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贤王 >

第20章

大宋贤王-第20章

小说: 大宋贤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邦彦恭敬的回到“臣时常听闻右相王黼经常在府上以给人治病为娱乐,所以此次江南之行,没有人比王相更适合的了。”
  旁边的王黼脸色一变立即站出来说道“皇上,臣哪里懂得什么医术,都是糊弄人的罢了,倒是左相以浪子宰相而闻名,想必倒是真有才学的,所以臣推荐李邦彦督办江南抗病事宜。”
  李邦彦正要说什么,被宋徽宗挥手打断“淡淡的说道“将明,士美你们两个贵为副相理应为国出力,如今却在这大殿上互相推诿,实在丢进了宰相的脸面。朕罚你二人闭门思过三天。”
  李邦彦二人知道这是皇帝变相的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前去江南。想想也是,如果不小心得了病,谁陪皇上蹴鞠,谁陪皇上画画,谁给皇上讲笑话逗闷子。二人急忙的跪拜谢罪。
  底下的大臣没有谁是傻子,岂会看不懂这里面的道道“没办法,谁让人家几位都是皇上的心腹大臣,平时都是皇上蹴鞠、作画、游山玩水不可或缺的人物。剩下的童贯正在外地练兵,太尉高俅估计皇上也不会让他去的,谁让人家的蹴鞠水平连皇上都赞叹呢。那么剩下的估计就要有人去一趟了。想想那该死的天花,众人心里就异常的郁闷。
  正在此时吏部给事中吴敏站出来说道“启禀皇上,微臣吴敏愿意前往江南灾区。”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由于其只是个五品的给事中,所以很多人并不认识他。宋徽宗诧异的看了一眼吴敏,沉思了一下说道“也好,既然爱卿如此的为朕分忧,那便任命你为督办江南治病的钦差大臣,带领二十位医官即日出发!”
  “臣,尊旨!”吴敏领完旨意便慢慢的退出大庆殿准备出使江南事宜。殿内,宋徽宗见事情已经有了着落便挥了挥手说道“既然众位爱卿没事了就退朝吧。”转身先行离去。
  蔡京高俅等人正要离去,突然后边的梁师成说道“太师,太尉,左相、右相,皇上让你们去后花园一趟。众人心领神会的便随梁师成向后花园走去……
  ……
  ……
  钱塘县东郊义庄外,此时的沈县令正站在帐篷外等待什么,良久之后杨凡和几位大夫便从患者家属的帐篷里出来,看见沈县令,杨凡拱了下手说道“已经第八天了,目前来看家属并没有什么大碍。面色红润并没有出现感染的状况。至于里面患病的人也在调理后病情缓解了不少,如果没问题的话,明天我就准备对那十九人进行最后的治疗,是否能够安康就要看他们的造化了。”
  沈县令感动的说道“朝阳,真是多亏了你,如果没有你的方法想必本县定会损失惨重。现如今按照你的方法,大部分的人都已经开始佩戴口罩,按时洗澡,包括乡下的村子里。”
  杨凡知道这是沈县令在向自己示好,村子指的应该是小田村。所以便感激的说道“沈大人有心了。”沈县令感慨的拍了拍杨凡的肩膀便拉着忙碌了半天的杨凡回县城吃饭。
  此时的从汴京出发的钦差卫队已经走了五天,吴敏叫停了轿子后,便问道身边的侍卫“我们到哪里了?”侍卫恭敬的说道“大人,我们已经到了杭州府的地界,在往前行就是杭州了。我们的人已经前去通知杭州知府冯大人了。”吴敏点了点头便示意继续出发。
  太阳落山后,杭州知府冯化年带领张通判等杭州大大小小的官员等在衙门外迎接新来的钦差,按理说冯知府是四品大员,而吴敏只是个五品给事中。自己不用迎接的,但是现在吴敏是代表天子的钦差所以冯知府只能来亲自迎接。一炷香的时间后,视线里便出现了钦差的仪仗队。张通判小声的说道“来了!”
  冯知府神色平静的点点头,便率先迎了上去行礼道“钦差大人大驾光临,真是有失远迎!”吴敏从轿子中走出来笑道“冯大人客气了,这次我是奉皇命而来,督办江南的抗病事宜。所以请冯大人给我详细解说一下江南天花的情况。”
  冯知府笑着点点头说道“应该的,先请吴大人进府衙一坐如何?”吴敏犹豫了一下便随着杭州府众官进了府衙。待众人落座后,坐在大堂之上的吴敏冲着坐在左下方首位的冯知府问道“不知道现在的天花的传染情况如何了?”
  冯知府沉思了一下便正声说道“此次江南地区爆发天花是以钱塘县开始的,之后周围各县陆续开始发现天花,不过这当中以钱塘县最为严重,已经有将近二十人的感染者。我派去的医官说,如今病人以及家属都被安排在义庄。让一个叫杨凡的少年进行治疗,这不是胡闹吗,等这次事情过了后,本官一定会严肃处理沈县令。
  旁边的张通判“咦”了一声。
  冯知府奇怪的看了一眼张通判,问道“怎么了子棋!”
  张通判恭敬的说道“回大人,此人应该是李纲先生的学生,我以前去通报叛贼情况时遇见过这个少年,此子的确聪明无比。”
  冯知府正要说什么,旁边的吴敏激动的站起来说道“你说此人是伯纪兄的学生?那么想必伯纪兄也在钱塘县了?”旁边的张通判这才想起来,原来李纲与吴敏以前的私人关系很好,只是后来李纲辞官后才减少了联系。
  张通判确认了吴敏的问话后,吴敏便高兴的说道“既然如此明早我们就出发前往钱塘县,去看看现在是什么情况。”然后便与冯知府等人高兴的去参加饮宴。
  今天沈县令,李主簿等县衙的所有官员都聚集在东郊义庄外,观看杨凡如何治疗天花,如果成功了,那么杨凡必将被记录在史策,而钱塘县也必将是解决天花的第一县。意义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第四十二章 钦差驾到
  就在沈县令焦急的等待时,远处的衙役急忙的跑过来抱拳道“大人,钦差正在前往此处。”沈县令一惊,便整了整官服带着众官差站好队形准备迎接钦差的到来。
  吴敏一路走来,发现钱塘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慌乱,虽然街上的行人不多,但是神色并没有过于慌乱。反而好奇的看着自己这一路行人。只是每个人都戴着一个蒙住嘴的东西,便让队伍停下,从轿子里走出来和颜悦色的对着旁边的一个老者说道“这位老丈,为何不见你们对天花的恐惧,反而还戴着一个蒙嘴的东西呢?”
  老丈看了一眼吴敏,料定这个人非富即贵便客气的说道“这要多亏了小杨大人的方法了,让我们每天按时的洗热水澡,还戴着这个口罩,只是想不通的是为啥还要往里放醋。不过小杨大人的这个方法还真好使,自从这么做了以后,还没听说谁家再感染那个啥子天花。而且县令还让人每天给我们发三个煮熟的鸡蛋让我们吃,不要钱。小杨大人和沈县令真是个好官啊。”
  吴敏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便继续向东郊义庄走去,一路上所见所闻都让他对这个小杨大人充满了好奇。待出了城门后,便看见远处驻扎着官府的衙役,最前面身穿官服的想必就是沈县令了。快步的向前走去,对于灾情吴敏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第一手消息。
  远远的看见正在往这边行来的钦差仪仗,沈县令便急忙的带着众人往前行了几步见礼道“下官钱塘沈令见过钦差大人!”
  吴敏淡淡的笑道“沈县令不必多礼,还是将这里的情况跟我说一遍吧!”
  沈县令便将杨凡在里边用旱苗法对病人进行治疗的事情说了一遍。吴敏疑惑的问了一句“何为旱苗法?”
  沈县令也不太明白,便将杨凡的原话说了出来“种痘法又称吹鼻种痘法。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方法叫旱苗法,即取天花者的痘痂研成细末,加上樟脑冰片等吹入种痘者鼻中;另一种方法叫水苗法,就是将患者的痘痂加入人乳或水,用棉签蘸上,塞入种痘者的鼻中。两者皆可让得天花的人产生对天花病毒的抵抗力。从而加大对天花病毒的抗性。使感染者最大可能的活下来。
  吴敏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便紧紧的盯着里边,希望奇迹能出现,如果此事成功必将撼动整个大宋王朝。将使无数个人免于死亡。看着破败的义庄大门,吴敏心里暗暗的说道“一定要成功啊!”
  对于外面的发生的事杨凡并不知道,此时正在往病人鼻中吹豆痂粉的杨凡已经顾不上脸上流下的汗了,经过一个时辰的努力,已经吹过十几人,还剩下两个。看着最后一个病人,就是被感染的衙役小三子。杨凡亲切的问道“怎么样,怕吗?”小三子虚弱的说道“我不怕死,就怕我死了,家里的老娘没人照顾。说完便流下了眼泪。”
  杨凡心里一酸,嘴上说道“别怕,我就是来救你们的。只要按我说的做,还是有很大机会活下去的。”小三子努力的点了点头。便看着杨凡往他的鼻子里吹豆痂粉。
  良久之后杨凡才走出了屋子,来到院子里,进行洗澡和消毒。先前的那位留守老者走过来,给杨凡换了一套新衣服。尊敬的问道“公子,您受累了,您的大恩大德,老汉就是当牛做马也报答不完。”说完便跪下给杨凡磕了个响头。
  杨凡没有阻止,他知道老汉心里充满了感激,如果不发泄一下会憋坏。至于老汉向他磕头,不是感谢救了他一命,而是感谢没有放弃屋子里的儿子。让他又看到了一丝希望。没有人希望白发人送黑发人。
  杨凡看了看天,阴云密布,很可能春雨就要来临,这个时候的雨水格外的凉。便和老汉两人架起大锅烧起了开水,一会屋子里的人会发低烧,所以必须要降温。一旦熬过了这个危险期就有可能痊愈。所以二人便烧水便等待。
  看了一眼老者,杨凡闲聊道“老丈,贵姓?”老汉不好意思的说道“在下姓马,公子想必就是外面人说的小杨大人吧?“杨凡笑着点点头说道“我是姓杨,但是小杨是不是我,我就不清楚了。”老汉正要说什么,突然屋子里传来一声喊叫“啊!”
  杨凡和老汉急忙进了屋子,里面的人瑟瑟发抖的直喊冷。杨凡便和老汉两人分为病人擦汗,用凉水湿布敷头。嘴里鼓励道“坚持住,一旦坚持住你们就可以活下去!”众人咬着牙嘎嘣嘎嘣的响,艰难的说道“我们会坚持住……啊!……”
  此时杨凡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前期该做的都做了,现在只能靠他们自己了。在不断的为众人擦汗,换湿布的两个时辰之后,众人才逐渐的安静下来,渐渐的睡了过去。
  脸色苍白的杨凡和老汉相互望了一眼便退了出去。剩下的就靠他们自己了,如果这一夜他们体内的抗体不能够打败天花病毒,那么明早就会变成一具尸体,如果醒来了,那么后续就有可能康复了。
  此时的天上春雷滚滚,瓢泼的大雨哗哗的下着,杨凡和老汉只好躲在院子里的灵棚下。看着在闪电中阴气深深的义庄。
  义庄外,沈县令打着伞对旁边的吴敏说道“钦差大人,这雨下的太大了,您还是回城里避避雨吧,这里就由下官看守。”吴敏看了一眼阴气沉沉的义庄,又看了看周围在雨中站岗的官兵,便说道“必须等小杨大人出来,我们才能回城,都去帐篷里躲躲雨吧。”众位官吏便冒着雨开始组织收队进帐篷。
  此时马捕头走到沈县令面前抱拳说道“大人,病人家属都已安排妥当。钦差大人和众位官吏都已进账休息。”就剩下还在义庄里边的杨大人了。我们要不要给他送点帐篷被褥?”
  沈县令犹豫了一下说道“可是朝阳说过,除了他任何人都不得进入义庄啊,如果感染了就麻烦了。”马捕头眼圈微红的说道“可是大人,杨大人乃是为了钱塘县才冒死进去治疗的。我们不能让他寒心啊。”
  沈县令痛苦的想说什么,最后长长的叹息一声,“此事不容再议,任何人不得进入义庄!”说完便穿上蓑衣站在义庄门前盯着大门,心里叹息道“既然你说过不让人进去,那么我沈明文便站在这里陪你到天亮!”
  轰隆隆……雷声大作!开始的时候只有沈县令一个人站在大门口,随后官吏、病人家属、大夫等越来越多的人穿着蓑衣默默的站在沈县令背后看着义庄。人心都是肉长的,里面的人正在与死亡搏斗,外面的人如何能安稳的睡下?
  帐篷里的吴敏正在写着奏折,把到这里的情形都原原本本的写了下来,此时钦差卫队的侍卫走进来抱拳道“大人,沈县令等众官差和病人家属都穿着蓑衣站在义庄门口等待。”
  眼圈微红的吴敏默默的提笔再次写道“臣,自进钱塘县以来,见行人无异色,问曰:为何?行人答曰皆是小杨大人,沈县令之功德。臣自见沈县令,问曰:小杨大人何处?答曰:在义庄冒死治疗……乌云盖顶,春雷炸响,小杨大人依旧未出义门,钱塘县众官民皆是冒雨守在门口。臣自感德行亏守,自作主张加入众人守候小杨大人……臣,吴敏拜上!”
  吴敏轻叹了一口气吩咐道“连夜将此奏折送往京师,不得有误!”


第四十三章 治疗失败?
  “吴大人!您怎么出来了?这里由下官看守就可以了。”突然发现吴敏站在身旁,沈县令吓了一跳。这可正下着雨呢。吴敏淡淡的说道“你都可以,为什么本官不可以,一起等着吧!”
  躲在灵棚下的杨凡和老者不会想到,就在这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大门外同样有一群人正在默默的跟他一样守护在这里。心里默默的祈祷一定要成功啊……慢慢的闭上了眼睛……睡了过去。旁边的老者慈祥的看了看杨凡,见其一脸疲惫便把衣服给他盖上,躲在一边咪上了眼睛。
  下了一夜的大雨并没有停下来,雨水没有阻挡住钱塘县百姓向义庄靠近的脚步,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听说小杨大人治疗的结果就要在今天出现,所以钱塘县的百姓自发的赶往东郊义庄。
  在义庄门外站了一夜的众人疲惫的看着大门,心中充满了紧张,如果成功将意味着从此大宋将有更多的百性能在天花下活下来,如果失败对于钱塘县以及大宋来说依旧是个沉重的打击。
  吴敏毕竟年纪大了一些,站了一夜浑身的酸痛,伸了伸腰对着旁边的沈县令说道“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同样一脸憔悴的沈县令宽慰道“大人放心,应该会成功的。”
  此时李纲穿着蓑衣一步一步的带着沈元等学生赶来,看见吴敏站在那里,有些诧异的问道“子贤兄,没想到朝廷派的是你。”吴敏疲惫的笑道“伯纪兄,等此事结束,你我在交谈。”
  李纲看了一眼义庄的大门沉重的点了点头,这些天他一直带着学生给百姓发口罩,鸡蛋。知道自己的学生正在义庄内与病魔抗争,心里就充满了担忧。一时间众人沉默了下来,紧张的盯着大门,期待好消息的到来。
  义庄内,杨凡打了哈欠,伸了伸懒腰站了起来,看见老者正在旁边紧张的瞅着房间门。心下便开始紧张起来,不知道一会开门后看见的是尸体还是活人。咽了口唾沫紧张的对着老者说道“我们进去?”老者同样紧张的点了点头。两人便戴上口罩一步一步的推开房门……啊!……杨凡惊叫了一声,老者也同样惊叫了一声,只见老者急忙跑过去抱住儿子大哭道“我苦命的儿啊!”一时间哭嚎声响起……
  老者的这一嗓子顿时让大门外的众人脸色苍白,摇摇欲坠。沈县令嘴唇发白的哆嗦道“终究还是失败了啊!”说完便要栽倒下去,被旁边的李主簿急忙的扶住。吴敏看了一眼大门,重重的叹了口气,便吩咐道“立即派人封锁这里,做好控制乱民的准备。一旦病情爆发对于江南乃至大宋将是个重大打击。一瘸一拐的转身向大营走去,此事必须要朝廷派人前来支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