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

第354章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第354章

小说: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见柳如是有些沮丧,氛围也有些许沉闷。
    “鱼……”在艾拉怀中的凌儿指着饭桌上一条糖醋鱼咿咿呀呀地说道。
    “小心鱼刺呀。”艾拉帮他挑出了所有鱼刺才敢让他吃鱼。
    趁着凌儿打破沉闷的氛围,筱秀儿说道:“这次的菜肴是由江南菜馆的大厨送来,柳妹妹最拿手的就是浙菜了,一定要品鉴一下江南菜馆的手艺是否正宗。要是他们做的菜不够正宗,以后就不点他们家的菜了。”
    “对,看这一块糖醋鱼块是不是正宗的。”大玉儿夹了一块鱼肉放在柳如是碗中。
    柳如是见众人想尽办法来安慰自己,不好继续沮丧下去让她们担心,于是微微笑道:“好的呢,江南菜馆我也去过一次,他们的厨师都是苏杭那边的人,应该没的说。”
    “我最喜欢东方的美食了,在我们那边食物的味道可以说是十分平淡,不像是这边一样,可以每一餐都不重样。”索菲亚公主厚着脸皮过来蹭饭。
    因为萨琳娜嫁给了李晋德,名正言顺地住在了李晋德那边,还可以从李晋德那里领到家用。而索菲亚公主则一个人和几个仆人住在一间租借的四合院之中,总觉得平时十分无聊,就常常过来蹭饭或者跟着艾拉、筱秀儿、大玉儿的等人活动。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好处是索菲亚公主她不用付钱!
    格林维尔爵士留给她的经费并不多,索菲亚公主为了尽可能多体验东方的美食,还是蹭吃蹭喝划算。如果不列颠的子民知道自己家的公主在东方蹭吃蹭喝上瘾了,一定没脸看下去。
    一旦谈论到舌尖上的话题,气氛一下子又活跃起来,陈圆圆则在扮鬼脸设法逗凌儿发笑,让小院的凉亭中传来一阵阵轻笑。
    不过她们在艾拉的庭院里面庆祝柳如是结束考核的时候,外面来了不速之客。
    “我就知道你们会来到这里。”楚云来到了这座极少来的庭院中。
    这座庭院是他在几年前送给艾拉的,但是艾拉一直被他留在军主府,实际上并没有启用。后来庭院借给柳如是、陈圆圆暂住以后,这里就变成了艾拉她们举行茶话会的地方。楚云心里知道也不说什么,这又不是什么坏事,而且有时候他处理事务烦心的时候凌儿会被带到这里照看,让楚云难得清静一两天。
    “军主大人您怎么来了?”几个女子见到楚云亲自到来,赶紧起身。
    “我来当然是有事,不过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你们尽管坐下。”楚云说道。
    “圆圆,你先看好凌儿,我去盛饭。”艾拉知道这个时候楚云还没有用膳,于是将凌儿交给了陈圆圆代为照看。
    “这次我前来是因为柳如是你参加了第四次的入学考核,便知道你们要在这里为她庆祝。我也借机来看这次考核是否合理,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以后让人改进就是。你可以畅所欲言,觉得不好的地方都可以说出来,这里没有外人。”楚云知道柳如是参加了这场考核,想要得知一个“当事人”的看法。
    科学院是目前最高学府,进入最高学府的选拔是重中之重,如果中间有什么环节出错,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阶层的流动。
    “军主大人您有所不知,柳妹妹不久前还在为‘数学科’最后一道答题无法解出而苦恼呢,可能这次出题官出的试题太难了。”大玉儿说道。
    “数学科最后一道题,哦,那是为了寻找我们本地的数学天才设计的题目。肯定是有这方面的天才,但是我敢保证没有几个人能够完整解出,你不用如此担忧。题目再难又如何,你觉得难的别人也觉得难,只要能够超过同一批竞争者即可。”楚云不在意地说道。
    之所以将最后一题设计得如此之难,是因为楚云想要看本土有没有高斯、泰勒、欧拉这样的数学鬼才。有时候并不是因为人的智商不足,而是社会没有这种风气,所以无法出现成批的数学家,只要在数学方面有天赋的人被发现并得到重视,他们之中终究有人会能够取得数学大师的成就。
    “听军主大人这么一说,柳妹妹你觉得舒心了一些没有?”大玉儿朝柳如是笑道。
    “多谢军主大人!”柳如是听后觉得宽心了许多,本来担心自己无法动笔会名落孙山,但是连“无所不知”的楚云都觉得困难,多半是没有几个人能够解出,那么她还是有可能会获得进入科学院的名额。
    “你在参加入学考核之中有什么觉得不满意的地方,尽管直言。”楚云又问道。
    “让我想想……考场是露天的,若是遇到阴雨天气恐怕会引发混乱,可能是因为出于室内考场不够宽敞,无法容纳众多学子。以后要是报考人数更甚,怕是多设几个考场也坐不下了……”柳如是回忆这两日参与科学院入学考核之事,对楚云说道。
    楚云听着微微点头,他也没有办法,科学院大量地接纳学员,又有官员储备班等诱人的政策出台,让举国上下趋之若鹜,不管有没有仔细翻看教材,都来碰碰运气,希望能够瞎猫碰上死耗子,以至于参加考核的人数越来越多。很多人只是凑热闹,考生的层次参差不齐,更有甚者只会写几个字而已。
    这样的狂热也导致了场地不足,原来的草堂、学堂、书院都不适合充当考场,不得不在露天场地布置考场。
    难不成以后要专门修筑的建筑专门充当考场?楚云心想这是一个成本很大的事情。

第九百七十八章 学校制(五更)
    “还有参加科学院入学考核的学子年纪相差太大,小的不过十四五岁,大的有六七旬,所学所领悟相去甚远。没有合适的教书先生讲解新学四科,我们几乎都是靠着官府发下的教材自学应考,遇到真正的试题时与预期有些落差。”柳如是将发现的选拔考核不足之处向楚云一一述说。
    “你说的很有道理,这些都是我所再三考虑的问题。当初使用入学考核代替八股文为主的科举制,实际上是应急之策。若是我们当时不干脆利落地取代旧有的制度,而选择了继承,那么以后就容易尾大不掉,再改革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楚云说出自己做法的原因。
    “既然是临时之计,自然是存在许多的问题,我们正在想着完善措施,那便是‘学校制度’。”楚云又解释自己的补救之策。。
    “何谓学校制度?”筱秀儿也甚为不解。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让不同年纪的人接受不同阶段之教育,而这样的教育是连续衔接,由下至上的。年幼者,进小学私塾学习拼音、识字、算术、几何。年少者,进中学学堂学习文史、法理、数学、理学。成年者,或进高等学院深造,或进技术学院学一门手艺,不费此生。”楚云解释道。
    几个女子听了楚云的解释,眼中一亮。楚云的想法似乎很好地解决了目前的一些棘手问题,比如参加入学考核的学子参差不齐,而且还便于管理和教育。有了小学私塾、中学学堂、大学学院、技术学院,就可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展开不同的教育。
    “小学私塾再设不同的年级,按照年纪层层而上。这种方法极好,就是目前有些孩童虽然十来岁,不过他们很多人却未必识字。也就是说最开始的一批人,该上怎样的年级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情。”楚云说出了即将试行的新制度遭遇的问题,那就是文盲太多了。
    即使一个20岁的人,按照年纪段划分,他应该在大学学院,但是一个字都不认识的话,似乎要从小学私塾开始教育,不然就是进了大学学院也是两眼一抹黑。
    “我有一个好办法。军主大人您可以规定从下一年开始,只有成年者或者经过小学私塾、中学学堂完整教育者才可以参加科学院入学考核。这样一来未适龄者就会到私塾、学堂求学,他们在私塾、学堂中所学为新学,以求成年以后能够更加容易进入科学院。而成年者也不必重返私塾,各凭天赋便是。”柳如是建议道。
    楚云稍一思索,柳如是这个建议在变革的时刻或许能够行得通,或者说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等到那个时候,科学院就不是科学院,而是大学了,科学院的入学考核就变成了高等教育入学考核。”楚云说道。
    “科学院要变成大学了?!”大玉儿、筱秀儿两个和科学院有莫大关系的人惊讶道。
    “对,科学院越来越臃肿,各种院系都集中在当地,反而有些不妥,我打算将科学院拆分成几所大学。另外我计划成立教育部,独立于六部、军部之外,管理全国大小公立私塾、学堂、大学。每个府县都必须要按照指标设立规定数量的私塾、学堂,并且将各个学堂在高等教育入学考核之中的表现列入政绩考核指标。”楚云又说道。
    “那么我们京城的科学院总部会变成什么样的大学啊?”筱秀儿有些担心自己还没有从医学部毕业就要失去自己的院系了。
    “京城的科学院总部最为庞大,计划拆分成一个综合大学和几个功能大学。医学部将独立出来成为医科大学,还有师范大学、政法大学、地质大学、工业大学、农业大学。除了大学,还有技术学校,比如护士学校、铁路学校、纺织学校、畜牧学校等等。”楚云说出了自己规模宏大的调整,想要将科学院总部拆分成一干大学和学校,然后将科学院变成一个纯粹的最高级科研机构,而大学和学校的管理则交给教育部进行。
    大玉儿等人不禁为楚云设想的庞大计划所震惊,楚云的设想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这样庞大的教育体系每年能够量产的人才数量多到令人恐怖。
    “还有辽南、南京城的分院呢?它们也要拆分成各种大学么?”大玉儿问道。
    “分院就不必了,可以直接成立为综合大学,比如辽南的分院就成立辽南大学,帮助京城分担压力,同时形成大学之间的竞争也能够保证活力。”楚云说道。
    索菲亚公主听楚云说了一大通,云里雾里:“那我所在的海外部呢?难道还会成立一个海外大学?”
    “当然不会,海外部还在综合大学里面。”楚云说道。
    “那就是和我没有关系咯。你们这里的人还真多,一个大学可以拆分成那么多个,我们那边就没有这么多人了。”索菲亚公主撇撇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哪有那么容易,举国上下那么多人,我们资源有限,能够成立的私塾、学堂、大学数量有限,将意味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特别百姓凡事总要分出个高低,恐怕到时候有些大学和学校本来于国计民生大有作用,却会被冷落。”楚云试图模仿后世的教育体系,但是他明白不是完全没有缺点,任何体系都有其脆弱的地方。
    “不知道疫苗的研究会不会受到影响……”筱秀儿有些担心自己参与的天花疫苗项目。
    “放心吧,就算是医院部独立出去,也会逐步将管理层、经费、教学用地独立开来,不会一下子将各个院系强行拆开。天花疫苗的研制如何了?”楚云问道。
    “第一批疫苗已经成功研发出来,正在进行临床实验,不久以后就会出临床报告。如果效果可观的话,也许就可以量产并且投入使用。”筱秀儿答道。

第九百七十九章 把药物卖到欧洲(一更)
    “天花疫苗如果研制成功,不知道第一批需要生产多少……”筱秀儿说道。
    “需要看生产成本是多少,这种有一定致死率的牛痘疫苗还真不好向百姓收费,基本上只能靠官府免费提供疫苗才能够让普通的百姓有接种疫苗的意愿。出了事情还需要一笔钱作为抚恤费和封口费。”楚云对于让百姓接种疫苗之事感到不易。
    哪怕是接种疫苗对于他们来说可以终生免疫天花病毒,并且还可以彻底将天花病毒从这片土地驱逐出去,寻常人家也不愿意冒着些许生命危险接种疫苗。如果寻常民众愿意花钱接种疫苗,那么就不必担心成本。只要成本不是难以接受就能量产。
    “我们这个项目会不会为财政带来困扰。如果会影响到财政的支出,可以稍微耽搁一下。”筱秀儿知道楚云那边各项经费短缺,有些忧虑地说道。
    “接种疫苗之事事关国计民生,投入一部分财政也无妨,这便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临床实验成功以后可以在京城试行接种,再观后效。京城人口越来越多,要是爆发天花病毒可能会波及全城,数以十计的百姓死去。”楚云对于京城的快速发展喜忧参半。
    京城加速了附近的城镇化进程,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巨型城市,将来扩张到千万人口楚云都相信。这样的巨型城市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火灾、瘟疫、治安、洪涝等等。
    “除了天花以外,还有霍乱、鼠疫、流感、麻疹……”筱秀儿又盘点了一系列在这个年代极为可怕的疾病。
    这些严重的传染病可是一点都不少见,随时有可能在各地突然爆发,只是史书对它们的记载不多罢了。
    “你们说的是什么东西?”索菲亚公主听不懂汉语里面的“天花”是什么意思。
    楚云又不知道天花对应的英语词汇是什么,只好由艾拉代为转达。
    索菲亚公主得知是天花这种疾病以后,惊呼道:“这种病很可怕,在我们那边可能仅次于三百年前席卷整个欧洲的黑死病。我们西方各国可能每年有几十万人或直接或间接死于天花,没有医生拥有对策。你们真的能够有方法治疗天花吗?”
    “准确来说我们的疫苗不是用来治疗天花,而是用来预防感染天花,等到真的染病就没有作用了。要是一个人接种了疫苗,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不会感染某种疾病,有些预防是可以长达一辈子。”楚云说道。
    “如果能够有这样的药物,我想一定会人愿意付出金钱来购买!如果是我接种的话,以后都不会感染天花吗?”索菲亚公主了解了牛痘疫苗的好处,便想要接种疫苗。
    “这可不行,每百万人之中可是会有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死去,你是不列颠的公主,要是因为注射疫苗遇害,我该怎么向你的兄长交代。”楚云对于索菲亚公主的勇敢感到钦佩,但是此举具有风险,又容易引发外交矛盾。
    “一百万个人里面才有几个人、几十个人死亡,怎么也不会轮到我吧?”索菲亚公主撇嘴说道。
    “这可很难说,我们尽量将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但是不能无视任何可能发生的危险。”楚云说道。
    “难道楚先生你想要看到我脸上长有疹子、疥癣,然后在痛苦中去到天堂吗?”索菲亚公主说道。
    “这不是一回事……如果经过试验疫苗的致死率很小的话,也许你签下生死状,我们倒敢给你接种疫苗。”楚云说道。
    “要是真的有用,请务必运到我们不列颠还有欧洲其他的王国,他们都很需要这种药物,你们可以赚钱,当地的子民也可以免受疾病之痛苦,我想这是对双方福祉都有益处的事情。”索菲亚公主想到欧洲还有几千万人受到天花病毒的威胁,很自然就看到了牛痘疫苗的广阔前景。
    且不说其药物价值,单单是商业价值就相当值得肯定。几千万人的市场,就算从每一个人身上赚取十个铜板,都有几亿个铜板。
    楚云当然想过赚海外的金银,不只是欧洲,奥斯曼、莫卧儿等地方也难逃天花的折磨,加在一起是几亿人的药物市场!
    这还只是牛痘疫苗一种药物,以后要是生产出抗生素、抗疟疾药、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胰岛素,每一项药物都是每年几十万两白银的市场。
    糖尿病、破伤风、阑尾炎、难产、肺结核等等在古代都是必死的绝症,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