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

第330章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330章

小说: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察路边的行人边答道:“中国是一个要面子的民族。在他们地思想里名誉和尊严比生命还重要。这次地行动无非是在报复我们半个月前对两艘中国商船地扣押。所以最后的结果取决于我们的态度。”

    齐格勒皱皱眉头道:“可国内指示我保持强硬态度。我担

    “强硬?”埃尔伯露出一个玩味的微笑道:“大使先生,你注意到外面的行人了吗?”

    “行人?他们有什么特别的?”

    “不是他们特别,而是他们的变化。”

    “变化?”齐格勒也掀起纱帘仔细打量一下道:“我不否认,南京的建设和中国人的衣着、举止已经完全可以媲美伦敦,或者说有些地方比伦敦还要好,但是这跟我们这次交涉有什么关系?”

    埃尔伯悠悠地说道:“中国有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记得我第一次到中国的时候,所有的官员对我们英国人无不是巴结奉承,而中国的百姓只要见到外国人也都是一脸恐惧,但是现在……。在中国人心里,大英帝国已经成了一个不够格地对手,或者说我们已经连强硬的资格都没有了……”

    “确实……”齐格勒脸上那抹苦笑,道出了英国人的尴尬。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对华关系也成为各国外交领域的重中之重,因此各国驻华大使所担负的责任也就大了几分。在北约内部,德国对华政策貌似强硬,但因为债务问题和石油的需求让威廉不得不与中国暗地里保持“暧昧”;法国人虽然看似与中国不共戴天,但是其南部海岸在“国联”舰队的威慑下,态度也模糊不清;美国随着其国力地恢复与军备上地不断完整,成为偶尔敢于跟中国叫板的国家。不过多年无一次占到便宜地美国人这种强硬中也带着一丝谨慎;英国虽然一直不愿承认自己沦为二流强国的现实。但其已经成为对华政策最为尴尬的北约成员国。

    在一战之后,中国完成了对英国最重要的两片殖民地印度与埃及的战略包围。使得英国人不敢轻易叫板。1924年,又因为英国国力在一战中消耗过大,印度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殖民统治起义,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中国竟然出兵帮助英国人平息了这场叛乱。从那以后,英国人对中国连表面上的强硬也难以保持,这让英国驻华公使成为最尴尬的角色……

    沉默片刻,齐格勒再次开口问道:“既然国内知道现在的尴尬,为什么还摆出一副绝不认输的模样?难道他们就不怕中国人真的翻脸吗?”

    埃尔伯笑问道:“你以为这真的是一次交涉吗?”

    “难道还有别的……”

    埃尔伯点头道:“首相大人或者说内阁希望中国人的底限……”

    “底限?您是说……这是一次试探?”齐格勒心中有些吃惊。试探中国的底限,意味着英国的对华政策要有所改变:要么向中国靠拢以解除敌意,同时解除中国对印度与埃及的威胁,甚至还能得到中国在石油资源方面的帮助,不过这就意味着英国将彻底背离北约;要么彻底与中国翻脸,以强硬态度或者军事手段解决问题,那就意味着英国今后不得不与美国穿一条裤子,因为单靠英国是无论如何不能与中国相抗衡的……

    与此同时,皇宫的西苑已经被布置成一个小型露天宴会厅。在十张大圆桌的周围红绸高挂、彩灯半悬,巨幅寿字矗立在主桌身后。虽然排场不算小,但对于一个帝王而言不免显得有些小气,这也是帝国官员廉政条例中的一项原则:“官不大宴”,即要求官员的私人宴会不得大操大办。

    在帝国立国之时,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官场廉政,袁世凯亲自撰写了著名的《帝国官员廉政条例》,并专门组建了执行该条例的廉政公署监察处。在这份条例中,不仅规定了帝国官员的行为规范,还列举了受贿、渎职、不作为等等方面的上千种官员**行为与处罚措施。而由于中国自古盛行酒桌上交际地风气,在这些条例中尤其对官场上请吃、请钓等行为做出了明确而且细致的规定。例如要求官员“升迁不宴”。即升官不得摆宴;“宴不过三”,即每个官员每年不得举办三次以上的私人宴会,红白喜事除外;“礼不过三、数不过五”。即官员一年内接受同一人赠予次数不得超过三次。接收、赠予地礼品价值也不得超过5中华币(一个普通百姓半个月地收入);“宴客有规”。即每级官员举办私人宴会地规模有严格限定,不得超越;“宴资有限”,即只要有官员参加的宴会,不管是官员之间相互宴请或者是官员与百姓之间的宴请,其宴会的花费必须有严格的规定,不得超越;“亲属不大宴”,即要求官员不得以亲属红白喜事为由大摆宴席。另外还有在官员的日常聚餐中推行AA制、限定每个机构每月的招待费用等等措施。

    经过建国后数十年的完善,这份条例如今已经深入民心,而且就连皇宫内也一直以这份条例为行为准则。因此这次宴会才会办得如此“寒酸”。“陛下驾到!”随着令官的传报,会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宾朋起立相迎:“恭迎陛下!”

    “诸位请坐!”袁世凯与几位夫人相携而至。尽管已是满头白发,但多年坚持锻炼让老皇帝依然精力旺盛、步伐沉稳。而且三十四年沉淀下来地帝王气质更显威严。

    “诸位是知道的,自登基以来我从未如此做寿。或者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第12卷 第14章 情报

    第12卷 第14章 情报

    第14章 情报

    从使馆区到达帝国外‘交’部仅仅需要10分钟车程,但由于很多路段正在举行庆贺皇帝70大寿的活动,齐格勒等人半个小时后才见到中国外‘交’部新任部长濮洋。

    “部长阁下,贵国海军扣押我国四艘油轮一事已经惊动我国陛下,希望贵国能够释放扣押的四艘英国油轮。  ”寒暄过后,齐格勒单刀直入,这也是他一向的风格。

    “油轮?”濮洋五十五岁、微胖,用中国人的话形容就是很有“福相”,他是唐绍仪担任外‘交’部长时的欧洲事务局局长,在外‘交’领域经验丰富:“对不起,齐格勒先生,您会不会搞错了?我国什么时候扣押了贵国的油轮?”

    看着濮洋一脸“无辜”,齐格勒只好点明:“部长阁下,不久前,我国四艘油轮在阿森松岛以北300海里地区下落不明。  ”

    濮洋依然一本正经:“齐格勒先生,按照‘国联’与‘北约’之间的协议,该海域为双方舰队缓冲区,也是海盗经常出没的地区,所以贵国油轮失踪不应由我国负责。  ”

    齐格勒提高一个声调:“但是在他们失踪前曾发出电报,称遭到贵国军舰拦截,所以我要求您给出合理的解释。  ”

    濮洋笑道:“齐格勒先生,不久之前我国也有两艘货轮在该海域失踪,他们同样在出事前发出电报,称遭到贵国军舰拦截。  可您给我的解释是海盗冒用你们大英帝国地国旗。  我想既然海盗可以打着贵国旗号拦截我国商船,那么同样可以打着我国旗号抢劫贵国的油轮……”

    “部长阁下。  ”埃尔伯与濮洋打‘交’道多年,深知对手绵里藏针的行事风格,他干脆拿出一摞照片道:“这是我国一名游客在卡宴拍摄的照片,上面显示我国失踪的四艘油轮此刻正停泊在贵国南美属地的军港之内。  ”

    “哦?有这种事?”濮洋拿过照片随意翻看一下道:“太不像话了!海军这帮家伙也不通报一声。  ”

    濮洋看似生气,但嘴中却没有责备海军不应该扣押英国油轮,而是对没有得到通报感到气愤。  这让齐格勒气不打一出来:“部长阁下,我还等着您的解释。  ”

    “解释?”濮洋将手中地照片随手往办公桌上一扔。  然后从‘抽’屉里也拿出一摞照片道:“这些照片也是我国一名‘游客’在北约海军普拉亚(佛得角)军港拍摄的,同样显示我国两艘失踪地商船被贵国海军扣押。  ”

    这十年的冷战中,各国除了明面上的军备竞赛、经济竞争之外,谍报战也成为一种重要手段。  北约国家重点吸收犹太人、日本人这些方便进入中国境内的人种作为对华间谍,而中国则重点从罗曼诺夫帝国与东欧国家的白人中培养对欧洲的间谍。  虽然双方政策相同,但中华帝国历来不会让白人进入紧要部‘门’,加上日本大部分间谍已经被中国安‘插’在天皇身边的人员所掌握。  因此多年来谍报方面一直是中国占据上风。

    趁着两人翻看照片地时候,濮洋悠悠说道:“埃尔伯先生,我们认识多少年了?”

    埃尔伯抬头道:“自从1915年阁下担任欧洲事务局长我们便算认识了。  ”

    濮洋点头道:“虽然阁下是个出‘色’的谍报人员,不过14年也足以让人看出些端倪。  从今年3月开始,您的手下屡次企图收买我国政fǔ高级官员,并多次刺探我国军事机密。  ”

    “部长阁下,您误会了,我只是个普通的外‘交’人员……”

    濮洋伸手打断埃尔伯的话道:“我国之所以一直容忍您的存在。  是因为您的行为还在可以容忍的范围之内,说句直白地话,您现在越界了……”

    齐格勒帮腔道:“阁下,您这样的言论等于在质疑一位外‘交’官了做出与其身份不符的行为,这是需要证据的……”

    “啪~”齐格勒话音未落,一个文件袋重重的摔在齐格勒面前的茶几上。  “绝密”二字鲜红刺眼……

    “这、这是什么?”埃尔伯打开袋口,里面地内容让他大脑一片空白。  那是英国军情六处正在执行的一项“蜂巢行动”,旨在趁中国政fǔ内阁换届的机会,收买中国官员与技术人员。

    若有人问二战之前世界上最强大的情报部‘门’在哪,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军情六处——一个专职负责搜集英国国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从事间谍情报和国外反间谍活动的组织,对外又称“英国外‘交’部常务次官办事处”(创办于1909年)。  这个机构组织之严密、间谍素质之高远远超过人们想象,但是此刻他们的行动计划却摆在别人的办公桌上,这说明该组织上层出现了泄密现象。

    “部长阁下,或者这是个误会……”自己正计划着收买对手的官员。  没想到己方早有高层官员被攻陷。  绕是埃尔伯超强地心里素质也不禁惊心。

    濮洋饶有兴趣地看着埃尔伯解释,半晌后才笑道:“埃尔伯先生。  这些是您知道的,我再透‘露’些您不知道地情报。  ”

    濮洋‘交’给埃尔伯的第三份情是一封从印度寄往中国的信件。  1928年,在圣雄甘地与印度国大党书记尼赫鲁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名为“全印度独立联盟”的组织成为印度独立运动急先锋,一场更大的独立风暴正在印度酝酿,而这封信正是印度独立组织写给中国政fǔ的求援信!

    齐格勒很明白,一旦中国答应扶持印度反抗组织,并帮助印度独立。  那么英国海外殖民与国内经济将再受重创,而整个亚洲将全部成为国联的领地。  他拿着信件地双手不禁有些颤抖:“这、这……,阁下,贵国是否……”

    与齐格勒不同,老‘奸’巨猾的埃尔伯反倒冷静下来:“部长阁下将如此重要的情报告诉我二人,想必不单单是为了维护大英帝国领地的稳定吧?”

    仿佛很满意埃尔伯的态度,濮洋拿出两支古巴雪茄递给二人道:“尽管贵国远在欧洲。  而且与我国分属不同的国际阵营,不过亚洲却是我们两国共同拥有。  所以我国更希望与贵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达成一致。  建立起一种长期而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  ”

    意思很明白,希望英国能够与中国建立“友谊”,齐格勒狠狠地吸了一口手中的雪茄烟,然后吐出一口浓浓地烟雾道:“这样做无异于让我国背弃自己的盟友,恐怕会伤及我国历来重视的国际形象……”

    濮洋笑道:“我并没有要求贵国做出有损形象的举动,或者你们可以重新举起光荣孤立政策。  当然,这样的政策会使得贵国获得很多好处。  例如我国的石油无限制输出、对国联国家低关税工业品输出,至少从印度寄来的这种信件今后会全部‘交’给您处理……”

    在这场谈判进行地同时,皇宫里的寿宴还在继续,不过皇帝与帝国参谋总长已经离席而去……

    御书房内落针可闻。  袁世凯端坐上首,缓缓喝下一杯浓茶,而距离他不远处的两个黑衣中年人垂手而立,生怕惊扰了主子的动作。

    醉意稍解,袁世凯淡淡说道:“难得你们二位能一起来报。  谁先说?”

    放眼整个帝国,敢于打断袁世凯寿宴的人绝不超过五个,而这两人无疑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是国家情报总局(负责国外情报工作)局长袁龙行,另一个则是国土安全局局长刘达易。  前者50岁左右、留过洋,受过系统的情报训练,气质上带着几分儒雅。  人称“龙老板”;后者57岁,是袁世凯还未得势便培养的一个间谍,由于自小阉割进宫卧底,刘易达气质‘阴’鸷、喜穿黑衣,人称“黑乌鸦”。

    两人对视一眼后便达成一致,袁龙行上前一步道:“启禀陛下,华盛顿情报站传来地消息,美国政fǔ似乎已经了解到我国正与英国‘私’下接触的情况,其战略服务局(中情局前身)正在酝酿一个计划,‘玉’图挑拨中英关系。  具体措施不详。  不过据臣等推测。  美国人最有可能对被英国扣留的两艘我国商船动手……”

    袁世凯皱眉道:“有什么根据?”

    “我们派往佛得角的情报人员发来电报,最近佛得角突然多处不少美国游客。  他们的形迹非常可疑。  ”

    旁听的侯晋道:“陛下,尽管普拉亚军港是英国海军地军港,但英国人炸沉我国商船一点好处也没有,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他们没有动机……”

    袁世凯思索片刻道:“如果我国与英国人相互扣押商船的事情被公诸于世,而那个时候我们的商船出了事,美国人再跳出来煽风点火,恐怕这个事件就会直接升级,光是舆论的压力就会造成中英两国的‘交’恶……,最终我们分化英美的计划就会遭到破坏……”

    “陛下!”面如寒霜的刘易达上前道:“臣昨日得到两条消息:其一、大和复兴社一批死士携带炸‘药’秘密入境,目标是在帝都制造恐怖袭击,但是这批人至今还未行动;其二,我们从一些渠道获得了英国人支持日本恐怖组织的情报,但并不完全……”

    “这就对了……”袁世凯笑得很玩味:“我敢肯定,你们得到第二条消息的渠道一定与美国人有关!”

    “是地!”刘易达依然面无表情:“证实了消息是美国驻华武官施米茨酒后‘失言’!”

    “好了,你们二位先下去,密切注意这些关键人物……”

    “是,臣等告退……”

    见两个情报官离去,侯晋上前道:“陛下,臣认为这是……”

    袁世凯右手虚举半空道:“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尽管给我一个完整地计划!”

    ===============

    这个月倒霉透顶。  楼下住户外墙漏水却一口咬定是我家装修造成,结果发生矛盾,竟然找来几个流氓闹事,‘裸’奔毫无防备被打一顿。  现在又起诉到法院,要求赔偿2万块,说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