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

第393章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第393章

小说: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山形藩、会津藩、米泽藩等藩主正在出羽国集结军队,很有可能会沿着东部的路线进攻我们江户城。”
    “福冈、熊本等九州岛的武士不少也爆发了叛乱,除了江户城以外的其他地方动荡不断。”
    废刀令下达之后,原本结束的东瀛内战再次掀起战火,利益被损害的武士集团率先发难,在出羽国集结了最多不甘心的武士,其余地方也接二连三发生小规模的武士叛乱,就连支持九州军的西国大名所统领的地区也有武士叛乱发生。
    在新官府中任职的是大名和上层武士,而中下层武士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失去一系列的特权。不满的武士们聚集在一起大诉苦水,然后反对新官府对于他们的统治。
    “原萨摩藩有下级武士占据了一个军火库,挟持在下一个家臣进行叛乱。”岛津光久担任了行省衙门副总兵,然而“废刀令”一宣布,就连最早倒幕的岛津家都有下级武士进行叛乱。
    “各地的情形都不容乐观。这群武士不是生活在太平盛世的纨绔子弟,他们都是战国时期武士的后代,还参加过几年的内战,久经沙场,桀骜不驯,想要驯服他们很是困难。”江户城的临时官府衙门之中,新上任的官员们围在一起标注哪些地区发生了叛乱,叛军的进军路线和影响范围。
    岛津光久、山内忠义、毛利秀就等东国大名也参与了讨论,他们对于当地的地形更加熟悉。
    “先平定出羽国、陆奥国两地的叛乱,保科正之乃是德川家康之孙,在武士集团中有几分声望,德川家光被逮捕之后众多武士便以他为首,各地的武士也陆续前往出羽国聚集。若是能够平定出羽国的叛乱,其他在观望的武士集团肯定不敢再行叛乱。”作为战国老人的立花宗茂提出了先定东北,再定其他地区的战略。
    张元、纳尔逊、孙旭等九州军军部的军官聚集在地图面前,听到本土的立花宗茂发表的见解,都不住点头。
    现在东瀛国到处都是抵抗新官府的武士,东北部的出羽国、陆奥国地区叛乱规模最为强大,其他地方由于没有大名带头只是小打小闹。若是同时镇压各地的叛乱,消耗的人力物力将难以计算。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我们需要组建官府军,讨伐出羽国叛乱的武士。”张元等人同意了立花宗茂的建议。
    “官府军该由谁来统领?”沈犹龙对于军事也有所了解,他是东瀛行省的最高长官,自然要过问在东瀛动武之事。
    “我是暂任东瀛行省总兵,就由我担任官府军的临时统领,副总兵岛津光久担任副统领,官府军由红巾武士作为主体。另外请第二兵团的步兵旅、第四舰队作为支援部队,向出羽国进发。”张元说道。
    虽然才刚刚上任,他已经动起了利用武士来进攻武士的制衡之策。
    “四国岛上面的农民起义军由山内忠义等四国岛的官员前去平定,平定叛乱期间暂时不解散各藩的兵力,等到农民军全部讨平之后再解散各藩兵力,组建治安部队。直隶舰队将会协助你们。”纳尔逊对山内忠义说道。
    “有那样的战舰与火炮,我们可以轻易迫降四国岛的农民军。”山内忠义因为直隶舰队介入,并不担心讨伐农民军的问题。
    “九州岛上的武士叛乱,还要拜托各位新上任的县令对其进行笼络或者镇压。”沈犹龙对即将上任熊本县县令的立花宗茂等人说道。
    虽说各地都有武士叛乱,武士们对于大名还是充满了敬畏,有这些大名去成立的县担任县令,可以最大程度压制中下级武士。
    “九州岛的事情就交给我们立花家。”立花宗茂意气风发,仿佛又回到了争霸的战国时代。
    对于东瀛各地有了平叛的部署之后,张元立刻召集小野太郎等红巾武士在江户城召集武士组建官府军。武士集团虽然被华夏会憎恨,但是毫无疑问整个东瀛最能打的就是武士集团,还敢入侵高丽。一些被华夏会打压成苦力的武士因为战争被临时释放,充入官府军之中一同行动,以戴罪立功。
    行省直属治安部队的人数本在三千人,为了讨伐出羽国、陆奥国叛乱的武士,张元临时组建了超过五千人的火枪队,与第二兵团的一个步兵旅的兵力组成了讨伐军,作战人员一共八千人,沿着东部的海岸线向陆奥国进军。第四舰队沿着海岸线一路对讨伐军进行补给,并且封锁海岸线。
    山内忠义等四国岛的大名们乘坐直隶舰队的大帆船和运兵船返回四国岛,那里还有漫山遍野的农民起义军等待着他们收拾。这些农民起义军都是因为连年的大阪战争没有饭吃的农民,随着大型战争结束,他们的瓦解是迟早的事情。
    立花宗茂等九州岛的大名则返回九州岛上任,以镇压当地的武士叛乱。
    几个重要的地方都有大人物坐镇,沈犹龙则忙于恢复江户城的秩序,在江户城最先开始推行新政。
    江户府是成立的东瀛六府之中的核心府,而江户城又定位为行省衙门之所在,江户城治理好之后,其他地方有样学样即可。
    时值武士叛乱的巅峰时期,江户城的街道上仍然有海军士兵、巡捕在巡逻。
    江户城的百姓经过江户公投之后,只能够默认了新官府的成立和管理。由于新官府中基层的办事官员启用了大量幕府的文员,倒也不会让普通町人感到不便。如果不是街道上穿着九州军海军军服的士兵在站岗,他们还觉得活在江户时代。
    江户大火过后,原本的天守阁废墟被充当苦力的武士清除完毕,江户城出现了相当一大片空地,对江户城的核心地带的建设开始了。九州军已经提前派来了工匠和城市规划者,对于江户城按照华夏的城市格局进行重新的规划。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重建江户城
    “这片地方是未来行省衙门之所在,还有这块地方是东京大学堂之所在……”九州军派来江户城的城市规划师正在对江户城重新进行规划。
    也不知道江户城发生的大火到底是华夏会自行纵火,还是背后有九州军指使,因为大火焚烧了江户城的核心区域,所以这些地方都成为了无主之地,省得重拆建设。
    江户城的定位是将来帝国东部的港口都会,向东可以与北美殖民地贸易,向西可以与大陆进行贸易,向北有北海道渔场,向南与琉球、夷洲来往,占据了比较好的地理位置。
    所以九州军专门派来城市规划师按照自己的意思建立新的江户城。
    江户火车站下来了一批人,就连华夏会的社长,现任东瀛行省汉文化推广处处长的田中成一都要亲自过来迎接——黄宗羲为代表的东京学堂的教书先生。他们培养出来田中成一等一批具有反封建精神的年轻人物。甚至华夏会许多骨干都是东京学堂的学生,被田中成一怂恿加入了华夏会。
    “先生,我得知您从横滨港返回之后,便带领学生们前来迎接。”田中成一对年纪与他相仿的黄宗羲说道。
    黄宗羲年纪与他差不多,但是对于儒学、民本思想的理解与研究比他深刻,以至于田中成一等学生对其甚是尊敬。
    “早些时候江户城发生动乱,我与众多师生前往横滨港避难,实在是有逃避之责。”黄宗羲见到重新恢复平静的江户城,颇为感慨。
    “先生带领师生前往横滨港保存思想之火种,岂是逃避?现在先生返回江户城,便能够培育出一批栋梁之才,为新官府输送人才,方有更大的作用。”田中成一不以为意地说道。
    在江户城动荡的时候,江户城的米价最高上升了七八倍,东京学堂很多学生是贫民,他们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米价,于是黄宗羲带领着东京学堂的学生前往歌舞升平的横滨港寻找北洋舰队的庇护,东京学堂的师生才吃上救济粮。因为这个缘故,不少东京学堂的学生对九州军感恩戴德。
    “我们东京学堂的学舍在江户大火中被焚毁,行省衙门给我们批了一处临时办学的地方。我们东京学堂的新学舍还在规划之中,明年就要改制成为东京大学堂了。”黄宗羲说道。
    “东京大学堂,授业的内容与原本的学堂可有区别?”田中成一颇有兴致地问道。
    “多了一些自然学科,大学堂建立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汉语的基础之上。东京大学堂仍然没有贵贱之分,但是多了汉语要求,目前绝大多数东京学堂的学生都可以升入东京大学堂作为第一批学员,但是将来平民需要参与入学考核选拔。毕竟东京大学堂的师资是有限的。”黄宗羲说道。
    “原来如此,那么在进入东京大学堂之前,平民要如何学习汉语与掌握考核之必须的知识?”田中成一问道。
    “新官府将东瀛行省划分为六府四十二县,每座城至少要设立三所汉语私塾,每个县至少要设立一所中学汉语学堂。汉语私塾有最基本的汉语课程,而中学汉语学堂有参与东京大学堂入学考核之必备知识。”黄宗羲说道。
    “整个行省上下岂不是要成立上百所私塾和超过五十所的学堂?如此大的规模,可能我这个汉文化推广处的处长之职果然很是重要。”田中成一明白过来他现在的汉文化推广处就是负责文化教育的官府机构,大大小小的私塾和学堂都要参与建设和管理。
    与焚毁了的东京学堂学社相比,九州银行的东京分行则没有被大火波及,分行仍然在原先的街道。
    被大火焚毁的核心地带被规划成为未来的官府、文化用地,而东京分行所在的街道则被规划成为商业区。原本幕府成立的江户银行被破产清算,东京分行的雇员还要分出人手处理江户银行的债务。
    “江户银行没有被大火波及真是太好了,我还怕回来的时候见到是一堆废墟。”大玉儿回到了她曾经任职过的东京分行,见到东京分行门面依旧,而且成为了江户城唯一的银行之后,不由喜道。
    “当初大小姐您被解除副行长的职位时我们还以为您出事了,幸亏一切都安好。”东京分行的雇员与大玉儿的关系都比较亲近,见到她回来,纷纷说道。
    “我只是前来江户城待一段时间,估计很快就返回京城了。以后在京城任职,如果有时间还是会来看你们。”大玉儿说道。
    “在京城任职好啊,京城毕竟是一京二十一省的中枢,以后前途不可限量。特别是你所在的财政和货币委员会,实权轻但是话语权重。说不定三十岁之前便能够进入六部会议,成为左右帝国国策的大臣。”钱行长对大玉儿同样寄予厚望。
    以年轻的资格进入财政和货币委员会,本身就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六部会议都是各个重要机构的负责人,我哪里有资格进去,将来的事情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我看东京分行成为行省衙门的制定银行,未来的前途更加广阔。东瀛行省拥有一千万的人口,就是每人往银行里存入一两银子,那也是一千万两白银。”大玉儿说道,“还有以后的东瀛行省的财政也要走东京分行的户口了,可千万不能再出现管事卷款逃亡的事情。”
    “我们东京分行可是因为上次的事件展开了内部的自查,决计是不会再次发生管事以银行的名义在外面招摇撞骗的事件了。”钱行长说起上次的事件,不由老脸一红。
    “我听闻很快总行就要联合京师大学堂的地质专家前去接收石见银山、佐渡、生野等金银矿山,估计每年产银能约百万两白银,这些估计也是要走东京分行。”大玉儿又提到一个重要的消息。
    “东瀛这里的资源不怎么丰富,倒是金山银矿颇多。”东京分行的雇员都知道东瀛这边的资源情况。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接收石见银山
    东瀛原石见国东部的山林地区,一支步兵小队正在护送地质矿物专家前往石见银山。四周都是葱郁的山林,只能够通过小径前往矿场,偶有陡峭的山道。
    “石见银山可以说是当地最大的银山了,原本是毛利家所有,后来关原合战之时因为毛利家作为西国总大将败给了德川家,石见银山便由幕府派遣官员直接管辖,管理的官员被称为银山奉行。毛利家因此对德川家深感不满,倒幕联军成立之后,毛利家又重新占领了这座银山。”
    石见银山当地的向导对特遣的地质学家介绍这边的情况。
    占领东瀛之后,新官府还没有在各地建立秩序,九州军便迫不及待地派出小队前去接收金山银矿,以掠夺大量的金银作为战略储备,同时用来弥补这次出兵的费用以及补贴财政。
    “这石见银山虽然产量巨大,不过位于深山老林之中,只有山道,却也不便。我等从鞆ヶ浦登陆到现在都走了这么久。”一个随行过来的审计署官员叫苦不迭。
    他没有经过矿物学家和地质专家野外考察的痛苦,只是来监督对石见银山的开采,在进入山区连马都不能骑行之后,众人只能徒步,由马匹驮着行李和铁锹等考察用具。
    “这片地区几乎都是山地,森林覆盖。石见银山已经算是容易开采的了,临近海边,开采出来的可以通过鞆ヶ浦和冲泊由货船运往各地。除了港口,还有一条山道跨越了整个中国地方山脉直抵濑户内海,我们称之为银山街道,用你们那边的单位,银山街道有上百公里长,是幕府第一任银山奉行令人开采而成。”当地的向导说道。
    “奇也怪哉,为何临近海边,还需要专门花费大量的人力前去开辟银山街道?”审计署的官员不解地问道。
    “很有可能是大海上冬季的强烈季风影响到了运银船的航行,为了保证冬季也能够将开采的银两运往各地,于是幕府挖掘了一条从银矿直通濑户内海的通道,可以全年都进行运输,而且还从海路缩短了运往大阪、江户的日程,遭遇风暴的可能性更小。一旦运银船遭遇风暴被击沉,那么损失比开辟山道的成本还要大。”这次前来勘探石见银山的地质学家猜测道。
    “这位大人所猜测不错,冬天从大路上刮来东北风,我们的运银船很难顺利出海,强行出海航行不但速度慢,而且容易被风浪打沉,还是濑户内海比较平静。”当地向导说道。
    一行人边聊着边继续顺着树木茂密的山道前行。
    众人在接近石见银矿之后,发现树木逐渐变得稀疏,四处有蚂蚁巢穴般的坑道,都是人力挖掘出来。经过一些低矮的坑道时,众人甚至要弯着腰通过。
    有一条河流从山林间流淌而过,河流两边是银山奉行、武士府邸、神社、采矿工人的住所,连绵超过一公里。因为银矿的产出而形成了聚集在银矿附近的小镇。
    “一共有将近500个坑道,也叫作间步。”向导说道。
    幕府派遣监督石见银山开采工作的银山奉行在东瀛内战爆发之后已经被毛利家驱逐,现任的银山奉行是毛利家的家臣。
    新官府成立之后,毛利家也要归新官府管辖,石见银矿的监督者也要由官府来进行任命。
    毛利家的家臣带着几十个全副武装的武士前来迎接这一支勘探小队。这些武士需要监督矿工开采银矿。他们听到官府的废刀令之后并没有发生叛乱,因为新官府还是需要一群监督者监督矿工,还有防止有人私藏银块出矿区。他们仍然可以领到官府给予的俸禄。
    勘探小队到了石见银山,毛利家的银山奉行为他们接风洗尘,随后带他们前去采矿现场和提纯现场。
    “我们矿山在一百年前改良了从高丽传过来的灰吹法,大幅提升了石见银山的产量。”银山奉行为众人介绍道。
    “何谓灰吹法?”随行过来的文官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