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贤王 >

第100章

大宋贤王-第100章

小说: 大宋贤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父亲分开后,杨凡便去暖棚里侍弄侍弄果蔬,红红绿绿的格外讨人喜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杨凡就喜欢上了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没有拥挤的公交,也没有烦人的闹铃,累了就休息,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可以说是神仙过的日子。
  似乎看着杨家的日子过于清闲,老管家急急忙忙的跑到暖棚“伯爷,皇上来了。”得了,皇上来了,自然就干不成活了,擦了擦手,便穿着一身布衣去了前厅,宋徽宗有一点比别人好,那就是隔三差五的出来溜达溜达,体察民意,顺便去趟青楼,听说最近迷上了一笑楼的李师师姑娘,三天两头的就往外跑,最后给弄了个金屋藏娇,把老鸨子乐的,快疯了过去,结果第二天捧着金子要回家的老鸨子,就不幸的掉到湖里淹死了。
  “小臣见过皇上”身穿常服的宋徽宗,自然用不着别人行礼,满脸好奇的东瞅瞅,西看看,带着梁师成,四处转悠了一圈后,说道“你家的炕头搭建的很好,阴天下雨的往上一趟,很得劲,回头让工匠进宫给皇宫里弄一些,朕也试试。”
  皇上来了自然要好生招待,杨凡亲自下了厨,弄了一盆水煮肉片,一盘糖醋鲤鱼,顺便摘了一点臧酱菜,站在一边要试吃的梁师成,正要拿起筷子,结果被宋徽宗挥手屏退了,“杨卿还没有理由害朕,担心个什么,早就听说杨家的菜食不错,今日一见果然如此,这两道菜的秘方回头交给御膳房,好东西不能让你一个人糟蹋了。”
  杨凡终于知道赵恒为何有连吃带拿的毛病了,他老爹不光来吃带拿,还要秘方,比他儿子更狠。
  酒足饭饱后,杨凡亲自给其泡了一杯西湖龙井茶,闻着茶叶的清香,宋徽宗点点头“果然比朕的贡茶好喝的多,看来内务府采购的太监该杖毙了。”一句轻飘飘的话,注定了要有人人头落地。
  站起来,伸了伸腰后,宋徽宗带着杨凡两人便去了街上,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杨凡看见了不少便衣千牛卫,游荡于四周,见自家大人看过来,立即不动声色的点点头。
  果然无风不起浪,转了一圈后,宋徽宗便推开了一扇民宅的大门,直接走了进去,身为臣子的杨凡只能站在门口望风,而作为太监的梁师成则没有这个顾虑,直接去了院里。
  原本想要好好的睡一觉,接过愣是被皇上叫过来,帮着泡妞,想想都烦闷,不过好在外围游荡着几十号便衣,见自家大人无精打采,立即不动声色的买来一些吃食,杨凡这才稍许得到安慰,换成谁,别人在里面泡妞,自己站在门口望风都不会好受。
  作为贵族阶级的老大,自然有特权选择想要的生活,也许是跟李师师相处的比较愉快,所以直到天黑了,梁师成才走出来说道“皇上,今夜不回宫。”便转身回了院里。
  知道梁师成的意思就,是要自己守在这里,没办法只好让人回家,给自己拿了一套棉衣,虽然打春了,可是天气还是冷的紧,只能多捂上点,皇上自然不会饿着,里面有专门的御厨伺候着,站在门外的杨凡就没有这种待遇了,只能让人去买两碗杂酱面,垫点肚子,等到夜深的时候,里面隐隐约约的传来一阵琴声,似哀怨、似多愁,杨凡想不明白的是,好好的一个女子,为何非要走上这条路。
  “梁大人,来吃面条了。”站在门外叫了一声后,梁师成缓缓的走进来,“呦,还有杂家的一份,杨大人真是有心了”对于杨凡的好意,梁师成没有拒绝,而是陪着杨凡蹲在门口吃面。
  对于杨凡这个迅速崛起的新贵,梁师成有着无比的感慨,当初还是一个懵懂少年,转眼之间就是独霸一方的朝廷大员,充满了不可思议,不过对于这样的一个结局,梁师成是欣喜的,至少这个少年对于自己的态度是尊敬的,不像那些飘飘然的人,分不清主次高低。
  “今日寒风还是很重的,杨大人还是多穿些才好。”对于顺眼的人,梁师成不介意示好一下,如果换成了别人,自然没有资格得到内相的示好。
  “梁大人,也愿意吃这杂酱面?”看着梁师成一筷头就掘了那么多,杨凡顿时有些诧异,没想到这个太监也愿意吃这东西。
  梁师成擦了擦嘴,全然没有太监的影子,苦笑一声“杨大人说的哪里话,早些年家里糟了灾的时候,吃树皮的时候都有,只要不饿死就成,从那以后杂家就没了挑食的习惯,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得到什么吃什么,从不挑拣。”
  杨凡点了点头,很多人的挑食毛病纯属是没有经历过,饥饿,不知道粮食的可贵,脑海中忽然想起了,后世闯关东的那年,千里赤地,颗粒无收,卖儿卖女者有之,饿死者有之,最后才有了千里大迁徙,闯关东。
  匆匆的吃完面后,梁师成拍了拍肚皮,冲着杨凡抚媚一笑,“大人,待在就是,我先去里面伺候着”,等到梁师成走后,杨凡不禁的想到,今夜又是一个无眠的夜晚啊。
  凉风吹过,月上中天,看着黑漆漆的夜晚,杨凡知道那里有着几十名暗哨,不禁的将大皮衣放在地上,坐了上去,听着院子内传来的隐隐肉皮声,杨凡苦笑了一声“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啊,两眼一闭睡了过去。”
  清晨天色未亮的时候,宋徽宗便红光满面的走了出来,见睡眼朦胧的杨凡直打晃悠,感慨的拍了拍杨凡的肩膀“这才是忠心耿耿的臣子呐,走吧,回宫。”
  皇上回了皇宫,杨凡自然就解脱了,急冲冲的回到家后,便躺在了床上,鞋也不脱的就上了床,年纪大了,自然就不习惯熬夜了,临睡着的时候,还默默的念叨着“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啊……你妹的,宋徽宗。”


第二百二十章 祭祀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春祭每年都会举行一次,祈求上苍能在这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唯一不同的是,百年的光阴,匆匆而过,桃花依旧在,人面换却换了一茬又一茬。
  临近春祭,太常寺的官员负责登记造册,并发给胙单,(取肉证)至各衙门,祭毕,各衙门持昨单各自到祭所领取。六部九卿领取十斤,其他部门,五到十斤不等,这种形式叫做“颁胙,非等闲官员可得到。
  祭坛设在西郊五里外的天坛,由于上至皇帝,下至王公大臣、外交使节,都要去,所以天坛外早早的就入驻了三千皇城卫,由皇城使石中义率领,无关人等不可入内,外卫则是由殿前司都指挥使,刑鹏带领一万名精锐负责把守,至于剩下的九百千牛卫,除了五百名要参加阅兵之外,其余四百人则负责贴身护卫皇帝,以及后宫女眷。
  太阳升起,皇城内的钟声开始敲响,一身五爪金龙服的宋徽宗,在接受了文武百官的叩拜后,便带着、显恭皇后、韦贵妃、杨贵妃等人率先进入,早就准备好的御辇。
  紧随其后的便是,太子、王爷、公主、文武大臣等人纷纷坐上自己的,马车或轿子,由于杨凡身为千牛卫统领,自然而然的骑在马上,负责开道。
  “起架!”
  一声呐喊,五爪金龙旗率先飘扬,紧随其后的各种旗帜纷纷,随风飘舞,据杨凡保守估计,算上太监、宫女、金甲卫士,等等至少要有一万多人,还不算跟在最后的各国使节。
  御驾亲出,沿途两侧的百姓纷纷跪下迎礼,一马当先的杨凡也有些紧张,恐怕哪块不起眼的人群里,射来一只暗箭,皇帝有可能没事,自己则很有可能挂了。
  正在这时,某个茶楼的二楼上,一群人正兴奋的指着杨凡说“快看,哥哥骑在大马上,真好看,小丫也要骑马,结果被马氏揉了揉了脑袋。”小丫呀,不许胡闹,你哥哥是给后面御辇里的皇上,开路呢,想不骑马都不成。
  撅着嘴的小丫头,满眼亮晶晶的,一身斗牛服的杨凡是在是太拉风了,如果抛出了后面的皇帝,那真是威风八面,杨家众人纷纷为自家伯爷感到高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乃是人生常态,没人愿意跟着一个没前途的伯爷混。
  “二哥,小凡能有今天,想必九泉之下的,父亲母亲也可以瞑目了,当年双亲,对我们哥三的期望是何等的深啊,可惜咱们和大哥,没有一个是当官的料,种地的种地,经商的经商,想必那是父母闭眼也是闭的不安心吧。
  本来正欣慰的注视着儿子,可是一听见三弟所说,顿时叹了口气。”咱们三个不孝,没有完成阿爹阿娘的期望,不过欣慰的是,健儿、平儿、小凡他们都是好样的,每个人都闯出来了一条自己的路,比我们都强,这就很好了,等过几天我们回去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的跟阿爹、阿娘说说,也好让他们放心。
  眼见一群妇孺正在大呼小叫的挥手,杨氏兄弟互相看了一眼,便默默的离去,现在的世界已经属于年轻人了,他们已经被时间,扫进了历史的尘埃。
  听到呼喊声的杨凡,抬头一望,便看见自家人都来了,见自己看见他们了,纷纷高兴的挥挥手,奈何皇家祭祀非常的严格,负责规整礼仪的太常寺员外郎们,正紧紧的盯着杨凡等人,唯恐有一点错误,便会上前训斥,平时的时候他们这些小官,或许连个屁都不敢放,但是今天的祭祀,他们就是老大。
  队伍足足有三里之长,沿途两岸每隔五步,便会站着一名全副武装的官军,偶尔还会有维持秩序的开封府捕快衙役,穿梭于人群之中。
  这种盛大的场面,对于大宋官员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高丽、日本、大理这种小国来说,就显得吃惊了,他们的人口满打满算的也就这些人,根本不可能凑齐如此之大的队伍。
  “王爷,没想到宋人一个祭祀居然有如此大的排场,实乃我们大理国不能及也,身为副使的段真,对着大理镇南王说道。
  段华亭听闻后,羡慕的看了一眼周围,突然叹口气”本王到不羡慕大宋的排场,就是对于宋人女子比较仰慕罢了,你看看,这沿途的女子容貌,非我大理能比,小王羡慕的很呐。
  同样的话也出现在,高丽人的身上,“李侍郎,如果我们高丽要是有如此水平的话,焉能如此受气,可惜了繁华的富贵终究还是落在了宋人身上。”副使摇着脑袋,沮丧的表情,与整体的气氛格格不入。
  “承挽,你在担忧什么,宋人虽然繁华,但是他们却没有与之相配的军力来守护,早晚都会被身后的今人所夺,至于结果到底会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眼见高丽人正在偷偷摸摸的看自己,完颜昌,恼怒的哼了一声。”二太子,那帮高丽人一定又在算计我们,这帮墙头草,真是可恨!
  完颜宗望笑了一声。”颜昌,我们不必生气,不管他们如何摇摆,最终还是要降伏于强者之下,我们已经用武力逼迫高丽,封了大宋的海运,已经不能在要求他们更多了,宋人有一句古话说的好,兔子急了,也是要咬人的。好了,就让我们去看看宋人的战力到底如何!
  ……
  ……
  短短的几里路,自然走的飞快,下了御辇后,太常寺的少卿自然引领皇帝登上最高的观礼台,其他的皇室则分坐于左右两侧,而各国的使节则作于其下首位置,与朝廷大员坐在一起。
  祭地现场的纪律要求极严。太子赵恒宣布了圣旨:陪把官员,必须虔诚整肃,不许迟到早退,不许咳嗽吐痰,不许走动喧哗,不许闲人偷觑,不许紊乱次序。否则,无论何人,一律严惩。
  至此春祭开始了,由于祭祀共分九个仪程,即迎神、奠玉帛、进组、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望瘗等。所以年迈的宋徽宗便主动将这次祭天的活动,交给太子赵恒,自己则坐在观礼台上含笑与各国使节闲聊。
  太子赵恒,大声的将祭词念完后,各个仪程开始演奏不同的乐章。跳文、武“八佾”舞(由64人组成的古代天子专用的舞蹈)。眼见舞蹈整齐,动作优美,完颜宗望转过头说“大宋果然人才济济,舞蹈优美华丽不说,更难得的是动作整齐划一,在下,为皇上恭贺!”
  宋徽宗含笑点了点头,“贵使客气了,这是我大宋专门设置的皇家舞蹈,可以说是最好的舞蹈了,难得贵使的眼光也是如此奇特,对于任何赞扬自己艺术眼光的人,宋徽宗从不会缺少客气。
  眼见皇帝如此客气,完颜宗望含笑点点头,眼神扫过站在一边的杨凡后,突然说道”陛下身边的这位亲军统领很奇特啊,观其因该不会功夫吧。“眼光毒辣的完颜宗望,一眼就能看出,杨凡嬉皮嫩肉的小手,没有经过任何训练。
  宋徽宗诧异了一下,突然转过头,对着杨凡说道”杨卿可有什么说的吗?
  杨凡知道这种场合下,必须为宋徽宗挣回面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即笑道“这位使节有所不知,武功一道只是小道,本官自不会稀罕一人敌或百人敌,万人敌才是本官的做人基本准则,拥有这个就足够了。
  完颜宗望诧异的看了一眼杨凡,哈哈一笑”有意思。”说完便转过头去,继续看祭祀。而宋徽宗也比较满意杨凡的对答,一时间场面上非常的和谐。


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宋阅兵式(上)
  皇家祭祀繁琐而无聊,至少在杨凡的心里是这么看的,没看见有个别的大臣已经开始打瞌睡了吗,当太子赵恒抓着一把稻米象征性的放到祭坛上后,便在三口九拜的仪式中落下帷幕。
  也许是站的久了,下台后的赵恒已经出现了微汗,“父皇,儿臣已经主持完毕了。”
  宋徽宗很满意儿子的能力,笑着点点头,示意其一边坐着,对着杨凡问道:阅兵可以开始了吗?
  “回皇上,微臣已经准备好了,这就去传达命令!”说着便从怀中掏出一只穿云箭,射上了天空,其含义不言而喻,一只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果然接受到信号后,天坛外早已准备好的各营人马,顿时精神一震,同样发出了一只穿云箭后,便列队出发,他们的目标就是走过天坛校场,率先打头的乃是殿前司的捧日军,虽然只有一个营的兵力,但是气势确实即为不弱,一身锃亮的护心甲,甲帽之上更是长达一尺的红缨毛,手握烈日枪,骑在战马上整齐的前进。
  紧随其后的是侍卫亲军马军司,他们派出的同样是精锐中的精锐,烈日军,此军乃是一只千锤百炼的军队,曾与西夏人大战三回合而不落败,称得上是一只真正的骑兵营。
  一身锃亮的穿山甲,光是重量就是达八十余斤,乃是名副其实的重骑兵,在为首的指挥使,挥了一下手中的关公大刀后,战马齐鸣,缓缓的跟在殿前司后面。
  由于骑兵的稀少,跟在后边的就是侍卫亲军步兵司的人马了,虽然是步兵,但也是上三军的精锐,神卫军,他们乃是名副其实的皇家近卫军,汴梁城内的暴乱、等等都是他们负责,此次派出来的乃是军中最强的营,利剑营。
  故名思议,他们的武器都是利剑,据说军中的汉子各个都是高手,躲闪腾挪非常规的士兵所能比拟,不过让他们眼红的是跟在身后的千牛卫。
  一身黑黄色的千牛服,披带黑龙披风,肩垮遂发枪,手按千牛刀,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那里有很多人他们都认识,都是原来的兵痞,风火营中的士兵,没想到如今摇身一边,各个都是千牛卫的基层军官,领的七八品的宣节校尉衔,两相一比较,顿时羡慕的要命。
  身为千牛卫自然不需要羡慕别人,无论是战力还是待遇,他们都非场的自信是最高的,此时正整齐划一行走的千牛卫里,杨平目不斜视的说道“好紧张啊,一会进去了,可是有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