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0多倍,也是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安全的船只,结果照样撞上冰山沉没了。
孙传庭听得一愣一愣的,他无法理解螺旋桨、防水隔舱、蒸汽机这种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对于楚云和郑芝龙的交谈一知半解。不过听他们两人所说,一切有板有眼。
“这铁船若进入水中,不会沉没吗?”孙传庭不解地问道。
“我们前几天下水试航过,这艘船只完全可以在大连港内进行航行,足以说明其可以胜任近海航行的重任,至于远洋的航行,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测试。”郑芝龙说道。
“果真如此?“孙传庭始终难以置信,一艘铁甲船,怎么可能在大海上能够漂浮起来?
楚云看着这艘铁甲船,已经在上面忙碌准备的船匠水手,颇有些心酸。两年时间的准备,才有这么一件作品,而且这还是楚云在中途不断地通过工业革命技术开启新技术和召唤造船的人才,才制造出来第一艘实用的蒸汽机船。光是消耗在这上面的文明点,都超过十万了,银两也没有少花。
“今天我们就来尝试一下吧。走,我们上船。”楚云带着郑芝龙等人从船坞上方的架子上面下来。
有一个铁架依靠在船舶边缘,楚云他们通过铁架可以上到甲板上。
“孙传庭,你也上来。”楚云看到孙传庭在下面十分犹豫着要不要上船,“就算船沉了,这里有这么多水手和士兵,救出我们搓搓有余。”
听到楚云保证不会溺水,孙传庭才有点不情不愿地走上了甲板。
“打开挡水坞门,进行试航!”郑芝龙对周围工作的船匠和水手说道。
随着挡水坞门打开,越来越多的海水灌入船坞之中,铁甲船开始微微摇晃起来。
“军主扶紧船杆,有点摇晃是正常的事情。”郑芝龙说道。
其中就属孙传庭最为紧张了,毕竟他对铁甲船是否能够漂浮在海面上感到十分怀疑。
海水越来越多,和船坞外面的海平面逐渐持平。蒸汽客轮里面的锅炉工则往蒸汽锅炉里不停地添加煤炭。蒸汽机的能源利用率并不高,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
“出海!“随着蒸汽锅炉开始运转,其带动的螺旋桨驱动铁甲船缓缓开出船坞。
船坞之外便是大连湾,出了大连湾就是黄海。不过为了保证楚云的安全,这次试航同样只是在大连湾内进行。
“这个蒸汽机船四平八稳,比起木帆船要稳重多了。”楚云站在甲板上,环视日益繁华的大连港岸。
在大连港湾的周围,可见船只停泊,房舍井然。
“铁甲船竟然比起木船还要稳重,而且无帆自动,令人惊叹!”踏上铁甲船之前,孙传庭还有点担心,不过当铁甲船驶入大连湾以后,如履平地,就送了一口气,然后赞叹起铁甲船的设计。
铁甲船的大烟囱冒着滚滚黑烟,在大连港内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大连港内商船上的商人,远远地看到了这一艘从大连港船坞内驶出的拖着黑烟的铁甲船,一时议论纷纷。
“远方那船的黑烟,很像是复辽军工厂里面烟囱排出来的,复辽军是将工厂搬到了船上不成?”一个商人说道。
“你看到没有,那艘船没有挂起风帆,竟然能无风行驶,简直是天方夜谭!”另一个眼尖的商人指出了最不对劲的地方。
“被你这么说还真是这么一回事,他们怎么做到的?”
“看来是复辽军研究出了什么新的船只,可以用机器推进,就像是复辽军新建的火车一样。”
“这个世界上真有这样的东西?!天啊,如果有那样的船只,我们岂不是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航行,再也不用等待风起了吗?如此一来,原来一年只能跑三四次货,现在一年可以跑十几次货!”
这些商人又察觉到其中的商机,打起了新式船只的主意。
“我这就让人去向复辽军造船厂的工人打听一下他们造的无风自动的船只是什么?若果可以出售的话,我一定要率先搞来一艘。”
第三百三十二章 25万文明点
“孙传庭,这艘铁甲船可是我们复辽军最大的秘密之一,你可是朝廷那边最先知道这个秘密的人。”楚云突然对孙传庭说道。
孙传庭脸色微微一变:“大人这是什么意气了,要是朝廷中那些年迈的腐儒在这里,一定能够用最不堪、最污秽的词语唾骂楚云。科技的变革其实是最容易的,真正困难的还是人的思想的变革。对封建思想的打击,最起码要经历两三代人的洗刷。
孙传庭头上青筋暴起,不过很快就逐渐冷静了下来。他脸上还有潮红,想起自己竟然当面骂了拥兵数万、不服朝廷的辽东总兵,刷刷地后背冷汗直流。真是骂时一时爽,事后心发慌……
“刚才下官实在气愤,冒犯了……”孙传庭仍然不愿意向楚云低头,只象征性地给楚云一个台阶。
“我说过不会对你怎么样。不过你也别想着有任何机会跑回关内了。我们的人已经前往山西代县去请你的家人到金州城居住。现在他们会抢在朝廷的人前面顺利完成任务的。”楚云望向遥远的西方,越过这一片山海的阻隔,就是京师。
“你……卑鄙、无耻、小人!”好不容易冷静下来的孙传庭听说自己的家人被绑,再次气炸。
随即他又陷入自我安慰:“不可能的,山西一线都有关隘,你们是无法将一大家子人送出关外而不泄露他们的身份!”
“谁说我们要走山西一代的关隘了?我们的人只需将他们送过黄河,进入陕西,那里兵荒马乱,朝廷自顾不暇,我们的人可以轻易经鄂尔多斯高原进入内蒙草原,迂回返回辽南。虽然要费一番周折,不过只是运输一家人的话,还好。”楚云笑道。
“你比曹阿瞒还要狡猾!”孙传庭气得直跺脚,“三国时期曹阿瞒抓获徐庶的家人,让徐庶为其效力,今日我孙传庭就是徐庶,就算大人你强留我在这里,我身在曹营心在汉,也不会为你们复辽军贡献一点力气!”
“如果这样想,你觉得开心就好。”楚云莞尔。
也许孙传庭不知道后世有一百种方法可以给人洗脑。只要孙传庭留在这里,呵呵……
“孙兄,以前我又何尝不是和你一样的想法,哈哈哈。”一旁的郑芝龙笑道。
就在楚云欺负孙传庭的时候,寄生在他的身体里的工业革命系统突然发来了通知:“寄主您已经顺利肃清东南沿海的势力,完成历史成就‘重建海上丝绸之路’第一阶段,获得25万文明点的奖励。”
“重建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成就完成了部分?!楚云转头望向遥远的南方。东南沿海的两大海贼,郑芝龙在两年前被收服,广东海贼刘香这两年也逐渐被复辽军舰队给剪除,大明水师名存实亡,就只剩下夷洲南部的尼德兰人苟延残喘。
现在系统提示东南沿海的势力被肃清,岂不是夷洲南部战场结束了战斗?
第三百三十三章 脸上画王八
原本坚不可摧,现在只剩下断壁残垣、千疮百孔的台湾城在复辽军的强大攻势下,没有几日就宣告投降。台湾城后方高地上的堡垒被复辽军攻陷,大炮被架到了他们城内守军的头上,每天上千发炮弹倾泻入城中,随着城内守军伤亡逐渐扩大,这些尼德兰士兵丧失了抵抗的勇气。
东度公司的夷洲总督站在台湾城的城门口,身后是一群垂头丧气的士兵,落日的余晖照耀在他们的脸上,他们手中的火枪被复辽军给没收了,空无一物。
普特曼斯向纳尔逊交出了自己的指挥刀:“我们东印度公司驻夷洲部队愿意向大明军队投降,希望你们能够遵守承诺,保障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让我们安全撤向巴达维亚。”
“没问题,你的条件我们答允了。接下来我们会为你们准备船只,送你们离开。”纳尔逊接过普特曼斯的指挥刀,随手交给了副官,“你们只有两天的时间收拾东西。”
“这么快的吗?就跟你们突然宣布要驱逐我们一样,贵军真是让人捉摸不透。”普特曼斯像是自嘲一样。
“这是我们最高层的指示,他认为你们抢占了原本属于华夏文明的地方。”纳尔逊说道。
“你分明就是大不列颠人,复辽军背后的势力就是你们大不列颠吧?哈哈,没想到我们和贵国在欧洲战场争的你死我活,没想到你们竟然还有余力向远东地区渗透,扶持了一个这么强大的势力。看来是我们低估了你们大不列颠。”普特曼斯说道。
“不,你错了。这是大明本土的势力,我只是为他们工作而已。严格上来说,我也不是这里大不列颠的人。出于一些原因不能细说,你准备收拾东西离开吧,我不愿大开杀戒。”纳尔逊说道。
由于被系统限制忠诚、且无法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纳尔逊只能含糊地向普特曼斯解释。现在和尼德兰开战对于纳尔逊来说还没有心理负担,即使是在他以前那个时代,欧洲诸国也是你死我活、交纵连横的敌对关系,谈不上朋友。
“你再怎么否认也不能抹灭你在复辽军服役的事实。等我回到巴达维亚,我会将这件事上报给董事会,他们会重新评估大不列颠的实力,并联合其他王国制裁你们。”普特曼斯说道。
“你随意吧。”纳尔逊冷漠地翻了个白眼。
拜托,他又真不是这个时代大不列颠的人,普特曼斯这样做就是乱甩锅啊。
夷洲南部的赤坎城内的守军,被刘汪带领士兵和本地土著切断了水源以后,陷入了慌乱之中。随着台湾城投降的消息传来,松了一口气的他们立刻选择了投降。连自己的长官都带人投降了,他们哪有死守之理。
不过跟台湾城的顺利接收相比,赤坎城的接收出现了一点意外。
“你们要放这些红毛人走?你可知道他们当初可是将我们当成是牲畜一样使唤,要我们昼夜不停地为他们淘金、种植,现在他们落在我们的手中,怎么可以轻易放他们离开!”代表土著与刘汪沟通的汉人指控投降了的尼德兰人的罪行,对复辽军要送尼德兰人离开的做法感到了不满意。
“各位,以德服人一向是我们华夏文明的美德,这也是我们和这些红毛人最不同的地方。如果我们用他们对付我们的手段对付回他们,我们就不和他们一样了吗?放心吧,他们丢失了这座城池,就算我们不惩罚他们,他们回到他们的国家,他们的人也不会放过他们的。”刘汪说道。
“可是这样子我们尤不解气,这几年的深仇大恨就这样放过的话,他们只会认为我们软弱好欺负而已!”这个汉人代表说道。
“嘎嘎叫偶哈哦啊……”不止是夷洲南部当地的汉人,而且当地的土著也叽叽呱呱地叫道。
虽然刘汪听不懂他们当地的土话,但是大致知道这些土著语气中的愤怒,多半也是在控诉这些尼德兰人。
刘汪有点为难。答应尼德兰人投降的条件之一就是要保证他们的人生财产安全,这样才加速他们的投降以减少己方的损失。另外楚云也说过不可像以前蒙古人征服世界一样随意屠杀,否则即使征服了世界也很快就会崩溃,所以杀戮是不可能的。
“我说你们啊,平时对当地的百姓好一点,他们就不会在这个时候为难你们了。你们看看,这里的人恨不得吃你们的肉、拆你们的骨,可见你们以前做过哪些兽行。现在好了吧,你说我要不要顺应民意,杀了你们?”
刘汪在一群尼德兰俘虏面前踱步,一边质问他们。
“复辽军的大人,我们知道错了,不要杀我们啊,不要杀我们啊!”俘虏中有懂得汉语的士兵听到刘汪的话,赶紧跪在地上,涕泪纵横。
其余听不懂汉语的士兵也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学着那些士兵不断跪下叩头求饶。
“怎么偏偏就只有我摊上这一门子事情。这样吧,你们在他们的脸上各画一只王八,表示羞辱,从此了解了恩怨吧。”刘汪拍了拍额头,突然灵光一闪。
“这样子会不会太便宜了他们?”当地的百姓说道。
“这已经是折中之策,既羞辱了他们,又显得我们宽宏大量,就这样办吧。”刘汪说道。
复辽军给了他们台阶下,当地的百姓终于不再坚持,而是用当地的彩泥在这些投降的俘虏脸上画上了大王八。看着他们一个个狼狈不堪,哄堂大笑。
“靠杯,今天就饶了你们,以后你们要是再敢来我们夷洲,一定揍得连你们阿母都认不得你们!”一个个当地的汉民讥笑道。
而当地的土著虽然有点不能理解画王八这一嘲讽方式,但是看到平时高高在上的红毛人如此滑稽,气也消了大半。
这些年他们被在这里殖民的红毛人欺压,而现在这些红毛人终于被赶走了。
“在离开这里之前,不得清洗。”出了这个骚主意的刘汪再次补了个刀。
第三百三十四章 杯水车薪
回到辽南,通过工业革命系统早早得知夷洲的尼德兰人投降的消息,心潮澎湃。
海军部收复夷洲比想象中的速度还要快,按照预定的计划,战斗才持续了几天而已,尼德兰人就投降了。这样一来,全世界通往大明的航线,都被复辽军所占据。任何想要和大明贸易的船只,无一不向复辽军缴纳高昂的关税。
海军部终于要扭亏为盈了。楚云心里暗道。对于海军的投入,很快就会变成一条由白银聚集成的河流,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明。
原本在和楚云交谈的孙传庭见楚云突然虎躯一震,眼神陷入迷离之中,不知道楚云在出神地想什么。
“郑芝龙,海军部已经成功占领了夷洲南部。”回过神来的楚云说道。
“哦?军主怎么突然这么说?”郑芝龙有点儿意外,明明没有人通知楚云,楚云怎么会突然说海军部已经占领了夷洲,莫非楚云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我冥冥中有一种预感。”楚云说道。
不只是郑芝龙意外,还有一旁的孙传庭一脸懵逼,这是巫术吧。
楚云得知了海军部顺利攻占夷洲南部的消息,却一点都不惊讶。这次海军部派出去上万人,武器装备比夷洲南部的尼德兰守军要先进至少一代以上,何况尼德兰守军加在一起才1000多人、孤立无援,要是这都打不下来,海军部所有人站在甲板上依次跳海自杀算了。
真正令楚云惊喜的还是完成了系统提供的历史成就——‘重建海上丝绸之路’第一阶段的任务,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势力。其带来的25万文明点,让楚云最为动心。这些年文明点的积攒颇为不易,部分用在冶金技术上,部分用在蒸汽机船技术上,还有一些用在其他方方面面的技术上,实在是捉襟见肘。这次一个历史成就就带来了25万文明点,让楚云如同久旱逢甘露。
如要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就需要派兵去抢夺马六甲海峡了。如果攻占马六甲海峡,相当于将东南亚控制在手中。不过现在楚云还不想着那么快介入东南亚。眼前还有一个强大的大明可以消化……
25万文明点,需要开启什么科技呢。楚云感觉自己一夜暴富,不用慢慢积攒文明点的感觉真爽!他立刻打起了开启新科技的念头。
军事科技方面,阿姆斯特朗后膛炮技术需要10万文明点,改良后的阿姆斯特朗后膛炮技术需要50万文明点,19世纪末的克虏伯后膛钢炮技术需要75万文明点,加特林手摇机枪需要20万文明点,马克沁重机枪文明点100万点。
这些军事技术不见得比一些生产技术高明,但是因为系统的人道保护限制,所以需要的文明点额外多,比起同时期甚至后期的技术需要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