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第3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罗山走上了木台,对着台下的民众说道:“华夏为世界中央之国,儒学亦是发源自华夏。儒学主张正名,提倡大义名分,认为天地有上下之分,人伦有尊卑之别,华夏作为宗主国,地大物博,人人知书识礼。若是我们东瀛也能够人人潜心于儒学文化,则人知其耻,天下皆安。朱子以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林罗山作为程朱理学的支持者,所说让下方几乎都是文盲的民众听得云里雾里,就连来自华夏的代表团都懵懵懂懂。进士出身的沈犹龙对于程朱理学倒是不陌生,然而林罗山是用日语,让沈犹龙同样不明就里。
但是大家都知道东瀛的儒学者是站在了新官府这一边,因为新官府是儒学发源地的人建立的官府,肯定会推崇儒学而压制其他的思想流派,对于东瀛的儒学者肯定会维护他们的利益。
“和普通的民众说这些并没有多大的作用,还不如减税来的实在。”经济学派的大玉儿知道争取林罗山等一批儒学者是为了获得东瀛文人的支持,但是人数最多的还是农民和普通的城市町人。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操纵人心
“接下来由你代表我们新官府上去拉拢民心。”沈犹龙看向了大玉儿那边,代表团之中就只有她熟练掌握当地的方言,说话也能够让江户城的百姓信任。她本身就是江户城一个有些名气的人物。
“新官府成立之后,原本需要向大名上交四成粮食的农民只需要上交三成,部分土地贫瘠的地方只需要上交一成半到二成半的税赋。灾年官府将视情况作出适当的税赋减免。所有的土地将归官府所有,按照户数承包给每一户人家耕作。这种耕作不是强制的,如果承包的土地放弃耕作,则官府将会收回来转包给其他农户。”大玉儿没有和林罗山那般上升到理和气的玄奥程度,只是说一些很实际的东西。
对于土地税收的减免经过大玉儿的证实,下方的平民顿时沸腾起来。他们听不懂什么大同社会和程朱理学,但是对于自己要交多少税赋心里却清清楚楚。原本的四成税变成了三成税,甚至一成半、二成半,对于农耕文明来说是一件利好的消息。
“新官府将会发行银元和铜元,做工比幕府发行的金币、银币、铜币更加精致。我们奉行重商原则,商人可以自由来往各处贩卖非禁止物品,开辟前往西洋的航线,向更加遥远的西方获得更加廉价的原材料。”
“对于江户、大阪、长崎等城市之居民,我们将稳定米价、物价,带来更多来自大陆物美价廉之商品,丰富这边的蔬菜、肉类供应。”
大玉儿先后说出有利于商人、町人群体的新政策,让这两个逐渐新兴的群体由观望的态度偏向于支持的态度。她所说的都是这两个群体生活密切相关的变化,原本就嘈杂的人群更是私下争执不休。
“农民、商人、町人都从中获得了好处,就我们武士群体没落。”西国大名们虽说站在九州军这一边,但是他们本身就是武士集团的代表,见到自己所处的群体瓦解,多少感到不忿。
这种感觉就像是自己在否定自己。
“有人得益,就有人有损失。我们这群大名还是可以在新官府中身居高位,牺牲的只是中下层的武士罢了。他们沦落为平民,没有了俸禄,只能够当农民或者穿街走巷当个小商贩。”
“曾经高贵的武士沦落成平民,没有俸禄的话他们肯定会起兵反抗新官府,我看战争还远没有结束,要让在这次变革中失势的武士心服口服,起码要十年的时间。”
“难道我们为了在新官府中的地位,要去镇压原本拥护我们的武士?”
岛津光久、山内忠义、立花宗茂等西国大名们在下方聆听大玉儿宣读新政策的时候,心中共同思考的一件事情便是如何安抚东瀛国成千上万的武士。中下层的武士们曾经拥护这些大名上位,结果岛津家、山内家、毛利家等大名为了自己在新官府中仍然拥有权力,结果将他们抛弃,他们肯定会进行报复。
东瀛国的内战打来打去,吃不饱肚子的是平民,打打杀杀却始终一无所有的是下层武士,而在上面的大名们却仍然一个个没有因为权力的更迭而有严重的损失。只要大名们没有站错阵营,他们仍然可以身居高位。随着天下稳定,上层武士转型为官僚,而中下层武士因为即将到来的征兵制丧失了当兵的特权,他们注定是要被抛弃的群体。
“现在开始进行公开投票,在场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到这里领取一张选票,上面只有是与否两个选项。支持新官府建立取代幕府的请在左边画个圈,仍然支持幕府统治的在右边画个圈,否则视为无效。”大玉儿手里扬着一张选票说道。
大玉儿的用语已经极其简单,即使是目不识丁之人也能够听懂,左边画圈就可以减税。
江户城的居民超过了十万人,部分武士和武士家眷被禁止参与投票,也就是说投票的几乎都是町人、农民、商人。
这场轰动整个东瀛的大事迅速传开,骑兵快马加鞭向东北、中部、北海道等地传开。这些地方还被亲善幕府的大名、旗本、武士们、外样大名所控制,他们听说江户城要举行公投决定东瀛的归属,不少大名都持观望的态度。
一来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光已经在天王寺投降,本人被押送前往京城,他们必须要重新站队。二来要是江户城的公投结果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再行叛乱也不迟。
“本来我想要在右边画圈,但是减免税赋实在是太过诱人。我所在的那块地方土地贫瘠,水利不便,估计新官府成立之后只需要交一成五的收成,比起以前的四成收成少了足足二成五。这结余的粮食要么留下来以备不时之需,要么出售出去换得一些铜钱,日子就得以改善了。”
不少穿着粗布的农民三五成群在排队取票,新官府的政策之中最为受益的群体便是农民群体。为了让农民群体前来参与投票,华夏会的社员特意前去江户城附近的村落召集农民过来进行投票。
因为田中成一在两年前于东瀛向楚云求援的时候曾经许诺如果楚云同意他的东瀛行省计划,那么他将亲自操纵投票结果,让东瀛行省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田中成一需要履行诺言的时候到了。
“只要你们在这张纸的左边画圈,然后再交给唱票之人,那么今年要上交的收成最多不过三成!”
在江户城的一些地区,华夏会的社员聚集了一批农民,教他们如何进行投票。此时东瀛的农夫几乎都不识字,对于世界的认识局限在江户城周围的村落,很容易被华夏会的成员们给怂恿。他们只知道在选票的左边画圈今年以及往后上交的收成可以减少许多。
“社长,我们的外围会员也混入了投票的人群中,我们华夏会有不少信徒,估计仅仅我们华夏会社员的选票便可以贡献到一万张以上。”华夏会的人向田中成一汇报。
华夏会不但操纵别人的选票来控制结果,还自己亲自上阵,让社员过来投票。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公投与拍照
江户城公投大会聚集了十万人以上,不少町人对于德川幕府还有感情,德川幕府可是亲自建造了江户城,最初生活在江户城的人多多少少与德川家有关系。还有一批人单纯反对外来者统治东瀛,这些人投了反对票。
不过当他们看到成群结队扛着锄头的农民涌入江户城要参与公投的时候,他们对结果感到绝望。新官府减免农业税的政策让被华夏会怂恿的农民们一边倒地投了赞成票,甚至连投票的人都不知道这将意味着什么。
在热闹的人群中,有几个人正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一个木架子和上面架设的古怪东西四处晃荡。这是京城新兴的一种职业——摄像师。他们使用的是镁光灯和比较古老的相机样式。然而此时看似古董的笨重相机,却代表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成像技术,黑白的相片犹如魔法般神奇,每一台相机的价格都不菲。他们是前来拍下这历史性的时刻作为兼并东瀛的证据。
“这位姑娘,可以拍张照片吗?我们想要记录下此时的盛况。我们这台东西不是什么奇怪的东西,而是一种叫做照相机的机器,可以像是画师一样将你的容貌和所处的地方一同画下来。”摄像师在人群中看到一个汉服女子站在一角观察投票结果,惊若天人,便想要邀请她成为背景中的主角。
因为这个时代没有多少人见识过照相机,所以他们每次邀请别人拍照都需要向对方解释,生怕对方以为是什么摄魂的机器。
“相机我是知道的,真的要帮我拍照吗?”那个被邀请的女子正是大玉儿。
“噫,既然你知道相机是何物那就太好了!你只需要站在那里一会,见到镁光灯的时候千万不要被吓到。”摄像师钻入了黑布之中,旁边的助手向大玉儿示意。
竟然要在这里拍照……大玉儿倒是见识过别人拍照时候的场景,这次被人邀请上镜还是头一次,双手不知道如何摆放是好。
她想起来楚云拍照过的时候摆过剪刀手,于是也摆了一个v字的手势。
周围在排队领取选票的江户城居民第一次见到相机,不知道几个打扮古怪的摄像师想要做什么,而那个穿着汉服的女子摆成这样的手势又是什么意思。
“那个木架子是什么来的?好奇怪的几个人,他们东张西望个不停。”
“不晓得,说不定是什么神奇的宝物。”
周围的町人见识过横滨至江户城火车的开通,心理承受能力比普通人要强许多,将照相机视为和火车相近的神奇事物。
“很好,面带微笑,三、二、一!”摄像师通过手势提醒大玉儿。
当三声过后,镁光灯发出刺眼闪光,冒起白色的烟雾,让周围的人条件反射般吓了一跳。
“发生了什么事情?!”周围的町人、农民惊悚道。
镁光灯的白烟与火器冒出的硝烟太过相似!
大玉儿也被镁光灯的闪光闪到眼睛,一会儿之后才缓过来,对周围的人说道:“这是照相机,不是火器,不会对各位造成伤害的,请各位无须担心。”
“等我们返回京城,将照片冲洗出来,我们可以给你留一份我们是京城唯一一家照相馆,就在城西,你稍微打听一下应该能够找到我们。”摄像师感激道。
一张照片的好坏取决于很多因素,不是场面越壮观越好,有时候小中见大,或者某一个人物出现在照片中便可以让这张照片成为一张佳作。
“那就有劳你们了。”大玉儿浅浅一笑,走向另一边巡视。
“刚才那个姑娘还真是好看,不知道是不是生活在江户城的华侨?”
“我看她的衣着怎么和之前我们代表团上台演说的女子相似,莫非她就是大玉儿?”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这张照片的价值就不菲了,说不定还会成为我们照相馆的代表相片之一。”
摄像师和几个助手在大玉儿离开之后一嘀咕,似乎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没想到随便逮住一个女子拍照,竟然也有自己的来头。
照相馆的摄像师在人群中继续穿梭拍照,他们奇怪的打扮和用具让他们每到一地就引来人们的瞩目。
一张张选票投入木箱中,有专门的人在唱票。由于参与江户公投大会的人口数量众多,不得不排成了好几个队伍同时在进行。
这次公投耗时甚久,几个组织公投的势力中的重要人物已经离开了现场。西国的大名们甚至包下了几间茶房,谈起今后的打算。
“现在有多少人投票了?”岛津光久向不时前来汇报的手下问道。
“超过八万人进行投票,支持者超过六万人,还有两万人反对。”岛津光久的手下恭敬地答道。
“岛津老弟,这场公投是九州军早就有所安排,华夏会正在极力通过这场公投达到他们的目的,不可能会出现反对者超过支持者的情况。即使有,九州军也会以各种理由宣告这次公投无效。我们还是关心今后大家的处境。”山内忠义喝了一口茶,将茶叶一同咽下,“若整个东瀛成为一个行省,那么行省下方便是设立府、县。我们当中有些人可能在行省衙门任职,也有人在地方府县任职。我们放弃饿了一些东西,但我们仍然是掌握部分权力之人。”
“这不是我们站队应有的回报吗?只要九州军不是忘恩负义之徒,我们应当享受胜利的果实。”毛利秀就说道。
“现在四国岛农民起义还没有得到遏制,超过十万农民军霸占了四国岛,说不定山内君你会被任命为四国岛的官员,到时候还是由你们山内家收拾四国岛的残局。”一众大名略带调侃地对山内忠义说道。
“不会吧……我可不想要回到原来的封地去对付农民军。”山内忠义继承了长宗我部氏在四国岛的领土,但是此时四国岛到处都是农民起义军,山内家恐怕无力应对这么多的农民军。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瓜分要职
“选票数为137万,支持成立新官府者人数为103万,因此日后将由新官府取代幕府之存在,幕府体系从此废除!”暗中操纵了公投结果的田中成一当众宣布最终之结果。
尽管还有人在投票,但是眼见日薄西山,结果毫无悬念。
下方得知结果的平民百姓既没有欢呼一片也没有嘘声一片,更多的是对未来充满了不确信和担忧。
一些从周边村落被华夏会怂恿来投票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见到日暮,便都散去。
“这是他们百姓自己的选择,他们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张元见到这场公投毫无悬念落下帷幕,心中波澜不惊。
作为外来者,九州军必须要在这里获得统治的合法性。
“新的秩序必须要尽快建立起来,才能够尽快地实施一系列的新政。我们这边的官府的要员名单没有什么悬念,倒是西国大名、华夏会、红巾武士在新官府中的任职问题值得商榷。理论上应当按照他们的贡献安排职位,但是西国大名在此次我们入主东瀛之事中功劳最大,如果他们的人数比例在新官府之中过大,则会形成一派。他们在本地的影响力过大,恐怕会难以管理。”
“能够制衡西国大名的人,憎恨武士的田中成一以及他带领的华夏会是很好的人选,可惜田中成一在华夏会中的话语权太重,过于依赖田中成一也会隐患。红巾武士的小野太郎等人有把柄在我们手中,地位却不怎么高,难以服众。”
决定成立东瀛行省之后,新上任的民政官沈犹龙面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立自己的班底。
东瀛行省的最高民政官、治安官、司法官都是九州军直接任命,大量行省衙门的官员也从华夏本土空降过来。不过空降过来的人不通这边的话语,真正做事的还是任命的东瀛官员。他们很多人都是从大名、旗本、文人转换成帝国官僚。
赢得战争的一方正在通过安排官职来分配胜利的成果。
“六部大会的意思是我们私底下与东瀛各方势力进行秘密会议,瓜分新官府中的要职,以取得他们的支持。我们九州军任免的官员占多数,其次是西国大名、华夏会、红巾武士。之后再建立专门的文官选拔制度。”大玉儿插话道。
秘密会议,对于新官府中职位的瓜分是让倒幕联军支持九州军入主东瀛的最主要原因。倒幕联军在新官府中的势力将仅次于九州军,他们仍然是东瀛的统治者之一。华夏会也能够通过秘密会议安排进入新官府之中人选,以实现他们的政治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