就在此时突然一个黑影从考棚前一闪而过,而丢进来的却是一套棉衣,扒开帘子往外看了一眼,只见周围都是静悄悄的,大部分人都已经休息了。摇了摇头后便缩回考棚里,把棉衣穿上,才觉得身上暖和了许多,吹灭了蜡烛后,便沉睡在梦乡中……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就在大部分都进入梦乡之际,同在考场里的周通,脸色苍白的依旧在执笔答题,只是其胳膊上布满了烫伤……
  ……
  ……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梁太监喊完一嗓子后,便恭敬的退到宋徽宗身后。
  “启禀皇上,老臣有事要奏!”蔡京站出来说道。
  “爱卿请讲”宋徽宗有些懒散的说道,本来今天是个画雪踏梅的好日子,可是今天却是大早朝的日子,不得不来。
  “回皇上,开封已经连续下了三天的大雪,部分受灾的百姓需要及时的救灾施救,否则容易激起民愤!”


第八十五章 阅卷的内幕
  “哦?爱卿说的可是当真?”宋徽宗诧异的看了一眼站在大殿上的蔡京,印象中的这个老家伙,好像还没为百姓考虑过什么吧。
  蔡京也是有苦难言,随着年纪的越来越大,很有可能在下台后,遭到清算,所以就想把自己的名声挽回来一些,而这次大雪就是一个收买好名声的机会。
  “回皇上,老臣所说的句句属实,还请及时救灾啊!”
  “既然爱卿如此心忧国事,那这一件事便由你负责吧!”
  “臣,遵旨!”
  宋徽宗沉思了片刻后沉声问道“这次开封大雪,不知道相国寺那边如何?”
  “回皇上,礼部已经对此做了妥善的安排,但是到今天早上,已经有一百余人因为冻伤而不能再参加科举”开封府少尹李纲站出来说道。
  宋徽宗一惊,由于这是自己第一次将春闱提前到冬天进行,所以格外的担心出问题。没想到还是冻伤了这么多。嘴上说道“还有一天了,希望那些考生能坚持下来,为了以示鼓励,今年的三甲收取人数提高到三十人吧!”
  众位大臣齐齐的跪下躬身道“皇上圣明!”
  退朝!……
  ……
  ……
  相国寺内的考生并不知道,原本准备录取二十人的三甲大榜,因为一场大雪,而被皇上增加了十人。此时考棚上已经盖满了厚厚的积雪,杨凡一边吹着手,一边看第九道考题,
  这是一道策论题,或者说是一道拷问题。题目就是“经义为官呼?”题虽简单,但是却非常的不好答。如果说为了做官才做的学问,那么就会给人一种低俗不堪的印象,如果说是为了研究学问而不是为了做官,那么就会给人一种伪君子的感觉,不做官来参加什么科举。所以这是一道不好答得题。
  想了一下后世的厚黑学,杨凡便题笔在纸上写到“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故此真宗皇帝曾言: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良久之后才放下笔看了一眼这九天所答得试卷,虽然答得不错,但是却非常的遭罪,天气也太冷了。待把名字糊上后便等着一会考官收卷。
  “铛!收卷!”熊兵的声音准时的在太阳落山一刻响起。这一场冬天的省试无论是对于考生还是考官来说都是一种煎熬。由于对雪天的准备不足,导致了被冻伤者多达一百余人。
  待交了卷后,杨凡便走出相国寺的大门,这一场考试是实在是太遭罪了,见到牛皋后,便立即钻进马车,坐在里边等着沈元几人。牛皋笑呵呵的说到“爵爷,里边老冷了吧?读书人的身子骨就是不行!”
  气的杨凡也懒得说这家伙,正好看了一眼考场的大门,就见首先出来的是周通,见其面色苍白,走路摇摇欲坠,便立即招手道“周兄这边!”
  周通此时已经耗尽了最后一点气力,见杨凡招手,便一头扎进马车昏迷了过去……他的身子毕竟不如杨凡。
  见昏过去的周通躺在马车边,杨凡也顾不上等沈元几人了,让牛皋立即赶着马车,去找大夫。
  天色黑下来的时候,在离客栈不远的仁和堂内大夫正摇头晃脑的摸着周通的脉搏,良久之后才悠悠的说道“长时间的感染风寒,外加内心郁结所以导致了昏迷,只要给他吃上一点人参养几天估计就会醒过来,不过恐怕要大病一场,毕竟感染风寒太久了。”
  杨凡知道周通是为了能坚持参加考试,所以才忍受了如此长久的风寒,见其身上穿的依旧还是夏天的衣衫,便有些敬佩他的为人,只是为了一个科举居然就如此的拼命。
  待从大夫那开了几服药后,便带着周通回了客栈,让其好好养几天。忙碌完了周通后,杨凡便让牛皋看护一下,自己回到房间里边倒头大睡。九天的考棚生活,已经让他劳累不堪。
  一觉睡到日上三竿后,杨凡才觉得自己彻底的回了魂,浑身舒展了一下,便去洗漱,待看过周通和晚上才回来的沈元几人后,便独自一个人去了街市,准备买回点吃食。好弥补一下在考场遭的罪。
  “杨兄,我们又见面了。”赵构突然出现在固定的摊位,冲着杨凡笑道。对于这九天,没见到杨凡,心里始终觉得没意思,总是冥冥中觉得杨凡能带给自己一些好玩的东西。所以一听说考试结束了,便早早的在固定的街市上等着杨凡,果然不一会杨凡就来了。
  “赵兄,好巧啊”杨凡皮笑肉不笑的对着赵构说道。
  赵构也不介意,接过摊主递过来的豆腐脑,便大喝了一口,接着说道“这次由于考生比较少,估计过几天考试结果就会出来,到时候高中了可别忘了请我喝一杯哦!”
  杨凡满脸的黑线,尼玛这边刚交了卷,还没进行初阅呢,你这边就说我高中了,让有心人知道了,恐怕就有文章可做了。不过碍于赵构的智商,所以只能淡淡的笑道“既然参与过了,就先不想那些了,等结果出来后再说。”
  见杨凡实在是没有谈性,赵构只好陪着喝了几口汤后便拱手告辞,对于考试后的紧张他多少懂一些。
  ……
  ……
  就在杨凡吃饭的时候,相国寺内的十几位阅卷官正在紧张的进行初阅,把认为好的试卷画上个圈后便放到左边,不行的直接罢落。良久之后才有些惊疑的“咦”了一声。拿起试卷再次重头到尾的看了一遍,良久之后才摸着胡须笑道“小小年纪的考生,居然答题如此圆滑,也不知道是好是坏”想了一下后便在后边画了个圈放到左边。等着主考官最后审阅。
  此时相邻的一位阅卷官拍着大腿说道“真是岂有此理,此人的试卷虽然中正耿直,但是章章句句都充满了对朝廷的讽刺,此卷不阅也罢”说完便要将试卷罢落。
  “拿给我看看”礼部左侍郎陆中秀淡淡的说道。
  阅卷官见是左侍郎,便不再说话,恭敬的将试卷交给左侍郎。
  陆中秀结果试卷看了一遍后,沉思了良久,在阅卷官疑惑的眼神中,淡淡的说道“是个人才,文章却是不错,给个机会吧”将试卷交给阅卷官后,便转身离去。
  阅卷官疑惑的看了一眼侍郎大人,便摇摇头,在上边随意的画了一个圈后,便放到了左边,对于上官交代的话,必须无条件的听令,不然为了一个小小的试卷得罪了上官,非常的不值。
  阅卷一直进行到了晌午后,礼部尚书王本固才慢悠悠的从内间走了出来,从睡眼朦胧的双眼便可以看出,这是刚睡醒不久。扫视了一眼大堂内的众位阅卷官,打着哈气问道“如何了?”
  负责监视初阅的右侍郎程家玄站起来恭声回到“回大人,已经批阅了六百张试卷,还有一百张,估计天黑下来的时候就可以批完。”
  王本固点了点头后,便示意将通过初阅的五十份试卷拿过来,进行审阅。皱着眉头看了二十几份后,才放下试卷摇了摇头说道“现在的考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大部分都是答得四平八稳,千篇一律,一点新意都没有。”
  右侍郎程家玄笑道“每年都是这些东西,大家背都背会了,想要有什么新意恐怕很难。”
  点了点头,便继续翻阅试卷。突然“咦”了一声。
  程家玄说道“大人可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这篇试卷倒是有些意思,前面的墨义背诵很扎实,而且字体也有些颜真卿的风范,这在寒冷的天气中很难做到。最妙的是最后三道策论,看似说了一大堆,其实是什么也没说,如果不是再考场上见到,本官还以为是哪位同僚在开玩笑”说着便在试卷上画了一笔最终的成绩。
  待到天彻底黑下来的时候,众位阅卷官面前放着三份打开糊名的试卷。王本固坐在桌子后面闭目片刻便开口说道“众位以为哪一位当得第一名?”
  左侍郎陆中秀拱手说道“回大人,下官以为那位文章正直的周通应当位列第一名”旁边的程家玄诧异的看了一眼陆中秀,沉思了片刻便想起了右相王黼的吩咐,当下站出来说道“下官以为应天府的李振应当位列第一名!”
  见两位部下的意见不一样,便再次向底下的阅卷官问道“你们以为呢?”一时间众位阅卷官便纷纷指出自己看好的试卷。最后还是支持李振的比较多。当大家都在等着尚书大人做最后的定名时。王本固有些为难的把杨凡的试卷拿出来说道“这个就是第一名吧,至于第二名嘛李振好了,周通第三名!”
  一时间,众位阅卷官不解的看了看杨凡的试卷,虽然也不错但是太过圆滑,位列二甲最好不过,没有必要弄到一甲前三名来,但是既然尚书大人发话了,便也不在多问,躬身应了声是。
  王本固如何不明白众人的心思,不过就在自己主持考试的时候,自己的老师蔡京突然传信来说,我很看好杨凡。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是为官多年的王本固怎么会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因此选择了他做第一名。
  见众人不在说话,便沉声说道“明日由尚书省发榜,将高中三甲大榜的考生名字公布!”说完便一挥衣袖,起身离去……


第八十六章 十年寒窗无人问
  等待放榜的日子让杨凡仿佛又回到了以前那个忐忑的等待高考成绩的日子里。一切都充满了侥幸,却更多的是担忧考不上。考试的背后掺杂着别人的羡慕亦或嘲笑。同样也是对自己命运的一个交代。
  作为考生的周通自从醒过来后,就异常沉默的待在客栈里,整日的望着远处的汴河。
  “周兄,没什么事的话可以出去走走,待明天放榜后,想必以你的才学必可以高中。”杨凡走到周通的身边说道。
  “你说,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呢?”
  杨凡诧异的看了一眼周通,没想到这次考试病倒对他的打击如此之大。调整了一下心态笑道“世风日下,人更多的是活在别人的眼光中,以别人眼中的成败来要求自己,这种人也许会活的特别的累,但是他们至少还有一丝期盼。可是另外一种人,他们却活在回忆中,用过去的种种来折磨自己,他们的人生中充满了不甘,所以他们活着是为了弥补心中的遗憾。可悲的是芸芸众生很少有活在当下的人,他们不珍惜现在,却在回望从前的遗憾中,期待着未来。到最后不过竹篮打水而已。”
  周通仿佛懂了,似乎又没懂,站在窗前久久的凝望远处的众生相。良久之后才落寞的说道“我知道这次很有可能不会高中了,但是我不甘心啊,多年的寒窗,到头来依旧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是只能徒叹伤悲矣!”
  对此杨凡是深有体会的,当你把某一件事当做最后一颗救命稻草时,如果失败了,那么注定要是一场悲剧。
  不过心里又不想周通就此沉沦下去,只好指着远处的众生说道“周兄,你看!这芸芸众生,每个人都在忙碌,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可能甚至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但是他们依旧在迎着冷眼与嘲笑,继续做着微不足道的糊口买卖,他们只是为了能单纯的活下去,仅此而已。这就是他们坚持下来的原因。”
  “街上的那个苦行僧,你看他尽管落魄无比,但是他的神色依旧安详无比,只因为他是为了寻找到心中的圣地。在不断的布施与求舍间体悟佛法。这就是他安详的原因。”说完之后便静静的看着周通,自己能说的都已经说了,能不能在迷惑中解脱就要看他自己了。
  周通沉默了良久之后,便转过身恭恭敬敬的向杨凡行了一个大礼“多谢杨兄点拨”便回到桌前拿起书本从新开始读书。
  见其似乎明白了什么,杨凡也不点破,笑了笑便悄悄的退去……
  ……
  ……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出名天下知。这句话对站在大相国寺外的各路考生格外的适合。由于今天是放榜的日子,所以大部分的考生都来到山门前听取消息,只有少数的几人没有前来。而杨凡和周通就是这几个人里的。
  就在牛皋不耐烦的和一帮书生挤来挤去时,突然山院大门打开,一队手按腰刀的官兵分列两旁。然后礼部员外郎熊兵沉着脸走出来说道“四十人的榜单我会让人贴到墙上,自己看。”说完便挥了一下手,只见两个官兵拿着三张大红纸贴在了墙上。
  底下的考生一见结果出来了,顿时就往上面看,一般都是从最后的四十名开始看起,见到上面有自己名字的,便仰天大笑,发现没有自己名字的,便紧张的往前看。只是其冒汗的额头说出了此时的心情。
  牛皋看了看挤在周围的考生,顿时便有些气恼,不知道是谁,偷偷的摸了一下他的屁股。只好一个人用劲的往前挤,最后终于挤到了榜单前,结果不知道是谁写的榜单。龙飞凤舞的甚是好看。可惜就是不认识。
  摸了摸脑袋,便向旁边站着的一位书生说道“这位小哥,请帮忙看看我家杨凡公子中了没有?”
  书生见是一个粗汉便没有好气的说道“你眼瞎啊,没看见第一名就是杨凡,第二名是李振,第三名是周通吗”说完便欣喜的转身走了出去,今年他也侥幸的中了第三十六名,虽然在三甲但是好歹是中了,以后当官就不用愁了。
  牛皋一愣,待缓过神后,便哈哈大笑道“真乃文曲星也”说完便跟着看过榜的沈元、卢风等人回客栈报信……
  此时的杨凡正和周通坐在客栈的大堂里等消息,结果过了几个时辰还是没消息,内心略有些烦躁的杨凡见周通正拿着书本细细品读,仿佛丝毫不为结果在意。就为他这份养气功夫赞叹。良久之后平复了内心的烦躁后,便坐下来闭幕眼神。
  “喜报!喜报!恭喜钱塘县杨凡老爷喜中省试第一名,荣获会元!”报喜的人马来到了大堂门口恭喜的说道。
  还不待杨凡掏出钱来,外面又陆续的来了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