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

第543章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第543章

小说: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人为了方面和外界进行贸易选择了在城堡外面搭建起草棚和木棚居住,一些为外国商人服务的小商贩、手工业者、农民为了赚钱也会在附近聚居,导致加尔各答城附近的区域人数超过了20000人,从三个小村子变成了真正的城镇。
    这里有着800名东印度派遣军,还有200名士兵在马德拉斯驻守。除了常备士兵,大约有7000名印度土邦雇佣兵,他们被大量地征募,甚至引起了孟加拉王公们的惊慌。当他们被告知这批雇佣兵是为了给其他地方而训练时,王公们稍稍安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王公们这就满意了。
    以东印度公司名义在孟加拉当地招募年轻的劳动力充当雇佣兵,使得农业劳动力减少,对于依靠地租收成为生的孟加拉王公们而言无疑是一件令他们担忧的事情。
    一支庞大的船队来到加尔各答,足足有20多条大帆船,除此之外还有好几艘大型运兵船。
    “这就是你们训练出来的土邦雇佣兵?看上去身体素质都普遍较差,他们真的可靠吗?”负责带队前往西洋的军官巡视4000名即将随行的土邦雇佣兵。
    “他们都是孟加拉的贫民,身体素质当然比不上我们招募的普通士兵。我在接收到命令后匆忙组织训练,主要是抓纪律,让他们学会排成队列,并且在火炮声和火枪声中前进。至于射击训练,因为我们火枪的数量不足,他们所有人平均下来只有射击过几发子弹的经验,所以到了西洋那边可能你们还需要对他们进行额外的射击训练。”秦佐明向到来的远西派遣军军官说道。
    他们这两支部队都是海外驻军,只不过一个在西洋、一个在印度。西洋的派遣军距离更远,但是东印度公司也很难熬,他们所在的气候更加炎热。
    “这些人都没有经过远洋航行,估计在大海上会有不小的损耗,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活着抵达西洋。”
    “然而雇佣他们的成本很低,像是这样4000人的成本只相当于我们400人的常备兵,即使到西洋的途中有所损耗也可以快速地重新招募和补充。”
    两个人边走边交谈,而还不知道自己会被运往哪里的土邦雇佣兵则好奇地望着停靠在河边的大帆船。
    他们甚至无法理解西洋是哪里,只知道当了雇佣兵后能够吃饱肚子以及每个月获得一点零钱。对于他们这种没有土地而在当地身份低下的人而言,这就已经足够了。
    “莫卧儿帝国的事情怎么样了?我听说你们在普拉西会战中打败了莫卧儿皇帝的大军,还将孟加拉邦强行从莫卧儿帝国分裂出来。”
    “嘿,情报处的人从莫卧儿帝国皇帝阿格拉带回来消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在会战中因为淋雨和受到惊吓,患了重病,现在莫卧儿帝国的大部分政务都由大皇子代为处理。我们认为莫卧儿皇帝的病情应该难以治愈,很有可能无法撑过这个冬天。二皇子被我们关在孟加拉,四皇子年幼,能够和大皇子对抗的就只有三皇子奥朗则布。这个奥朗则布很小就率领军队,还在德干高原担任副王,很有可能会起兵和大皇子争夺皇位。”
    “大皇子和三皇子打的死去活来不是正合我们的意思么?一个分裂的莫卧儿能够给我们更大的利益。”
    “分裂的莫卧儿帝国当然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利益,就是害怕无论是大皇子还是三皇子在争夺皇位中获胜,都有可能将莫卧儿帝国巩固的更加牢靠。我们最近正在考虑如果莫卧儿的三皇子真的在德干高原起兵夺取皇位,我们该怎么插手他们莫卧儿帝国的事务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好处……如果可能,我们甚至会利用被俘虏的二皇子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秦佐明向到来的人透露了一点有东印度派遣军的内容。
    他们为了分裂莫卧儿帝国,理所当然要插手莫卧儿帝国的事情。
    西洋派遣军只是稍微了解这边的事情,他们的船队在这里进行补给,以便进行阿拉伯海、西印度洋、东大西洋的一系列航行。
    对于没有航海经验的土邦雇佣兵而言,这样强度的远洋航行足以让他们患上航海的疾病,说不定会有一批人支撑不住而在大海上牺牲。
    “小伙子们,该上船了,到西方征战,为了粮食和军饷!”
    秦佐明吆喝着让土邦雇佣兵登上运兵船,大概一艘大型的帆船要装上将近700到1000名土邦雇佣兵。大帆船上人满为患,到处都是人头涌动。
    “为了节约成本,只能够尽可能地用少的船只堆积更多的雇佣兵,可以想象卫生条件应该会很差。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秦佐明只能够希望这些被雇佣的雇佣兵能过获得抵达不列颠,以及以后能够活着回来。
    很多面黄肌瘦的土邦雇佣兵不清楚自己以后的命运,他们有些人脸上是在远洋前的新奇感,有些人脸上则充满了背井离乡的忧愁。
    这个时代作为落后国家的贫民不得不面临的事情,他们需要为了一口饭吃,为了生存,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接受强国的雇佣,并为他们卖命。
    “出发!”
    装载了4000名土邦雇佣兵的几艘大帆船跟随着西方公司的船队离开了加尔各答,继续向西方航行。
    孟加拉的王公们听说加尔各答的雇佣兵从7000人下降到3000人以后才稍微安心。孟加拉的确从莫卧儿帝国独立了出来不错,但是东印度公司在加尔各答拥有的军队越来越多,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东印度公司的压力。孟加拉国王卡西姆在这块地方说话都没有东印度公司的总督说话好使。
    运载着印度土邦雇佣兵的船只前往欧洲,很有可能会顺利赶上正在进行的不列颠内战。

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远征丛林
    一支远征军在爪哇岛的丛林之中出没,在前方是带路的马打蓝王国叛徒和来自东瀛的武士雇佣兵,后面是穿着深绿色的第十二兵团的常备军士兵,他们腰间有佩剑和匕首,手持火枪,背着行囊。还有马匹在拖着几门轻型的野战火炮。
    这种用于丛林和山地作战的火炮威力并不大,只是轻型的3磅火炮而已。
    不过这就足够了!位于爪哇岛中强大的马打蓝王国只有2门尼德兰人送给他们的加农炮,他们的火炮手技术还十分不堪。再加上马打蓝王国没有建造棱堡技术的能力,3磅火炮可以轻易地利用动能破坏他们简陋的土木工事。
    除了火枪手以外,这一支远征军之中还有装备了原始手榴弹的掷弹兵。
    他们此次是为了报复马打蓝王国袭击部分港口和包围巴达维亚而采取袭击马打蓝王城克尔塔的远征!
    第十二兵团的兵团长黄得功亲自带队深入丛林!
    “这样的气候真是令人难以忍受,又潮湿又炎热,还有诸多蚊虫……如果不是为了报复马打蓝王国,还真的是令人起不了征服这里的欲望。”黄得功用手驱散围绕在他头上的蚊子。
    他们军官和普通的士兵为了防止丛林中的蚊虫叮咬,都穿着长裤和长袖还戴着帽子我,这样不免炎热难忍。
    “有好几个士兵和雇佣兵患上了疟疾,我们带来的奎宁药作用有效,还是有人牺牲……可能蛇虫鼠蚁给我们造成的伤亡比起战斗减员还多。”副官同样愁眉苦脸。
    在南洋作战的第十二兵团可能是九州军中每年减员最为严重的一个兵团,这些减员主要是热带病、海难、征战造成的。热带病又是导致减员最多的一种疾病,特别是从长江以北到来的士兵,想要适应这里的气候很是困难。
    丛林中的远征军忍受着蚊虫、野兽的威胁,在马打蓝人的叛徒带领下快速地朝着王城逼近。
    他们一路上碰到了马打蓝人的村舍,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占了这些村舍,并从中获得了补给。
    马打蓝王国的核心领土虽然在爪哇岛腹地,不过这里却是重要的水稻产地,大量的火山灰周期性地对土地加肥,爪哇的土壤非常肥沃。
    这也是为什么南洋行省会选择将行省衙门设在巴达维亚。爪哇岛可以粮食,还可以开设大量的经济种植园。其实这里还有石油、煤、锰、铁、金等矿物资源。
    在黄得功率领1000名第十二兵团士兵和1000名东瀛武士接连破坏了十几处村庄后,马打蓝王国终于发现了这一群不速之客。
    马打蓝素丹阿贡下令全国动员,大钟在王城克尔塔敲响,周围的村镇中的村民无论男女老幼全都闻声而来,将近有30万人被聚集在克尔塔附近。
    当然其中有战斗力的只是少数,真正能够作战的是马打蓝王国的封建武士。
    他们拥有弓箭、长矛和落后的火门枪,两门在上次没有发挥作用的加农炮还是被阿贡素丹令人抬了出来。
    实在是没有办法啊,他们就只有这两门陈旧的火炮,没有制造火炮的专家,他们没法生产出哪怕是一门火炮。
    30万人拥挤在这里,他们如履薄冰地等待远征军的到来。
    位于爪哇岛中部腹地的马打蓝人对于外来者所知有限,在阿贡素丹的宣传下来自大海的征服者是一群魔鬼,他们烧杀抢掠,这导致了聚集在王城附近的30万马打蓝人害怕至极。同时他们又打定了拼死抵抗的决心。
    终于,黄得功带领的远征军从复杂的热带雨林中穿出来,出现在马打蓝王城外面一望无际的田野上。
    早就有超过50000马打蓝人青壮组成的大军在以逸待劳,他们的后方还有20多万的妇孺老幼在由低矮木屋、棕榈屋、茅草屋、钟楼组成的王城为他们源源不断的补给。
    几百头笨重的战象排成一排,象背的箭楼上面有手持火门枪或者弓箭的封建武士,以彰显素丹的军威!
    “终于从雨林中走出来了,真是令人受不了。”黄得功看了看自己浑身是污泥的皮革军靴,竟然已经有些破损。
    相比排列在前方50000马打蓝大军,黄得功和他带领的一众士兵还是觉得出了丛林更加危险。
    至于5万马打蓝大军,第十二兵团还真不怎么在意,他们第十二兵团经历过不知道多少场这样的战斗,哪一次不是以少胜多?
    一个兵团不过10000人左右,要在东南亚各个岛屿征战,根本就无法维护那么多的兵力,所以第十二兵团往往是以一当十来使用!
    “兵团长,我们该怎么布阵?”副官问道。
    “标准的火枪线列就可以了,我们带来的两门机枪放在左右两翼。”黄得功用望远镜观察了周围的地形后,发现这里是一副平原。
    在山地的为主的爪哇岛,中部却是有些平原和盆地,这些肥沃的土地为马打蓝国了充足的粮食。
    而统治这一片地区的阿贡素丹无疑是爪哇之王。当然这是在华夏人取代尼德兰人管理巴达维亚之前的称谓。现在的爪哇主要港口沦陷,被南洋官府直接统治。
    在黄得功的命令下,两挺加特林机枪分列在左右两侧,带来的还有两门轻型的3磅野战炮。
    没错,就只有2000人,2门加特林机枪和2门轻型野战炮,在九州军的历次会战中无疑是十分寒酸的火力配置。然而就是这么一支甚至没有携带什么重兵器的小队,此时却敢于深入丛林袭击马打蓝王国的王城。
    “如果不是在丛林中行军困难,我一定会将12磅的火炮带过来,给这一群土著好好上课。”黄得功横扫了一眼对方的阵型,马打蓝人使用的还是落后而密集的厚纵深方阵,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不足为虑。
    看似50000人,实际上黄得功认为其中起码40000人缺乏战斗力,是被他们的素丹拉来凑数的。
    马打蓝人的主力是封建主麾下的封建武士。
    “摧毁他们。”黄得功下令。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巫术与大炮
    十几个身上涂着泥彩的马打蓝人来到了双方阵前,当着众人的面跳着奇怪的舞蹈,其中还有带着草冠的巫师摇铃,口中念念有词。
    黄得功看着敌人巫师们怪异的表演,眉头皱出几条粗线“他们这是在干什么?驱邪?”
    底层军官们同样陷入了短暂的困惑“兵团长,我听说他们信仰的是来自奥斯曼帝国的神祗,不过这种巫术不是原始信仰吗?”
    有个别低级军官灵光一闪“说不定是他们某个部落或者村落还保留着原始的信仰,想要通过这种方法降低我们的士气。”
    其实他还真的猜对了,在巴达维亚会战中大败的“爪哇之王”阿贡素丹极度害怕这群来自大海北方的华夏军队,想尽办法让自己获胜的概率提高。有的长老向他提出了使用爪哇岛东部某些原始部落的巫术来削弱对方的士气。
    黄得功见到马打蓝人竟然试图使用巫术来打击他们的士气,不禁嗤之以鼻“真是可笑之极,这种东西真有用还用的着我们职业士兵?”
    趁着马打蓝巫师在滑稽地表演时,黄得功麾下士兵布好了战线,以擅长白刃战的东瀛武士在中间,两翼是火枪手,各部署一门机枪和一门轻型野战炮。
    他们只有2000人,而对面的马打蓝王国大军有50000人!
    然而无论是第十二兵团的火枪手还是手持倭长刀的东瀛武士,面对这些土著都没有流露出一丝惧怕。
    第十二兵团不知道镇压了多少这种规模的土著大军,一次次将他们击溃,形成了绝对的自信。
    而从东瀛招募过来的武士和浪人大多经历过战争的洗礼,而且平时争强斗狠,在他们眼中这些土著正是可以欺负的绵羊,他们可以从马打蓝人这里获得许多的战利品。
    曾经为东瀛剑术家的宫本武藏此时已经是其中一个火枪手,他抛弃了使用的武士刀,而是用上了刻有编号的德莱塞步枪。在他看来,成为帝国的一名普通的火枪手,比起一名武士还要光荣的多,因为当初就是来自帝国的火枪手轻易地在大阪附近残酷地摧毁了武士们的自信。
    与战线之中的其他年轻的士兵相比,他已经算是一个老人了,不过也算是亲眼目睹了这个时代由冷兵器彻底向热兵器转变,此生无憾。
    “看,他们的巫师在做什么?”
    战线上的士兵们看到了一幕不可思议的场景——这群马打蓝王国的巫师令人抬来了几个大木桶,用木勺外面泼秽物!
    “真是够了……”
    黄得功在望远镜中看到这般情景,不禁觉得对方简直在胡来,这是要让把战场搞的臭烘烘才行?
    “开炮向他们示威,打击他们的锐气!”
    虽然不知道对方在战场中做这么愚蠢的行为是否真的有那么一点作用,但是黄得功在布好战线之后不想要让对方继续如此滑稽而愚蠢的行为。
    “装填炮弹!”两翼的火炮组看到中军摇动的旗帜,炮长亲自下达命令。
    火炮组熟练地装填弹药,炮长则在确定射击角度和风向。
    “开炮!”
    轰!!两声火炮的响声先后响起,对面的一个大木桶直接被打爆,秽物溅了巫师们一身!
    还有一发炮弹并没有命中巫师和大木桶,而是落在一旁的地面上,砸出了一个凹坑,余力未减的炮弹在地上经过反弹又弹跳而起,击毙了对面一个马打蓝武士!
    装神弄鬼的巫师们被火炮的响声和威力惊吓,惊慌失措地逃回自己的战线中,留下了臭气熏天的大木桶在阵前!
    “没……没有效果吗……”马打蓝素丹坐在钻石和黄金打造的王座上,看到巫师们被火炮吓得落荒而逃,不禁更加绝望。
    作为带领马打蓝人几乎打下整个爪哇岛的“爪哇之王”,阿贡素丹和奥斯曼帝国的商人、水手有过交流,他并没有那么地原始愚昧。不过在过于强大的敌人面前,他的心里存在那么一丝侥幸,希望原始部落中的巫术对于阻挡敌人能够有那么一点作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