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

第644章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第644章

小说: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二兵团一个旅、五个印度土邦步兵团、两个土邦骑兵团,一共10000人的陆上部队在加尔各答汇合,他们将被运往波斯湾,对波斯帝国进行莫须有的报复行动。
    东印度公司的武装船队则派出了20条大小的武装商船担任辅助作战、运输补给的重任。
    这次担任远征波斯总指挥官的是第十二兵团的兵团长黄得功。
    “我们与你们一同前往波斯帝国,等到占领了伊斯法罕以后,我们还要和他们进行谈判。”滞留在加尔各答的礼部大使找到了黄得功,要求礼部使节团随船,再次前往波斯帝国。
    “你们使节团真的在波斯帝国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黄得功见到这群使节一个个神采奕奕,疑惑地问道。
    “大人,真相是什么重要吗?”礼部使节反问道。
    “哈哈哈,并不重要。”黄得功哑然失笑。
    这次波斯帝国遭遇无妄之灾,完全不是他们做错了什么,而是他们正好在生产石油的波斯湾地区。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为了以后合法在波斯湾地区开采石油,楚云打算在建立国际秩序之前就先占有波斯湾的石油开采权。

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兵临波斯湾
    波斯湾作为世界石油宝库,如果占据这一块地方,那么将会获得源源不断的石油资源。
    17世纪没有人知道石油能够有什么大作用,关于石油的记载往往是某种可燃物而已。所以没有人在意波斯湾地区的石油资源。
    掠夺没有人重视的石油资源,在这个时候再简单不过了。
    相反,如果所有国家都知道石油有多么重要,到时候再寻找和开采石油就没有那么简单。
    一支船队突袭了波斯帝国的阿巴斯港,四艘冒着黑烟的蒸汽船在出现在海面上,大口径的前装线膛炮轰击集结在滩头的波斯军队。
    蒸汽船上的火炮手专门装填了空心的爆破弹,里面装有大量的黑火药,在波斯军队中爆炸,黑烟滚滚,3000名波斯步兵、骑兵和辅兵组成的波斯军队人仰马翻。
    在梅、兰、竹、菊四艘蒸汽船的旁边还有十几艘大帆船,它们同样在往海滩平射实心弹或者空心弹。
    这些木制帆船使用的火炮炮弹偏轻,但胜在火炮数量众多,加剧了岸边波斯军队的溃败。
    阿巴斯港的炮台装列有青铜炮,这还是当初英格兰人卖给他们的火炮。
    炮台的火炮向突袭港口的大船进行反击,炮声却零零散散,很快就被来自大海上更加密集的炮火覆盖。
    20条小型桨帆船战舰和用于运输部队的10艘小船开始抢滩登陆,头上包裹着头巾的印度土邦士兵再次被命令去打头阵,他们的任务是攻克阿巴斯港的海防炮台。
    这些桨帆船和运兵船是在印度的孟买和果阿由葡萄牙人制造的。
    东印度公司占领了葡萄牙人在印度的据点,孟买和果阿落在华夏手中。
    当时东印度公司仍然允许愿意继续在孟买、果阿生活的葡萄牙人居住在上述地方,用他们来稀释当地土著的比例。
    这些葡萄牙人拥有制造适合用来在浅水区航行的桨帆船和运兵船的技术,他们曾经占领过霍尔木兹海峡,对这片海域比较熟悉。
    葡萄牙人和土邦士兵一样被雇佣来参与这次远征,他们提供的是船只和技术,虽然同样是仆从军,比起土邦士兵的地位却要高一点。
    波斯守军面对密集的火炮,他们落荒而逃。
    为了从败走的波斯士兵身上抢到战利品,土邦士兵一马当先,他们的小船搁浅之后便,土邦士兵手里握着落后的前膛装火枪,一边射击一边装填火药和弹丸。
    海滩上集结的波斯士兵缺乏有效的反击手段,他们马上退到舰炮射程之外,准备迎击登陆部队的再次进攻。
    “波斯人驻守阿巴斯港的兵力约为数千,配有大量的火枪、弓箭与传统的刀剑长矛。这些火枪估计还是你们当初英格兰人卖给他们的,为我们添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东印度公司武装商船船队的指挥官陈邦彦向一个东印度公司的英格兰雇员说道。
    以前英格兰人为了取代葡萄牙人在波斯的贸易地位,帮助波斯皇帝阿巴斯一世驱逐了霍尔木兹海峡的葡萄牙人,波斯皇帝还建立了一支波斯新军,与土耳其新军抗衡。
    现在英格兰人帮助波斯皇帝建立起来的部队却成为了一种阻碍。
    “波斯的新军主力在北边和西边防御土耳其人,霍尔木兹海峡因为葡萄牙人二十多年前被赶走,他们已经疏于防备了。”英格兰雇员说道。
    对阿巴斯港的袭击仍然在继续,印度土邦士兵攻陷了炮台,波斯守军舍弃了炮台里面的重炮,进攻的土邦士兵用铁钉钉入火炮装引信的小孔,使波斯守军的重炮丧失作用。
    停泊在阿巴斯港里面的波斯商船和桨帆船或者被火炮摧毁,或者被跳上甲板的水手占领。
    此时远征波斯的成员十分混杂,有华夏人、英格兰人、葡萄牙人、印度人、马来人、爪哇人、暹罗人,阿巴斯港也一片混乱。
    10000名远征军陆上部队登上了波斯的土地,他们人数众多,各自找到自己的部队,花费了相当一段时间才整顿完毕。
    而远处的3000名波斯士兵则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首先他们不知道敌人来自哪里,又是为何而来,对方以可怕的船只和火炮的数量让他们肝胆俱裂。
    “敌人的炮弹就跟大雨一样密集,船只如同天上的乌云,请求皇帝陛下将北边的主力调到南方,敌人太过强大,我方恐怕难以坚守。”波斯将领第一时间向皇城伊斯法罕求援。
    阿巴斯港根本就没有想到会被袭击,这里的3000名装备并不精良的波斯士兵形同虚设。
    波斯骑兵信使带着守将的求援信飞奔伊斯法罕,而剩下的人躲在了一座西式的棱堡里面,棱堡布置有两门重炮,打算凭此固守。
    波斯帝国的色拉子城总督立即率领一支援军与阿巴斯港的守军汇合,号称20000名大军,打算在波斯帝国北边的大军南下支援之前挡住远征军。
    “对方号称20000名大军,估计其能够作战的数量不超过6000人,我们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我们可以在夜间突袭他们的棱堡要塞,将堡垒摧毁。我们没有多少时间在这里耽搁,必须要速战速决。另外舰队需要在保护阿巴斯港安全之余,沿着波斯湾进行扫荡,摧毁波斯湾中对我们有威胁的波斯军舰。”
    黄得功率领士兵上岸之后,按照礼部使节弄到的波斯地图制定行军作战的计划。
    礼部使节可不只是在伊斯法罕花天酒地那么简单,在他们出使波斯的过程中还设法弄清楚了从阿巴斯港前往伊斯法罕的道路和弄到波斯的地图。
    “摧毁了这里的棱堡之后,我们直接向伊斯法罕进军,要求他们签订条约。中途我们可能会遭遇无数波斯军队的攻击,但是我们将会战无不胜。”黄得功对第十二兵团充满了信心。
    他们这次可是深入伊朗高原,直捣黄龙。
    可能他们觉得为了报复使波斯帝国就要攻拔波斯人的首都有点小题大做,只有很少人知道条约中要求获得石油开采权在将来有多么重要。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威震波斯
    当天夜里,秦佐明率领5个印度土邦步兵团突袭6000名波斯守军防守的堡垒,波斯人因为野战乏力而被击退,抛弃了重炮和堆积火药的要塞,混乱之中自相践踏,死伤惨重。
    次日堡垒上已经插上了象征陆军的黄龙旗,而不见波斯守军的踪迹。
    “他们的军备松弛,不过尔尔。”秦佐明向远征波斯的总指挥官黄得功报告。
    “不要大意了,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我们快速向伊斯法罕进军,以‘闪击战’快速攻破他们的皇城。”
    黄得功并没有仔细地打扫战场,他们让海军来清点这些粮食,然后快速地向伊斯法罕推进。
    虽然他们的机动力还比较落后,但是波斯帝国内部的信息的传播速度也颇为堪忧,他们想要及时反应过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波斯远征军因为自己的火力太过强大,黄得功认为火力过剩,没有必要集中所有兵力于一处,于是他将远征军分成了三个分队,交替向前推进。当途中遇到坚固的堡垒时,以一个分队部署重炮进行合围和袭击,另外两支部队则越过波斯人把守的堡垒向前突进,尽量在波斯帝国完全反应过来之间尽可能地推进到距离波斯皇城更近的地方。
    尤其是两个印度土邦骑兵团,秦佐明亲自带着他们冲锋在最前面,使用的是后装的马枪,接连击溃了围堵他们的波斯骑兵。
    波斯帝国为了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争夺领土,主力军团都部署在边疆,严重忽视海防。
    远征军接连在途中大破增援过来的波斯士兵,一路大小战斗17场,无一失利!
    黄得功实施的“闪击战术”取了巨大的成果,三个分队快速推进,不会因为某支部队受到阻碍就被拖延全部主力的进军速度,同时让各地的波斯将领不知道该阻击哪一支分队。三支分队分割各地守军,诱敌野战予以消灭。
    分兵突进的闪击战术也存在很大的隐患,在火力不足的时候很有可能被逐一击破。
    不过黄得功显然没有这个担心,因为波斯帝国南部的部队已经丧失了大部分战斗力,紧急召集过来只是各地的红头巾民兵,在正规的远征军面前一触即溃。
    当远征军一路跨越几百公里的距离抵达伊斯法罕时,波斯帝国的主力才从北边和西边撤回来。
    此时远征军已经先后攻拔数十座重要的城镇,掠夺马匹、骆驼和牛羊上万。这些掠夺而来的物资为远征军提供了粮食。
    他们兵临波斯帝国皇城之下,同时也陷入了整个波斯帝国的包围之中!
    十万人的波斯新军、边防军、辅兵、民兵在伊斯法罕层层布防,他们丧失了在帝国南边阻挡远征军的机会,当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只剩下最后的机会了——保卫伊斯法罕。
    要是远征军攻陷波斯帝国的皇城伊斯法罕,那么整个波斯帝国就会陷入崩溃。
    波斯帝国皇庭陷入了难以想象的恐慌,整个皇庭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过去一个月的时间,从前线不停传回来守军战败、城镇沦陷的消息,帝国之南部遭到战乱破坏,一片动荡。
    而一个月的时间过后,采用闪击战术的远征军已经打到了城外。
    “怪不得我之前一直惴惴不安,觉得对方来者不善,没想到对方果然是觊觎我们波斯帝国的领土。只是南疆的守军未免败得太快了……”
    波斯帝国的宰相在皇庭来回踱步,他从来没有想到对方竟然直接动武。
    礼部大使之前所说并不是开玩笑的,对方真的有独自打败莫卧儿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能力!
    波斯宰相和波斯贵族们之前还认为华夏的战绩有水份,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可怕。
    但对方很快就用事实让波斯的权贵们明白了过来,对方拥有轻易覆灭一个帝国的能力。如果处理的不好,现在波斯帝国就是下一个莫卧儿帝国或者奥斯曼帝国!
    “对方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挺进数百公里,击溃帝国南疆守军数万,我方将士损失上千人。大人,我们该怎么办?要是我们伊斯法罕沦陷,我们可能会沦为城外野蛮的军队的俘虏……”
    “我们应该和他们求和,帝国南疆已经逐渐失控,若我们无法及时平息这一件事情,可能会出现许多叛乱。边疆之外土耳其人、土库曼人、乌兹别克人都会趁虚而入,而边疆之内的普什图人会脱离我们波斯帝国的控制。”
    “城内外还有十万大军,其中有精锐的新军,各地的军事长官都在想办法支援我们伊斯法罕,敌军却是陷入我们的包围,完全可以背城一战!”
    一群波斯贵族围着波斯帝国宰相,宫殿里面就像是嘈杂的菜市场,分成了主战派和主和派两部分,争执不下。
    主战派想要凭借波斯新军与远征军决一死战、保卫皇城,而主和派想要尽快恢复和平、防止因为战争出现严重的外忧内患。
    以前葡萄牙人出现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波斯贵族都是主战派,与葡萄牙人发生激烈的战斗。
    但是城外的敌人之可怕远远超过了当初袭击沿海地区的葡萄牙人。
    远征军仅仅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凿穿了半个波斯帝国,只有很少棱堡、仍然使用大多数旧式城堡的波斯帝国根本就挡不住大炮和炸药的组合。
    所有波斯贵族都看向了实际上管理帝国的宰相,求和还是决一死战?
    “我们派人前去和他们进行和谈,如果对方只是要求我们去东方京城参加什么万国博览会,那么我们就答应他们的要求……”老宰相忧心忡忡。
    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和海外的征服者打交道了。
    对方的实力在当初令他们头疼的葡萄牙人的十倍、二十倍之上。
    包括帝国宰相在内的波斯贵族还认为是当初拒绝了他们的使节的要求,才会导致对方兴师动众。
    然而外交事件只是制造战争的借口而已,对方需要的是他们一种闻所未闻的重要物资。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谈判
    “据说这是一座古老的城池,据说春秋时期就存在了。他们号称在对面集结了10万大军保卫皇城,不过我估计其中有战斗力的士兵不到5万。”
    黄得功、秦佐明等军官手持望远镜,在城外一处高地观察波斯皇城伊斯法罕的防务。
    从望远镜中可以看到来往的波斯骑兵,他们的大营人马无数,旌旗招展。
    波斯帝国的边疆军团已经南下,与其他农业帝国一样,他们拥有大量的军队,但是机动能力很差,为了抵御外敌,一般都将军队集结在边关。
    边疆军团到来的时候,远征军已至,他们只能够退守皇城。
    “给他们进行最后的通牒,要是他们没有回应的话,我们就发起对他们皇城的总攻。”黄得功说道。
    虽然伊斯法罕附近集结了大量的波斯军队,在黄得功他们看来,波斯边疆军团构建的防线同样形同虚设。
    “波斯使节求见!”
    “让他们去见我们的大使。”
    正当远征军部署完毕准备发动总攻,波斯皇庭承受不住压力,派出了大使前来和谈。
    几个贵族怀着敬畏和惧怕的心情进入了远征军的营地,他们在这里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士兵和服饰,有印度人、葡萄牙人、马来人等等,显然是被华夏人召集来进行远征。
    营地里面排着十几门火炮。这种火炮是可以部分拆卸,需要的时候重新组装,以获得更高的机动力。
    “连以前袭击我们海岸的葡萄牙人、帮助过我们的英格兰人都变成了对方的打手,这简直就是噩梦。”波斯贵族见到远征军营地里面来自各地的士兵,总觉得一阵头大。
    他们很快就见到了曾经来到伊斯法罕做客的礼部使节。
    “我们有三个诉求,其一是波斯帝国与我们华夏建交通商,允许我们在伊斯法尔建立大使馆,保证我们大使的人身安全,同时我们华夏的商人可以自由在沿海港口设立商站。”
    “其二,每隔十年派出使节到我们京城参与万国博览会。”
    “其三,我们可以在波斯湾沿岸修建100公里的范围内修筑要塞,波斯帝国愿意主动授予我们在其疆土内开采石油的垄断权,且不得对我们开采的石油进行课税。”礼部使节说出他们的诉求。
    波斯贵族们一头雾水“石油,那是什么东西?”
    “即是这种东西。”礼部使节早就想到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