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第3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玉儿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新奇的学说,饶是她都觉得奇怪,人怎么会是猿猴进化的?
好奇的大玉儿举起右手:“达尔文先生,既然您说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那么猿猴又是从哪里来的?”
大玉儿清脆悦耳的声音传开,让在场的人都回头看向她。许多人见到大玉儿的时候都微微一震。
“那个女子好像是原本经济系的前辈大玉儿,她怎么会回来了?”
“果然和传闻之中一样不可方物,没想到我们今日竟然能够见到她!”
一些学生认出了传闻中的大玉儿以后,顿时交头接耳。
达尔文答道:“猿是哺乳动物的一个分支,它又是由更加古老的动物进化而成的,也就是说一切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宗,我们可以称呼它为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又是从哪里来的?生命的起源是什么?”大玉儿锲而不舍地追问。
达尔文一时语塞,大玉儿的问题直指生命的根本起源,让他无法回答。
“这个……我的研究只能够到达‘原生动物’这一个层次,至于更加古老、深远的起源,恐怕我无法回答,生命是大自然最伟大的奇迹。我想在原生动物的前面,还有更加古老的本质,它是一切生命的起源,也有可能生命只是大自然的一个偶然。”达尔文说道。
所有在场的学生都对大玉儿投来了崇拜的眼光,没想到临时听讲的大玉儿看似随口的发问就让一个教授也做出了无法回答的结论。
“我想我们确实很难想象在亿万年前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还有一个疑问,如果所有的生命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为什么会产生了分歧,演变成世间形形色色的动物和人类?”大玉儿又提问。
大讲台上的达尔文、严复两人对视一样,都对这个提问的女子侧目,没想到她的悟性这么高。
“这就是我想要说的第二个结论,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所有的生物都有繁殖过剩的倾向,就是人类也是这样,很多种族、部落都会尽可能繁衍,但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所有生物都必须要为生存而竞争。不同的个体之间会产生突变,所以每一个个体都不一样,只有能够适应环境的有利个体才能够生存下来。如果自然条件的变化是有方向的,则在历史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这种突变和筛选日积月累,量变产生了质变,就生产了亚种和新物种。我有这方面的研究证据,如果你的权限足够的话,我可以给你看我找到的证据。”达尔文解释。
“我明白了,也许教授您说的是对的,不过我似乎没有生物系的权限……”大玉儿说道。
严复这个时候站出来接下达尔文的话:“我今日演讲的话题,就是基于达尔文先生的结论。进化的原因在于物竞天择,‘物竞’是生存竞争,‘天择’是自然选择。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人类文明愈发展,适于生存的人们就愈是那些伦理上最优秀的人。我们华夏民族要努力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每个个体也要努力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最优秀的人,才能够长远地生存下去!”
大玉儿终于知道为什么生物系的达尔文会和教育学院的严复联合演讲,达尔文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严复则是为了激励科学院的年轻人为国家民族之强盛而奋斗。
所以科学院才会批准这次联合演讲吧……大玉儿想道。
“他们在说什么?”索菲亚和萨琳娜两人向大玉儿问道。
“哦,他们在说人类是猿猴变成的,而不是神灵创造的。”大玉儿说道。
“什么?!”大玉儿不知道这一个观念在索菲亚和萨琳娜两人看来就像是天塌了一样,达尔文的理论与她们的信仰完全不一样!
“猿猴?真是可笑,人和猴子怎么可能相提并论!要是他在我们欧洲,说不定要被烧死的!”索菲亚公主对达尔文的理论嗤之以鼻。
“人、猿猴?”萨琳娜也有些迷糊了,感觉科学院的绝大部分理论都有违于现在的观念。
可是看东方人对于这个观念似乎并不怎么反感,难道人还真的是猴子变的?
大玉儿已经猜测出达尔文、严复这次演讲的旨意,就不打算继续听下去,对她来说人是不是猿猴进化而成的并不重要。
“这位姑娘,你是哪个院系的学生?有没有兴趣来我们生物系,我们生物系可以给你提供最好的资源!如果你加入了我们生物系,我的著作《物种起源》和所有手稿资料你都可以自由查阅。”达尔文在台上见到大玉儿要带人离开,于是急忙在严复代替他演讲时下台拦住了大玉儿。
在他看来,大玉儿是有天赋的优等生,如果能够加入生物系,说不定能够成为一个生物学领域的大家。
“达尔文教授,很抱歉,我是经济系的,而且已经毕业一段时间了……”大玉儿没有想到达尔文会邀请自己到生物系,她可从来没有想过去研究什么生物学啊。
第九百五十二章 三字经(一更)
“他们这边的虽然有很先进的技术,但不是所有人都是正确的,难免会有些人胡说乱说。”索菲亚公主对刚才的事情抱怨了一句,也没有去多想,在她看来也许达尔文是个疯子。
萨琳娜则有些心事重重,在这边的许多见闻都颠覆了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她害怕之余又有一丝兴奋,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离经叛道。
李晋德在吃晚饭的时候发现了萨琳娜的异常,发现她有些失神,不禁觉得奇怪。
“你怎么了?”李晋德关心地问道。
“没……没事。”萨琳娜恍惚间答道。
“今天是你进入科学院的第一天,有何感想?”李晋德问道。
“很好,就是有些和我原来认识的世界不一样。”萨琳娜说道。
“我们东方讲究实用,觉得有用的去学便是。”李晋德不知道萨琳娜的观念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随意的话语也给萨琳娜带来了巨大的触动。
“你们这里的人还真是有意思,难不成只要有用,什么思想都能接受不成?”萨琳娜问道。
“可以这么说,但并不尽然,我们也会考虑自己的传统。”李晋德摇了摇头。
“原来如此……”萨琳娜若有所思。
两个人用餐完毕以后,李晋德令雇佣而来的佣人收拾碗筷,一个人在院子里踱步。最近他在参与筹建西方贸易公司的事情,事情比较繁琐,萨琳娜在吃饭的时候走神又让他有些操心。
“掌柜,我听说科学院有很多青年才俊,他们将来可能是官府的官员,会不会萨琳娜小姐看上了其中的青年才俊?所以用膳的时候才会频频失神?”当李晋德向几个手下询问意见的时候,得到的却是这样的推测。
“不无可能……如果真的是这般,我该如何是好?”李晋德有些焦虑。
“掌柜只要生米煮成熟饭,不就不怕她跑掉了吗?”手下答道。
“这如何使得,必须要明媒正娶才行。”李晋德严肃地说道。
“我也只是这么一说,可是科学院很多与萨琳娜小姐年龄相仿的才俊,掌柜一定要小心了。”几个手下向李晋德说道。
“你们这些人今天怎么都长着一张乌鸦的嘴巴。”李晋德表面上还不甚在意,内心却纠结不得了。
他最近忙于筹建西方贸易公司的事情,万一真的被什么人趁虚而入,将萨琳娜给拐走了怎么办?难道真的要和手下所说那般,生米煮成熟饭再说?
不行不行。李晋德摇了摇头,放弃了胆向恶边生的念头。
“掌柜还真是磨叽,看来我们还需要再找刺激他一下,实在不行就让厦门城掌柜的娘亲过来。要是李大娘知道掌柜犹豫不决,一定会将他和萨琳娜锁在房间里面,不完事就绝对不给他们出来。”一个学徒见李晋德不着道,于是对其他人说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当李晋德回到自己房间的门口时,听见了萨琳娜在念《三字经》。这可能是国学的启蒙读物之一了,李晋德自己小时候就要学会背诵,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其中的每一句。
李晋德耐心地等萨琳娜将《三字经》念了十几遍,才走进去。虽然她刚开始念的时候断断续续,不过有了注音以后,发音逐渐准确,念起来也比较流畅。
“你来了?”萨琳娜坐在她自己的床边,与李晋德的木床仅仅隔着三尺过道。
本来是两个人生病的时候,筱秀儿为了好同时看病所以让他们暂时住在一间房里。后来两人病好以后,李晋德手下的学徒和水手说什么也不给他挤进客房,于是他们两人就不明不白地同居在一起。
“这是汉语讲师给我和公主殿下布置的功课……”萨琳娜见李晋德进来,怕他刚才在门外听到了自己在念书,于是急忙解释。
李晋德看到她的脸蛋在烛火的照耀泛着红霞,不知道是倒映的烛光还是害羞。
“《三字经》要明白其背后的典故才好理解,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直接问我,这玩意我小时候可是背着滚瓜烂熟。”李晋德说道。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蔡文姬、谢道韫,这些都是人名?”萨琳娜向他问道。
“对,这两个人都是古代有名的才女,一个能辨别琴声,另一个擅长诗词歌赋。所以才有后面一句‘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也就是即使女子都如此聪敏,作为男子也不能落后,要勤奋向学。”李晋德解释道。
“她们两个的故事能和我说一下吗?”萨琳娜示意李晋德坐在她旁边。
李晋德说起熟悉的《三字经》,顿时来了兴致:“蔡文姬是东汉末年一个才女,曾经被匈奴抓去……”
“东汉是哪一个时期?”萨琳娜问道。
“东汉距离现在大约有1400年到1500年了,你看《三字经》中这句‘光武兴,为东汉’,你可以理解为光武皇帝建立了东汉。”李晋德尽量解释。
“那个时候我们西方好像是罗马帝国时期,不知道东汉还是罗马强盛?”萨琳娜问道。
“罗马?你说的是当时的大秦吧?”李晋德知道在汉代西方有一强国被官方称为“大秦”。
“至于谢道韫的经历同样传奇,她是东晋时一个宰相的侄女……”李晋德又为萨琳娜介绍谢道韫。
“东晋是哪一个时期?”
“……”
李晋德在萨琳娜半懂不懂的汉语能力下尽可能向她简单地介绍华夏的历史。
两个人谈的很久,以至于萨琳娜到后来靠在李晋德的肩膀上睡着了。
“后来谢道韫嫁给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但是婚姻生活并不幸福……”李晋德还在滔滔不绝,好不容易才发现萨琳娜睡着了。
“我怎么就自顾自地说了半天。”李晋德只好将萨琳娜放平在床上,然后为她盖上被褥。
从刚开始李晋德教她讲一个个字,到现在能够勉强交流,李晋德觉得殊为不易,汉语和背后的历史典故源远流长,不要说萨琳娜一个不列颠人,就是华夏普通的百姓,也未必会写、会读、以及通晓背后的典故。
第九百五十三章 海军部的蒸汽船订单(二更)
大连港造船一厂,厂长、船舶制造工程师、高级技术工人齐聚在厂房里面,还有人因为空间不足而站在吊桥上。一大早厂长将他们召集过来,说明有重要的事情宣布。
除了系统召唤出来的不列颠皇家制造厂的设计师、工人,辽南的汉人工人经过这几年的培养和成长,开始成为了造船一厂的中坚力量,他们之中一些天赋秉异而且勤奋的人已经晋升成为了工程师、高级技术工人。可见只要有一种尊重科学技术的氛围,配合适当的奖励机制,本土从来不缺少人力资源。
“今天清早我便收到了海军部的通知——海军部向我们造船一厂提交了一份订单,他们打算生产第一艘蒸汽铁壳军舰!”造船一厂的厂长宣布道。
“蒸汽铁壳军舰?!海军部终于同意建造蒸汽战船了么?”
“海军部是不是决定订购‘秘密级’蒸汽战船?”
“我们造船一厂要成为大连港唯一能够生产蒸汽船的造船厂了!”
厂房中的工程师听说自己等人在生产东方号布缆船后期设计的蒸汽铁甲战船得到了海军部的欣赏并决定生产,个个喜出望外。
造船一厂生产了这个世界第一艘蒸汽海运船“永昌号”、第一艘蒸汽布缆船“东方号”,如果能够制造出第一艘蒸汽军舰,造船一厂将彻底名垂青史。
“大家稍安勿躁,海军部的确是向我们造船一厂提交了订单,不过并不是‘秘密级’蒸汽船,而是一艘预计3000吨的中小型铁甲军舰,代号为‘试验级’蒸汽战船。这是海军部深思熟虑后得到的方案。”船长将海军部修改后的设计图纸展示给在场所有人。
“如果这艘‘试验级’蒸汽战船生产出来以后能够让海军部觉得物超所值,那么海军部以后可能会再向我们订购‘秘密级’蒸汽战船。因此各位务必要倍加努力,争取即使完工,建造过程中要保证性能可靠,若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及时上报!生产过程出了问题还能够通过追加预算和拖延工期解决问题,最怕将一艘不合格的战船交给海军部,到时候再出现问题,我们整个造船厂都会受到追究,而且以后别想要收到海军部的订单!”厂长提醒道。
“我们明白!”在场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工异口同声。
造船这个行业,最重视的就是安全可靠,出事是要追究责任的!
“你们看一下这个设想3000吨的‘试验级’是否可行。不只是要考虑船体本身,还要考虑在铁甲船上布置的火炮及其后座力、装甲……军舰和普通的船只太不一样了,我们第一次制造整船一定要小心又小心。你们看海军部的提议是否可行。”
厂长召集了一批工程师,对海军部修改以后的设计蓝图进行分析。
“这里有一些问题,海军部的人对蒸汽船理解不足……”
“还有‘试验级’比‘秘密级’要小,原来‘秘密级’是大型蒸汽战船,所需要的动力也是基于‘秘密级’考虑的,但是这样的动力系统对于‘秘密级’来说过于充足了,建议两座往复式蒸汽机、四座圆式燃煤锅炉即可,马力大概在5000…6000匹之间,航速在15节以上。”
工程师们七嘴八舌间很快就推出了他们设想的“试验级”蒸汽战船,并对修改后的设计蓝图进行再修改。
“15节航速还不够,海军部这次强调的是航速,最好把航速提升到18节。”厂长说道。
“如果航速提升到18节,可能需要六座锅炉,蒸汽机提供超过7000匹的马力,船只的吨位可能会从3000吨增加到3700吨。更强的动力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我提议在新的战船上面加上一个安装发电机的位置,为船只的探照灯以及船舱内部照明提供电力。”
工程师们再次热烈地讨论起来,对于这一艘具有试验性质的铁甲战船充满了期待。
“一厂还真是风生水起,他们已经造了两艘蒸汽船,听过他们又要生产第三艘蒸汽船,而我们二厂还在生产木帆船。”
“我们三厂还不是在给商人们生产木帆船?虽然他们花费几年生产东方号的时候我们生产的大帆船数以十计,但是毕竟用的是已经成熟的技术,没有什么挑战性。还是制造蒸汽船刺激!”
大连港内其他造船厂的厂长知道了一厂又要开工建造蒸汽铁壳船以后,受到了不小的打击。木帆船和蒸汽船差了一个时代,一厂一而再、再而三地生产蒸汽铁壳船,说明技术在不停地提升,而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