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玉儿见到楚云两人恩爱,不由有些羡慕,默默地夹菜。
纳尔逊在一旁喝酒想着怎么打下欧洲来给自己这个外孙,余成用眼神余光注意着戈雅。而筱秀儿、柳如是不知道想什么。唯一一个无忧无虑的可能就只有小女孩陈圆圆。
“等下开始放烟火了。”余成像是想起了什么事情,看了一下怀表。
“我们出去看看吧。”
楚云等人在吃的差不多的时候,从来到了外院,在这里可以遥遥看见烟火。
“柳姐姐,我看到了红包里面,两封都很多,圆圆怕弄丢了,全都给你。”陈圆圆裹在厚厚的棉袄里,灵动的眼神看向柳如是,对这个将她从苏州梨园里面赎回来的小姐姐很是感激,将楚云与艾拉给她的红包转交给柳如是。
柳如是当初可是想要用二百两白银将她赎出来,这笔恩情让她难以偿还。
“这可是军主和艾拉姐姐给你的……我改天去九州银行给你存上吧,以后就我们两个相依为命了,留下来给你考试用。”柳如是半蹲下来,对陈圆圆说道。
“嗯,圆圆以后也要考科学院。”陈圆圆点点头。
“大玉儿,我接下来该怎么做?余成现在不敢问我话了,会不会把他吓退?”戈雅凑过来,向为她出谋划策的大玉儿问道。
“我教你,只要这样这样……”大玉儿轻声说道。
“嗯嗯,我懂了。”戈雅连连点头。
筱秀儿在周围听着,为余成捏了一把冷汗,估计余成要被大玉儿玩的转转团。
艾拉将孩子暂时交给了府里的奶妈,然后与楚云一同出去。
“烟火开始了!”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众人看向夜空,只见有璀璨的烟火在空中绽放,先见烟火再闻其声。
嘭。烟火阵阵绽放。
“哇!”戈雅和筱秀儿两人都没有见过烟花,不由眼泛异彩。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很神奇?”余成走过来,还是有点想要和戈雅搭讪。
这次楚云为了逼他,都克扣了他部分年终奖给戈雅,要是没有好好把握住这个机会,真是人财两空。
“只是好看而已,有什么神奇的,都是用火药,我们讲武堂演习时用的火炮更加神奇。”戈雅说道。
余成再次碰壁,觉得一阵头疼,结果被戈雅给占据了上风。
“筱姐姐,听说十五天后就是上元节,城里有花灯会,你能陪我前去吗?”戈雅向筱秀儿问道。
“不行啊,那天我有约了。”筱秀儿微微蹙眉,拒绝了戈雅的请求。
“那该怎么办……”戈雅故意地看向周围。
余成站出来,抬头挺胸。
戈雅的眼光却跳过了余成:“大玉儿,你有没有时间?”
大玉儿摇了摇头:“没有时间。”
戈雅嘀咕了一下:“看来要去找曹变蛟了……”
“等等,我有时间。”余成听到是情敌曹变蛟要出来,赶紧说道。
“你确定?”戈雅再次确认。
“当然。”
“那我再考虑考虑。”戈雅想了想。
“戈雅,我看余成是军主的贴身侍卫,武功不错,如果有他陪你去花灯节,绝对没有人敢对你动手动脚的。”大玉儿在一旁给戈雅一个眼色。
“大玉儿都这么说了,那好吧。”戈雅眼珠子一转。
“一言为定。”欣喜的余成还不知道有了大玉儿在出谋划策,自己已经被戈雅欲擒故纵。
大玉儿见自己帮戈雅搞定余成,有些小得意,嘴角微微上扬。
站在艾拉身边的楚云将着一切看在眼里,他哪里看不出来大玉儿的小计谋。只是他也想要促成戈雅和余成的好事,并没有道破。
“军主您在想什么?”艾拉见楚云若有所思,不禁问道。
“没什么,我在想我们的儿子要生活在一个很好的时代了,火车有了,汽车和飞机也很快有的。”楚云搂住艾拉说道。
最快更新
第八百二十五章 汽油机与柴油机(四更)
在京城的一处小工厂外面,有背着火枪的士兵在外围巡逻,石壁上用漆刷着“闲人免进”的几个字样。即使是京城里面的居民,也不得靠近这里,否则会被士兵给赶走。这样的地方往往藏着九州军的科学技术。
“军主!”外面站岗的士兵见到楚云带着人前来,恭敬地敬礼。
“你们辛苦了。”楚云带着几个侍卫进到工厂之中。
在大年初四,这座工厂便已经开始重新运转。在工厂里面,有着一个个精巧的零件,还有身穿工作服的工人,已经盯着设计图苦思冥想的工程师们。
“军主到来了!”里面的工程师和工人们知道楚云到来以后,几乎所有埋头苦做的人站起来。
“军主您怎么来了?”奔驰的创立者戴姆勒出现。
“我听说你的汽油机研发到了紧要的关头,很快就要出来了,带我去看一下。”楚云可是给戴姆勒砸入了不少的资金,目标就是为了生产出合格的发动机!
“是的,这个发动机经过几次改良,已经从每分钟400转到每分钟1000转,而且可靠性、可批量生产性有了很大的提升。不过我们储备的汽油快要用完了,需要将南洋婆罗洲炼油厂的石油通过蒸馏法获取汽油,转化率大致在20%左右。”
“如果发动机能够获得成功,我们可能还需要建立石油储备,在未来,因为汽油发动机的生产和运用,将会需要大量的汽油。要是我们提前储存了大量的石油,一定能够大赚一笔!”戴姆勒对楚云极力阐述汽油机和石油资源的重要性。
来自未来的楚云当然知道内燃机和石油的重要性,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工业的基石啊。
楚云看到了老旧的发动机,比起他以前看到的现代汽车发动机要简陋许多,在楚云看来还谈不上惊艳,不过放在此时已经是时人所不能理解的高精技术,满满的金属感、精密的仪器、管道,让楚云觉得倍加亲切!两次工业革命,蒸汽机、内燃机,一个比一个复杂,所需要参与的人越来越多。
而到了二战时候通用计算机,需要美利坚动用大量的科学家,专门成立一个计划才能够发明出来。
“大概什么时候能够装车?”楚云已经迫不及待看到成品的汽车了。
“我们正在研究和改良汽车的结构,等到石油到位以后,由科学院下方的化学厂将汽油提取出来,便能够进行几次实验。”戴姆勒说道,“最迟今年年底,绝对可以生产出来可以正常行驶的四轮敞篷汽车。”
“这样的进度还是可以的。”楚云想了想。
戴姆勒所说的汽车并不是现代的汽车,而是最早的一代汽车,而在那之后,还要经过几代的迭代,才能够成为楚云认识的现代汽车。
“军主,我觉得使用柴油的压缩点火式内燃机才是未来,压缩点火式内燃机可以使用劣质柴油,热效率更高,可以达到26%左右,而且寿命更长。”另一个召唤出来的德意志科学家站出来。
楚云认出说话的人是狄赛尔,柴油机的发明者,他研发的是压缩空气方式点火的发动机。楚云为了弄发动机,将花费文明点较少、与发动机相关的技术全部都开启了,所以召唤出来的人物五花八门。
不得不说德意志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占据重要地位,戴姆勒、狄赛尔都是德意志的工程师,而且一个研究汽油机、一个研究柴油机,都是这方面的专家。
“汽油机和柴油机都很重要。你的柴油发动机研究得如何了?”楚云同样关心柴油机的研究。
“我来的比较晚,所以研究的进展也相对比较落后,不过以后柴油机可以运用在商船、舰艇上!”狄赛尔信心满满地说道。
“那你好好加油,我对柴油机也很看好。”楚云给狄赛尔吃了一颗安心丸。
管他汽油机还是柴油机,小孩子才做选择,楚云选择全都要。一个汽油机小组、一个柴油机小组,两个工作小组同时竞争也能够促进研发。
“是,我一定尽快研发出第一台实用的柴油机。”狄赛尔说道。
“我觉得汽油机还有着可以改进的地方,你们在按照目前的方案设计汽车的时候,同时继续改进汽油机。而且我们需要更大马力的发动机。”楚云比划道,“狄赛尔,你们小组不要将重心放在小车的发动机上,最好是能研究那种够驱动载重几吨的卡车的发动机。”
“军主,我看过您提供的卡车设计图,想要载重几吨,我们目前的发动机可能无法应对。在第一台实用柴油机研制出来以后,还需要继续进行改进。”狄赛尔为难地说道。
楚云一来就将他们小组研究的定位在大车型发动机上,让他们的压力很大。
“你们放轻松一点,这个世界上就只有我们在做这个方面的研究,最晚也是这几年的事情。有了汽车以后,我们就可以去讨伐大陆上任何一个地方了。”楚云了解两个工作小组大致的进展以后,有些宽心。
在他的定位中,汽油机小组主要研发民用汽车的发动机,而柴油机小组主要研发军用发动机,当然两者之间的界限并没有这么明确,汽油发动机也可以用来驱动重型卡车、坦克,甚至加工后还可以用来当航空发动机。戴姆勒成立的公司在二战的时候就生产过坦克、螺旋桨战斗机、卡车的发动机。
有了发动机以后,就有了可以机动灵活的车队。到时候组织一支机械化部队,完全可以从伊犁地区打到地中海,而无需动用大量的战马。
而且发动机的技术积累,可以减少以后研发螺旋桨飞机、燃气机轮船所花费的文明点。
“今年先研制出四轮小汽车使用的汽油机,明年需要出来卡车使用的柴油机。按期研制出来的话,当年的年终奖金翻倍,不然砍半。”楚云下了命令。
最快更新
第八百二十六章 无线电与海底电缆(一更)
“军主,柴油机明年倒是可以生产出合格的引擎,但是卡车的结构比较复杂,需要攻关的地方不仅仅是发动机,底盘、车身、还有制动系统都需要专门成立小组攻克才行,明年是决计无法生产出来的。”狄赛尔见楚云提出了研发目标,不由有些担心,卡车比起普通的三轮汽车要复杂了许多,而且对于他来说是一件从无到有的设计。
“我会让加派人手过来研究的,这两年先弄出雏形即可。”楚云想了一下,世界上第一辆内燃机汽车诞生以后,的确要过几年才研究出卡车。
如果凭借系统来单独开启卡车技术的话,楚云的文明点就不够用了,自己研发和生产还需要许多时间。不如先研究着,等到什么时候能够使用系统了,再以较小的代价将相应的人才召唤出来,以加速研究进度。
等到这个小工厂研究出真正实用、稳定的汽车,楚云打算建立一个汽车厂,垄断对汽车的生产。这个产业可是一个相当暴利的行业,能够带来持续的收益。
楚云又在工厂里面逛了一圈,看了好几个发动机模型,然后才带着侍卫离开了这里。
接下来楚云直奔科学院。在京城科学院的片区,不同的院系有着自己的附属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更多是偏向于将一些理论研究变为实用成果。
楚云到了物理系的实验室。
“麦克斯韦、赫兹,你们都在?”楚云在里面见到了两个电磁学领域的大师,一个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一个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他们也正在帮助楚云进行一个项目的攻关研究——无线电报。
“军主大人好!”麦克斯韦、赫兹见到来人是楚云,停下了手里的工作。
“军主大人一定是来看我们研究成果的。”实验室里面还有其他人。
楚云亲自将这些人召唤到这个时空,对这些人的名字都记得清楚。
“马可尼,无线电报研究得如何了?你应该知道无线电的运用场景有多广,我们三个舰队的战舰都需要一种新的联络方式来代替落后的旗语。而且不只是舰队需要,普通的商船也需要,在遇到海难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向附近的船只发送电报。”楚云对那个人说道。
马可尼,无线电改进和实用化的先驱。楚云让他过来,就是搞无线电报的!
无线电报可以延伸到有线电报所无法触及的地方,而且最适合海上通信,可以实现对海洋的控制,避免海军集团独立出去。战船与战船之间总不能够也用电线进行连接吧。
楚云还想要用无线电实现对东瀛、琉球、夷州、南洋等地管理。
“第一台无线电报的雏形出来了,可以在250米的范围内接收……虽然现在只有250米的距离,但是给我五年时间,就可以实现这里到东瀛的无线电通信……不过有线电报更加安全、稳定,传输的内容也更多。如果有可能,军主您还是应该铺设一条从京城到江户城的海底电缆。”马可尼向楚云介绍无线电报的研究成果,同时还是向楚云推介有线电报。
“这两年工厂一直在生产有铠装的海底电缆,从京城到南京城、广州城的有线电报绝大部分其实都在海下。”楚云其实一直在铺设海底电缆,相比陆地电缆,海底电缆不需要挖坑道、搭建支架,投资比陆地还少,建筑速度也快快,所以楚云优先选择建设的是从辽东到京城、再到南京城、广州城的沿海线路,就是因为可以采用海底电缆。
为了装载铺设用的海底电缆,甚至还出动了胜利号等大型帆船来装载电缆。不然前几天楚云才不会从广州府、南京府收到贺电。
接下来楚云还打算建立一条从京城到琉球、江户城的无线电,实现对当地的控制。
“无线电还需要5年才能够投入实用吗?可以提前给海军舰队使用?”楚云比较关心的是给三个舰队在作战的时候使用。
信息传递及时在军事中可是很有用的,甚至会决定成败。
“不行,我必须要保证无线电的可靠和稳定,不然海军太过依赖于无线电,一旦距离过远或者在海中遇到风暴等恶劣天气,无线电很有可能会失灵,到时候反而会给舰队造成困扰。”马可尼说道,“5年的时间并不算晚了,再过5年,就可以开设军主您说的无线电广播站。”
5年将无线电报投入实用,10年开设无线电广播站。楚云总觉得太漫长了啊,怎么什么科技研究都这么慢,估计到时候自己的儿子连酱油都会打了。
“好罢,你们不必有压力,专心研究就是,接下来一年我会在东瀛和京城之间铺设海底电缆。不管无线电到时候发展得如何,海底电缆终究是远程通讯的主要手段。”楚云想到在他以前的世界,海底电缆仍然是国际间最重要的通讯手段。
只是目前的电缆实际上能够传递的消息量与后世的电缆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铺设好海底电缆以后,用来联络远在东瀛的北洋舰队、东京分行、东京学堂足够了。
至于京城与高丽国的联络,可以从辽东城拉一条陆地上的电缆到平壤城,或者直接从京城直接拉一条海底电缆通往高丽。这两种选择都无不可,楚云还在考虑,还需要经过高丽国国王的同样。建设通往高丽国的海上电缆,重要性仅仅排在第三位。
排在第一位的是拉上京城通往东瀛的海底电缆,实现对东瀛的及时遥控,第二位的是拉上广州府通往南洋的海底电缆,让南洋进入华夏点报网。
目前好几个工厂正在昼夜生产符合规格的海底电缆,这些都是比较机密的事情。寻常的百姓只知道可以发电报了,但是他们几乎完全不知道背后有庞大的工业体系在支撑,连风帆战列舰都投入了海底电缆的建设。
第八百二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