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

第435章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第435章

小说: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千零一百八十八章 数学天才?
    此时李晋德他们抵达伦敦城已经有一年时间,帝国的各项建设仍然有条不紊。
    一心决定促进科学技术,建设近代工业国家的楚云放缓了对外扩张的步伐,低调埋头发展。
    京师大学堂,数学系。
    “你在分析学领域已经学习一段时间,今天的课题是变分法。即把一个其他学科,如力学上的问题用变分法化为求泛函极值问题。我们先来看最速降线问题,然后看EL方程。”
    “假设不考虑摩擦力,只考虑重力。在一个斜面上,摆两条轨道,一条是直线,一条是曲线,起点高度以及终点高度都相同。两个质量、大小一样的小球同时从起点向下滑落,是直线轨道上的小球到达终点的速度快,还是曲线轨道上的小球?”一个金发的女数学家用铅笔在纸张上画出简单的示意图。
    在面容姣好的意大利女数学家面前,是一个丝毫不逊色她、更加年轻的东方女子。
    “凭借正常人的直觉应该是直线轨道上的小球落地更快,因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实际上是曲线轨道上的小球落地更快,因为曲线轨道上的小球先达到最高速度。”柳如是答道。
    “不错,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两点之间的直线只有一条,但是曲线却有无数条,那么哪一条直线会让小球落地最快?”金发女数学家追问道。
    柳如是微微蹙眉,既然老师提出来了这个问题,一定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她尝试回答:“这条线是一条圆弧?”
    金发女数学家摇了摇头:“并非圆弧,而是一条摆线。我接下来会进行证明,我只推导一次,途中有什么疑惑尽早发问。当我完成一次证明之后,你要重新演绎我的推导过程。”
    “是!”
    柳如是如临大敌,接下来阿涅西为她演示了最速降线问题的最终解答,其难度已经远超过这个时代。
    在阿涅西的调教下,柳如是和她讨论了一整个早上,才开始重新演绎证明。不过她的演绎很顺畅,并没有多少堵塞的地方。
    阿涅西重新看了一遍柳如是对这个问题的证明,脸上并没有明显流露出是满意还是不满意。
    柳如是有些紧张地用余光观察自己的老师,阿涅西对她的教导有些严厉,让她对这个老师十分敬畏。
    “马马虎虎”阿涅西看完以后还是脸若寒霜,“假期过后你要安排时间学习蒙日的微分几何、拉格朗日的分析力学、拉普拉斯的概率论解析我最近也在向其他学者学习,会为你安排更加深入的课程。”
    柳如是虽然听到很多似乎很艰涩的课程,但还是打起精神:“我会认真学习的!”
    “明天就是端午节假期,所以今天的课程就到此为止。有时候需要劳逸结合,不要像我一样只有很小的圈子。好了,你可以走了。”阿涅西说道。
    “老师你端午节可有安排?如果没有安排可以和我们去赏花灯?”柳如是知道阿涅西作为数学天才,还有一点自闭倾向,于是想要邀请她。
    “不了,我已经有了邀约。”阿涅西说道。
    柳如是微微有些意外,还是抿嘴笑道:“那学生就不打扰了。”
    被召唤过来的意大利女数学家阿涅西随后也离开了她的授课室,此时授课室外面有几个年轻的数学家在等候着。
    “阿涅西,你觉得新收的女弟子如何?这已经是你的第三个弟子了。”几个数学家之前看到柳如是离开,又见阿涅西出来,饶有兴趣地问道。
    “小时候从来没有接触过高等数学,只是凭借入学考试那种简单的数学知识,便能够短期内有这样的成就,那么说明她在这方面有极高的天赋,只是以前没有这样的氛围,她没有机会接触罢了。”阿涅西说道。
    “没想到你这么苛刻的人都对她感到满意,看来她是一个可造之材。”几个数学家说道。
    “不知道她这几年能够进步到什么境界毕竟我们所研究的领域,只是艺复兴之后最初的数学。开创一个新的领域很难,但是要学习一个已知的领域却并没有那么困难,有时候我会想着她很快就会学完我们现在掌握的知识,我们的储备还是太少了。”阿涅西说道。
    她是18世纪中期的数学家,这个时候微积分才方兴未艾,近现代数学时代刚刚开始,图论、拓扑学、群论、非欧几何等领域连雏形都还算不上。
    尽管楚云召唤过来的数学家都有19世纪的人出来了,但是还没有20世纪和21世纪的数学家出现。对于后世的未知,让致力于数学领域的数学家们越发觉得好奇和了解自身的渺小。
    柳如是并不知道阿涅西对于知识储备耗尽的担忧,她此时去京师的第二中学学堂接陈圆圆下课。
    此时的陈圆圆背着一个斜跨布包,站在第二中学学堂的门口。她见到柳如是以后欣喜地朝她招手。
    “今天有没有好好学习啊?”柳如是走过来问道。
    “当然是有,这次考核,我可是班上前三甲。”陈圆圆自豪地说道。
    “前三甲那就是没有拿第一了?”柳如是说道。
    “姐姐你的要求太苛刻了啊,能够进入第二中学学堂的都不是普通人,总会有一两个天才人物占据在榜首,就是拼命努力也没法超越的啊。”陈圆圆嘟着嘴说道。
    她们两个倾国倾城级别的女子走在街道上,引来不少人的侧目。
    “你都没有拼命,又怎么知道没法超过你眼中的天才呢?要知道你可以进入私塾,已经比姐姐的时代好多了,你可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柳如是说道。
    “好了好了,我都知道了。”陈圆圆说道。
    “今天回去我额外给你补习数学。”
    “好姐姐,明天是法定的公众假期,连工人工作都要加工钱,你就放过我吧。”
    “那姐姐给你加倍的功课。”
    “别啊,那还不如杀了我。”
    柳如是和陈圆圆两个人边闲聊边返回她们的家中。
    可能就是她们也不知道自己现在能够学得到超越时代的知识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只是当成了理所当然。

第一千零一百八十九章 雇佣东瀛武士
    “东瀛那边过去一年爆发了上百起或大或小的武士叛乱,规模大的动乱多达上千人,规模小的只有几十人。这些动乱的源头几乎都在于他们的俸禄被剥夺之后,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谋生,又不愿意降低生活标准,很快就贫困潦倒,不得不起事反抗官府,想要恢复昔日的武士特权。”
    六部会议上,兵部的人指着一张挂着的东瀛行省的地形图。
    东瀛行省成立之后,已令工部的人勘探和绘制了当地的地图。
    兵部,区别于军部,负责对各个行省治安部队的管理,而被剥夺了调动常备军的权力,成为了维持治安的机构。
    “当初我们为了在当地获取统治基础,给西国的大名和一些上层武士补偿。但是人数最多的中下层武士、东国大名就成为了牺牲品。有很多中下层武士变成浪人,扰乱社会治安,我们可能需要给他们找到一个发泄口,不然治安问题在接下来几年仍然会成为东瀛行省最大的问题,每年我们会因此多花费超过二十万两。”兵部的官员拿着东瀛治安官张元的报告。
    “过去一年的动乱之中,治安部队有超过700个治安士兵阵亡,2000余人受伤,俘虏的武士和浪人超过5000人,缴获非法藏匿的武士刀3000余把,铁炮500支,火炮4门。”
    在场的帝国高官们听到从东瀛行省汇报过来的数据,多少有些震动。
    如果每年都能够节省20万两,就相当于多为舰队添加几艘战船。
    “依我看,可以将俘虏的五千多名武士和浪人充当廉价劳动力,处罚他们建设港口、房屋、道路、矿道,以俘虏产生的效益来弥补我们每年投入平定叛乱的银两。”户部的官员对于银两之事极其在意,便提劳役俘虏的武士和浪人来劳动。
    将俘虏当成是劳动力,这样的做法对于他们来说屡见不鲜。
    几乎不用什么成本的俘虏是最廉价的劳动力。
    “被动地等待叛乱,然后再将俘虏变为劳动力,固然是一条不错的途径来弥补每年支出。不过我想还可以主动利用武士和浪人的桀骜不驯,主动给他们提供发泄口。他们不是已经打了一百多年的战争,不是很喜欢争强好斗么?那就征召他们去南洋打仗。”
    “南洋行省那边正在对亚齐国、马打蓝国几个土著素丹国动兵。在大海上和海岸边我们的火炮和舰队战无不胜,马六甲城、巴达维亚城都牢牢在我们的手中。但是他们经常出没在丛林之中,袭击我们的种植园。在丛林和沼泽之中,又有热带疟疾肆虐,我们官兵的火器因此大受影响,无法发挥最大的效果。在丛林之中和土著、疾病的作战让我们的士兵损失惨重。”
    “因此,南洋行省向兵部和军部申请雇佣一批东瀛武士前去参战。东瀛的武士一百多年都在打仗,经常将脑袋挂在裤腰带上,而雇佣成本低廉,就是尼德兰商人都愿意雇佣他们来保护货物和用以和土著进行白刃战。”
    “不如在东瀛招募三千人的武士和浪人前往爪哇岛协助当地的部队进攻马打蓝素丹国,既可以让武士的精力有地方发泄,又可以缓解马打蓝王国对种植园的侵扰。我们最近在当地设立了不少的橡胶种植园,然后将橡胶从南洋源源不断地运回东南沿海各个城市。而马打蓝素丹国这个爪哇岛上的新兴王国对巴达维亚种植园的侵扰,让我们在南洋的部队颇为头疼。”
    楚云提出了征召东瀛武士的参与爪哇岛上战争的提案。
    不要命、廉价,大批浪人算是东瀛的特产,在废除了武士制度之后,有一大群没有其他手艺又不愿意干体力活的武士成为了浪人,滋生事端。
    因此楚云打算将这些浪人派到爪哇岛等地进行白刃战。
    “雇佣一个浪人的成本只有我们正规士兵的四分之一,属下附议!”户部的官员在计算过其中的成本之后,率先同意组建东瀛浪人雇佣军的决议。
    丛林之中的近战,一个九州军的常备军士兵起到的作用肯定是不及四个浪人联手。与其使用昂贵的常备军,不如动用招募廉价浪人进行白刃战,而常备军使用火枪和火炮进行远程支援。
    其余帝国的官员都通过了这个可以同时缓解东瀛行省和南洋行省问题的提案。
    “下一个议题,对于海外据点的管理问题。目前我们一京二十一个行省,已经确定将这些地方列为本土,实行和本土相近的管理政策。而除了一京二十一省之外,我们在北美、大洋洲、印度、西洋拥有几个零散的据点。这些据点与南洋群岛不一样。南洋群岛上面还有不少华侨可以协助我们进行管理,而且距离我们本土的距离较近。”
    “相反其他地方的据点距离我们本土大陆太过遥远,而且我们在当地的人数只有几百个人,要是使用行省制度来进行管理未免有些小题大做。”
    官员又提出了一个大问题,目前海外的据点分为了两种模式。北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模式,金山镇和天极城。还有一种便是在印度和欧洲设立的工厂模式。
    “对于金山镇、天极城设立在新大陆,没有国家的据点,有一种方案是任命总督,由总督因地制宜制定管理方案。总督每年要向军主上呈述职报告,并由军主大人亲自任命。而我们在旧大陆,被已有王国占领的地方,使用公司的形式管理,执行董事实际上就是总督,只需要对各自的股东负责。而东印度公司、西方公司两个公司我们官府都是最大的股东,所以我们有权直接撤换执行董事。”
    “各位可还有什么好的意见?”负责这件事的吏部高官问道。
    “说到东印度公司,接收东印度公司的报告已经审过了,对于组织船队前往莫卧儿,在印度扩大贸易范围的事情办得如何了?”楚云问到了东印度公司之事。
    人口众多的莫卧儿帝国,可是一块肥肉。

第一千零一百九十章 齐人之福
    “小娘,抱。”凌儿伸手对一个女子说道。
    “今天有没有认真听你娘的话啊?”那个女子将凌儿举高高,带着溺爱的眼光。
    凌儿点了点头,又看向他对面的母亲。
    “军主说再过一岁便要他学习汉字、算术,还打算专门为他挑选老师。我认为,在七八岁之前,小孩子应该快快乐乐地玩耍。不过好像东方的教育更加严格,军主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培养凌儿。”艾拉说道。
    “十年寒窗苦读可不是说笑的,在科举的时代,一个人可能要从很小就要学三字经,然后一直参加各种考试,以图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很多人为此倾家荡产,可能一生都无法中举,从十几岁一直考试到五六十岁也大有人在。”大玉儿说道。
    “对了,大玉儿,什么时候搬到军主府吧,总不能一直待在这里。”艾拉说道。
    自从楚云接纳了大玉儿之后,大玉儿还是住在自己的宅邸,楚云也很少过来。
    “不了,我住在这里就好”大玉儿语气也有一丝幽幽。
    “今天你和我到军主府,我已经令人准备了你的碗筷,而且提前和军主大人说过了。明天是端午公假,你所在的委员会也没有公事,可不许推脱。”艾拉提议道。
    “这我这便过去”大玉儿听说艾拉已经和楚云打好招呼,加上自己内心也想要前去,于是点头。
    在大玉儿的门外,有情报处的明面人员在等候着,两个女子和凌儿出来后,他们各自占据重要的方位,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刺杀。
    楚云此时在军主府的书房中,重新将在莫卧儿帝国最繁荣港口苏拉特的船长陈邦彦提交的报告取出来一览。
    南洋舰队的船长陈邦彦在报告中推荐启用原东印度公司在苏拉特的负责人佛朗西斯日,并提出了在印度东海岸、孟加拉湾两个地方建立商贸堡垒的建议。
    苏拉特在印度西海岸,如果在东海岸、孟加拉湾两个地方建立堡垒,就能够从三面包围莫卧儿帝国,形成对人口上亿的莫卧儿帝国的包围。陈邦彦也明确指出来了这个战略是不列颠人佛朗西斯日提出来的“东印度包围”。
    楚云对于这个策略深以为然,因为在他的时代,东印度公司就是这样一步步蚕食莫卧儿帝国和德干高原上的土著王国。
    只是英属东印度公司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形成了“包围”,又用几十年时间打败法属东印度,最后才利用南亚次大陆各个民族、封建主之间的矛盾逐一击破,将整个印度变为殖民地。
    而陈邦彦在这个时候的报告之中便提出了“东印度包围”的路线,将平坦的恒河平原以及恒河的入海口孟加拉湾列为接下来的重点攻略区域。
    “开饭了,今天大玉儿妹妹也来了哦。”艾拉敲门进来。
    “我这就过去。”楚云将报告放下来。
    如果说西方公司是官民合营的公司,那么东印度公司就完全是官营企业,使用了国库从不列颠买过来的。
    到时候肯定要官府组建船队将商品运输过去,继承和扩大东印度公司在当地的工厂。
    楚云从书房出来,见到大玉儿正带着凌儿在庭院里玩耍,追着两只短尾矮袋鼠。
    南洋探险小队曾经带回来一只短尾矮袋鼠献给楚云充当宠物,后面返回大陆的探险队员又带回来一只,以便配种。
    “军主”大玉儿见到楚云出来,脸颊微微一红。
    楚云平淡地点了点头,其实内心是慌得不行。
    明日是端午公假。楚云已经在法律之中规定了传统节日的放假事宜。
    而这个时候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