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贤王-第2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纲点点头,让杨凡坐下后,接着对众人说“虽然我们这次重创了金人,解除了开封之围,但是同时城中也已经没有了隔夜之粮,不知各位达人可有良策啊?”
身为开封府的少尹,沈明文站起来朝众人拱拱手,“如今京师危机虽解,但是粮食已然不够三日之用,近百万人口,所需的粮食至少也要百万担才可缓解后患,然而受金人为京师之影响,从附近调集百万担粮食,恐怕已经不可能了,唯有从最近的南京才能凑齐到这么的粮食,但是即便如此,恐怕我们也没有钱去买粮……”
众人如何不知沈明文说的事实,虽然金人是退去了,但是百姓手中没粮,必然慌乱,万一激起了民变,其祸之大,要远远的超过金人带来的威胁。
杨凡虽然留了一些后手,但是毕竟与世隔绝了很久,他也不清楚东海舰队到底能不能通过大运河,到达开封,要是再晚个几天,恐怕非得闹出事来不可。
眼见大家沉默不语,杨凡只好硬着头皮站起来,拱拱手“众位有所不知,我很久以前曾命令,东海舰队从东南沿着运河直达开封,按照汴河的路线来看,他们应该是经过南京的,就是不知他们筹集到了粮食没有,如果筹集到了,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到达开封,以解决燃眉之急。”
“当真?”
李纲眉毛一挑,激动的问道。
“当真!”
见杨凡点头承认了,李纲心里这才松了一口气,不管你是不是宰相,要是因为没有粮食,激起了民变,下场未必比死在金人手里好到哪里去,对于这个学生的办事能力,李纲还是放心的,闻言摸着胡子说道。
“既然有粮运往开封,那么我也就放心了,不过由于时间不确定,所以眼下我们各位还是要,想想办法,尽量派人去附近的州县借调购买一些粮食回来,也好缓解百姓的燃眉之急。”
“我等遵命!……”
商议完粮食的问题后,就轮到了金人退去后的问题了,按理说京师之围已经解了,临安朝廷也该回来了,可是在座的都不是傻子,既然金人已经退去了,那么兔死走狗烹的戏码自然也就要上演了。
没有人准备临安能赏赐些什么,只要不是罢官抄家发配就谢天谢地了。
“李相,既然我等作为留守的任务已经完成,是否应派红翎急使通告天下,并迎接二圣归来?”一脸笑意的周泰主动的问道,他与众人不同,他的娘舅可是枢密院使兼龙土阁大学士,到时候自然会保住自己。
李纲毕竟中直一生,尽管心中明白一旦皇帝回来了,自己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但是还是点点头。
“既然此间事了,自然该迎接二圣回来了,来人呐,立即加派红翎急使,通告临安朝廷,并请求其回归京师!……”坐在一边不曾言语的杨凡,心中暗叹了一声,老师这么干,已经在意料之中。
商议完,人散了后,李纲独独把杨凡留了下来,神色略有疲惫的说“把唐恪,耿南仲等人放了吧,毕竟他们是宰相,我们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只是希望他们回去后不要尽谗言才好。”
杨凡尽管心中一肚子的话,但是却没法与老师这样的人说,说多了,反而对于忠于一辈子朝廷的老李纲来说,是件残忍的事情。
“老师,如今金人虽然退到了黄河以北,但是短时间内已然无力南下了,恐怕朝廷已经对我们师徒起了忌惮之心,我们是不是早做准备啊?”不料原本闭上眼睛的李纲,突然怒目而睁,指着杨凡的骂道“圣贤之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为师不要求你忠君爱国,但是至少不能祸国殃民,否则为师死不瞑目。”
说着说着老头就动了怒,发了好一同脾气后,就让杨凡回去闭门思过,不过在杨凡踏出大门的那一刻,李纲还是犹豫了一下说道“虽然不能造反,但是你会还年轻,趁早的留下一条后路也好……去罢……”
杨凡恭敬的施了一礼后,就离开了开封府,心中无限感慨,忠君了一辈子的老人,能为了自己的学生说出这么一番大逆不道的话来,可见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地位。
朝廷之间的事并没有传染到民间去,所以当杨凡回家走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怪现象,几个衣衫褴褛的人,正围着一小圈在挖着什么,等杨凡走近一看,才发现他们挖的是土,不禁有些诧异的问道“老人家,大冷天的,您挖黑土干什么?”
老者浑浊的眼睛扫视了一遍眼前人,突然流下一颗浑浊的泪水,颤颤巍巍的指了指身边的几个小娃子,说“这位大人,老汉一家已经两天没有东西吃了,再不吃全家老小就该饿死了,老汉不能让他们饿死,所以才来挖观音土吃,听别人说这种观音土扛饿。”
说完话后,筐里的土也挖的差不多了,然后由几个小孙子扶着,颤颤巍巍的走了,唯独留下杨凡这么一个衣亮光鲜的侯爷,在寒风中满腹的苦涩。
吃观音土,并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很多人,杨凡不知自己是怎么走回家的,当厨子笑眯眯的端上来满盆的肉食时,杨凡怒吼一声,一脚就将其踹到了地上,吓的厨子下人纷纷跪倒在地,瑟瑟发抖,唯恐惹怒了侯爷生气。
说不出心中到底是什么滋味,今天百姓尚且能吃点观音土,可是明天呢,谁来救治他们的性命,他们也只能在疾病中慢慢的死去,对于身为一国重臣的侯爷,却无能为力。
也许只有小强才能体会杨凡心中的苦闷,扑棱一声,飞到杨凡的肩膀上后,突然扯着脖子哦哦哦的叫起来,明亮的鸡鸣声,到底还是将杨凡唤醒了,回过神来后,向厨子到了歉,并亲手把盆拾起来。
“元芳啊,立即派人沿着运河看看,东海舰队到哪里了,如果三日内还不到,那么老白他们就等着接受处理吧!……”
第四百五十一章 宋钦宗的戒备
人不吃饭,光喝水虽然能活三天到三十天不等,但是那取决于很多条件,而身体营养普遍低下的大宋,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两天不吃饭,尚且能忍受,但是三五天不吃饭,就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果然两天后,李元芳来报说,城中出现抢劫粮食的事情,开封府已经派人去处理了,杨凡听了后,并未发表任何意见,反而问了一句。
“东海舰队到哪里了!”
李元芳犹豫了一下,低声说道“还没有消息。”
“砰!……”
一只上好的茶碗,应声而碎,等到杨凡平息下来气息后,犹豫了一下说“金人已经退去,军粮尚且有余足,拿着我的令牌告诉军中的各位将军,将军粮平出一半来,赈济灾民,不得有误。”
大人,不可呀,军粮也只过勉强维持大军一天两顿的量,要是平分给百姓,恐怕也只能顶上一日,万一到时候有事发生,该怎么办?
“怎么办?还能怎么办?”杨凡自嘲的笑笑,都开始吃观音土了,还能怎么办……
见大人心意已决,李元芳只好拱手前去传令……看着离去的背影,杨凡从来没有这样无力过,嘴里喃喃的说道“希望一切都还来得及吧,否则饿死了人就是大事了……”
呜呜呜……
遮天蔽日的船帆随着河风缓缓的北上,看着远处清澈的河水,老白不禁松了一口气,呵呵笑道“幸亏今年的雨水量足一些,并没有冻上太多,要不真到不了开封……”
“是啊……我们还是高估了运河的运量,要不是漕运船装载着大量的粮食,恐怕我们此刻已经到了开封,就是不知道那边怎么样了?金人如果还没退去的话,恐怕我们突破金人的封锁还需要一段时间啊……”朱清臣淡淡的说道。
老白点点头,正要说话,突然看见岸上有数队插着令旗的千牛卫,朝自己招手,当即命令属下派一只小船去,将其接上船,废了一番劲后,终于上来两个,其他人则在岸上骑着马跟着跑……
“白指挥,上将军有令,命令东海舰队全速前进,务必三日内到达开封,否则军法论处!
“还请上将军放心,东海舰队正在全速赶往开封!……”
卫士点点头,朝身边那位千牛卫耳语了几句后,只见那位千牛卫扑通一声,跳下了运河,身子一提,快速的踩着水花奔往岸上然后带着人快马加鞭的赶往京师报信。
眼见这位卫士留了下来,老白笑着问道“不知道京师现在如何了?”
那名卫士完成了任务,也就放松了许多,闻言笑道“白指挥使有所不知,金人遭受重创,已经退往了黄河以北,想必三五年内是缓不过来了,只是如今城中极度的缺少粮食,所以上将军才命我等前来传达将令。”
得知城中极度缺粮后,老白立即朝朱清臣说道“朱大人,立即传我命令,命令所有船只加快速度赶往京师,否则迟了就坏事了……”
‘末将遵命……
……
“李纲,我劝你还是识相一点,趁早把我等放了,否则将来皇帝问起,恐怕你不好交代吧,自从金人退走后,唐恪越发的嚣张起来,他算看明白了,李纲这帮人别看气势汹汹的,但是绝不敢拿自己怎么样,因此也就越发的肆无忌惮起来。
李纲皱着眉头,说道“金人已退,唐相自然可以走了,还望您回到临安后,能够像朝廷如实禀报,开封的缺粮状况,也好让朝廷早日的派发粮食,别耽误了春种。”
唐恪笑眯眯的答应着,心中却冷一小一声“饿死百姓是你李纲的事,与我有何关系,当日的仇,等到回去后一定会报复的……”与众人打了个哈哈后,就带着耿南仲与吴敏离开了这里。
吴敏离开的时候,复杂的看了李纲一眼,莫名的叹了口气后,便拱拱手离开了,等到三人走了后,李若水才一脸凝重的说“李大人今日放了他们,他日说不得,会如何在圣上诋毁我等呢……等着吧,朝廷的诏书很快就会来了……”
李纲摇摇头,“管不了那么多了,还是先以粮食为重吧,对了,附近的州县可有筹集到粮食?”
“回大人,下官已派人去了附近州县筹集粮食,但是恐怕也要数日之久,而且数量恐怕不会太多,毕竟都不是产量大县,今日杨将军从驻军的口粮中,分了一半给开封府,这些粮食熬成稀粥,尚且能够民众一日使用,而明天开封城内将会彻底的没有粮食了。”沈文明弓着身子回答。
“唉……”
一声叹息彻底的结束了这次商议……等到众人散去后,李纲向外面喊道“来人,备轿,去宫里……”
……
开封大捷!……阵斩金人十三万!……
繁华的临安大街上,瞬间被十几名疾驰而过的红翎急使而引爆。
“什么?开封大宋赢了?”
“张兄……我没听错吧,大宋居然赢了,而且还阵斩十三万……”
仅仅一会的功夫,宋军大败金军的消息就传遍了大街小巷,一时间临安百姓欢呼不已,这可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胜仗,连强大的金国都被打败了,还有什么不能打败的。
听着外面的欢呼声,行宫内却静的可怕,十几位朝中重臣脸色凝重的站在书房里,宋钦宗则脸色铁青的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没过多久,还是白时中开口道“皇上,如今金人退去,开封已经恢复了安全,外面的百姓都在传扬杨大将军,天下第一呢……您听听……到现在外面还欢呼不已呢……”
“砰!……够了!
宋钦宗脸色大变,他最怕的就是出现功高震主的人,结果还是出现了,而且这个人占据着京师,并拥有近十万大军,这可是皇帝的大忌,如果其要称帝,也只是一句话的事,如今河北的康王已然有了自立称帝的苗头,如今又出了一个杨凡,这让宋钦宗如何不恼怒。
“皇上,如今唐相他们还被囚禁在开封,姓杨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您要早做准备啊……否则,叛国之贼,转眼就会接杆而起……”吏部尚书淡淡的说道。
这句话瞬间引爆了,宋钦宗心中最后一丝犹豫,冷着脸说“来人呐,拟旨,京师四壁防御使李纲,劳苦功高,特封为太子太师,即刻赴临安觐见,辅国上将军,枢密院副使,杨凡,特晋封为太尉,即刻赴临安觐见、龙土阁大学士,李若水,特晋封为银青光禄大夫,即刻赴临安觐见……”
传旨的太监出去后,宋钦宗再次传下了圣旨“命令,雄安军,都统制,张俊,率领大军进驻临安,护卫京师,命令,龙卫军,都统制,曾书同,率领大军包围钱塘县。”
两道旨意传达下去后,宋钦宗才松了一口气,自己该准备的都准备了,就看杨凡这帮人敢不敢来临安了,如果不来,自自己会立即下令捉拿其家人,逼其来此,如果主动来了,自然贬官霸爵,发配崖州,不过看在昔日的情分上,到是可以放了其家人……
第四百五十二章 暗度陈仓
世事无常,原本就淡薄的情分,终于还是随着权利的变化而消失殆尽了,只是一想起当初那个嫂子嫂子叫的太子,白月心中也是一阵唏嘘,多么老实的一个人呐,才登上皇位不到一年,就彻底的变了。
刚开始高义来商议的时候,白月还不信,可是随着三叔从钱塘县回来一说,白月才知道,原来自己一家人,已然成为了皇帝的人质,而皇帝要对付的人,就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夫君。
“高将军,既然夫君将杨家一家老小,托付给你,还望高将军能帮我们拿个注意才是,白月在这里多谢了。”说罢缓缓的施了一礼。
“夫人说的哪里话,末将承大将军恩情,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身负重任,自然会竭尽全力护佑杨家老小,您放心吧,末将这就去安排,也希望您能回去告知杨家老太爷一声,他们尽早的收拾细软。”
虽然高义没有接受自己一拜,但是白月还是代替杨家老小施了一礼,回到家中后,这才与公爹,公婆说明了情况,得知小凡击溃金人,立下赫赫战功后,所有人都替他们高兴不已。
可是一想到皇帝的无情,杨家老小立即开始安排人手,准备后路,正在杨家人忙活个不停时,突然从小村外跑来小孩,两只小腿蹬蹬的跑回家中。
“爷爷,您看我又抓了一只小鱼,可好玩了……”
看着宝贝孙子活蹦乱跳的,杨仁义立即笑眯眯的蹲下来,摸了摸孙子的小脑瓜,“大孙子呀,这个时候水还有点凉呢,可不敢再去了啊,小心爷爷打你屁股。”
杨宝宝才不怕爷爷呢,天天喊着大屁股,也没见打一回,跟爷爷炫耀了一番后,就跑到白月那边喊着娘亲看看,白月实在是气的不行,非要打两巴掌出出气。
杨宝宝一见情况不妙,立即掉头就跑,也没看清对面来人,一头就撞进了来人怀中,迷迷糊糊的抬头看了看,才发现是大爷爷。立即扯着小嗓子喊了一句。
“大爷爷……”
杨仁礼慈祥的哎了一声,然后拍了拍杨宝宝的脑瓜。
“去玩吧……”
等到杨宝宝迈着小腿又跑了后,杨仁礼这才来到院中,看着不停装车的大箱子,愁眉不展的说嘟囔一句。
“老二啊,你说皇家的心思咋说变就变了呢?”
“哎,谁知道呢,说不定是哪个奸臣,眼气我儿子打了大胜仗,才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的。”
虽然杨仁义几位兄弟,如今贵不可言,但是骨子里依然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对于皇帝为什么不待见,立了大功的儿子,他们实在想不通,只能把这一切都归结于奸臣当道,因为戏文中就是这么唱的。
杨家的老老少少不明白怎么回事,但是身负重任的高义自然知道自己该干什么,通过多日的安排,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