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贤王 >

第122章

大宋贤王-第122章

小说: 大宋贤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料杨凡神色郑重的摇了摇头,“来不及了,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慢慢完成太原防线,据可靠的消息,完颜宗翰的西路军已经开始集结队伍了,估计不超过三个月,他们就会直接南下,所以我们只能加快进程了,对了,我身边的这位武将,是代州保安军的都指挥使,这次我准备任命他为太原府路都统制官,下辖太原、忻州、石岭关、寿阳晋绥军。代州保安军、负责太原府北大门的城防。副统制官由胜捷军指挥使王禀兼任。”
  张孝纯一愣,诧异的打量了一眼眼前的年轻人,虽然不知道这位将领有什么能耐,不过还是拱手说道“既然如此,下官即刻将大人的命令下发太原府各州县。”
  杨凡点了点头,阻止了要推迟的岳飞,对着张孝纯说道“今天停止训练,进行休整吧,明日由岳统制带走两万两千人回去代州,其他的人交给副都统制王禀。至于晋绥军都指挥使,乔三刀命他在忻州即刻整军备战,作为代州的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雁门关。”
  “末将遵命!”
  “下官遵命!”
  等到张孝纯去下达命令后,杨凡才咳嗽了几声,对着一副欲言又止的岳飞说道“鹏举兄,是不是觉得不能担当此大任?”
  岳飞犹豫了一下后,才不好意思的拱拱手,“末将得大人恩惠,才从一名不值升到正五品都指挥使,现在提拔我为正四品的都统制,恐怕会引起别人的非议吧。”
  杨凡不屑的哼了一声,“我是河南府路宣抚使,掌一路之军政大权,有权任命五品以下的官员,虽然任命四品官需要上报皇帝,不过上报期间,你依然是都统制,只不过是暂代罢了。这些事不用你来操心。
  我给了你两万多人,还会给你两万条燧发枪,以及五十万发子弹,五万桶火油,所以你务必要将他们训练出来,你是千牛卫出身,代州又有几百人的千牛卫,想必这一点并不难。记住了,务必守好太原防线的北大门。”
  岳飞深吸了一口气候,才郑重的抱拳说道“大人放心,末将这就带人领取装备,明日一早出发,对了装备在哪里呢?”
  等杨凡告诉了岳飞地址后,才一脸悠闲的往回走,该做的都已经做了,剩下带兵打仗的活,自然要交给懂行的人来做,这一点杨凡自然相信岳飞的能力,看着离去的大人,岳飞满脸的激动,半天后才咬咬牙发狠道“既然掌管了兵权,云州的金人你们就等着吧,岳某这就回去与你们较量一番!”


第二百六十五章 构筑太原防线(八)
  总会有金色的阳光洒满街道的太原城,就在某个天气微凉的日子里,大把大把的落叶飘落在街道上,伫立在街道两旁的旧墙,带着岁月的痕迹默然的停留在原处,静静地见证着太原的岁月变迁,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古朴,似乎停留在时光里,永远都不会发生改变,或许在战争来临了之后,这一切都会烟消云散吧,没有人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而能做的只有千百年以来学会的珍惜。
  没有人喜欢战争,可是战争却如影随行,看着街道上的宁静,杨凡感慨的叹口气,“如果太原能够永远的宁静祥和下去,该有多少好啊,可惜了……唉……”
  “是啊,小王以前在宫中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安静祥和的地方,整天听着那些大臣们,对着父皇说大宋江山多么多么的繁华,多么多么的太平,时间长了我也就信了,真的就以为大宋乃是盛世高昌,可是此行出来后,无论是所见还是所闻,皆是让小王感慨不已啊,说来真是惭愧的很,小王二十余年来还是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大宋江山,希望不算太晚吧。
  相比于赵恒的感慨,随行的张孝纯却更多的是亲身感受,自从任太原知府的三年以来,他亲眼见证了太原的种种变化,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让他为之感慨不已。“太子殿下、杨大人说的甚是在理,太原城的百姓们或者说我大宋的百姓们,他们的要求真的不多,仅仅是能够吃饱饭、有地种、就能勇敢的代代相传,可是天若有情天也会老去,没有人去怜悯他们,除了天灾还要面对源源不断的人祸,没有人比他们更希望和平安宁下去。”
  杨凡觉得老张的这种变相劝谏还是不错的,只要看赵恒那若有所思的态度就知道了,也许他的话真的听进去了也说不定,果然没过多久,赵恒就会意过来,意味深长的拍了拍张孝纯的肩膀,“走吧,咱们在往前走走看……”
  ……
  ……
  秋天的夜晚微凉而宁静,金色稻田被月光柔和的照射着,天空之上不断闪耀的星星,就这样调皮的闪动着,静静的注视着,宁静的小山村,像是等待着一些还未曾出现的传奇,又好像又在诉说着关于未知的故事。
  “月儿啊,你可不能乱动啊,保胎要紧,要是想吃什么,娘去给你做,哎,小凡也真是的,眼看着你再有一两个月就要生了,也不知道回来看看,成天忙着那些狗屁大事,哼!什么大事能有我家小宝贝重要,等他回来的,娘给你出气。”
  由于肚子大了起来,晚上想要睡个安稳觉都是难事,看着难受不已的儿媳,作为过来人的马氏怎么会不知道,轻轻的给儿媳后背垫上一个枕头后,立即埋怨起儿子来,媳妇马上就要生孩子了,居然还在外面不回来,想想就生气。
  “娘,不怪小凡的,如果不是朝廷有大事,他不会走的如此匆忙的,前段时间,他不是来过信了嘛,说他现在在太原当大官,让我们不要惦记,他会早点回来的。”坐下后,白月拉着婆婆的手,替杨凡解释道。
  马氏自从白月怀了孩子后,就将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儿媳身上,因此对于儿媳的话,也是百依百顺,听见儿媳这么说,心里也就放下了不少埋怨,转过眼又有些担心起儿子来,“月儿啊,我听咱家的那个护卫,李元芳说,小凡去的那个太原,离北方的金人并没有多远,一旦金人要是打过来了,小凡可该如何是好?这个挨千刀的,别人都不去,偏偏他要逞能,既然当了大官,也要学学别人那样,多赚点钱,生上几个娃娃该有多好,他倒好,偏要跑去北方跟那些蛮人较劲,就他那细胳膊细腿的能是如狼似虎的金人对手嘛,哎……”
  白月心里其实也挺担心的,知道夫君去了北方后,心里就七上八下的,那边又冷有远不说,单单是对面的野蛮人,就不好对付,一时间婆媳两人沉默不语……
  不知道什么时候,白月才发现自己躺在床上睡着了,而马氏和珠儿却趴在桌子上打着瞌睡,眼见天色还未亮,心下一阵感动,摊到这样的婆婆也算是一件幸福,当即强撑着想要坐起来,不料发出的动静还是惊醒了两人,发觉白月醒了,马氏顿时精神了起来,站起来和珠儿将白月扶了起来,“你先清醒清醒,一会让珠儿给你洗脸,然后扶着你在屋里走走,等到日头上来了,在出了屋子溜溜,我去给你做饭去。”
  轻轻的握了握马氏的手,白月尊敬的说道“娘,您就回去好好歇会吧,做饭的事情,让家里请来的丫环做就好了,我没那么金贵的,再说爹白天还要下地去收粮食,您先回去休息一会,然后照顾爹去吧。”
  宠爱的摸了摸白月的头发,马氏嗔笑道“娘没白疼你,知道疼人了,可比有些人强多了,成天就知道去地里侍弄庄稼,我说让家外边的那些护卫们去弄,他偏不用,说什么庄稼人自然要干庄稼活,现在倒好,天天带着雇来的几个庄稼汉,人五人六的。”
  “娘……”白月嗔怪的说了一句。
  见白月的小模样,马氏立即投降说道“好了,好了,娘听你的就是,一会就去休息,不过那些丫环做的东西,哪有我做的好吃,正好让你爹也沾点他孙子孙女的光,吃上一口吧。”说完美滋滋的溜达了出去。
  不料马氏一出了院子,就发现杨仁义坐在厨房的门槛上,手里拎着菜刀正要杀鸡,顿时有些好奇的问道“天不亮你杀哪门子鸡啊?要是馋鸡肉了,让人去县里买一些不就是了,哪里需要杀自家的鸡,还指望着它能多下俩蛋呢。”
  杨仁义面脸黑线的说道“又不是我吃,是用来给咱们的儿媳和孙子孙女吃的,马上就快生了,要多补补才行,县令卖的那玩意,能有自家的老母鸡营养足嘛,你个妇道人家,懂个什么。”
  一听说是给儿媳和肚子里的孩子吃的,马氏这才乐呵呵的上前帮忙,不久厨房里就飘出了,香气浓浓的鸡汤味……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望着天上的明月,杨凡沉默不语,在有两个月,月儿她也就该生了吧,没想到来此多年,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一想到此处,杨凡就感觉一阵阵的愧疚,在月儿最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却不能回到她身边,这是何等的不负责任,而且孩子睁开眼睛的时候,没有见到自己,又会是怎样的一种遗憾?
  “大人,天气凉了,您还是回屋吧”高义站在杨凡身后,担忧的说道。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侯,杨凡仰望星空轻轻的说了一声,“对不起”然后转过身,大步的回了屋子……


第二百六十六章 构筑太原防线(九)
  看似平静生活的下面,往往隐藏了无数没法在阳光下爆嗮的黑暗,他们可能肮脏,可能卑鄙的让人恶心,但是却没有任何办法改变,流传了几千年的潜规则,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而发生开始,也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结束。
  自从河东路宣抚使杨凡的奏折递上来,引起了朝堂上大部分人的反对,对此,宋徽宗不是特别的在意,可是当李邦彦与宋徽宗说了几句话后,宋徽宗犹豫了。
  宋徽宗犹记得当时的李邦彦,一脸凝重的说道“皇上,老臣知道您信任燕云候,可是你不觉得他现在的权利太大了一些吗?当然杨大人一直以来也没什么过错,这都不要紧,可是现在他提拔的那个岳飞,谁敢保证没有反心?况且是太原如此重要的地方?一旦他有了反意?谁能拿他们奈何?所以,还望皇上三思啊。
  如果单单是一个岳飞,宋徽宗自然不会有丝毫的犹豫,该撤职就撤职,也不会有现在的烦恼,可是这封奏折是杨凡送上来的,对于这位爱卿,宋徽宗还是非常信任的,也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可是自从大宋开国以来,往往就对这种武将专权的事情敏感,李邦彦说的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不知不觉的来到坤宁宫后,正在吃斋念佛的王皇后,见皇上来了,当即恭敬的施了一礼,“皇上的脸色为何如此难堪?可是有什么大事发生吗?”
  皇帝没什么事情的时候,一般不会来自己这里,可是一旦有了烦心事的时候,就会来此,这一点显恭皇后看的非常明白,等到宋徽宗坐下后,才一脸忧愁的将事情说出来。
  “皇后,对于杨凡那小子,你也见过几次,说说看吧,这次的事情该怎么处理。”
  显恭皇后平时从不参与朝政,这也是她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关键,不过皇上主动问起了,那就不一样了,想了想后,才缓缓的说“皇上所考虑之事的确非常的重要,自太祖兵变黄袍加身以来,我朝就对武将防范的极为严密,谁都不会例外,当然了,岳飞既然是杨凡那孩子提出来的,我们也不能全然驳了他的面子,您只要派个监军去,而且在岳飞那个都统制前面加个暂代不就行了吗?这样对于朝廷和杨凡都有了交代,也能将危害降到最低,兵权也就不会牢固的把握在岳飞的手里,这样何乐不为呢。”
  宋徽宗顿时眼睛一亮,拍了一下桌子,高兴的笑道“还是皇后明理啊,这样一来杨小子也就能明白我的苦心了,也不枉他去太原一场,就是不知道恒儿现在怎么样了。”
  一说起儿子,王皇后就一脸担忧的神色,“恒儿他这些年锦衣玉食的惯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吃的了太原的苦,眼看就天冷了,那边听说更是冷的多,也不知道他不能遭罪……唉……让我这个当娘的甚为担心。”
  宋徽宗眼中闪过一抹担忧,不过很快就隐藏了下去,握着王皇后的手说道“恒儿已经大了,不管是水里的蛟龙,还是山中的猛虎,都要学会自立了,不然今后的大宋基业,他如何能担当的起呢?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就不要操心那么多了,再说了,他身边不是还有杨凡嘛,好了,给朕做碗烩面吧。”
  ……
  而同样接到密函的高太尉,则一脸凝重的坐在椅子上闭目沉思,杨凡的信中所说的东西,着实让他有些为难,正巧在这时,院子里刚踢完蹴鞠的高衙内,大大咧咧的走进来,一口就将桌上的龙井茶喝了进去,然后才爽快的抹抹嘴巴,“爹,我都看你坐在这半天了,想些什么呢?”
  有些烦恼的高太尉“哼”了一声,将杨凡的密信扔在了桌上,淡淡的说道“你看看吧。”
  高衙内有些不解的拿起信,看了一遍,然后才毫不在意的说道“原来是朝阳兄来的信啊,这家伙只顾着自己去太原泡妞,也不带上我,太不够意思了。”
  “啪”的一声,气的高太尉拍了一下桌子,“听三不听四的东西,给我往下看,少扯些没用的。”老虎一发威,自然吓得高衙内一哆嗦,急忙的将后面看完了,脸上有些疑惑的说道“爹,他这不是开玩笑嘛,问你借一万人,虽然禁军给咱家干活挣钱的有几千人,但那也是背地里的事情嘛,更何况咱们家虽然管着三衙的兵力,但是调兵的话还是需要枢密院同意的,他的那个老对头蔡攸根本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
  见儿子还算明白点事理,高俅欣慰的点点头,嘴上却说道“你看到的只是明面的事情,这些东西你既然清楚,杨凡自然也会清楚,他真正想要借的是钱和咱家的那几千私兵。”
  高衙内一愣,诧异的问了一句“他借钱我还可以理解是他那马上要打仗了,需要钱,但是咱家的那些私兵,可都是没有战力的工匠啊,难道他要在太原盖房子,修城墙?”
  高太尉脸色哆嗦的指着高衙内,想要说什么,最后还是放弃了,叹口气说道“也罢,你马上带着十五万银票和两千家将去太原帮他一把,记得要带上五千人的燧发枪和三万发子弹,到时候我看他拿什么还我的人情,哼!”
  高衙内一听可以去太原风流了,立即高兴的冲着外边大喊“陆千!……赶快打点行囊,带上两千个小弟,咱们去太原风流一番……”
  看着一脸兴奋的儿子跑了出去,高太尉头疼的回了屋里……
  ……
  远在代州大本营的岳飞自然不知道,杨凡的奏折被宋徽宗打了折扣,瞅着校场的上三万大军沉声说道“众将士听令,即刻起我部改编为太原晋绥军!每二十营为一军,每营五百人!现在我任命牛皋为第一军统制官,徐庆为副统制官,宗欣为副将官,任命王贵为第二军统制官、徐庆为副统制官,姚政为副将官,任命张宪为三军统制官,寇成为副统制官,王经为副将官。
  众位被点到名字的将士向前走了一步,拱手大声喊道“末将遵命!”
  “好!任命已经下达,我会即刻报到太原府去,现在几位将领随我进入中军大帐议事,其他人开始训练!”
  “嗬!……”
  大帐内,一众将官脸色严肃的分站两排,而岳飞手按着战刀,指着地图上的代州沉声说道“目前据千牛卫传来的情报显示,金人左路前锋大将尹希、右路前锋大将耶律余睹、中军大将韩常正在厉兵秣马,随时都有可能袭击雁门关,所以我将太原防线分为三道防线。张宪、寇成、王经你们第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