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

第264章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第264章

小说: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如是本来见楚云答不出诗词出处,对楚云心底还有些鄙夷,听到楚云新颖的论证,想着怎样替陈子龙反击楚云,但是一时竟然无法想出该如何反驳楚云的说法。再细细回想楚云所说,有理有据,完全和以往接触的士子不留余力地吹捧孔孟之道不同。
    “在下并没有妄论之意,孔孟足以称得上圣人,至今我的思想也被他们所影响,但可惜的是很长一段时间,他们被人利用来当帝王的遮羞布罢了。”楚云继续说道。
    “罢了,你我不是同道中人,筱兄请回吧!”陈子龙也不爽了楚云,站身起来。
    “那么我等告辞了。”楚云朝陈子龙拱手。
    “可是这鱼……”戈雅见双方火药味十足,又眼馋这还没有怎么动筷的“太湖三白”,不由觉得惋惜。
    “戈雅姑娘,待会儿我请你去附近的酒楼吃,你爱点多少都行。”余成赶紧低声对戈雅说道,他知道楚云很少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这次爆发说明他真的生气了。
    “你说的,不许反悔。”戈雅眼珠子一转,失去“太湖三白”的美食,换来随便点其他太湖美食,似乎也不亏。
    “都听你的。”余成只想要赶紧让戈雅离开这里。
    陈子龙看着离开画舫的楚云一行人,不由嘀咕:“这人是京城来的,京城是九州军率先实行新政的地方,还真是可怕,一个个都不遵教化,完全不当儒家圣贤是一回事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柳如是眉目泛起涟漪,仍在回想楚云所说之话。这个男子似乎与她见过的复社、几社等士子很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并非是外表,而是整个思想,似乎他的思想超前了这个时代,就像是一颗黑暗中的新星。只是他到底是什么人?筱姓似乎没有什么人在当朝当过武官啊。
    “军主,您似乎动火气了?”余成不敢发问,也就只有艾拉能够问楚云。
    “不错,我所学的儒学,不是这个时代被扭曲的儒学,而是真正的儒学。要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千难万难。”楚云无奈地叹息。他也是爱之深、责之切,儒学对他的影响很大,但绝不是为了封建礼教服务的儒学。
    “军主不用心急,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改变这一切,一代人不够就两代人,三代人。只要我们掌握话语权,就能够将儒学扭正过来,使其更加适合潮流。”艾拉劝道。
    “你说的对,是我太过着急了。”楚云离开了陈子龙的画舫,湖风吹来,他也逐渐平静下来,“我再带你们去寻个店家,我就不信吃不到太湖的美食了!”
    众人上了太湖岸边,有不少本地的店家竖着旌旗,还有不少行脚商人,趁着太湖虎丘风云际会之际在此摆摊。江南地区本就是商业发达之地,小商小贩数不胜数。
    “几位客官要不要来我们小店一坐,我们这里可是有招牌的定胜糕,还有太湖三白、河蚌等湖鲜更是不用多说了。”一个在外边招揽生意的店小二见楚云带着几个女子,又带着护卫,知道楚云定是大户公子,讨好地过来说道。
    最快更新

七百四十四章 两极分化的文人(一更)
    店家里已经有许多的士子在那里纵情对饮,吟诗作赋,还雇烟花女子作伴,极尽风流之事。店小二端着酒壶、菜肴在各桌之间穿梭。
    “客官,这是您点的清蒸白鱼。”店小二小心翼翼地给楚云他们上菜。仅仅是通过楚云他们的衣着打扮,店小二便知道他们是大户子弟。
    “嗯……没有在船上遇到的那个小妹妹做的好吃……”戈雅尝了一口,不由说道。
    “嘘!”余成瞪了戈雅一眼,这不是没事找事么,楚云才忘记了刚才和陈子龙的争执,结果戈雅又要提起来。
    “哼。”戈雅不满地哼了一声。
    楚云在漫不经心地听着酒楼内士子们的谈论。他们多数在讨论即将开始的虎丘大会,话题中或多或少都离不开废除八股文的九州军。如果他们知道九州军军主楚云就在这店内,恐怕会集体炸锅。
    “忠清兄,我听说两三年前你去南京参加应天乡试,恰好遇到九州军攻打南京城,导致你错过了乡试。”
    突然楚云听到了身后有三四个学子的谈话。
    “唉,这也是造化弄人,谁能够想到十年寒窗苦读,在最关键的时候大明朝说没就没了呢。”那个被称为忠清的人说道。
    “九州军破坏了你的乡试,你们祖上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产田800亩也被九州军以贱价没收,可有恨意?”其中一个士子问道。
    “哪里没有恨意!最初的时候,九州军收缴了田地分给那些佃农,只是补偿了我们顾家一些许银两,导致我们顾家因此分家,各个分支分崩离析。我们这一支不得不想方设法经营一些其他的活计才能够生活下来。”顾忠清说道。
    顾家……顾忠清?楚云似乎以前在哪本书上面见过这个名字。古人都喜欢称呼对方的字号,那么这个忠清就是对方的字了。本名又是什么?
    只听见有一个学子问顾忠清:“既然忠清兄对九州军有所恨意,但是我为何听说忠清兄在秋初要前去南京城参加九州军的‘科学院入学考核’?”
    “本来我也是意兴阑珊,后来无意间翻到九州军出版的‘天下郡国图志’,发现世界除了我们华夏以外,竟然还有如此广大的陆地和海洋,实在是颠覆了我以往的观念。诸位有所不知,一年半以前苏州府已有《九州日报》发行,每半月一刊,我在过去两三年间,为了改善家族的处境,从昆山到苏州府做生意,每半月令报童将报纸送来,如此半年。《九州日报》上有记载九州军最近征讨了哪些地方,科学院在各门各科的研究有何进展,哪一段铁路正在修建,电报线又铺设到了哪里,简直就是匪夷所思。”顾忠清说道。
    “我们也看过那《九州日报》,上面的描述简直就是聊斋,他们说有会自己动的铁片车,可我从来没有见过。还有那照的黑夜和白天一样明亮的电灯,我也没有见过。大家都当消遣的乐子来看了。”其他士子说道。
    “眼见为实也是没错,不过我看天下间并非没有这等事物,而是还没有出现在我们江南而已。听说建造这些东西非常复杂,比如铁皮车,还要先修建铁路、而这个铁路又要设矿场、冶铁厂,等到所有的事情都弄好,铁皮车才能跑得动,没有几年时间是搞不定的。”顾忠清说道。
    楚云听着暗暗点头。江淮布政司、江浙布政司的确正在默默地开设冶炼厂制造铁轨,电报线路也正在铺设。可是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都是要按照年为单位才能够普及的,哪有可能没有前期的铺垫就直接出火车和电报。估计再等两三年江南地区就有冒着黑烟的蒸汽火车驰骋。
    但愿到时候这些士子别又闹出什么龙脉、祖坟之事来阻碍火车行进。
    “我看就是九州军在为我们画饼充饥,装神弄鬼。顾兄还是少看九州军的报纸为妙,免得受了他们的荼毒。还有那科学院并不是什么好地方,所学都是舍本逐末。我听说里面的先生还会在学堂教学如何建造房子、如何教学如何种田,真是可笑、可笑,我从来没有见过有这样的先生、这样的私塾。”一个士子说道。
    “就是就是,私塾不学四书五经,而是学一些瓦人、佃农之事,我看啊即使忠清兄你顺利进入了科学院,说不定出来后也就是管几片田地和几十号瓦人。”另一个学子也冷嘲热讽。
    “诸位兄台,农业是国家之本,农民地位何以低下?瓦人为我们建造屋舍,瓦人地位何以低下?管理好了天下亿万亩田地,普天之下的百姓都能够吃得饱饭,管理好了天下百万瓦人,普天之下的百姓都能有安定居所,岂不是好官?”顾忠清却说道。
    “忠清兄真是迂腐,管理田地又何须学种田,这些事交给下人去做就好了,我们士子只管修身齐家治国,哪能事事亲为。”众多学子哑然失笑。
    顾忠清还想要多说,但是欲言又止,他知道即使自己再多说也没有用,现在的他和以前那群志同道合的同窗产生了隔阂。
    顾……忠清?楚云总觉得很熟悉。这个人很明显是属于比较开化的年轻士子。
    在江南士子中,开始两极分化。大部分反对九州军废止八股文,属于旧派士子。还有极少数的新派学子受到九州军的影响,但是他们被夹杂在大量的旧派士子中,因为怕被当成异类所以不敢出声,只是暗中在准备科学院的入学考核。这个顾忠清便是其中一个。
    “顾忠清。”楚云又念了一遍这个名字,突然灵光一闪。
    顾炎武,字忠清!因为字恰巧和清朝有关,在清人入关以后,便改成了将忠清改成了‘宁人’。
    楚云还清楚地记得他的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他提出的经世致用、限制君权的思想,对后世有很大的启蒙意义,只是没想到这样一个历史名人,此时出现在了这里,而且还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儒生。

七百四十五章 一代宗师顾炎武(二更)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楚云知道的三个明末的思想家,其中黄宗羲已经被楚云任命为东京学堂的院长,此刻正在东瀛汉化百姓。而王夫之此时还是一个小屁孩,剩下的就只是顾炎武了。
    “忠清兄,时候不早,我们先返回客栈吧。”
    那桌的士子们酒足饭饱以后,便要离开。
    “这位贤弟可否赏脸和我们闲聊一下?”楚云在此时站了起来,邀请顾炎武。
    “兄台是……?”顾炎武本来想要和同伴们一同离开,不过见到完全不认识的楚云想自己搭讪,不由狐疑。
    “在下京城人氏,初次到来江南,有些事情想要向贤弟请教。”楚云拱手说道。
    “京城人氏,说不定和九州军有莫大关系,忠清兄不要和他们扯上关系,不然会被士林众人唾弃。”一个士子劝说道。
    “诸位同窗请先回去,我且留下来看他们有什么好说。”顾炎武却对他的同窗们说道。
    “唉,忠清兄已经完全变了一个人了……”几个顾炎武的同窗离开时,不禁窃窃私语。
    顾炎武也很无可奈何地坐下来,他接受了新思想,就根本停不下来,再也看不进去四书五经,估计不久以后再也无法和昔日同窗好友一同畅饮了。
    “贤弟请,未知贤弟名字。”楚云说道。
    “在下顾绛,昆山人氏,现在不过是一介草民而已。”顾炎武自嘲道。
    应该没错,这个时候他还不叫做顾炎武,顾炎武也是清人入关以后才改名的。
    “听顾兄弟所说,似乎想要考取九州军的科学院入学资格,不知贤弟是怎么想的?”楚云问道。
    “其实我也是有所私心,九州军目前在江淮布政司、江浙布政司就只设立了南京城一处考场,今年是第二次入学考核,人数已经较第一年要多了,越晚参与会试就越不利,如果提前一步进入科学院,以后仕途会快人一步吧。”顾炎武说道。
    “哈哈,顾兄弟的想法没有错,如果一个人有经世致用的才能,谁不想身居要职,好发挥自己的一身本事呢?”楚云说道。
    “私心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也是从官府买来了考核之教材,日夜研读,深受其影响,竟觉得新学甚有意思。此次科学院入学考核,我已有万全的把握。”顾炎武自信地说道。
    “不知道顾兄弟新学学有所成以后,打算有何作为?”楚云试探地问道。
    “当然是治国平天下,为万民谋福祉。我还想要到北方去看真正存在的铁皮车、电灯、电报。”顾炎武充满起来地说道。
    “铁皮车是什么?电灯、电报又是什么?”一旁笨拙地摆弄筷子的戈雅问道。
    不只是戈雅,就连筱秀儿也好奇地看向楚云。
    顾炎武注意到了一旁的筱秀儿等人,当他看到出生在江南的女子筱秀儿的时候,不由多看了两眼。但是出自读书人的矜持,赶紧将视线转移开来。
    “铁皮车就是用煤炭作为燃料驱动的火车,因为装货的车身以钢铁打造,所以又称为铁皮车。这铁皮车在铁轨上比马车要快要稳,还不知辛劳……”楚云简单地为几个不知道火车的人介绍,让顾炎武听得津津有味。
    “世间果真有如此神奇之事物?如若驱使之运用粮草,则十万大军使用粮草朝发夕至,再也叛乱也。”顾炎武不由想到将火车运用到军事上。
    “不仅如此,用来运用货物,可节省脚力,造福百姓啊。”楚云说道。
    楚云之后又向顾炎武介绍了北方已经开始普及的一些东西,并言明江南地方很快也会出现这些新鲜事物,顾炎武更是拍桌称奇。
    不只是顾炎武了,连筱秀儿和戈雅也听得入迷,仿佛楚云就像是一个说书先生,在向他们讲述那些神奇的事物。
    “听了兄台所说,我愈加坚定考取科学院入学资格了。不知道兄台究竟是做什么的,竟然知道怎么多事情,而且原理也知道如此详细,比《九州日报》的描述还要丰富。”顾炎武问道。
    “我以前在科学院待过一段时间,所以略知一二。如果以后顾兄弟能够考入科学院,我们也许还能够在京城相见。”楚云对顾炎武说道。
    “如果此话当真,到时我一定登门造访,与兄台讨论新学!”顾炎武听说楚云在科学院待过,不由羡慕不已。
    “好说。”楚云见此时的顾炎武接受了新学,不由庆幸一代宗师被引入了正轨,以后说不定能够成为科学院的大家,或者一个好官员。
    顾炎武见楚云精通“新学”,于是又和楚云探讨了科学院入学考核教材之中的一些疑惑之处,楚云有问必答,以至于顾炎武将楚云当成了半个神人。
    大概一个半时辰过后,楚云他们起身要离开,被邀请而来的顾炎武才依依不舍地与楚云他们告别。
    “军主,我看您似乎很器重那个士子。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将他安排进入科学院?科学院都是您亲手创建的,安排一个人进去只是一句话的事情吧?”余成在顾炎武离开以后,疑惑地问道。
    “在科学院成立之初,进入科学院没有成文的规定,自然可以大开方便之门,尽快培养一批一群新式人才。但是现在我们既然已经向天下人宣布要通过‘入学考核’才有资格进入科学院,便不能继续专断了。如果我为了一个人破坏了这个规矩,以后的官员就会争相效仿,科学院又会成为另外一个结党营私的地方。”楚云说道。
    “那万一他考核不过又如何?”余成问道。
    “这就要看他的运气了,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更何况我已经提点了他。”楚云意味深长地说道。
    科学院入学考核的教材他也参与其中啊,刚才他和顾炎武的探讨已经有些泄题了,正在要看他能够走到什么地步,还是要看他自己。
    “我……”筱秀儿感觉自己好像走了后门啊!
    “你不一样,那是我五年前的许诺,当时还没有这样的规定。”楚云说道。

七百四十六章 虎丘大会(三更)
    虎丘山在苏州城西北角,离太湖畔还有一小段路程。昨日早到的江南士子到太湖游玩,次日江南的士子几乎已经全部到齐虎丘山,简直就是空前的盛会,楚云相信加上商贩、仆人,这里的人群多达上万人。在古代除了起义以外,民间自发形成万人空巷的场景,简直无比罕见。
    虎丘山不过十丈高,并不算大,突然涌入万人,这山头上、山脚下人山人海。再加上士子们高谈阔论,显得更加嘈杂。有些无法上山的士子们只好席地坐在山脚下,怡然自得。
    “我看这些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