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贤王-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几个字。
“恩,不错。”魏老夫子摇头晃脑的说了一句,接着便道,“今天回去后,你们要多加练习写字,由于纸张有限,所以回去后可在沙地上,泥土中用木棍练习写字,每人都要将前八个字彻底学会,另外杨凡你要将这四十个字全部默写背诵,都明白了没有?休课,都回家去吧,明天过来我要考校。”说完不顾学生的回答便转身回了后院。
等到先生走后,几个学生都是一个村的,所以便结伴回了家,夕阳西下几个笑闹的少年,人生第一次认识了字,都在兴奋的嗷嗷直叫。杨凡看着这平凡的一幕有些感动,仿佛回到八百多年后的某一天自己和小伙伴也是夕阳落下的一刻从学校里兴奋的结伴回家。突然,杨凡哈哈的大笑了一声便追了上去加入了兴奋的嗷嗷叫唤的队伍……
回到家后,杨父还没有从田地里回来,母亲马氏在灶膛做饭,一闻便知道是香喷喷的鱼汤,喊了一嗓子“娘我和堂哥回来了”便转身去井边打了一盆凉水与杨健一起洗脸。
马氏听闻到儿子的声音便笑眯眯的从屋子里走出来给杨凡和杨健擦脸,埋怨道,“刚回来烧点热水洗脸多好偏要用凉水洗,这么大的人还不懂这些,可叫娘怎么放心的下哦,给杨健擦完脸后问了一句,“今天,学的怎么样啊?”
“娘,您放心吧,我和健哥认识了好多的字,以后一定有出息,您就等着享福吧,是吧,堂哥?”杨凡嬉皮笑脸的把话题丢给杨健。
“恩,婶娘,今天先生教了我们很多字,也认识了几个,一会还要练习写字,杨健老老实实的回答了一句。
“那你们练习吧,等会你爹回来,咱们就吃饭。”马氏说完便转身向大门外走去,好在门口等待忙了一天的丈夫。
在土地上练半个多时辰的两兄弟终于在杨父的回来后结束了枯燥的练习,饭桌上当杨父得知儿子竟然认识了那么多的字后充分的表扬了已经洋洋得意的杨凡,又随手摸了摸杨健的脑袋夸了一句“好孩子”。便决定明天给两个孩子弄个野兔回来犒劳一下。
夜已深,听着外边的风声,有些睡不着觉的杨凡双手枕着头看着黑凄凄的夜,有些茫然,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好长时间了,可是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还是那么贫困。想吃顿肉都是个奢侈,这是自己不能接受的,可是在这里又有什么能快速致富的方法呢?靠读书是不行的,见效太慢,还不一定有结果,想着想着便有些烦躁的叹了口气。
“凡弟,你也睡不着么?”杨健幽幽的声音响起。
“是啊,外边的风声呼呼的刮,心里有些烦躁,堂哥你怎么还不睡?”
“凡弟,我今天回来突然发现我并不想去考秀才,今天吃饭的时候听二叔说过契丹人以前总是来咱们大宋欺负咱们,杀人,抢钱。而咱们的军队总是打败仗,我所以我想……我想去参军,上了战场才能杀敌,报效朝廷保护咱们的百姓。杨健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自从有了这个想法后,就一直在心里燃烧,作为一个大宋人,他心中的热血从来都没有熄灭过,实在忍受不了了才对杨凡说了出来。
杨凡大惊!看了一眼有些不好意思的杨健,杨凡像第一次认识杨健一样,自己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这位堂哥居然有如此的高尚的理想。可是现在的这个时候不是说你有理想就能实现的。在宋徽宗的治下,抱着这个想法的通常下场都不会太好。昏君无能,奸臣当道,这个时候并不是一个好时机。
看着一脸希翼的杨健,杨凡平复了一下心情,对着杨健摇了摇头,表示不赞同杨健的想法,没办法国家危难在即,但是大伯父一家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自己不能鼓动堂哥去冒险。
被杨凡反对的杨健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心中的热血瞬间冷却了许多,难道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难道不是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吗?看着漆黑的窗外一言不发……
杨凡知道堂哥此时的心情,可是有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没法对堂哥说,将军尚且说死就死,更何况士兵了,北宋虽然号称几百万军队,可是杨凡知道除了少数禁军和地方部队外,几乎都是一触即溃的纸老虎。至于少年人的热血?还是忍忍好了,首要任务是先把家人的生活条件改善。天塌了自有高个子的顶着……
第三章 后会无期
太阳初升的时候,杨父去了山里,趁着有露水的时候去溜溜两个捕兽套子,看看有没有套着野兔,好给两个孩子弄点野味吃,母亲马氏在灶膛做早餐,闻着香味杨凡就知道母亲一定在炖泥鳅汤。来到院子看着光着膀子在劈材的杨健,笑着跟堂哥打了声招呼,便蹲在地上开始练字,不然就算心中有再多的知识,字却像乱草一样,那怎么能行。
当时比较通用的还是宋体字,不需要多么飘逸潇洒,只需要板板正正的就行,这也是雕刻印刷术带来的影响,总体来说写出字来不难,想写出好看的字体却需要常年的模仿和临摹。
当杨凡将最后一个字写完的时候长吐了一口气,抬起头看着日初东方的红日,杨凡嘴里大声的念道: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大宋,与天不老!壮哉,我大宋少年,与国无疆!
昨夜与杨健的谈话对杨凡并非没有触动,作为后世人怎么会不知道契丹人的可恨,占我国土,掳我百姓。怎么会不知道金人的残忍,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更何况周围虎视眈眈的西夏、高昌、回迄……而这一切都在昏君宋徽宗与蔡京,童贯、高俅等人的掩饰下变成了如今的天下太平,汴京更是歌舞升平。而这一切都是非自己所能决定和改变的。
有些苦涩的摇了摇头突然发现自己身边了站满了人,堂哥杨健则是一脸激动的看着自己,母亲马氏与刚回来的杨父更是满脸震惊!他们虽然听不懂杨凡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最后一句我大宋少年,与天不老,我大宋少年,与国无疆!绝对是充满了震撼的气势!让他们觉得仿佛面前站着的不是那个平时性子跳脱的儿子,而是一位心怀大宋,保家卫国的大将军。
“啊!爹娘,堂哥你们为什么要这么看着我,难道我流口水了?杨凡有些疑惑的摸了摸脑袋。
看着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杨凡,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这才对嘛,还是那个有点跳脱的儿子和弟弟。杨父拍了一下杨凡的脑袋有些不满意的说道,傻站着干什么呢?还不快吃饭,吃完了好去上学。”说完还白了杨凡一眼。
今天夫子又教授几个学生认识了一些新字,并在下午的时候检查了众人的课业,尤其是重点检查了杨凡的课业,并满意的拍着杨凡的脑袋说了一句,明天大家的课业翻倍,说完也不管几个人的反应,就笑眯眯的去了后院。
“杨凡,你的学问真好,放学的路上白起等几个小伙伴说道。
“也不是我的学问好,只不过平时多读了一会而已。看着有些瘦弱的白起和赵兴,杨凡神色一动,笑着回道。
“哦怪不得呢,我每天回去读着读着就犯困,没精神呀,白起有些不好意思的说了一句。
杨凡看了一眼几人说道,“我看咱们几个的身体都不是很好,而我这有一套很好的锻炼方法,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意志你们觉得怎么样?
杨健直接就答应了下来,张龙也说没问题,赵兴和马汉犹豫了一下也点了点头,只有白起有一些担忧的说道,“本来就吃不饱,如果活动的多了就该挨饿了。”
没问题的,关于吃饭,这也是一种锻炼,自给自足。如果大家都没意见的话从明天寅时开始吧,早起一些。
众人点了一下头,便各自回去了。
回到家的时候杨父不在家,母亲马氏还在灶膛做饭,笑嘻嘻的跟马氏打了声招呼便跑到母亲所在的屋子用针和破布缝了六个大布袋,然后装上沙子,跑步的时候背着,用作负重训练,众所周知,宋朝的骑兵因为缺马所以人数并不多,主要以步兵为主,面对游牧民族为主的辽国骑兵,大宋以重步兵作为主要作战手段。由于身上的盔甲和武器平均重达八十斤到一百二十斤左右,严重的消耗了作战士兵的体能,因为负荷过重,所以机动性差便被暴露了出来,因为面对的是以骑兵为主的游牧民族,所以大宋选择了重盔甲的保命性。因此杨凡的锻炼方法就是简单的训练体能,增加身体的抗疲劳程度和挖掘身体极限。以增加将来在战场上的生存机会。
五月的清晨,雾气还没有散尽,淡淡的凉意,让六个少年本来还有些的困意瞬间消失。“杨凡,我们这个布袋这是干什么的,怎么训练?”马汉有些疑惑的问道。
“每个沙袋都装上两斤沙子背着它,围着村子跑两圈,两个月后我们的体能都会更加的健壮,意志都会更加的坚韧。无论以后是保家卫国去当兵,还是科举入朝为官都会有所帮助,那时候我们不用为了体力差而在战场上而轻易丢掉性命,不用为了当官因为体力差而生病辞官,更是为了以后我们以及我们的家人不再面对敌人的钢刀丢掉性命”杨凡没有慷慨激昂的动员,有的只是最现实的鼓动。
众人互相看了看,点了点头便对着杨凡大声说道;开始吧!
好!六人为一纵队,我打头,开始!
杨凡率先跑了出去,其他人陆续的跟了上去……
王老汉家住在小田村的西侧,是这个村的老人了,由于年岁大了,睡的时辰也就少了,习惯了每天起的早早的,去村里溜达一圈,
恩?什么声音?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一二三四!整齐嘹亮的喊声从对面传来,咦?打头的那个不是老杨家的大小子吗?后边的那几个不是老马家的,还有老王家,老白家,老赵家的大小子吗?怎么了,被狼撵了?这附近也没有狼吧。
王爷爷早!几个少年打了声招呼,便呼啸而过,留下了在原地摸不着头脑的王老汉。
自打那以后小田村的村民总是在清晨看见围着村子呼呼直跑的少年,最奇怪的是背后都背着好几斤重的沙子,后来才知道是为了锻炼身体。从此村子里谁家小孩偷懒不干活了,家里的大人都会把孩子放在屁股上拿鞋底抽,一边抽一边拿杨凡几个少年做反面教材,不学好的东西,你看看天天围着村子跑的那老杨家的大小子领着几个别人家的大小子,天天上学也就罢了,还不干活,天天绑着沙子练体力算怎么回事。
跑完后擦了擦汗,杨凡心里有些得意,一个月了,身体确实壮实多了,最主要的是大伙都比以前壮实了,虽然比平时多吃了一些,但好在家里吃些,训练完后几个人再去河里捞点鱼用个小锅,放一点盐就在河边炖上补充一下体力也算能过得去,快到中午的时候去学堂跟随先生学习,学习训练两不耽误,这样的日子挺好,最值得高兴的是几个人之间也比以前亲近了许多,有一次赵兴背四斤的沙子跑不动的时候,是几个人帮着他分担着跑的,事后感动的赵兴哭的眼泪鼻涕都混在一起了。
就在杨凡得意时,他不知道的是远在北方的汴京朝廷命童贯领兵攻辽。童贯以太师领枢密院事充陕西、河东、河北路宣抚使,蔡京的儿子蔡攸为副使、种师道为统制官率十五万大军,响应金军,攻打燕京。五月种师道率领的宋东路军与耶律大石率领的北辽军战于白沟,宋前军与辽军一触即溃,死伤惨重,种师道被迫退回雄州。最后只得班师回朝。大宋第一次出征宣告失败,也是通过这一次的失败让金人看清了宋朝的真实军事实力,为以后的靖康之耻埋下了伏笔。
……
……
八月,潮热的小田村终于迎来了一场大雨,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站在窗前望着院子里劈里啪啦的大雨,杨凡心里从未这样独孤过,因为自己前世是孤儿,因此留下了每当打雷时就害怕的毛病。幸好后来遇见了那个深深爱着自己的女人,白宁。每当电闪雷鸣时那个女人都会紧紧的靠在自己怀里让自己变得更加勇敢。每当想到此生再也见不到那个深爱的人时,杨凡都会心如刀绞,黯然神伤。
八月钱塘水满天,阵阵雨水思华年。
窗前对夜望相互,只羡鸳鸯不羡仙。
杨凡轻声南妮道。
咔!……轰隆隆……
不知道何时,脸上挂满了泪水,有一种思念叫做后会无期!
清晨的小田村依旧在阴雨中度过,今天的马氏格外的高兴,并没有特别的理由,只是因为今天自己的儿子和丈夫都留在了家里陪着自己,还有什么比一家人在一起更加的重要呢,哼着小调把扒了皮的兔子肉放进锅里撒上盐吧,用水煮上好给丈夫和儿子补养身体。
“他爹,等雨停了后,你带着凡儿去钱塘县看看他三叔吧,正好这孩子放假了,让他去城里见见世面,将来也好有点见识,那天大嫂来接健儿的时候跟我说,凡儿他三叔最近身体不太好,你拎着两个兔子去看看,都是一家人别闹的太生分。”马氏有些担忧的说道。
“恩知道了,等明天雨停了,我就带着凡儿去城里看看老三。这几年连个信都不往回稍。这也太不像话了。”说着便就着兔肉喝起了小酒,一口兔肉一口小酒对于干农活的汉子来说那就是一种享受。这年头平民老百姓想吃口肉也不那么容易。
第四章 睡不着觉的三叔
宽窄不平的道路两旁林立着低矮不同的字画店、药铺、酒楼、布匹店,以及街道两旁相互挨挤的摊位,吆喝声,叫卖声,不绝于耳。青石道上不时地跑过一辆拉粮的驴车,来来往往的平民,商人络绎不绝。酒楼上的儒衫士子借着酒劲豪情万丈的指点江山,不时的从嘴里冒出两句诗词,旁边的士子轰然叫好。大有诗词我有,天下在手的感觉。
看到不断向自己抛眉眼的浓妆艳抹女子,杨凡心里就有种想吐的感觉,本来刚才的那个所谓的士子就够“惊艳”了的了,这又来了一个,还让人活不活了,不过钱塘县的繁华的确令人惊奇,这还只是一个县城,如果换成杭州府那会是怎样的一种繁华?
据父亲说三叔住在北城,那里大部分都是一些脚店,居民也多以平民百姓,商贾居多。由于钱塘县战乱较少,所以相对的戒备也比较松懈。
偶尔会有几个无精打采的士兵松松垮垮的从身边走过,身上不是一身酒味就是脂粉味。
“爹,等儿子有钱了,以后把你和娘接到县城里来住。”还是城里好,卖啥好吃的都有。”瞅着小摊上热气腾腾的大包子,杨凡随口说了一句。
杨父瞬间有些失神,随后摇了摇头,欣慰的摸着杨凡的头说道“古话说的好,金窝银窝再好,也不如自己的草窝好,爹和你娘样这辈子哪也不去,就留在小田村终老。年纪大了,终究要讲究个落叶归根。”
呵呵,李兄你瞧楼下那两个发呆的父子,不如让我作诗一首如何?白衫男子摇着一把梅花扇子得意的对着旁边的士子说道。
哦?愿闻高兄大才,李姓士子及时的把马屁送到。
咳咳,白衫男子故意大声的念道。
此人长得可真行,远看像个守门丁。
今夜钱塘驴不多,眼睛和嘴全透明。
说完便得意的与高姓士子哈哈大笑起来。
听到自己和父亲被这酸丁给讽刺了,杨凡哪还能忍着,立马张嘴说道“路遇酸狗一两只,张嘴呲牙摇扇子。若问酸狗哪两个,互相吹捧便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