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第5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看假使这次变革能够成功,英格兰说不定会一跃成为西洋的一流国家,凌驾于尼德兰和西班牙之上,他们这边孤悬海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对于我们而言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黄秀山知道变革内容,他对于这次变革反而还有些期待。
“如果英格兰变强大了,说不定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孙旭说道。
“却也未必。以军主大人和女王的关系,至少几十年内不会有冲突,而王储又是军主大人的儿子……要是这里能够更多的煤炭,接纳我们的工业品,也许对于我们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我们选择这里作为桥头堡,正是这里拥有着整个西洋最大的煤炭产量,而我们离不开煤炭。”作为商人的黄秀山和几位董事却与军官们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军官考虑的是军力的对比,而商人们考虑的是原料和市场。
莫卧儿帝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帝国是绝对不能够让他们变强大的,不然人口优势太大,而且压榨一亿农民,地租是大头。
但是莫卧儿农民很难消费的起工业品,就像是没有电的国家就不可能会购买电器产品,要往当地销售电器,首先要给他们修建发电站、铺设电线。
现在华夏还能够通过出口茶叶、香料、瓷器和一些简单的工业品来获利,但是未来呢?以后要出口汽车、电器等更加昂贵的工业品,而海外没有国家能够买得起这些商品,又当如何?
所以黄秀山等商人绝对不是以军官的视角来看待这件事,就是养猪,猪也要养肥再宰。只要保证养的猪不会反客为主就好。
以这边几百万人的规模,黄秀山等人并不会认为在自己上亿人取得了先发优势的前提下英格兰会后来居上。
以后这里还可以承接本土的一些低端产业,为工业上下游。
“这是他们自己闹腾,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只管保证我们自己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失就行了。”众人最后大致达成了共识。
如果楚云在场的话一定会跟他们说没有担心的必要,东方那边连四轮汽车和早期的飞机都研究出来了,这边怎么也比不上东方疯狂攀登科技树的速度。
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投资英格兰银行
索菲亚女王的变革方案经过三个月的讨论,终于形成了终稿,并且被上下议院通过。
利凡特公司的董事亨利爵士闻讯而来,他听说议会和王室打算成立英格兰银行,便自告奋勇,于是毛遂自荐成为英格兰银行的运作人,亲自参与筹办英格兰银行。
得到国会批准后,索菲亚授予了亨利爵士特许权,允许英格兰银行突破法律规定,以不受限制的人数成立股份公司,建立一家资本雄厚的融资机构,前提是把钱长期借给议会,再由议会按照预算分配给王室和用于公共事业。王室和议会将共同为英格兰银行担保,以保证英格兰银行的信用。
很快英格兰银行向公众筹集资金的消息在伦敦城中传开。这里可是集中了英格兰十分之一的人口,以及大量的商人,就连国王缺钱的时候都要向伦敦商人借钱。
“他们最终计划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私人股份公司,由亨利爵士这样的大商人负责牵头,债权人作为管理人员参与公司运作。这意味着所有投资了公司的人都是银行的股东,公司将筹集到的钱借给王国,而王国按期偿还本金和利息。”
“这样一来岂不是将王国置于资本的控制之下?他们想要从英格兰银行借钱,还需要和商人集团进行妥协。”
“为了获得一个稳定的借款途径,他们只好选择这样的途径,独立的私人银行似乎更容易受到这里商人、乡绅、平民的信任,他们害怕王室和查理国王一样赖掉借款,所以不放心直接将钱交给王室,而是选择了借给议会,还由自己担任管理者。”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往英格兰银行里面注资,我们也可以成为其债权人?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英格兰银行向其议会施加影响力?”
“理论上是这样的,如果我们拿下英格兰银行超过50的股份,到时候借钱的议会和王室或多或少都要看我们的脸色。”
西方公司的几个董事密切关注着英格兰银行的成立事宜。
如果说其他的变革他们没法从中得到好处的话,那么成立英格兰银行他们就能够从中分得一杯羹。索菲亚可是准许他们也可以注资英格兰银行,出的钱越多也就越有话语权。
“英格兰银行打算募集多少资金?”
“100万英镑。”
“这……这也太多了,毕竟是一个王国的体量,我们西方公司还需要资金以完成日常的周转,想要拥有超过50的股份,就需要投资超过50万英镑,很明显这太多了,我们最多只能够拿出10万英镑的资金。”
“向我们在这里的军队借款吧,这是个难得的时机可以从商业上施加影响力。”
黄秀山等公司董事专门前去找第四舰队借款。
第四舰队曾经打击过北非的巴巴里海盗,不少海盗还要每年送赔款过来,再加上本土对于驻扎在这里的第四舰队和远西派遣军有经费,所以第四舰队那里应该可以获得不少的借款。
果然第四舰队听到了他们的来意,在经过简短的讨论之后,他们决定借5万英镑给西方公司,以增加西方公司对英格兰银行的投资。
与黄秀山等人相似,伦敦城里面有头有脸的大商人都将投资英格兰银行视为一个盈利的契机,如果说之前借钱给国王还有违约风险,那么现在英格兰银行有王室和议会共同以财政收入作为担保,只要王国不灭亡,他们就不怕违约。
亨利爵士拿到特许权之后几天,在城中先是召集召集渠道商的贸易伙伴,同样找来给他天花疫苗的供应商西方公司。
资本的力量十分可怕,查理一世之前还为了支付给苏格兰人的30万英镑的战争赔款而求助无门,而索菲亚在对资本做出了退步之后,伦敦城中1078位股东只用了11天的时间就筹集到100万英镑!
其中一个股东是华夏官府占大头的西方贸易公司。
即使国会的议员都没有想要金融制度可以轻易刺激民间资本的强大力量,他们本来为皇家海军新建50艘大帆船的计划所需要100万英镑的投资,不到2周的时间竟然就已经集齐了这笔庞大的款项。
“这大概就是商业的力量吧……”上到女王,下到议员都深深感受到了资本的可怕。
几乎所有的资本都在寻求稳健的投资机会,除了一无所有的流浪汉和在生活线边缘挣扎的贫民以外,其他人手头或多或少都有闲钱,而这笔空置的资金需要找到一个既安全又能够生利的地方,女王和议会的担保让他们找到了这么一个地方。
当资本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趋于一致的时候,其能量将难以想象。
作为对债权人的回报,国会同意为100万英镑支付8的年息,即每年80000英镑,并支付英格兰银行每年4000镑的管理费。
英格兰银行将100万英镑的巨款给了议会,再由议会拨款给王室和内阁,按照预算使用经费。
枢密院和其他王室机构的人员则转身一变成为了内阁成员,索菲亚为了拉拢议会,还允许部分议员可以出任内阁成员。
一时之间国王和议会的关系拉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合作局面。
国会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地位和权力,女王又做出了让步,将行政权力集中在内阁。
虽说首相还要向女王负责,女王也可以更换内阁成员,国王仍然掌握着巨大的权力,但是这一切都有法可依,已经是很大的进步,国会已经比较满意现在的处境。总比查理国王带兵强制解散议会,拘捕议员,按照自己的意思制定法律要民主许多。
内阁成立后,本来应当按照调整后的选区重新改组下议院,不过为了保护当前议员的利益,新的选举方案在五年后再开始进行。
可能索菲亚自己都不知道,她不经意间让英格兰的君主制演变成一种类似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制度。而这种制度是国王与资产阶级的一种妥协。
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在英格兰推广汉语
对于国王和议会权力的划分,索菲亚女王和国会在国会大厦共同签署了《女王权利法案》,不经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说起来也有些意想不到,《权利法案》本来是反对派首领皮姆、汉普顿等人起草来限制国王权利的法案。然而他们被国王军击败,反而是从东方回来的索菲亚女王对权利法案进行大改,然后签署了新的法案。
“我们应当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设立汉语科目以及新学科目,派遣更多年轻的贵族前往东方游学,我会写信请求东方的执政官派遣一批讲师来普及新学。”索菲亚又提出了下一步的变革措施。
“让我们英格兰的民众学习汉语?这会不会导致我们英格兰丧失自己的语言?”
三个月以来很少休息的上下院议员们带着黑眼圈,他们因为《女王权利法案》的制定而精疲力竭,但是当他们听到女王打算在两所大学设立新学科目的时候又激动起来。
对于索菲亚女王说到的物理、天文、化学、生物等新学,议员们并不了解,但是他们听说女王打算将汉语放在大学进行推广,不禁怀疑女王的动机。
不仅是欧洲大陆诸国担心索菲亚女王将英格兰东方化,英格兰国会同样抱有这样的担心。
所幸的是《女王权利法案》是基于英格兰的传统搭建的制度,而女王和王储也宣布支持英格兰教会,反对罗马教廷。这些行为让英格兰国会消除了对女王的顾忌。
不过索菲亚提出要学习汉语,让国会又产生了被东方化的担心。
“你们可能会认为我的提案是对王国的一种背叛,但我需要向你们解释我的用意。他们的生意覆盖整个东方,而他们在我们伦敦城的船队只是冰山一角。在东方的所有贸易几乎都是以汉语为主,各地的方言为辅。现在他们使用英文与我们交流,是因为我们这边没几个人会汉语。但是他们在西洋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汉语将会取代葡萄牙语和葡萄牙语成为新的国际贸易通用语。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掌握这种语言,将会在东西方贸易中占据巨大的优势。”
“其次,东方的文明拥有着许多比我们更为先进的技术,他们几乎所有的技术都以汉语传播,以汉语撰写教材,只有学会汉语,才能够快速地学习技术知识。我们只是让大学的学生学习汉语,并没有在整个英格兰普及汉语,我们英格兰的语言并不受到影响,你们认为如何?”
索菲亚扫视几百个议员,耐心地向他们阐述她的用意。
在楚云的京师大学堂,他们都有针对各个地方王国设立语言学院,以更好地在世界各地做生意。
而英格兰如果想要当东西方的桥梁,就必须要主动学习汉语。
不过想要让略为保守的英格兰人将汉语变为和拉丁语、希腊语一样的大学必修课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议员们又经过一整天的争吵,才勉强同意在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设立汉语课程。
两所英格兰最有名、为王国牧师、法官、大臣的大学得知一种来自东方叫做汉语的语言要成为他们的必修课程,这种语言还不是字母语言,而是象形文字,顿时哗然一片。要让他们接触从来没有碰过的象形文字,他们大为头疼。
不只是学生,一些讲师和院士也加入了抗议的行列,他们纷纷上书各自的院长,要求女王陛下废除这种强制的要求,这样不符合学术自由,他们认为并不需要强制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以外的其他语言,其他语言应该是按照各自的需要自由学习。
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共同抗议反馈到了索菲亚的书桌前,索菲亚感到了各方面的压力。
想要当好一个有实权的女王并不容易,还要和各方势力进行协商和妥协。
她在京城游学的时候,为了交流不得不学会汉语,当她可以流利地和当地人交流之后,她才知道其带来的好处,不只是信任,还能够快速地了解发生在东方的变化和知识——而这一些好处,是沉醉于经学、拉丁文、希腊文等古文学的学生们所体验不到的。
不只是汉语,对于许多新学,除了数学、天文、航海能够被广泛接受外,其他新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也表示接受不能。尤其是索菲亚公主研究的生物学更是给教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唉,真不想要当女王,还不如待在东方自由自在地学习,偶尔还可以去买一些新奇的玩意。”索菲亚托腮趴在书桌上,她面前是一份关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抵抗新学的报告。
在主持变革的期间,不只是议员们,索菲亚她也很疲惫,女王的负担太大,她还要想方设法平衡各个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尽可能不得罪任何一个群体。
她甚至没有时间开着她从东方带回来的四轮汽车在英格兰乡下兜风,国事已经挤占了她太多的时间。幸好在内阁成立后,首相带领的内阁已经开始帮她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受到教会的影响太大,估计很难在它们这里取得突破。新学是必须要学习的啊,不然就太落后了。就算比不上东方,也要比欧洲大陆的邻居要过的好一点啊。”索菲亚伸了个懒腰,突然间灵光一闪。
不就是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不愿意接受新学吗?
既然它们不愿意,那么为什么不从无到有重新建立一所新式大学,让它们见识到新式大学的成果?
建立新式大学的想法在索菲亚的脑海中出现,她打算模仿京师大学堂在这里打造一所皇家大学,来取代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英格兰的统治地位。
“我要在自己出钱重新建造一所皇家大学,让所有的学生按照我的想法学习汉语和新学,既然是我出资的大学,就不用听那些老家伙抗议了。”索菲亚喃喃自语。
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女王学院
“除了皇家陆军、海军的经费之外,王室将会削减不必要的开支,从王室的经费中拿出10万英镑在伦敦筹办一座新的独立学院。这所大学的课程将以新学为主,使用汉英两种语言教学,设立医学、经济、法律、人文、工程、生物、天文等学科。”
当议员们在向索菲亚提出取消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设立新学科的时候,索菲亚很轻易就答应了他们的提议,与其同时却提出了成立女王学院的想法。
这座新学院不在剑桥也不在牛津,而是在伦敦市中心泰晤士河畔的王室用地上兴建校舍。
“我们这里的人都不懂新学,难道要聘请东方的讲师来教导我们的学生?”议员们问道。
“正是如此。”索菲亚并不掩饰自己的用意。
议员们对视一眼,最终还是无话可说,王室削减自己的开销来兴建学校,对于王国来说是一件好事。
早在第一批不列颠使节团到东方的时候,楚云就让一批汉语讲师随着使节团到不列颠,不过无论是查理还是其他的贵族,没有看到这批汉语讲师的价值之所在,他们只是领着工钱在伦敦居住,偶尔在英格兰、苏格兰等地游历,招收几个想要学习汉语的学生。
索菲亚建立女王学院需要大量的师资,在没有聘请到专业讲师和教授之前,她只好找到了当初楚云派来这边传播文化的汉语讲师,请求雇佣他们作为女王学院预备班的老师。
因为女王学院使用汉英双语教学,所以入学的学生必须要学会汉语才行,在向楚云寻找支持之前,索菲亚需要在各地召集资质上佳的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