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有德牛眼一瞪。听楚云的话,怎么自己那么坏心眼呢。
“我不是那个意思”孔有德总觉得理亏,支支吾吾地说道。
“孔大哥,我们兄弟谁和谁!我的百姓不也是你的百姓,我的商船不也是你的商船吗!大不了兄弟每个月孝敬您五百两白银作为补偿,如何?”楚云大方地说道。
“此话当真?!”孔有德别的没听见,五百两白银倒听的一清二楚。
“当真!”楚云一脸真挚地说道。
“哈哈哈,不愧是我的好兄弟,走,我们来喝一杯,忘掉之前的不愉快!”孔有德翻脸说道。
楚云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为了银两这位孔大哥连节操都不要了。
不过楚云不以为意。花一点小钱先稳住孔有德这个大饭桶才行,等以后再连本带利收回来!
“继续操练,走,孔大哥,我们去喝酒。”楚云赶紧带着孔有德离开,生怕他知道自己火枪队操练的威力。
两个本来要干架的人,三言两语又谈笑风生,让周围的士兵都看傻了。
“老大可精明着呢,快训练,这不是你们能学的来的。”二大队长昌义看着离开的楚云和孔有德,然后踹了发呆的士兵一脚。
孔有德在楚云的军帐里喝酒,然而他没有见到,在北岛港口旁边的小平地,一座不起眼的纺织厂正拔地而起。
“你们都认真跟着西洋师傅学,表现好的两年后就可以不做俘虏了,否则将世代为奴隶,永远饱受这劳工之苦。”三大队长徐继负责监管纺织厂的事务,此时他带着一队士兵负责维护纺织厂的秩序。
可以这样理解,徐继是保安队长,而发明珍妮纺织机的哈格里夫斯为教导员,至于厂长就是楚云了。
楚云除了安排后金俘虏进纺织厂工作以外,也招募岛上的居民从事纺织工作。目前纺织厂的主要业务是纺纱,未来可以从纺纱发展到布匹、染料、制衣等更高附加值的产业环节。
为了激发准工人的积极性,楚云将纺织工人分为五个职业评称。
第一级是纺织学徒,一般是没有经验的新手。
第二级是普通工人,一般有两年工龄,薪水翻倍。
第三级是熟练工人,一般有五年工龄,薪水再翻倍。
第四级是工匠,一般有十年以上工龄,薪水再翻倍。
至于第五级,被称为“科学家”,是这个领域最杰出的技术人员,此时已经不能用白银来衡量了,将享受楚云这里提供的最好的服务。当然科学家的门槛很高,不仅要在纺织厂有十年以上的工龄,而且还要对纺织厂做出杰出贡献,或者在纺织行业做出巨大的研究突破。
楚云这样设计一方面是在促进本土人才的发展,为未来几年迅速培养出一批杰出工匠做贡献,二来也是为了召唤过来的各个科学领域的人物设立个目标,免得一些重视物质的科学大咖在这里没有追求,转而投靠了其他势力。
纺织厂招募的消息一传出来,在广鹿岛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只要努力工作,十年后很有可能薪水涨八倍!这对于一辈子都拿差不多工资的明朝纺织工来说,简直就是做梦都不敢想象的事情。什么时候朝廷这么注重技术人才了?而且万一不小心成了那个什么“科学家”,岂不是有十六倍薪水?呸,到那个时候薪水都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名声好听啊!
虽然这个时代的明朝百姓也不知道楚云发明的“科学家”是什么意思,但是管他呢,只要知道这是最上等的人才的称呼就好了!
“报名当纺织工人的都给老子排好队,那边那个小子你是不是想插队啊!草,再这样子就取消你的面试资格了!”徐继一边要管理后金俘虏工作,一边要维持报名参加纺织厂工作的百姓的秩序。
唉,这些人真是太疯狂了。徐继是想要骂娘的。
第十四章 寒冬与大炮
1626年的冬天异常寒冷,冰雪也特别的可怕,凌冽的寒风在呼啸,掠过贫瘠的草原和广袤的黑土地。一个个小小的村庄冒着煤炭的袅袅炊烟,诉说着这里的人迹。
“呼”
一个男子裹在大棉袄里,在十里八乡间走访,口中呼出的雾气白花花一片。在他的身边,还有好几位腰间别着长刀的护卫。他们在雪地上留下一个个深深的脚印。
“今年过冬真是冷地发慌”一个护卫抖擞了几下。尽管裹得严严实实,冰冷还是油然而生。
“这个时候就应该在炕上咯,老婆孩子热炕头,多舒服。”另一个护卫也嚷嚷道。
男子微微一笑,并不搭话。在他的印象里,这个时候应该是在家里叹暖气的。只可惜这个冰冷的时代还没有暖气这种东西啊。
“乡野之间寒气大,对大人的身体不好,不如我们尽快回去吧。”一个护卫说道。
“我倒是没什么,只是对于农户来说这可是一个灾年。粮食欠收,明年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要是有玻璃温室或者塑料温室,那就不同了。”男子叹息道。
这个男子自然是东江镇千总楚云。
“大人,啥叫温室,玻璃、塑料又是啥?”一个护卫不解地问道。
“说来话长,昌义,金兵最近有没有什么调动?”楚云边走边问。
“大人您猜的一点不错。金兵这个冬天大有调动!八旗兵的镶蓝旗、镶红旗、镶白旗最近离开了驻地,向高丽方向运动,不会是真的要进攻高丽吧?”第二大队长昌义陪在楚云旁边说道。
“不是会不会,而是一定会,而且高丽根本拦不住,我们也拦不住。”楚云说道。
现在辽东的局势有些复杂,有后金、高丽、毛文龙三方势力。其中高丽是倾向于和明朝友好的,还提供土地和粮食给毛文龙。
“为什么皇太极刚没上位多久便攻打高丽?不怕人心惶惶吗?”昌义不解地问道,“我以为皇太极本来只是欺负漠南蒙古和周围的一些小部落来树立威信。”
“原因很简单粮食不够吃了呗。”楚云说道,“如果不是我们大规模采购两广、江南、两湖地区的粮食,这个冬天我们也要掉一层皮?”
一行人在雪地里行走间,突然有马蹄的声音由远及近。楚云转过头望去,却是第一大队长杨太骑着战马赶过来,脸上还带着傻大哈的笑容。
“楚大人,好消息,好消息啊!”杨太迎着寒风咧笑,大脸都被风吹变形了。
“怎么了?”楚云问道。
“吁”杨太勒住疾驰的马匹,气喘吁吁,“第第一批火炮生产完毕一共两门!”
“两门火炮,终于出来了!”楚云一阵激动。
在纺织厂发展起来后,楚云领地内的商业繁荣度大幅度上升,人口、商船增多,不少辽南的老百姓听说了广鹿岛楚云打败金兵、开设纺织厂的事情,即使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渡海逃去广鹿岛。
这样一来,楚云的文明点就大幅度上升,他一口气点满了17世纪的冶炼技术和前装滑膛青铜榴弹炮技术,一共花费了200个文明点!
一口气200个文明点,已经是楚云的极限了。本来还有很多可以点的技术,但是出于对大炮的渴望,楚云还是忍痛把积累了三个月的文明点一口气拿出来,而且掏出了2000两白银作为火炮铸造基金。这两门火炮就是大不列颠皇家火炮铸造小队的成果。
“快,我们回去!”
楚云想到自己点燃火炮技术时,出现的大不列颠皇家火炮铸造小队并没有带来火炮样品,而是只有火炮设计图。现在总算有自己的火炮了!
火炮铸造是在新建的冶炼厂进行的。冶炼厂就在军营旁边,以保护冶炼厂的安全。几十名来自17世纪大不列颠皇家军械局的工匠在冶炼厂工作,还有百余名大明百姓在这里当冶炼工人和学徒。
冶炼厂的所有人都聚集在一块,围着两门近吨重的榴弹炮,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自豪。这是出自他们手里的第一批火炮,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批。以后还会有源源不断的火炮从他们手上制造出来呢。
“千总大人来了,千总大人来了,大家快欢迎!”
冶炼厂的工人听说楚云到来,纷纷让开一条通道。四个月的时间,楚云已经在广鹿岛树立起极高的威望,他不征税、重视生产、每月按时发工资,特别是不缺粮食,俨然乱世里的一股清流,受到了广鹿岛百姓的爱戴。
“这便是我们大不列颠帝国的六磅榴弹炮,有两个炮轮,可以用四匹战马拉动,适合野战。”大不列颠的工匠向楚云介绍。
看着青铜浇灌而成的大炮立在原地,空洞的炮口让人发毛,楚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将它们用于实战了。
“大人您说是这西洋火炮厉害还是我们辽东的大将军炮厉害?”杨太使劲摸了摸青铜炮身,不解地问道。
“虽然不想承认,但不得不说还是这西洋火炮猛得多。”楚云说道。
本来明末的火炮就落后西方了,何况是有些稍微超过了这个时代的火炮。
“你们一个月能生产多少门火炮和炮弹?”楚云问道。
“以目前的生产能力,这个月总共能生产榴弹炮十二门,实心弹四百颗、霰弹二百颗。而且这已经是极限了。”大不列颠的工匠说道。
“嗯。”楚云这回不嫌慢,因为他这也是他能提供的资金支持的极限,要是产量再大他就要破产了。
“长官阁下,在下认为火炮固然重要,但是培养炮兵更是重中之重。没有合格的炮兵,这些大炮就是一堆破筒烂铁。”工匠提醒道,“一个合格的炮兵还要学会使用瞄准照门和测距标尺,否则再熟练的炮兵也很难命中目标,一个不好还会打到友军。”
“你说的是,我差点忘记了!”楚云被这么一提醒,犹如醍醐灌顶。
这么快就要组建炮兵了呀!
第十五章 火器买卖
复辽营扩军了。这件事进行地理所当然。
有了火枪火炮作为后盾,杨太等中下级军官底气十足,对战争越发渴望,间接对扩军十分支持。广鹿岛下的百姓没有反对,抗击金兵是一件好事,而且他们的安稳还需要复辽营的保护。
复辽营还是三个大队,队长没有换人,但是每个大队由原来的一两百人不等,扩充到每个大队三百人。除此之外,营属步兵小队扩充到营属步兵中队,人数为一百人。
新设营属炮兵中队,包括内勤运输人员,人数为两百人,暂时设十门榴弹炮,两门备用。
新设后勤中队,人数为两百人,负责步兵大队的后勤工作。
合计起来竟然有了一千三百人。除此之外,楚云还形成预备兵制度,治下的百姓可以成为预备兵,平时生产,闲暇时进行军事训练,便可以获得一些来自楚云的补贴。
扩军的支出主要来自于纺织厂的收入。现在的纺织厂生意红火得很。借助商人汪常远的人脉,广鹿岛纺织厂的纱线被运往后金、南洋、大明各地,甚至还被卖到了德川幕府,堪比印钞机。
这还是没有蒸汽机的情况下,可见工业革命给日不落帝国带来了怎样的难以想象的巨大好处。而这些好处,在这个时代将被楚云所获得。
“你以后就是火炮中队队长了,请务必训练出一支可以战必胜攻必克的火炮军队!”楚云将一个叫做董大卫的亲信提拔为火炮中队的中队长。
“董大卫一定做到!”一个虎背熊腰的军官向楚云敬礼。
这种新型军礼也是楚云发明的,刚开始楚云手下一群大头兵还不习惯,不过渐渐也觉得新式的军礼让人更显得精神焕发,总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了。
看着容貌为之一新的军队,楚云想到了后世的北洋新兵。但是和那时的新兵不一样,这支军队在楚云的带领下,思想更加先进。
别看现在只有两门榴弹炮,一个月后是十二门,那么一年后呢?楚云不禁对未来有了盼头。
“大人,我不想当这大队长了!”旁边的杨太突然说道。
“你又怎么了?”楚云皱了皱眉头。
“属下愿意用步兵大队长来换火炮中队的中队长!”杨太眼发绿光。
“去你丫的!什么好东西你都想要!”楚云恨不得踹杨太一脚。
不得不说杨太的眼光就是毒辣,虽然大不列颠六磅榴弹炮还没有展示自己的威力,但是在未来大规模的战役中,绝对是主力中的主力啊。
楚云的事业蒸蒸日上,一艘艘商船将原材料运输到广鹿岛,然后又装着一艘艘产成品出广鹿岛。
这次不只是纺织行业的纱线,而且还有铁器金属!
楚云为了铸造火炮,点燃了17世纪的冶炼技术,有足够的技术支持冶炼金属,甚至楚云开始出售火器了。
为了更多的白银,楚云将一批批燧发枪卖到高丽、南洋!除了与明朝作对的后金,楚云来者不拒!而且楚云以成本的五倍甚至十倍出售燧发枪!
一个月前,楚云将两百支燧发枪加五万发子弹卖给高丽,收白银三千两!部分白银用珍贵的粮食抵!反正自己的产能充裕,装备完军队以后还有剩余,有的卖当然要卖。当然卖的都是次等货。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资本积累,来继续扩大产能,发展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大人,来自东瀛德川幕府的使者在我们军营外求见,据说是想要与我们敲定一批火器买卖生意。”一个士兵小跑过来向楚云汇报。
“德川幕府?怎么这伙都来人了?是德川家族的人吗?”
楚云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火器买卖都做到德川幕府了。起初楚云也没有想到要做军火生意,但是有时楚云会派一支小部队保护商船。也就是这样,楚云装备部队的燧发枪名声在附近海域传开。大家都知道,在大明朝廷的一个岛上,有新式的西洋火器,威力是旧式火器的好几倍。只要有钱,就能买的到!
“虽然是来自德川幕府的人,但又不是德川家的人,而是一个好像叫做岛津的家族。那个地方这个家族那个家族多的很,谁也不知道他们是大家族还是小家族。”传令兵不解地挠了挠头。
“岛津家”楚云是略有耳闻的,这是东瀛西南部的一个萨摩藩藩主,手里多少有些兵力。
“走,我们就见见这个使者。”楚云说道。
他带着手下数十个人离开冶炼厂。
来自岛津家的使者有十多个人,为首一人剃头、武士服,腰间别着一把太刀,干净利落。看上去就知道是大户子弟。”
“岛津光久见过天朝的大人。”这个武士见到楚云在一群人左拥右护之下过来,知道楚云是这里的老大,于是恭恭敬敬地向楚云施礼。
三十多年前,丰田秀吉举全国之力进攻高丽,被明朝和高丽联手击败。之后数十年,东瀛便认定明朝为天朝上国。
果然拳头就是一切,只要有实力,别人就会尊敬你、害怕你,而没有实力,纵使再大的地盘别人也会来欺负你,抢你的地盘和粮食。
不过令楚云感到惊奇的是,这个岛津光久还会讲些汉语,虽然不标准,不过已经十分难得。
“岛津光久?你们有听说过吗?”楚云转头向身边的校官问道。
“回大人话,没有听过。”一干部下答道。
正如之前的传令兵所说,东瀛那里的大名多如牛毛,小名更是满地乱走,那里的事大明并不关心。
“在下是岛津家主之次子,大人第一次听说在下也正常。这次在下带来了两千白银,想向阁下购买一百五十支新式西洋火枪和两门新式西洋火炮。”岛津光久也不生气,而且缓缓道来。
“两千两白银也想买一百五十支西洋火枪和两门西洋火炮?你去高丽打听一下,我们几时卖的那么便宜了?最多一百支西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