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贤王-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凡将大衣脱下披在沈元身上后,顿时被冻的一哆嗦,尤其是那西北风一吹,转眼就把衣服吹透,杨凡有些庆幸今早出来时,穿了白月给做的棉袄了。
“今年的确照往年冷的多,就连你家的木柴都不够,可想而知百姓家中的情况了,可是如今金军已经包围了开封,木炭和柴火根本就运不进来啊,哎,难啊。”
沈元知道杨凡说的是事实,可是就是不甘心,诺大的边梁城冰冷一片,除了少数之家外,大部分都在忍受着冻霜之苦,这与他心中的孔孟之道极为不符。
二人走着走着便来到了开封府,进入大堂后,才感觉好了些,正在摆弄火盆的衙役见到大将军来了后,施了一礼便退了下去,只留下二人坐在这里烤火。
“太冷了,朝阳,你想想办法吧,一条街上的百姓可能都没你家的柴火多,你少烧几顿也就是冷点,他们要是少烧几顿恐怕就会冻死。”说完便满脸希望的看着杨凡。
杨凡有些诧异,虽说沈元属于性子醇厚之辈,可是怎么转眼之间就变成了忧国忧民之辈,想不通的杨凡只能把他归结为成长的后遗症,眼见兄弟开口,杨凡不好拒绝,苦笑道“你这个沈扒皮,专门吃大户啊。”
“哼!我看沈元说的没错,就要吃你这种大户。”一进门就掸落雪的李钢气哼哼的说道,他最看不得作威作福的大户了,结果这几点全被自己的学生占全了。
沈元杨凡双双站起来行了一礼“见过老师!”
李钢将大衣脱下后,指着凳子说“都坐下吧”待三人都坐下后,李钢将战报放到桌子上说“金人的第二次进攻失败了,我军取得了胜利,不过我军同样出现了伤亡,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啊,同样的武器,金人的伤亡越发的少了,而我们的伤亡却越来越大了,只能说明金人正在找克制我们的方法,朝阳你怎么看。”
“回老师,这是必然的结果,我们的武器全在出其不意,等到金人熟悉了后,必然会做出反制的法子,再想要取得大规模的胜利恐怕很难,不过先进的武器毕竟让我们有了转圜的余地,接下来我们只要将城池守住,拖垮敌人就是最大的胜利了。”
李钢点点头,有些担忧的敲着桌子“可是眼下这场严寒有些不好过啊,城中的守军暂且还没什么问题,可是百姓们该如何度过,他们不但缺少御寒的衣服,恐怕连果腹的粮食都不够吧,你是不是……”
瞧着老师那不怀好意的眼神,杨凡苦笑着拱手“这场严寒的确难捱,恐怕最多十天后,城中就会出现大规模的冻伤冻死,饿死的情况,可是学生家里也需要粮食和取暖啊,我不能让白月薇儿和孩子他们受苦啊。”
不料此话一出,气的李钢狠狠的拍了一桌子,大骂道“放屁,你杨家能走的都走了,府中只剩下你的夫人和儿子以及几个老仆,以为我不知道?我一个月前还听说你家的仆人秘密的往家运木炭和粮食呢?做人可不能太黑了心呀……”
杨凡暗骂了一声李小二这个蠢货,发财屯粮这种大事也不知道背个人,现在让人家发现了,烦恼的抓了一把头发对着李钢和沈元说道“学生虽然藏了一点过冬的物资,可是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啊?”
杨凡的这点小心思哪里能瞒得过李钢,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家中有多少?”
“这个……木炭十万斤,栗米三万担,糙米三万担、面粉一万担、油、五千桶、盐三万担。”杨凡有些尴尬的说道,记得当初马氏要把所有的银子都要拿走时,杨凡突然灵机一动,提前在江南和别的州购置了一批价值四十万两的物资。
沈元愣住了,李钢更是气的哆嗦,良久之后才蹦出一句“你打算怎么办?”
“当然是高价卖……
“恩?
李钢恨不得将这个学生掐死,堂堂的侯爷,好歹也是圣人门徒,怎么就掉进钱眼里了呢,放着利国利民的好事不干,偏要干那挨千刀的买卖。李钢是越想越气,最后怒哼一声“你好歹也是圣人门徒,我以前就是这么教你的?”
见老师生气了,杨凡赶忙站起来解释“老师误会了,学生并非要喝民血,只是想要通过正常的手段多赚一点而已,就好比城中的百姓,每家手里可能都有点银子,他们想要买米,可是现在城中的粮仓根本不够,只能限量供应,而且粮价也由糙米每斗二十文涨到了五十五文,就这还是官府压制的结果,学生手中有粮卖,他们有钱买,岂不是双赢的局面?”
“你打算卖多少钱?还有,并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木炭和粮食的,一斗两斗的也解决不了问题。”李钢虽然很反感这种铜臭行为,却不得不说杨凡说的有理。
“回老师,学生收购的时候糙米是十六文一斗,按照市场价卖五十五文就可以了,至于粮食不够的问题,还是有解决的办法的,汴梁富甲天下,漕运更是四通八达,那些大户家里没个三五万担的粮食那是不可能的,而且某些人家里的粮食恐怕不比官仓里少多少。粮价也是他们炒起来的。”
一想起千牛卫那份摸底报告,杨凡就暗自心惊,汴梁的士绅富户实在是太可怕了,囤积的粮食可以足足的够汴梁人吃上一年半的,可惜各个都黑了心的装穷窝在家里。
第三百八十七章 风雪夜归人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是孟子以老有所养为景,构建的国泰民安,也是李纲这些圣人门徒所向往的生活,奈何一个国家的运转往往取决于资本的走向,以及环境的需要,不是一两位大臣就可以决定的。
即使如大宋这般的富裕的帝国,同样需要遵守这条定律,否则就会出现羊吃人的现象,杨凡的理想固然是天下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但绝不是李纲那样的舍己为人之道,而是利己利人,两人看似一字之差,但却相差十万八千里。
当李纲让杨凡带着那些富贾勋贵将粮食木料低价卖出去时,杨凡没有反对,同样也没有赞成,在这个尊师之道大肆横行的年代,学生是绝不能与老师对着干的。
眼看外面的风雪越发的大起来,说累的李纲挥挥手让两人滚蛋,他也看出来了,对于自己的那一套杨凡有些不以为然,这让李纲有些担忧,难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错吗?一个个赚钱都是黑了心的,怎么就不能让百姓们占点便宜。
等杨凡沈元二人顶着风雪走到大街上后,沈元说“朝阳啊,我看老师好像有些不太高兴,是不是你的那套商人理论让老师有些不喜啊?咱们都是圣人门徒还是离商贾远一些吧,要不然朝堂上又该有人拿这些说事了。
“老师的确是有些不太高兴,但并非是为了为兄的那些话,而是为这些看不到出路的百姓,恕为兄说句大不敬的话,老师还是有些过于理想化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规律已经流传了千百年,可以说存在就是合理的,就好像这大宋江山,靠的无非就是三六九等组成的,上到皇帝,士大夫,下到黎民百姓各个行业,你说这种现象里没有压迫剥削吗?有,可是又能怎么办呢,有人在的地方就有阴暗的地方,所以一味的想要消灭干净,那是不可能的,除非西湖水干,雷峰塔倒,黄河水倒流。
沈元有些不敢置信的望着杨凡,他虽然听不懂杨凡说的什么意思,但是那副现实的面孔却与印章中的杨凡大为不同,难道宦海生涯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沈元第一次产生了迷惑。
见沈元低下头若有所思,杨凡不打扰,双手拢在袖子里,咯吱咯吱的踩着后雪向前卖去,也许是酷寒的西北风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不久沈元便抬起头说了一声”你的话,我要回去琢磨琢磨,但是在这之前你必须让人给我家送辆车木炭去,不然这个冬天实在是难熬的很。
杨凡点点头,告别了沈元后朝家走去,自从大雪连降数日后,汴梁城内到处都是积雪皑皑,开封府自发组织的民壮已经陆陆续续的开始清理街道,不然唯恐大雪湮没了这座辉煌的帝都。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地主家的也不差,这不,眼看着大雪越来越厚,心急的杨宝宝便穿着棉衣棉帽,带着蔡三以及周小虎来到院中堆雪球,蔡三自从留下后,性子越发的淡泊了起来,也许是年纪大了,就爱看着娃娃笑闹,所以每当杨宝宝的帽子歪了,或者衣服上有雪了,就过去把杨宝宝抓住,轻轻的给其拍雪,弄得杨宝宝老大的不乐意。
周小虎见侯爷回来了,赶忙的走上前行礼“侯爷您回来了,小的让人这就给您烧水。”
杨凡望着这个虎头虎脑的小伙子,感慨的说“既然认了周管家为义父,那就好好的干吧,等到老管家哪天躺在炕上不能动了,还要你给他养老送终呢,他能把你扶到这个管家位置上也不容易。
“侯爷的话,小的记得了,义父他老人家待我不薄,我周小虎必定会把义父安详的伺候走。人都是知恩图报的,别看只是个杨府管家的差事,可是走出去了那些大人物见面了也要客气两分,所以周小虎打定主意一定要给义父养老送终。
杨凡点点头,走过去将儿子抱在怀里亲了亲,笑着说“宝贝儿子想爹了没有?
不料杨宝宝将小手里的雪团放到老爹的脸上,稚声稚气的说”想了呀爹爹,给我骑大马好不好,宝宝还要将这个雪团变得更大更大,好不好嘛。”
杨凡实在不理解骑大马和大学团有什么关系,可是儿子发话了,当爹的哪里舍得拒绝,只能朝蔡三点点头,然后将儿子抱进了屋中,顿时暖洋洋的热气扑面而来,见到自家丈夫回来了,蔡薇儿眼睛一亮,想要上前替杨凡脱掉大衣,却看见白月也走上了前,只好尴尬的停在原地,待白月将儿子从杨凡怀中抱下来后,朝着蔡薇笑着说“妹妹,夫君回来了,还是你来给他脱掉大衣吧。
蔡薇儿脸色一红,白月的话她如何不明白,心中又是感激又是激动,小声的嗯了一声,然后才上前将杨凡的衣服脱掉,挂在了木挂之上,原本杨凡想要自己脱的,可是眼见二人打起了主意,只能站在那跟个木头桩子似的任其脱掉大衣。
三个人的心思年幼的杨宝宝可不懂,见老爹不给骑大马这就急了,迈着小短腿就朝老爹冲去,还不待撞到老爹,就被杨凡一把抱在怀里,笑嘻嘻的说“胖儿子这就生气了,好啦,老爹这就让你骑大马。”说着便脱掉鞋子爬到火炕上当起了大马。
杨宝宝坐上老爹的后背后,立即嘎嘎之乐的拍打着老爹的后背,让其快点,也许是嫌弃老爹有些慢了,立即揪着老爹的头发往外拽,看的白月立即走过来,要将儿子抱下来。
“儿子乖啊,你爹在外忙了一天了,坐一下就行了,听话。”
见杨宝宝跟没听见似的,杨凡苦笑道“行了,骑会大马就骑会吧,你们忙你们的去,不用管我……
……
年纪大了,终究还是过了鲜衣怒马的少年时代,背着儿子逛了半个时辰,杨凡就明显的吃不住劲了,好在杨宝宝也有些累了,这才爬下来睡下了,看着儿子满足的睡去,杨凡欣慰的将房门关上了。
“元芳啊,都是家里的老人了,以后有事不必待在门外,说一声进来即可,没必要那么见外,说吧,大雪天的不待在屋里,可是城墙上有什么战报传过来?
“回侯爷那倒是没有。宫中的毕太监来了,正在前厅等着您呢。”
杨凡心中咯噔一下,一身单衣的就去了前厅,吓的几个老仆连忙拿着大衣追了上去,杨凡来到客厅后,见到了毕太监,客气的拱拱手“毕公公这是……?
原本有些焦虑的毕太监舒了一口气,愧疚的说“侯爷勿怪,眼看天就黑了,杂家还来打扰真是多有得罪。”
“无妨,敢问公公是……
毕真四处瞅了一眼,凑乎到杨凡的耳边小声的嘀咕了几句,听完后,杨凡身子晃了几晃,最后还是撑着桌子才没有倒下,一脸苦涩的问“当真?”
毕太监无声的点点头。
见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杨凡深吸了一口气,冲着外面喊道“来人,备轿!……
第三百八十八章 太后驾崩了
杨凡坐在黑咕隆咚的轿子内默然无语,突然一阵冷风从黑暗中吹进来,一瞬间仿佛带走了所有温度,让杨凡有些心慌,掀开轿帘才发现外面已经彻底的黑了下来。
“到哪里了?”
“回大人,我们已经到了西华门。”李元芳小声的说道。
杨凡点点头,然后下了轿子带着人准备进去,不料皇宫已经宫禁,皇城卫们根本就不放行,气的李元芳走过去啪啪的两个大耳瓜子,打在了侍卫的脸上。
被打的侍卫头子也是个犟驴,硬着梗着脖子不让进,还放话说即使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让进,杨凡当然不是天王老子,不过当杨凡将火统抵在侍卫的脑袋上的时候,侍卫立即变成了识时务的俊杰。
一路上由于宫中的用度被砍掉了七成,所以沿途所走之处都是漆黑一片,吓得毕太监往杨凡身边靠了靠,阳刚的男人从来都能给人带来安全感,望着四周黝黑的大殿,杨凡无心顾及是不是到了鬼城,脚下的步伐又加快了几分。
后宫亮着的宫殿着实不多,唯有坤宁宫还有点人气,几名守在殿外的老太监见杨凡来了,赶忙上前施礼,杨凡挥挥手示意其退下后,朝殿内走去……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杨凡从来都不认为自己能够像圣人那样,看淡时间的流逝,人命的消失,所以见到苍炎枯槁的太后那一刻,杨凡泪流满面。
昔日的种种浮上心头,皆是太后那慈祥的音貌,两人虽然相处的不多,但是有些人就是这样,即使是相遇的刹那,也能像认识一辈子那么久,在杨凡的心中早已把这位妇人当成了敬爱的长辈,亦母亦师。
沙哑的嗓子低沉的呼唤了两声后,躺在床上的王太后才转动着眼中向杨凡这边看来,虚弱的笑了一下“你这个小家伙……怎么……怎么来了。”
让几个老宫女退下后,杨凡跪倒在床前泪流满面的说”晚辈无能,没能救回您的性命。”低沉的哽咽声久久的徘徊于空荡的大殿内,门外的太监宫女则缩在阴暗中一动不动,对于殿内的哭声无动于衷。
王太后浑浊的眼神中,闪过一抹欣慰,艰难的抬起手来替杨凡擦眼泪,略带笑意的说“不知为什么,当年……当年……哀家第一次见你时,就觉得……觉得你和哀家有缘,这不就应验了……总算哀家没有看错……人……临死的时候,还能有个……有个养老送终的……
短短的几句话耗尽了王太后所有的力气,气喘吁吁的还想要说什么,却只能慈祥的望着眼前的小家伙,杨凡感受着枯槁生硬却又慈祥无比的双手,心中一片的悲痛,大颗大颗的泪水滑落到王太后枯槁的手上。
良久之后突然王太后眼睛一亮,苍白的脸色居然红润了两分,张着嘴艰难的说“哀家一生勤俭,从来没有奢求过什么,如今眼看不行了,真是希望你能多帮帮恒儿,他没有继承……继承他父亲的优点,却继承了……,所以……所……
话未尽,身子一震,摸在杨凡脸上的手缓缓的落了下去,满含欣慰的闭上了眼睛,至此一代勤俭持家的贤后,在这样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离开了人世,直到死的时候都没有抱怨一句丈夫和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