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贤王 >

第119章

大宋贤王-第119章

小说: 大宋贤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一听终于进入了太原地界,心下一松,长久的折磨终于快要结束了,赵恒原本软趴趴的,顿时好了一大半,高兴的大笑三声,“还等什么,这就去挂上本太子的大旗,还有你家大将军的将旗!
  刘文静抱拳称了声是,就要离开的时候,却被杨凡阻止了下来。”慢着!刘文静你带着五百兄弟待在船上,与太原码头保持五里的距离即可,如果有人恶意靠近,就地消灭,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许靠近,我与太子带着皇城卫去就可以了,毕竟太原现在人蛇混杂,很容易泄露消息,我们必须要做到奇兵的效果,而船上这些装备就是我们最大的依仗。等到我们入了太原后,会择机给你消息,然后你们在靠岸。
  “末将遵命!
  “好了,现在派人去通知太原知府等人吧。
  ……
  ……
  尽管烈日炎炎,可是张孝纯的心里却像吃了西瓜一样凉快,自己日夜盼望的援兵终于到了,而且就连太子都来了,可想而知朝廷对此的重视程度,就是不知道这位杨宣抚使,带来了多少的人马和武器。
  “大人,巡检司来报,说是发现有船队正在靠近太原码头。我们是否现在就燃放鞭炮??
  张知府镇定的挥挥手。”等一会船队进入港口后,再燃放也不迟,本官还真是期待啊……哈哈……身后的一众官员,见知府大人笑了,顿时也跟着赔笑起来,尽管他们不知道知府大人笑什么。
  随着时间的临近,率先出现的是旗舰,只见代表着皇家的玄黄旗,随着河风剧烈的抖动着,虽然是楼船,不过却掩盖不住其代表的皇家意义。望着上边整齐排列的将士,张知府等人一阵欣喜,为首的两个男子应该就是太子和宣抚使了。
  放鞭炮,敲大鼓!……
  一声令下,码头顿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看的床上的赵恒是一阵欣喜,等到赵恒带着杨凡等人下了船后,张孝纯等人纷纷上前大礼参拜“参见太子殿下,拜见杨宣抚使大人。”
  身为多年的太子,自然会有一种上位者的气质,轻轻的将张知府扶起来后,淡淡笑道“太原知府是吧?赶快起来吧……你们也起来吧。这次我只是代表当今圣上来为太原安抚百姓,至于具体的事情则由杨宣抚使主管,你们可懂了?
  “回太子殿下,下官们懂了……
  话虽说的恭敬,可是张孝纯心中却冰冷一片,皇上让两个年轻人来太原,这不是胡闹嘛,看其所带的人好像也就几百的样子,这可真是要了老命了。
  “张知府看什么呢?”发现张知府神不守舍后,杨凡好奇的问了一句。
  “啊……这个,太原如今危机重重,请问宣抚使,你们这次前来所带多少人马?
  “哦,你说的是这件事啊吗,你不都看见了吗,就五百人的亲卫,其他的什么也没带。怎么了?”杨凡指了指船上,笑着说道。
  张孝纯此刻的心拔凉一片,如果说刚才还抱着点希望的话,那么此刻却彻底浇灭,心里悲呼一声吗,“太原这回算是亡了,罢了,大不了与城共存亡好了。
  勉强打起精神,将两人宴请了一顿后,就以身子不舒服为由,回了府里,等到张孝纯等人离开后,赵恒才有些担忧的说道”你这样真的好么,我看给他们的打击不清啊,本来就危险万分了,结果发现派来的援兵根本没有任何作用,你说他会怎么想?”
  看着巍峨的太白楼,杨凡若有所思的摸着胡子说道“我观那张知府,一脸正气,估计是个有些骨气的官员,这样的人不到绝路是不会轻易离开太原的,倒是他手下的那些州县长官,好像已经动摇了,或者说已经准备逃走了,还真是有些意思,明天让张知府来庄园谈谈,我想一定会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情况发生。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太原防线(二)
  张孝纯、字永锡,滕县(今山东滕县)人。哲宗元祐四年进士。徽宗大观元年通判滨州。政和四年为河北路转运判官,移永兴军路。宣和五年以龙图阁直学士、通议大夫为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检校少保、武当军节度使。
  轻轻的放下密折后,杨凡示意刘文静退下,心中轻轻的叹了口气,如果所料没错的话,这个张孝纯应该就是历史上,太原保卫战的主要人物了,据史料记载他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况下,带领全城军民以树皮野草为食,固守太原二百六十天,在金兵第二次攻城时,最后力竭城破,其他将领投水而死,而他却被俘后降了金人,即使是这样,在后来的南宋时期,多次秘密递送给南宋情报,最后在忧郁中病死。
  “小凡,吃饭了。”在杨凡发呆的时候,蔡薇儿端着一盘焖猪蹄,放在了院中的石桌上,将碗筷摆放好后,招呼了一声,看见杨凡的眼睛里满是笑意,脸色一红,扭捏的说“粥就快要好了,我去给你盛,你先坐下吃吧。”说完话扭身就走。
  尽管行辕已经被皇城卫接管,但是行辕内的厨子和下人,却还是太原府的人,蔡薇儿怕杨凡吃不惯太原的菜,所以只好自己动手做,谁插手都不行。
  抓起一个猪蹄啃了一口后,问向迎面而来的吴峰,“太子起来了没有?再不起来,我可将猪蹄都啃干净了。”
  吴峰脸上抽搐了一下,拱手回到“侯爷自己先用吧,太子殿下还在休息,等会让厨子在弄就是了,不过太原知府张孝纯来了,在行辕外求见侯爷。”
  “让他进来了吧……不!……请他进来。”
  “是。”
  张孝纯已经对宣抚使不报希望了,就在昨天已经安排好了后事,不过对于新来的大人,张孝纯想了一夜,最后决定还是要把危机形势说一遍,不管其信不信,自己的责任已经尽到了,大不了最后就是一死,也不枉来这世上走一场。
  大步迈进行辕后,一眼就看见年轻的大人,坐在石桌上,喝着小米粥,啃着猪蹄,神色一黯,勉强客气的拱了拱手,“下官太原知府,张孝纯见过宣抚使大人。”
  岂料话音一落,年轻的杨大人立即擦了擦手,站起来客气的还礼,“张大人快快请坐,本官初来太原,还有些不懂的地方,还望张大人能够给我介绍一下,也好方便我后续的施政方略。”
  张孝纯微微一愣,平淡的坐了下来,“大人不知道有何疑问,下官可以为您解答一番。”虽然对于杨凡的做法,张孝纯不已为意,觉得不过就是年轻人的胡闹罢了,但是心里还是松了一口气,至少还能听两句。
  让下人端了一幅碗筷后,示意站在一旁的蔡薇儿给端两碗粥来,笑眯眯的冲着张知府说道“来来,张大人尝尝自家的焖猪蹄,很不错的,咱们边说边聊。”
  张孝纯迟疑了一下,接过一个猪蹄啃了一口,肥嫩中带着一点油腻,味道却又非常的好,不知觉得点点头,“的确不错。”说完又啃了两口。
  亲手给张知府倒了一碗酒后,不料张孝纯却摆摆手,“多谢大人的美意,下官已经戒了酒,还是大人自己喝吧。”站在一边的蔡薇儿皱了一下眉头,还从来没见过如此不给上官面子的人。
  杨凡也只是微微一愣,便笑着点头,连说三个好字,既然知道了其秉性,这些小节根本算不了什么,就是踹他两脚都无所谓,放下酒壶后,正色道“张大人,既然来了,可否为本官介绍一下太原的战略储备如何?”
  张孝纯神色凝重的放下猪蹄,开口说道“大人有所不知,自从童太尉撤离此地后,我们就秘密的在太原府各地收购粮食,但是又怕粮价暴涨,所以每次收购的都不是太多,到目前为止,太原府内的粮库也只有八成左右,仅够太原五个月的用度,而周围的寿阳、忻州、并没有存粮。”
  听到张孝纯的解说,杨凡立即让蔡薇儿将太原位置图拿了出来,指着石岭关和忻州说道“这两处位置,乃是太原的北大门,一旦被攻破太原直接要面临被包围的险地,你以为如何?”
  “回禀大人,下官虽然是藤县人,但是对于这两处要地还是知道的,石岭关,地势险要,被称“白皮关“,“石岭镇“,位于我太原府阳曲县大盂镇上原村北二里的地方,东靠小五台,西连官帽山。山势峻险,关隘雄壮,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太原通往代、云、宁、朔的关键要冲,素称太原忻定出入之门户。
  不过,石岭关目前只有两千晋绥军驻守,而且大部分还是弱兵,至于忻州要好一些,有四千晋绥军驻守,大部分都是老兵。”
  杨凡深吸了一口气,缓缓的说道“如此关隘,为何只有这么点人?太原城内有多少兵力?”心中原本还有些信心,不过随着深入了解,心里也不免担忧起来,历史毕竟是历史,万一随便一个跑偏了,自己岂不是要随着太原陷落?”
  看着宣抚使一脸吃惊的样子,张孝纯苦笑了一声,“原本两处位置各有一万人的,可是太尉抽走了他的亲军后,就没剩下多少了,太原城内算上王禀的三千胜捷军,也只不过才一万人,更何况那七千晋绥军当中,还有新招来的六千新兵,根本没什么战力的。”
  “当啷!”一声,碗筷掉在了地上,杨凡脸色发白的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怪不得没人愿意来太原,这哪里是军事重镇啊,分明就是送命的地方,算上所有的杂牌军,也不过就是两万人,而且还这么分散,根本没有多少战力,这一下可算是彻底玩完了。
  蔡薇儿原本正在认真的听着,结果就看见杨凡脸色发白的样子,心里也是着急不已,没想到太原的形式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真是太可怕了。
  张孝纯苦笑了一声,站起来沉默不语,这种备受折磨的心情,他每天都在体会,现在也该有个高个子顶着了,良久之后,杨凡才恢复了过来,尴尬的咳嗽了一声,“张大人勿怪,本官这也是第一次面临如此险境,难免有些失态,但是既然本官来了,那么我们上下一心,务必坚守太原,顶住对方的进攻!”
  杨凡的表现还是让张孝纯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就恢复了镇定,可见能力的确不一般,就是不知道他有什么能耐,挽回这种局势。
  既然大致的轮廊已经清楚了,杨凡觉得必须加快进度了,趁着金人尚未做好南下的准备,一定要抢先构建太原防线,当即郑重的说道“击点将鼓,半个时辰内,太原府主要官员务必到达府衙,走吧张大人,我们一齐过去!”
  “下官遵命!”
  ……咚咚咚……随着紧密的鼓声,太原一众官员加快了脚步,他们还是第一次经历文官要用武将的办法集合,就连附近州县的长官也是一头雾水,不过为了迎接宣抚使的到来,太原府所有的官员,这两天都赶来了太原城内,倒也不算耽误功夫。
  府衙大案后,一身斗牛服的杨凡,看着下边站着的文武官员,沉声说道“想必各位都已经知道本官来的目的了吧,既然如此也就不废话了,忻州知府罗家烈何在?
  “下官在”一个瘦弱的中年男子,站出来拱手唱名道。
  “本官问你,忻州军政运行如何?”
  “启禀宣抚使,下官已在忻州囤积了一些粮草,够一月之用,守军四千。如今正在严加防守。”对于忻州的城防,罗家烈还是很有信心的。
  不料杨凡哼了一声,“太脆弱了,根本就是不堪一击,你先退下吧。”一句话就让罗家烈脸红脖子粗,却又不敢发作,心里暗骂了一声,你懂的屁,能弄到这些,已经很不容易了。
  四处瞅了一眼后,开口说道“即刻起,我命令,太原府立即征招三万壮丁,务必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但是不得强征,要给他们宣传金军入侵的危害,此事由太原知府张孝纯负责。”
  “下官遵命!”
  太原府晋绥军都指挥使乔三刀何在?
  “末将在”胡子邋遢的桥三刀懒洋洋的站了出来。
  杨凡皱了一下眉头,冷声问道“身为军人,为何衣衫不整,我问你,晋绥军能战者几何?”
  “回大人,末将乃是战场上的粗汉,邋遢惯了,还望大人恕罪,至于手下的官军不过一万三千人而已,驻守太原的只有七千,能战者不足两千。”
  杨凡点了一下头,冷声道“即刻带着六千新兵进驻忻州,加上原有的四千,就是一万人,两个月内务必要将他们训练出来,不过你不用担心,我会派人协助你的。”
  乔三刀脸色一变,强忍着怒气拱了拱手,让他去忻州训练一万新兵,这不是找死吗。一旦金兵南下,连跑都跑不了,哪能跟城高墙厚的太原相比,但是又不敢得罪新来的大人,只好咽下了这口气。


第二百六十章 太原防线(三)
  好似没看见桥三刀的表情,接着对刘文静说道“之初,你带着剩下的一千人即刻赶往石岭关,接管那里的城防,务必要将他们训练出来,不然石岭关危矣!”
  刘文静单膝跪地,大声说道“大人放心,末将即刻出发!”
  杨凡点了点头,扫视了一遍众官员,沉声说道“各位大人务必管辖好自己的州县,如果有什么情况立即上报,否则一旦我们构建的太原防线崩溃,金军将再无阻拦,所以你们身上的担子重的很啊,如果有谁投敌后退,那么杨某必将斩下他的头颅,明白了么!”
  “下官明白!”
  见事情都安排好了,杨凡满意的笑了一声,“既然明白了,就回去各忙各的吧。”
  “下官告退!”
  等到人都走了后,杨凡对着身边的张孝纯示意坐下,“我让张大人负责征招新兵,可有难度?”
  “回禀大人,我太原府民风彪悍,入军者并没有什么难处,只是朝廷上只给我们两万人的军饷,多一分都没有,大人要再征招一些新兵的话,恐怕这部分钱和兵器我们拿不出来。”
  这也是张孝纯明知金军来犯的情况下,为何不多招一些人的原因,太原人民风彪悍,而且尚武,兵员并不用发愁,甚至十几天就可以完成,但是朝廷规定了只给两万人的军饷,多一分都没有,更不用说兵器和粮草了。
  对此杨凡也是头疼无比,不过却不太严重,想了一下突然拍了下桌子,说道“太原作为军事重镇,应该有武器库吧,不知道那里有多少兵器?”
  张孝纯苦笑了一声,“宣抚使有所不知,太原是有兵器库不假,但那是童太尉给他的胜捷军设立的,别人无权调用,虽然他离开了,不过那里还驻守着一个营的护卫,就算我们打开了兵器库,里面也不过一万五千人的配额罢了。”
  杨凡一喜,心里终于暂时的松了一口气,只要有兵器就好,正好自己带了两万人的配备,还缺一万,至于是不是童贯的,杨凡并不在意,连太原都不敢守,还有什么资格霸占地方。
  “既然如此那就太好不过了,张大人不用担心,等你招收三万人后,我会将太原兵器库交给你使用,至于剩下不够的,我会补充给你的,所以你现在务必短时间内,招齐兵员,这里是我和太子凑的三十万两银票你先拿去用吧,务必要将太原的物资储备达到一年左右。”将怀里的银票递给张孝纯后,便下了逐客令。
  张孝纯看着手里的银票,手微微的发抖,倒不是为了数目大,而是由此一件事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品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一位好官,当即跪地行了一个大礼,“大人放心,下官就是肝脑涂地,也要完成您交代的任务,下官这就去了。”站起来掸了掸衣服后,便大步的离去……
  ……什么?你说你给了他三十万银票?”赵恒此刻的脑海中,顿时天旋地转,仿佛无尽的美人挥手离去,那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