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镇的大顺军将领一触即溃,被大顺军摧毁的宣府镇没有任何防御能力,剩下的守军直接向第九步兵旅投降。居庸关的明军守将听说宣府镇的大顺军投降后,转眼就向复辽军投降。
之后复辽军收复京城、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的消息传来,更是坚定了居庸关守将投降复辽军的决心。所以在第九步兵旅到来前,他们就是死也要挡住李自成,立下投名状!
居庸关一投降,加上宣府镇失守,致使李自成的残兵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处境。
北边有山海关,西边有居庸关、宣府镇,南边有京师,四面八方都被复辽军给占领了。他们被夹在中间,那么多人想要逃出生天都很困难。
“北方退路已断,复辽军随时会进行合围,我们该如何是好?”困守昌平、居庸关一带的刘宗敏焦急地向李自成请示。
“强攻居庸关,我们怎么来的,就怎么杀回去!”李自成怒道。
“万万不可!在居庸关下耽搁太多时间,山海关的追兵随时可能会到来的。到时候他们里外夹击,我们就插翅难飞了!”刘宗敏不客气地反对冲动间李自成做下的决定。
在现在这种绝境,他完全没有必要给失败的李自成一点儿面子!
然而刘宗敏的话才说完,山海关方向的地平线上就开始烟尘滚滚!马不停蹄的复辽军大部队杀了过来!
追杀在最前面的是科尔沁骑兵旅和满桂率领的宁远铁骑!两支马军合并以后,有上万人马,嘶吼啼叫,浩浩荡荡!
“斩杀李自成者,赏银三千!”吴克善高举骑士剑,夹击马腹,带领科尔沁骑兵旅开始加速!
“兄弟们,我们宁远铁骑不比蒙古骑兵要差,让他们看看我们的斗志!”英勇好战的满桂不甘人后,同样率领宁远铁骑冲击上去!
两支铁骑如同两个粗黑的箭头,迅速贯穿陷入慌乱的大顺军中!此时的大顺军已经没有二十万人那么厚重,他们不过两三万人,不比追杀他们的骑兵要多上许多,轻易就被骑兵部队给贯穿!
战马上的骑兵借助强大的惯性,长剑马刀如同切割豆腐一样轻松斩杀地上惶恐万分的农民军。
“闯王快走!”刘宗敏到了关键时刻还是选择护着李自成逃走。
至于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两三万大军,则被他们抛弃在了身后。
“本王不走,我要与复辽军拼个你死我活!”李自成被逼入绝境,终于奋起想要挣脱开刘宗敏他们的束缚。
“陕北我们还有数万人,还有河洛地方牵制洪承畴的高氏等人带领的十万大军,我们未必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闯王你就算不为后方的将士着想,也要为大嫂着想啊!”刘宗敏吼道。
“可恶……”李自成咬牙切齿,“我们走!”
科尔沁骑兵、宁远铁骑两支东亚强大的骑兵部队全力扫荡之下,失去指挥的两三万农民军陷入被一边倒斩杀的局面。他们的命运比起在山海关被俘虏的士兵还要惨。
因为追杀李自成的骑兵也不知道李自成会不会混在他们之中,所以是不可能放过他们的,就算是投降也是战斗后期的事情了。
居庸关上的将士看到凶狠的大顺军在复辽军骑兵的打击之下迅速溃败,看得目瞪口呆。本来他们以为自己和凶残的大顺军之间就差了一筹,现在看大顺军离复辽军差了不止一筹,那自己和复辽军相比岂不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幸好我们提前改旗易帜,没有放走李自成过关,否则我们就要身首异地了。”居庸关监军见状,吓出一声冷汗。很难想象如果他们放过李自成,被李自成率领大军逃回去的话,追杀李自成的复辽军将士会不会迁怒于居庸关,使得居庸关和宁武关落得一样的下场。因为大明朝廷抹黑复辽军的宣传,以及神秘兮兮的辽东、辽南的陌生,复辽军以前在大明将士的耳中风评可是很差的。
“准备好饭菜,迎接复辽军!”居庸关守将昂头挺胸,为自己做对这次的选择感到骄傲。
他感觉就连普通士兵看他的眼神,都充满了崇拜。
科尔沁骑兵旅和宁远铁骑一面倒的屠杀持续了好一阵。之后大量的农民军丢下兵器跪在地上求饶。骑兵如入无人之境,让他们心里崩溃,根本没有要抵抗的勇气了!
“可否发现了李自成?!”吴克善一脸戾气。
他经历山海关之战,又一路追杀李自成,一直无法抓获这条大鱼,实在让吴克善烦躁。抓捕李自成可是天大的一个功勋,那是可以为科尔沁部落争夺的荣誉!
“大人,没有李自成的踪迹,属下怀疑他们逃入山林了!”一群科尔沁骑兵审讯了俘虏以后,没有发现李自成。
“留下部分人马看守俘虏,部分骑兵前去封锁各处通道,其余人下马随我到山林中追踪李自成!就是他逃到天涯海角,我吴克善都要抓到他!”吴克善恶狠狠地说道。
“好兄弟带上我!李自成他们一路屠杀,导致山西、宣大十室九空,我满桂也发誓要抓住他!”满桂骑着马匹过来说道。
他已经有两年没有打过这么痛快的战斗了。与复辽军对峙的两年双方都是些小摩擦,这次重新投入战场,让满桂觉得畅快淋漓,竟然不知疲倦。
“好,我们一同入山追捕李自成!”吴克善说道。
最快更新
第四百四十章 大同总兵的决定
复辽军漫山遍野搜捕李自成的时候,大同总兵王朴不安地在自己的庭院里等待消息。
最近的局势变幻多端,让胆小的王朴心惊胆战。前方每传来一个消息,就要吓一大跳。
“总兵大人,大事不妙!复辽军已经破关而入,攻占了宣府镇!居庸关也宣布向复辽军投降!”一个参将走入庭院,一开口就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看来大顺军是真的要覆灭了。这个短命的大顺军,这可要我怎么办?我们投降大顺军比宣府镇、居庸关要早,现在却被他们给抢先了。如果复辽军追究起来,我这个大同总兵就要到头了。”王朴忧虑地说道。
宣府失守,加上京城和山海关传来的消息,王朴对天下大势已有判断。
“大人你还想着大同总兵呢?还是小心你我这条小命的好。”参将说道,“大同关外已经出现了蒙古骑兵的踪影。这些蒙古骑兵疑是投靠了复辽军的察哈尔骑兵。他们在征战漠北之役中是复辽军的急先锋,现在出现在关外,那肯定就是窥视我们大同府!”
“你是说察哈尔骑兵?来得好啊,来的好啊!”王朴突然拍手叫好。
“蒙古骑兵即将破关而入,大人为何反而叫好?”参将不解地问道。
“本官正愁如何与复辽军接触,现在察哈尔骑兵来到关外正好。我们向他们投降,那就相当于向复辽军投降。复辽军如果可以兵不血刃地拿下大同府,应该会给我们记上一功的。”王朴说道。
“我们不象征性地抵抗一下?”参将问道。
“象征性抵抗给谁看?如果朝廷在的话,还有这个必要,不要现在朝廷没有了,完全没有必要了,徒劳牺牲将士的性命。”王朴说道,“快,令人准备笔墨纸砚,本官要亲手写一封降书,送去察哈尔部落。”
察哈尔部落原来是黄金家族直系的林丹汗的直隶部落,人数众多,而且在草原很有影响力,楚云单独在察哈尔部落成立了察哈尔骑兵旅,曾经参与征伐漠北三大部的战役。这次楚云给他们的命令是攻占大同府,并向代州、太原府方向运动。
察哈尔骑兵刚刚在大同府的北长城段集结,王朴的降表就到达了。这让察哈尔骑兵一阵郁闷。
马刀因为要发生战斗而磨利,此时对方不战而降,让战意昂然的察哈尔骑兵像是一拳打到了棉花上。
“不如我们假装没有收到王朴的降表,先杀入关内与明军战斗一番?”甚至有察哈尔骑兵旅的军官是这样想的。
“不行,归化城的辽南骑兵旅在看着,而且这样做明显是违抗了军令,让军主知道,不只是我们察哈尔骑兵旅,而且我们察哈尔部落的名声都要搞臭了。”
“军部之前已经安排,如若大同总兵投降,则入城接管其部,并分兵前去控制雁门关,等待军部进一步的命令。”有察哈尔部落的军官说道。
“我只是说个气话而已。如果真要作战,难免会牺牲我们察哈尔部落勇士宝贵的性命。能够安然无恙拿下大同府总的来说是一件好事情。”之前那个想要假装没看到降表的察哈尔军官说道。
随后察哈尔骑兵旅愉快地接受了大同总兵王朴的投降。大同北部关隘开放,察哈尔骑兵毫发无损就占领了这座边关重镇。
大同总兵王朴见京畿、河北、山西等地除了复辽军和残余的部分大顺军以外,就剩他自己这一部分兵力还算是独立,知道大势已去,于是连大同城都打开,迎接复辽军。
“唉,没想到我王朴才成为总兵不久,屁股都没坐热,仕途就戛然而止了。”王朴大致也清楚自己的反复无常,在复辽军以后肯定难以得到重任。
于是他将官脑、官服整整齐齐地放在桌上,换上布衣,打算自行罢官归隐。
“总兵大人您这是何苦?以您的身份地位投降复辽军,就算以后的职位做不到总兵,起码也不会太低啊!”王朴的幕僚们见他要罢官,都来劝阻。
“两次不战投降,我镇守大同府,可是没有尽到一点职责,还有什么脸面面对百姓,面对同僚。罢了罢了。”王朴带着家奴走出总兵府邸。
在王朴的府邸外面,聚集了一批大同府的百姓,他们一见王朴出来,就向王朴跪拜叩头。
“这……你们这是何故?”王朴吓了一跳。
一个小民说道:“总兵大人保境安民,使得我们大同府分毫无损,请不要罢官!”
王朴哭笑不得。他没有想到因为自己的怯弱,反而使得大同府在这次动乱中反而落得了一个好下场。
仔细数起来,太原府、代州、宁武关、宣府镇被李自成血洗,河北天雄军全军覆没,也被南路军糟蹋,十室九空。但是大同府因为王朴投降李自成以后也没有让李自成进城。现在王朴不交战就投降复辽军,使得大同镇始终没有爆发战斗,这批小民也因此苟活了下来。
“各位乡亲父老,我王朴贵为大同总兵,保境安民是我的职责。可是我没有能力驱逐进入大同府境内的敌人,那就是我失职。”王朴说道。
“我们这些市井小民只知道谁能让我们活下来就是对我们好,谁让我们有饭吃谁就是青天大老爷!”有人嚷嚷道。
“宣府和太原府白骨累累,我们大同府却除了城外一些农田被糟蹋以外,不曾死去多少人,那都是因为总兵大人的功劳啊!”
这回可解释不清了。王朴羞愧万分。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但是间接带来的好处却让老百姓歌功颂德。
“总兵大人您先别急着罢官,我们先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能护住大同镇内的百姓一点是一点。”幕僚劝说道。
“唉,我王朴是没有古之大将那班有玉石俱焚的勇气,不过如果能够庇护一方百姓还是心甘情愿的。也罢,我就先厚着脸皮留下来等待复辽军的审判吧。”王朴说道。
最快更新
第四百四十一章 楚云的态度(第五更)
复辽军入城以后,控制各处城门,然后封锁紫禁城,遣散紫禁城内的宫女和太监。这些宫女和太监离开之前,需要经过检查搜身,以防有人私带文物出城。
紫禁城毕竟是华夏文明的一座瑰宝,楚云想要完好地保存这段历史。随后楚云移居北城的定国公府,没有入主紫禁城的意思。这样的态度让大明官员和许多复辽军自己人都在捉摸楚云想要做什么。
大明官员在午门见过了楚云之后,楚云没有透露什么意向,只是稍微安抚一下众人,就让他们离去。
心里忐忑不安地大明官员们在第二天又聚集在一起,在讨论自己接下来可能面对的命运。
这些大明官员汇聚在京城的茶楼,抒发自己胸中的郁闷。至少复辽军进城以后,气氛显然比大顺军控制京城时要缓和了许多,对于这些前朝旧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你们说楚云到底心里想着什么?他是想要取代朱家成为帝皇,还是要拥立皇室,匡扶大明?”一个大臣再次将这个令文武百官争执不下的问题抛出来。
果然这个问题一提出,众人又是一顿嚷嚷,叫茶馆里好不热闹。
“你们都够了,楚云怎么想,我们说了又不算。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我们的前途?我听闻辽东、辽南大量启用新式官僚,他们成立科学院培育了一批备用人才,足以派遣到各府各县,也能够取代我们。这样下去我们都要退休养老了!”一个大臣提出一个令众人更加担忧的问题。
楚云想要怎么做他们还真说了不算,但是个人前途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他们的新式官僚不就是学了些新学识吗?以你我的能力,也能掌握他们所学所用。”另一个颇为自信的官员说道。
“你都一把年纪了,还真以为自己和十年寒窗苦读一样能识能记?我看还不如帮复辽军联络各地官员,为自己捞得一些功劳。以后楚云念到我们的功劳,还能给我们一官半职。”颇为实在的官员说道。
“话说回来,我们的财产、地契都被李自成那伙贼子被抢走。现在闯贼败走,所有财产应该都在复辽军那儿,不知道我们能不能请求复辽军将财产交还给我们?如果我们取回我们的家财,那么就算当不成官了,还能当个富家翁不是吗?”更加实在的官员说道。
取回自己的财产?绝大部分官员眼前一亮。差点都要忘记这一件事请了!要是能够追回自己的财产,那可是足以养老的积蓄啊!
“可是复辽军有那么好心吗?这笔财产对于他们来说是战利品,如果还给我们是楚云大发慈悲,不是他们一定要尽到的义务啊。”一个官员说道。
“如果复辽军想要取代朝廷,那他们就应该做到保境安民、退还以前流寇劫掠的财物。否则我们就引天下悠悠之口,口诛笔伐,想必楚云应该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贪图我们的财物吧?”
茶馆里的商议一阵接着一阵,反正他们都是亡国之臣了,破罐子破摔。
大明旧臣在担忧自己的前程时,复辽军的各级军官也在关心自己的前途。
复辽军作为地方军队起家,军队的权力比较强大,楚云的决定,也决定了整个复辽军的决定、这些军官的前程。
“军主一直不表明态度,难道他是想要拥立皇帝?不然他怎么会救崇祯这个小兔崽子?”杨太来回不安地踱步。
“那也不好说,说不定军主只是觉得要夺取朱家的江山,对朱家有些愧疚,想要留点血脉而已?”刘兴柞同样不安,他一屁股坐在定国府前,手里还抓着一个牛皮囊水袋。
这些旅官在攻陷了京师以后,那都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改朝换代,成为开国功臣,封侯拜相!没有人能够抵挡住这样的诱惑!
“我们能不能够找一个人前去打探一下军主的意思?”比较沉稳的昌义提议道。
“好好好,我老杨快要忍不住了,那就你去探军主的口风吧!”杨太努努嘴,向刘兴柞说道。
“你大爷的,你想要知道那你就去啊!”刘兴柞顿时急了。
要是太着急,让楚云不满的话,那就落下个坏印象了。
一干将领互相推辞,结果还是谁都不愿意去当这个探口风的人。
一群敢带一万士兵去怼十万人的军方大佬们,到了这件事却是想不出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