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第4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丽国的宫廷内,为新朝廷效力的大臣们手忙脚乱地扶起突然晕倒的国王李溰。
太医院的太医脚步匆匆地被招至李溰所在的外府,众人进进出出,生怕这位年轻的国王会因病发生意外,否则原本就乱成一团的高丽局势就越发混乱。
新军统领金自点带兵守在李溰府外,有些不安。
“陛下没事吧?”许多没有在场但是听到了消息的高丽官员前来询问金自点,特别是与李溰、金自点一同在辽南大学堂留学的革新派官员。
“还没有醒过来,至于有没有生命危险,还要看太医的本事。”金自点叹息道。
李溰接手党争不断的高丽朝廷,又因为自身的变革理念侵害了各个派别的利益,让各个派别的官员联合抵抗李溰的变革措施,不停地搬出祖宗的规矩来说事。各个地方还有地方地主和官员起兵叛乱,让李溰朝廷感到力不从心,就是郑芝龙带领北洋舰队帮忙平叛也无法平定高丽国此起彼伏的反叛。
因为后金提前被楚云消灭,所以高丽国并没有受到皇太极太多的危害,拥有数百万的人口,而且文明开化程度受到中原和东瀛的影响并不低,还自诩是小中华。
“这是国王陛下今年以来第三次在朝议时候晕阙了,真是令人担心。万一陛下有个三长两短,他又还没有子嗣,这可如何是好?”
“沈器远等叛军拥立怀恩君,训练大将具仁垕、领议政金瑬之子金庆征等人拥立凤林大君,叛军之中当属这两股势力最为强大,还有其他各道人马神出鬼没,没有一个人稳定大局的话,怕是朝政危矣。”
“连续两年的战乱,已经让不少农田荒废,再加上气候不好,不少村落出现了荒灾,饿死的人又引发瘟疫,我们官府还没有余力前去处置……”
“真是应了中原一句话,屋漏偏逢连夜雨,我们革新派遇到的抵抗太过激烈,那些老家伙凭借自己的声望一呼百应,就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不愿意将土地交出来。土地问题才是根本问题,只有解决土地兼并,才能根本上完成变革。”
革新派的官员聚集在李溰府前,讨论起近些日子遭遇的困局。
他们革新派多数是在辽南接受过大学堂新式教育的年轻一代,拥有的共同点便是理想、激进,想要将高丽变革强大但是遭到了老一辈的反对。
而老一辈掌握了绝大多数的政治资源和人脉,他们可以接受先进的火器和器具,但是无法接受土地被收归国有和新的制度。
金自点眼神闪烁,不知道心里在想着什么。作为新军统领以及曾经西人党的他,可以说是革新派里面资历最老的人,他的政治手腕也比李溰要强。只要他愿意,他甚至可以带兵攻入李溰的府邸之中,取而代之。
然而他知道自己没有王室血脉,就算是想要取代李溰收拾残局也站不稳脚跟。何况李溰的背后还有楚云在帮他撑腰,金自点也要看楚云的眼色行事。
王妃姜氏守在李溰的床边,见到脸色发白的李溰,不由心痛如刀割。李溰的样子比从辽南返回高丽相比仿佛变了一个人,之前他还是意气奋发的学员,现在却成为了面容憔悴的国王。
“王妃娘娘,陛下他暂时没有生命危险。不过他的身体日益虚弱,每日三餐变为了一餐,这样下去容易阴阳失调,积弱疾病。若再这样下去,说不定不久之后就会有性命之忧。”首席太医恭敬地对王妃说道。
“陛下他常言缺乏胃口,无法进食,太医你可有什么药方使得陛下愿意多加进食?”姜氏忧虑地问道。
“陛下是心病缠身,外界之药物怕是无济于事。只有心事解决,才可心情开朗,自然胃口大开。若以臣之看法,陛下最好能够在一处幽静之处得到休养,不再关心朝事,待到身体康复之后再看如何。”太医说道。
“要让陛下放弃朝事谈何容易,陛下便是为了朝事所苦恼才变成现在这副模样,若是继续下去……”姜氏幽幽地说道。
“我等暂且告辞,下去吩咐药童为陛下煎药,很快便送上府中。还请王妃娘娘多加规劝陛下,希望陛下能够保重身体。”
“你们下去吧。”
姜氏见诸位太医退下,房间里面只有她和李溰两个人。
唉,姜氏幽幽一叹,要是她能够劝得动李溰,他也不会身体衰弱至此了。
对于李溰变革的决心和阻力,姜氏看在眼中,同样在辽南大学堂留学的她已经脱离了封建社会女子的观念,并没有与家族站在反对变革的战线,而是站在了李溰背后,只是她也无法帮助自己的丈夫解决当前棘手的问题。
好一会儿,虚弱的李溰才悠悠醒来“这里是哪里……”
“王上,这里是我们的家,您又在朝议的时候晕倒了。”姜氏说道。
“瞧我这没用的身体……”李溰气若游丝地说道,显得有气无力。
“以我的看法,不如王上您暂时退朝休养,交由金自点等人打理朝事,等到身体养好了再重新临朝。王上您还如此年轻,只需要养好身体与那些顽固的老家伙消耗下去,迟早会将他们耗死,到时候还不是王上您说了算?”姜氏劝道。
“现在局势动荡,各地饥荒、瘟疫不断,我怎么能够在这个时候独自跑去静养?你又不是不了解我的为人,如果不早日看到我们的土地上有吃不完的粮食,大海上有我们商人的旗帜飘扬,我一刻也不能安心。”李溰虽然虚弱,仍然坚持道。
“可是,可是这样下去,我们连孩子都没有……”姜氏啜泣连连。
“请再给我一段时间,如果还是没有起效的话,再议。”李溰艰难地说道,“也许一两年,也许三四年的时间……”
“嗯……”姜氏含泪点头,但是她的内心仍然不安,以李溰的身体状况,还能够支撑一两年吗?
第一千零一百二十一章 高丽王妃的请求(上)
“王妃娘娘,不知道您突然拜访有何贵干?”金自点意外王妃姜氏竟然亲自登门造访。
“遣散下人,我有事与你密探,不知道这边风声可紧?”姜氏不安地看向四周。
金自点意识到姜氏要说的是大事,于是遣散了府中的仆人。
“王妃您尽管说,这里隔墙无耳。”金自点慎重地说道。
姜氏深吸了一口气“王上过于忧虑朝政之事,为此操劳过度,若继续下去,定不可维持。”
金自点微微点头“王上的身体的确是一个大问题,没有人这么蛮来,食寝颠倒,如此长久?”
“可是王上过于执着,他所坚持的事情极少人能够让他更改,就是我声泪俱下也无法让其动摇。但是这个世间还是有一人能够改变其主意,那便是京城的那位大人物。王上以其为标榜才有巨大的压力,可我们高丽国人口不过数百万,如何能够与万万人口相提并论?”姜氏说道。
“那么王妃您意下如何?”金自点试探地问道。
“金统领可有良策破解当前困局?”姜氏反问道。
“……”金自点沉吟了一阵,一时半会儿捉摸不透姜氏的用意,“乱世当用重典,如果王上信任得过臣,可令臣与北洋舰队四处出击,击溃叛军,对于敢反抗者,杀无赦,连坐其家族。只有杀怕了,他们才会屈服。”
“王上恐怕不愿动用如此残忍的手段……”姜氏摇了摇头。
“若是王上能够寻觅一地休养,暂且将朝事托付于他人,由他人使用铁血手段镇压叛乱,则一来王上可以养好身体,而来王上不必背负铁血镇压叛乱之骂名,可一举两得。”金自点说出自己的想法。
“你的想法与为我不谋而合……只是谁有能力在王上休养的时候接手混乱的格局?”姜氏说出自己有些大逆不道的想法。
金自点被姜氏的勇气吓了一跳,本来以为姜氏只是随意那么一问,结果没想到姜氏竟然有强制让李溰休养的想法。
“你曾经陪王上在辽南留学,应当知道那段时间对于王上来说才是最充实的一段时间,而现在这副样子,不要说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怕是支撑不了多久。”姜氏像是做好了心理准备,“我可以承担因此产生的一切后果,骂名也好,刑罚也好。”
“王妃您不要这般说,王上此时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也许您所做的才是对他有好处的事情。如果您已经下定了决心,则可设法让王上强制前去休养。”金自点适时说道。
“什么方法?”
“正如王妃您所说,王上在世间除了京城那位大人物之外,关于政事上面的建议怕是谁说话都无法让他改变自己的想法。臣以为不如直接请求那位大人物让王上前往大陆一处庄园修养身心,由拥有精锐常备军的九州军暂时接手我们的局势。如果是九州军主力亲自开拨而来,我想他们一定能够以铁血的手段镇压叛乱。等到局势稳定,王上又养好身体,到时候王上再重返我们高丽接手局势,则可一举两得。”金自点提出了自己大胆的设想。
姜氏能够以大家族女子的身份在辽南大学堂留学,并不是平庸之辈,有着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她在这个时候亲自找到金自点,便是因为金自点与九州军那边的人比较熟悉。
她也知道要李溰与楚云之间的交情归交情,涉及到政事之上却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想要让楚云愿意认真插手高丽国的事情,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那么代价是什么?”姜氏此时更像是谈判者。
“这个就要看王妃您代王上考虑了,王上这般固执,王妃您如果想要救他,就必须要绕过他采取强制措施。”金自点并没有明说应该怎么做,他还在试探姜氏的决心。
“强制措施……还请金统领助我一臂之力,另外我该如何联系上京城那位大人物……”姜氏话刚说完,便想到了汉城也有九州军的电报站,只需要通过电报,就可以瞬间将请求发往繁荣的京城。
“看来王妃您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为了王上的身体着想,我相信王妃您所做是正确的,我也能够助您一臂之力。”金自点说道。
“一切有劳统领你了,如果京城那边同意我的请求,还请你这般这般……”
姜氏在金自点府中商议强制控制顽固的李溰的安排之后,才悄无声息地返回自己的府中。
李溰还躺在床上,还在翻看各地传上来的奏折,床头还有一本被楚云篡改过的《国富论》。
“庆尚道发生了饥荒,瘟疫波及了十几个村落,已经有数百子民感染瘟疫而亡,应当立即派人前去控制病源,防止疾病扩大。”李溰拿着一份奏折说道。
“王上您在奏折上批字,让领议政派一支小队前去当地组织村民封锁瘟疫传播便是。”姜氏端着药汤过来,轻轻地吹气。
“不只是要控制病源,还要调用其他地方的粮食赈灾。偏偏当地叛军活跃,汉城的运粮队想要前去庆尚道赈灾,还需要暂时和叛军妥协……”李溰忧心忡忡地说道。
姜氏有些心疼地喂李溰吃药,她知道此时全国八道叛乱不断,想要赈灾和阻止瘟疫蔓延太难。
李溰此时还不知道姜氏已经有让他放弃国王这个重任的想法,特别是如此烫手的王位。
次日,汉城电报站来了一位特殊的发报人,高丽国的王妃姜氏。
“王妃殿下,不知道您有何事吩咐?”汉城电报站虽然是九州军的产业,雇员也都是华夏人,但他们对于王妃姜氏还是颇为尊重。
“不知道如何能够向军主大人发报,秘密的直达电报。”姜氏在辽南大学堂留学,汉语交流对她来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汉城电报站的雇员听说高丽王妃要发送秘密的电报给楚云,隐约感到是极其重要的大事,不敢怠慢“我们站长才有权力发送最高机密的电报。”
第一千零一百二十二章 高丽王妃的请求(下)
京城电报站,收报员受到了一份特殊的电报,是由汉城那边发送过来的,而且是那边的站长亲自发报。
“站长,这里有一份机密电报!”收报员将一份未译出的电报上呈给京城电报站的站长。
“哦?”京城电报站的站长接过电报,发现抬头的密文竟然是发给楚云的,不敢怠慢,亲自翻译密文。
“这份电报我亲自送到军主府。”
当站长译出完整的密文,被其中的内容震惊到,看现在天色已晚,楚云已经不在办公的地点,便放下手中其中的事情亲自前往军主府。
“这是高丽王妃发来的密函,请军主大人您过目。”站长将电文上报给楚云。
楚云收到这份特殊的密电,深感意外。在以往从高丽发来的电报之中,一般都是李溰和姜氏两人于传统节日发来的官方电报,而私人信件还没有收过。
发报人是姜氏,而电报的内容是大致讲述了李溰遇到的难题以及现在糟糕的身体状况,希望楚云能够将李溰招至京城调养身体,由楚云代为管理高丽国的事务。
如果只是李溰发来的电报,也许楚云还没有那么惊讶,但现在是姜氏发来的电报,请求强行将李溰送到京城调养身体。
“我已经知道详情了,你先回到电报站,等待回复他们。”楚云一时半会儿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件事。
疆土的扩张是需要消化的时间,光是南洋和西域不时的叛乱就让财政略显紧张,这个时候要是再要吞并高丽国,还要专门在当地部署大军。
次日是否要干预高丽国事务的提案被带到了六部的机密会议,这个会议比六部大会人数更加精简,已经涉及到了重大的机密事务。若是被高丽国的官员知道中原正在讨论对他们国家的处置问题,一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第一兵团常驻辽东,如果前去接受高丽国可以很快越过鸭绿江,率先控制高丽国的平安道。若想要调动其他的兵团,也可以通过运兵船经海路抵达汉京。”参谋部的军官指着地图上的八道。
军部在私底下不知道多少次模拟过控制高丽国,还有各条主要通道,各个重要的城池据点。不过在出兵东瀛和高丽之间,最终决定先拿东瀛下手。
“东瀛现在局势还不稳定,需要维持一个步兵旅,一个重火炮营的驻军开销,还要支付军费前去平定各地大大小小的武士叛乱。重建江户城、接收矿山、建立地方官府都要支出,还有大量的汉语学堂要在东瀛行省设立。”户部尚书说道。
“现在各个地方和项目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特别是刚刚投资了西方贸易公司和东印度公司,还有北美洲金山、大洋洲天极城的探险队每年还要进行补给。我们的对外扩张已经膨胀到了极限,国内还有一堆工程缺钱,不宜大动干戈。要是再发兵高丽国,又是几百万两的军费,每年还需要额外的军费支出。”楚云也不得不承认目前的财政无力维持庞大的军费支出。
领土太大,而东瀛、南洋、西域等地在开发之前征税的收益没有普通那么高,特别是库页岛、爪哇岛等莽荒的地方。
“所以高丽国的事情要如何处置?拒绝高丽王妃的请求?高丽一向是中原的藩属国,如果他们的国王出事,我们作为宗主国也不能坐视不理吧?”有帝国官员说道。
“其实李溰是不是国王,对于高丽八道来说并不重要,只要有一个人负责最高的决策,他下面的官员能够各行其是,便可以保证高丽国朝廷的正常运转。高丽王妃所求是为了保证李溰的身体状况,只求局势不会更加恶化即可。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暂时扶持一个傀儡集团,代替我们管理高丽国的事务。如果在这个傀儡集团下面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也不用承担因此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