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样的话。
一些异族垂头丧气,颓废地躺在地上,
“这些就是流亡过来的莫氏王朝的人吧?人还真多。”侬绍周看到富州境内尽是异族面孔,几乎和富州本地的人要一样多了。
“可不是么!我们富州只有千余户人,一次性要接纳三千流民,很快粮食就会不够了。我们土司正在为此而头疼不已。要是强行驱逐他们的话,恐怕他们会进行暴乱。”富州土司的人不满地埋怨。
“他们莫氏王朝无力抵抗郑家是他们自己的事情,现在却跑到我们的地盘蹭吃蹭喝,还向我们寻求保护,真当我们是善人了吗?”九州军小军官张富不满地嘟囔。
在九州军五年的历史上,就没有做过这么慈善的事情!关内关外上亿人口都还没有彻底养活,这几年因为战乱死去的人口有数百万之巨,安南国的人说来就来,还给不给他们面子?
“这都是历来朝廷的态度,形成了一种习惯就很难改变了。以前朝廷使用的是制衡的策略,不希望一个统一的安南国出现。如果安南国其中一股势力做大,朝廷就会让我们云南布政司、广西布政司的土官支持落败的一方,以制衡强盛的势力。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了。两百年来都是这样。我们在与安南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对他们也日渐了解。”侬绍周无奈地说道。
“我们华夏强盛的时候倒还能够操纵安南国的势力,使得他们互相制衡。但是一旦我们内部陷入战乱,就会失去对安南国的控制。这样的制衡是无法长久的。必要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办法一劳永逸。”陈昱的眼中露出一丝凶狠的精光。
流亡在富州城内的莫氏王朝的人也注意到了新出现在富州的这一伙人。陈昱、张富和几十个九州军的正规士兵穿着的服饰和当地人格格不入,显眼的他们被围观。
“这群人从镇安州流亡过来,显然是镇安州的土司不愿意收留他们,沈明通这家伙孱弱,也不知道赶他们走。现在好了,三千张口,我看你们沈家要怎么喂得饱他们。”侬绍周不由有些幸灾乐祸。
他们来到沈家的府邸。这里的府邸有些像是中原地区的官府,只是占地颇为广阔,更像是这里的土大王,拥有着广泛的权力。
“侬绍周你这个臭小子,竟然敢公然诽谤老夫。”沈家府邸里有一个同样身穿丝绸,并以此为贵的土司走出来。他的身边还跟着几个安南国面孔的异族。
“诽谤你又如何?我看你要怎么养活额外的三千人。”侬绍周站在台阶下仰视沈明通他们,却不让半步。
以广南府侬家的势力,比起富州沈家要大一点,侬绍周还真不一定害怕他。哪怕现在是在沈家的地盘,要是沈家敢动他,那么侬家肯定要又要和沈家对砍个几十年。
“我们沈家与广东商人互有来往,虽然人口没有你们广南府要多,但是商品流通,却也不贫瘠。”沈明通说道,“更何况莫氏愿意将带来的金银珠宝与我们交换粮食,我们暂时还是能够养得起这三千外乡人的。”
“这是广南府土司侬绍周,不得不承认他的势力比我大,而且为人凶狠,不好相处。”沈明通为旁边的莫家人介绍侬绍周,同时又为侬绍周介绍莫氏,“而这位是莫朝第九代国王莫敬宽,因为国难而来我们富州避难。”
“广南府土司么?还请多多指教。”莫敬宽熟练地向侬绍周拱手。
他们莫氏与大明朝廷打过无数交道,与云南布政司、广西布政司也熟悉,当然是要熟悉宗主国的语言和礼仪。按照现在莫朝控制的十万人口,在云南布政司、广西布政司只是势力强大的土司而已,比起侬绍周、沈明通的人口要多。但是云南布政司、广西布政司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土司,要是这些土司倾巢而出的话,以桂林之战的规模就能顷刻间覆灭莫朝。所以莫敬宽对于这些土司还是相当尊敬的。
“请我多多指教没用,我们侬氏才不想卷入你们安南国这趟浑水。这位是九州军派来我们广南府的广南府宣政使,他将会上报给军主,由军主来判决你们的命运。”侬绍周对莫敬宽说道。
“我乃是广南府宣政使陈昱,你们有什么请求可以向我说明,我会上报到云南布政司,他们再转达给京城。军主将会决定你们的命运。如果军主大人要助你们一臂之力,可能会出兵帮助你们,如果不行,可能你们会被驱逐出境。”陈昱对于流亡到这里的莫氏王朝不怎么感冒。
莫氏王朝不过是一个十万多人的混合部落而已,对于九州军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至少陈昱是这么想的。
“我听闻大明朝廷被九州军朝廷取代,但是华夏历来是我们的宗主国,即使是改朝换代,仍应当在属国有难的时候出手相助啊。”莫敬宽焦急道。
第四百九十二章 来自南洋的人
广州十三行的码头,有一艘木船乘着七八月的海风返回广州府,停泊靠岸。这些广东来往南洋贸易,将广东的丝绸、福建的茶叶等在南洋畅销的商品贩卖到南洋,而后又将南洋地区的珍奇异宝,更多的是白银和黄金,源源不断地运回广东。不过只有每年七八月的时候,当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吹向大陆时,这些前来安南国贸易的商人这才能够返回大陆。
“终于回到广州府了,还是家乡好啊。”一个商人看到熟悉而稍显陌生的港口,颇为感慨。
“这里就是广州府?果然是十分富庶,竟然如此金碧辉煌。我以为我们安南国的会安港汇集华夏商人、东瀛商人、佛郎机商人、西班牙商人、雅加达商人,已然是这片海域最为繁荣的港口。但是和广州十三行相比,我们会安港却是小巫见大巫。”一个安南国打扮的年轻人见到开始日益繁荣的广州十三行,不由震惊。
广州十三行早在大明还没有灭亡的时候,就已经被九州军给实际控制了,隐隐成为东南沿海地区和江南相提并论的重要商业地区。
“咦,那座建筑是什么?未免也太过高大了吧?”来自安南国的年轻人注意到了岸边的一座石质建筑。
虽然那座建筑还没有彻底完工,顶端有木棚青纱罩住,防止碎石掉落下来,但是已经隐隐可以看出来,这是一座高大十多米的庞大建筑!如果只是单纯的高大也就算了,而且这座建筑占地宏大,建筑风格也十分超前,让人一眼就注意到。
“那是粤海关大楼,去年就在建造了,雇佣了我们本地好几百工人,投资的银两听说不止十万,是以后管理我们广东、琼州所有对外贸易的场所,也会成为广州府的标志性建筑。”返回家乡的广东商人自豪地说道。
船舶靠岸以后,便有海关小吏走过来。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船只?”海关小吏问道。
“我们是广州府本地的商人,从安南国的会安港贸易回来。”下船的广东商人说道。
“请你们派个代表到临时海关处进行报关,如果有从海外买回来的货物,需要征收关税。”海关小吏说道。
“感谢官爷提醒。”广东商人转头向一个管家一样的人说道,“你前去海关处进行报税,务必要诚实,不可偷税漏税。”
“是,掌柜的。”管家打扮的人答道。
“管理井然有序,不愧是天朝上国。”来自安南国的年轻人更加钦佩,原来仅有的一点傲气全都收敛起来。
“我带你去广州府的府衙,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应当在那里能够见到两广总督熊文灿大人。虽然我在家人的书信里面得知,大明已经被九州给取代了,但是基本上各省各府稳定,尤其是我们广东更是稳定过渡。熊文灿大人出任广东第一任民政官,仍然管理这里的大小事务。”广东商人说道。
“有劳兄长了。”安南国的年轻人说道,“对了,为何我没有看到传闻中驻扎在广州府码头的南洋舰队?听说南洋舰队拥有大量的战船和火炮,接连打败了纵横四海的郑芝龙,还有尼德兰人,船队一定十分壮观。”
“可不是吗?如果不是有南洋舰队清剿了这片海域上的所有海贼,我们这些商人出海哪有现在这么安稳?现在能够威胁得到我们船队的也就只有海上的暴风和隐藏在海底的暗礁了。即使要收一定的关税,也比遭遇海贼的代价要低。”广东商人说道,“不过南洋舰队不一定会驻扎在广州府,而是在广州府、厦门、香港半岛、潮汕港口、厦门港口、夷洲、琼州等地出没进行训练和巡查。广州府只是南洋舰队的总部而已。”
“一支舰队就支撑起了这么大一片海域,真是令人吃惊,可见其厉害。”安南国年轻人说道。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当初十八芝有战船上千,不照样被九州军给吊着打吗?现在郑芝龙还成为了北洋舰队的司令官,尼德兰人被驱逐出夷洲。有这样的舰队支持你们安南国阮家的话,你们一定能够推翻郑家,一统黎氏朝廷,建立起你们阮家的朝代。”广东商人说道。
“不过我听说几年前郑家曾派人到辽南向九州军购买了一批火器,之后的几年内又陆续买了几批火器。九州军的火器精良,在这几年前郑家陆续从九州军得到的火枪有八千支左右,子弹数十万,还有火炮几十门。他们凭借火枪兵和象兵突袭我们修建的长城,在三个月前攻克了我们的第一道长城,我军镇守在第一道长城五千士兵大部分阵亡。如果不是我家主人及时率万余士兵增援第二道长城,用佛郎机炮及时挡住了郑主的攻击。不过虽然避免了灭顶之灾,但是我们的火炮在这次袭击中受损大半,弹药也消耗一空,将士伤亡近半,几乎是处于灭亡的边缘了。”安南国阮家的年轻人无奈地说道。
“那为何不向雅加达的尼德兰人或者马六甲的佛郎机人购买火炮?以往你们都是从他们那里购买火炮抵御郑家的。”广东商人问道。
“雅加达、马六甲这些外洋人自己内部也有纷争,经常为了争夺地盘开战,火炮都不足他们自己使用。如果要向他们购买一大批的火炮的话,他们需要从西洋运来。听说西洋也在打仗,我们家主怕火炮运来之日,郑家已经兵临城下了。”阮家的人说道。
“原来如此。看来郑家这些年在九州军的支援下,已经成为安南国最大的势力了,严重威胁到你们阮家的安全。”广东商人说道。
“郑家原本就是我们安南国里面最大的势力,拥有上百万人口,我们是依靠佛郎机人的火炮才能与他们抗衡,然后郑主有了九州军不逊色于佛郎机炮的大炮以后,我们就没有了任何的优势”阮家的人头疼道。
第四百九十三章 属国的请求
“我们是来拜访广东民政官熊文灿大人的,麻烦禀报一下。”广东商人来到广州府衙。
现在的广东商人成为了九州王朝诸多势力中比较强势的一个势力,靠贸易和商人发家的九州军打破了以往重农抑商的传统,比起以前盐商出身的张士诚还要重视商业,所以一旦有大商人保证有要事拜访民政官,当地府衙也是不敢轻易怠慢的。
“熊文灿大人乘坐南洋舰队的船只北上到辽南去参观工厂了,现在由内政大会同时进行重大决策。”广州府的官员说道。
“这样吗?只是我们这件事情,不方便让太多人知道。广州府内还有什么能够联系到京城,也就是军主的官员吗?”广东商人问道。
“能够联系上军主的事情?你可要知道,现在军国大事都是由军主决定的,他日理万机,如果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就耽搁军主的话,恐怕要追究你们的责任。”广州府的官员提醒道。
“这点小民是明白的,我们这件事确实是重要的事情,如果不是军主关心之事,我们哪敢要上报给军主?”广东商人说道。
“这样吧,虽然民政官熊大人不在,司法官、检察官也还没有到位,但是我们广州府确实有人可以直达军部,让军主得知。”广州府的官员提示道,“南洋舰队的司令官邓千龙将军因为身体有恙,这次南洋舰队东巡夷洲,他没能亲自带领舰队前行,正在广州城内休养,相信如果是紧要的事情,他应该能够帮上忙的。”
“原来南洋舰队司令官大人就在广州城内?真的是这样就太好了!”安南国阮家的人惊喜道。
“有劳了,我们这就前去拜访邓千龙将军。”广东商人拱手道。
广州城内的一处宅院,已经被邓千龙给买下了,还雇佣了几个仆人看护庭院。当他听明广东商人和安南国阮家人的来意以后,便立即接见了他们。
“咳咳,最近身体不适,招呼不周,还请你们见谅。”邓千龙让下人给广东商人和安南国来使上茶。
“哪里的话,邓将军在身体不适之余还能接见我们,是我们的荣幸。”广东商人连忙说道,“我是本地商人潘虎,而这位是安南国阮家的谋士,效命于阮主的阮有镒。”
“阮有镒是吗?欢迎来到我们广州府,不止有何贵干?”邓千龙脑袋有些迷糊,不过当与来自安南国的人谈话时,又有些兴奋起来。
他已经能够嗅到其中的机遇,或者说是战争的气息。
“在下代表阮主而来,是向贵军请求购买一批火器,以抵御安南国郑主。希望贵军能够看在我们阮主与华夏商人的友谊之份上,卖与我们火器,我们愿意以公平的价格向你们购买。”阮有镒说道。
购买火器?邓千龙想了想。现在不仅仅是民间的广东商人、江浙商人、闽地商人在和南洋诸国、西洋诸国进行贸易,而且官方也在和这些地方进行贸易,每年光是利润都多达几百万两白银,使得全世界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华夏。而与安南国的贸易,早在楚云还在辽南的时候就开始了。
有一段时间辽南运至安南国的一批货物还被广东海岛刘香给劫走了,间接导致九州军海军南下向郑芝龙他们讨要说法。
这样的贸易持续了好几年,特别是最近几年楚云为了筹集入关的军费以及为了将安南国的战争升级,更是将大批大批落后的旧式火枪卖给了安南国郑家。只是对安南国缺乏太深了解的楚云也没有想到,自己出售火炮的行为刚开始还没有什么,但是后来已经逐渐打破了安南国的均衡,使得本来就强大的郑家开始一家独大,差点就突破了阮家最后的防线,而且还北伐消灭了莫家,让莫家逃到了云南。阮家则不得不搭着广东商人的货船来到广州府向九州军求援。
“我记得我们九州军官方支持的是郑家,特别是火器交易也是和郑家做的,这可是军主的态度啊。”邓千龙为难地说道。
“请不必这样下断言。郑主势力一家独大,而且他素有野心。在我离开安南国之时,他已率兵三万北伐高平,将莫家主力击溃,莫家国王不知所踪。我们阮氏为了抵御郑主,也在安南国中部长城之处损兵折将。如果最后连我们阮家都失守了的话,安南国会全部落入野心勃勃的郑主手里,恐怕这不会是天朝上国愿意看到的。以郑主的野心,说不定会向北部侵吞天朝的土地。”阮有镒忧心忡忡地说道,似乎他比九州军还要关心云南、广西等地会受到郑主的侵吞。
“邓将军,我在阮氏控制的会安港进行贸易,对安南国局势有所了解。阮家重视贸易,带领臣民开发荒野,百姓安居乐业。而郑主占据干燥的北部地区,仗着人口众多,穷兵黩武,若是由他们完成安南国一统,恐怕会觊觎我们两广之地。”广东商人潘虎说道。
“嗯……你们所说有理。不过这件事是安南国内部的纷争,与我们九州军无所相关,我们九州军之所以支持郑家,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