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格里的话让袁世凯心里一动,他倒并不是想去留学,因为这个时代不管哪个国家的生产技术都没有他脑子里的先进。不过在他将来的计划中非常需要一些能够通晓西方生产技术,甚至是军事理论的人才,而留学则是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学习这些东西的唯一途径。想到这里袁世凯道:“老师,我去不了,不过我有许多朋友愿意去,不知您可不可以安排他们……”
马格里道:“这倒是没有问题。我在苏格兰出生,后来到美国生活,因此不管在美洲还是欧洲都有些朋友。如果你的朋友愿意去的话,我可以安排。”
袁世凯又问道:“那他们留学的费用大概需要多少?”
袁世凯有多少钱马格里是见识过的,他没想到一个出身豪门的小孩竟然会问这种问题,他诧异的问道:“世凯,以你的家庭背景这学费不成问题,你怎么会这么问?”
袁世凯答道:“老师,我的几个朋友家境都不是很好,所以我想帮他们问问……”
“原来如此,你放心,他们只要出来回路费,以及在那边的食宿费用就可以。路费还不确定,一年的生活费用不会超过一百美元。”
袁世凯心下盘算一下,一百美元相当七十多两纹银,这对于一个穷苦家庭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不过对于富裕的袁家来说连一个孩子过年压岁钱的零头都不到。袁世凯本来只打算介绍一些朋友到国外去留学,此刻看价码合适,他开始计划着从民间收留一些孤儿送到国外去,将来等他们学成回国可是一股可怕的力量!
“老师,要是去的人多呢?您能安排吗?”
“多少人?”
“可能会有几百人吧。”
“几百人?!世凯,你怎么……”
“呵呵,您不用把他们安排到一个国家。毕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长处。我想让他们分散到各个国家去,多学习一些这些国家最领先的技术。”
马格里吃惊的看着袁世凯道:“世凯,你这是要干什么?”
没想到袁世凯的回答让他更加吃惊:“老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看到自己的国家在屡次战争中失败非常着急。我的国家并不贫穷,但是它很落后。中国有句古话:匹夫无罪,怀壁其罪。我们的富饶,如今也成了一种罪过,我想让我的国家强大起来,所以必须需要一批拥有先进知识与观念的人才。”
好容易合拢了自己的嘴巴,马格里道:“世凯,越与你接触我就越感到吃惊,你的思想远远超过里你的年龄。如果你有这样的愿望,我可以满足。不过让他们远渡重洋的费用足够把国外的老师请到中国,这样不是更好吗?”
袁世凯摇摇头道:“知识可以学习,但是眼界与观念不是通过学习可以改变的。我希望他们出去学成后,您再帮忙找一些老师到中国来。”
马格里听到这里笑道:“世凯,我相信你将来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我自从加入中国国籍就把中国当作了我的第二祖国,我也希望看到它的强大。这个忙我愿意帮!”
“呵呵,世凯先谢谢老师了。我们现在就下一盘象棋如何?”
………………………………
第十五章 回报
到了南京之后,由于袁保庆加强了袁世凯的管束,因此他也略有收敛,开始学习那些让人难以下咽的八股文。(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不过南京是个繁华而躁动的城市,在这里有比济南更多的世家子弟,有更多的新鲜知识。在念书之余,纵马清凉山,练拳雨花台,荡桨秦淮边也是袁世凯最喜欢做的事情,而且他那本记录着自己朋友的本子越来越厚,许许多多的世家子弟被他收录到了自己的“通讯录”之中。在袁世凯来到南京之后,每次他与朋友们聚会的时候,人们都会看到他的身边有一个长相“不俗”的女孩——马丽。
自从第一次登门拜访马格里之后,袁世凯便吩咐文增瑞开始悄悄的收幕一些资质较好的孤儿。不过为了能够在将来让这些孩子死心塌地的忠于自己,袁世凯打算先把这些孩子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封闭式“集训”。这样一来可以与他们增进感情,二来可以让文增瑞先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而为了这些孩子将来能够顺利出国留学,袁世凯更是隔三岔五的往马格里家里跑。随着袁世凯造访马格里家的次数增多多,他也就现了马丽身上的变化。第一次在项城见到马丽的时候,她也是如此“野蛮”,但她性格里却非常阳光,可如今马丽的眉宇之间却带着淡淡的晦涩。
现了这一问题袁世凯便问马格里:“老师,马丽小姐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
没想到这一问,竟然问到了马格里的心坎里,听到袁世凯的问题马格里眉头紧锁道:“世凯,难道你对马丽的长相与性格一点都不反感吗?”
袁世凯答道:“老师,马丽小姐的长相很好啊,她将来一定是个很漂亮的女孩,我为什么要反感?”
听完袁世凯的话,马格里眼前一亮,他把马丽的情况全盘托出。原来马丽性格的变化全部因为她那出众的长相。在二十一世纪,中西混血女孩不仅不让人反感,反而她们的美丽可是世界公认的,而且不少明星大腕都是混血“品种”。马丽年纪虽小,但美人胚子已经显露无疑。不过在19世纪的中国,别说是混血儿,就是洋人中国老百姓也把他们看作妖魔鬼怪。因此马丽在南京不但没有一个同龄人愿意与她玩耍,而且还被人叫做“杂种”。在这样孤独的氛围中成长,本来就倔强的马丽变得月来越野蛮,人们也就越来越难以接近她。
讲述完了马丽的事情,马格里又用期待的眼光看着袁世凯道:“世凯,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希望你能够成为马丽的朋友。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你在南京的朋友多,希望你能多带她到外面结识一些象你一样能够接受她的同龄人,这样的话对她的成长有好处。”马格里叹了口气又喃喃的道:“我在中国一切都顺利,而且刚刚被皇帝陛下提拔。不过就是马丽和他弟弟马丁的教育问题难以解决。马丁我已经送到美国去了,可这马丽大了,她又不愿离开中国,离开她妈妈,所以就耽误了。如果你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的话,我真是太感激了。”
袁世凯道:“老师,你这是什么话?马丽小姐虽然性格比较直,但却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姑娘。就算您不托付我,我也会帮忙的。”
从那以后,袁世凯为了讨好马格里,开始了对马丽无微不至的照顾。自懂事起,马丽的身边所有男孩子都以欺负她为乐,因此袁世凯刚刚开始有意识接触她的时候,马丽本能的进行抗拒。不过袁世凯非常耐心,每次谈话开始的时候先给马丽讲一些小笑话,逗得她娇笑不已,等她心情放松之后再开始闲聊。就这样,马丽开始慢慢受了这个“非常有趣”的男孩子。后来袁世凯每次登门的时候给马丽带些好玩的东西,比如竹蜻蜓、面人等小玩意儿,两人的距离又进一步拉近。由于马丽没有别的朋友,因此袁世凯渐渐取代了她那繁忙的父亲成为了马丽最为亲近的人,有时袁世凯没有来,她甚至还会感到有些失落。等到二人熟悉之后,袁世凯便开始带着马丽出门游玩,在袁世凯的鼓动之下,部分同龄孩子也开始接受他们“大哥”袁世凯身边这个“女朋友”了。
在不断与马格里父女拉近关系的过程中,袁世凯也没有放松自己计划的实施。自从得知马格里可以送一些孩子出国深造之后,袁世凯在郊区购买了一个小院,并且秘密成立了一个孤儿训练营,名曰“护国少年学堂”。少年护国学堂主要以十岁左右的孤儿和一些被父母贩卖的孩子为招收对象,采用封闭训练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每个学员进入少年护国学堂的第一天,便被告知自己的使命——出国留学,将来报效主子,这个主子自然便是袁世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袁世凯仿效后世的一些洗脑教育方法编制了一套思想教育体系,让这些孤儿从小树立起对自己效忠的观念。两年间,袁世凯利用自己这些年从老祖宗、袁保庆那里得来的钱一共收养了五十个孤儿。在袁世凯与文增瑞的培养之下,这些孤儿已经达到了能够识文断字的程度,而且为了实现他们将来的使命,袁世凯还亲自教他们一些基础英文。对于这些孤儿来说,能够有吃有喝,甚至还能学习文化,他们也从心底里感到满足,对自己的新主子袁世凯从心底里感激。十岁是一个人思想开始成型的年龄,袁世凯那一套从后世“邪教”、“传销组织”那里搬来的洗脑方法,这些孩子又怎能摆脱,如今这护国少年学堂活脱脱一个袁世凯伟大精神的传播组织。
袁世凯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两年后,他终于得到了回报。同治十一年,在李鸿章的强力扶持下,金陵火药局在南京通济门外成立。马格里为了采购设备远赴欧洲公干,同时他也为袁世凯秘密向欧洲送去了第一批五十个“留学生”,为袁世凯将来的霸业播下了第一批种子。
马格里回到南京之后,便开始了金陵火药局忙碌的工作。在这期间,他与袁世凯见面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而对于马丽,他几乎是完全把她交给了袁世凯。看着在袁世凯的“安慰”下越来越开朗的女儿,马格里喜形于色,他此刻看袁世凯的眼光已经流露出一种老丈人看女婿的的疼爱。
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能为自己将来的官场之路积累经验,能学到感兴趣的知识,能交到将来有用的朋友,能为自己将来的计划收养孤儿,能陪伴美人泛舟秦淮,这些让袁世凯感到无比的充实。不过没有多久,一场巨大的变故又一次彻底的改变了袁世凯的生活。
………………………………
第十六章 变故
同治十二年秋,这一年袁世凯十四岁。正在袁世凯踌躇满志的准备筹备护国少年学堂第二期招生的时候,仕途正处于颠峰状态的袁保庆因霍乱暴病而亡!当袁保庆辞别人世的刹那,袁保庆府中有如天塌下来一般,笼罩在一种深深的悲痛当中。
尽管弥留之际,袁保庆已经留下了遗言:他死后由袁世凯当家牛氏辅佐,但是当他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府中还是乱成了一锅粥。袁保庆的几个姨太太和女儿哭成一团,尤其是与袁保庆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牛氏更是可以哭天呛地来形容。袁世凯虽然是带着上一世的记忆转世来到袁家的,但是回想起袁保庆对自己的种种关爱与教导不免也悲从心起。不过现在袁世凯知道不是该悲伤的时候,毕竟自己现在是家里唯一的男人,而且是袁保庆指定的当家人。他开始一边安慰着府中的各位太太,一边筹备着袁保庆的丧事。袁家乃是名门,袁保庆生前也是手握实权的一方官员,他的葬礼自然不能过于寒酸。在与家人一合计之后,袁世凯按照最为风光的规格操办袁保庆的丧事。
不过让袁世凯始料不及的是,当袁保庆过世的消息传出后,前来悼念的各界人士竟然寥寥无几。袁保庆虽然生前只是官至候补道,但是他自诩喜欢交朋友,也非常的会交朋友,总以为自己在官场“朋友”遍天下。可惜世态炎凉,人死灯灭,自从袁甲三去世之后袁家的声望已经大不如前。尽管现在袁保恒官居二品,但是他与袁保庆之间存在着矛盾是世人皆知的,所以袁保庆灵堂显得冷冷清清。不要说官场的朋友来得少,就连南京那些在袁保庆生前天天巴结他的商贾都不见一个,关系好一些的也只不过派个人来慰问一声罢了,毕竟以商人的精明自然算得出拿钱去悼念一个死去的盐法道不如用钱去讨好一个即将上任的盐法道。
摆下灵堂的第三天,袁世凯彻底的对官场所谓真情失去了信心。袁世凯原来跟着袁保庆学习官场应对技巧之时,只不过把它当作一种与人相交的学问,在他的内心深处却依然保有着一份自己的底限与幻想。因此在他对待其他人的时候虽说目的是利用对方,但是依然会付出真实感情,希望与对方能够成为正真意义上的朋友,他与马格里的交往就是如此。而此刻跪在冷清的灵堂里,穿着孝服的袁世凯里第一次对袁保庆的教导以及那本《自刈琐言》的言语产生了敬意,同时他也悟通了最后一层——官场人人演戏,演戏的目的就是想利用对方,只不过这些演员的演技有的高明有的拙劣罢了,而那些真情的投入无疑是让你的演技显得更拙劣的画蛇添足之举罢了。
袁保庆生前也并不是没有交到一个朋友,虽然来的人寥寥无几,不过依然有那么几位前辈们的到来让袁世凯心里找回几许温暖。这些前来悼念的前辈中,刘铭传与吴长庆二人深深的烙印在了袁世凯的记忆中。袁保庆生前有个习惯,不管是谁,只要与自己有过一面之缘的人他都会将对方的名字与相识经过记录在自己的花名册之上。而且随着双方交往次数的增多,交往的经过袁保庆也会逐一记录在册。天资不高的袁保庆也就是凭着这种钻营的精明,才会在科举之外找到一条顺达的高升之路。如今这些花名册都落到了袁世凯手中,尽得袁保庆真传的袁世凯自然不会放过这些宝贵的资料,他在为袁保庆筹备丧事期间把这些资料背得滚瓜烂熟。
据袁保庆的记录,刘铭传与吴长庆二人都是在袁保庆追随袁甲三剿捻之时相识的朋友,后来还与吴长庆结拜成兄弟。刘铭传字省三,号大潜山人,出生于安徽肥西县,其人好武,在年轻之时流落江湖曾经一度成为朝廷通缉的罪犯。同治二年,率所部练勇加入淮军成为李鸿章手下“铭”字营猛将。同治四年因在山东镇压捻军而提升为直隶总督,并获得清廷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及一等男爵的封赏。七年,奉旨督办陕西军务,旋因积劳成疾,辞官回乡。
吴长庆字筱轩,安徽庐江人,是如今的直隶总督李鸿章门下重要将领。其麾下庆字营将近万人的编制,是新军中战斗力最为强悍的部队。庆字营曾经转战河南、山东等地,使捻匪闻风丧胆。同治七年清廷赏吴长庆穿黄马褂,换瑚敦巴图鲁名号,并正一品封典。吴长庆虽然武夫出身,不过却好武文弄墨,常常以儒将自称。
吴长庆与袁保庆的相识颇有些戏剧色彩,当年吴长庆的父亲吴廷襄筹办团练,在庐江被太平军围困,托人火速带信请求袁甲三援救,长子袁保恒认为,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此时不能分兵救援,侄子袁保庆则认为,孤城垂危,不可不救。终因援兵迟迟不到,庐江城沦陷,其父吴廷襄殉难。经历了这件事,吴长庆对袁保恒恨之入骨,不再与他来往,对袁保庆则态度友善,结拜成了兄弟
吴长庆是个性情中人,当他与刘铭传来到灵堂之时,未等袁世凯等人答礼便跪倒在灵柩之前扶棺哭道:“大哥!小弟来晚了,你怎么走得这么急~”
袁世凯看着眼前这个哭倒的大汉心下凄然,自然他也通过袁保庆留下的资料得知了吴长庆的身份,只见他跪倒道:“吴叔叔,侄子世凯给您请安。”
吴长庆止住哭声道:“你就是我保庆大哥的儿子?你怎知是我?”
袁世凯礼貌的答道:“正是小侄世凯。父亲生前常常提到叔叔,所以小侄一眼就认出了叔叔。”
刘铭传看着乖巧的袁世凯疼爱的说道:“世侄,我是你刘铭传叔叔,你父亲生前与我交往甚多。还望你要节哀。”
吴长庆道:“世侄,你切勿难过。尽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