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

第32章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32章

小说: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凯猛然想起袁保恒生前的教诲:“不觅得一榜出身,不可进入政界。”心道:哼!为了一个出身就要埋没多少人才?难道只有学好八股才是算是有能力吗?总有一天,我会给中国一个最合理的科举制度!虽然心底狠,但是此时袁世凯毕竟是个用钱换来的没用的从七品,还得乖乖的夹着尾巴做人。等袁世凯冷静下来,回想起方才秦明那止高气昂的样子,似乎他根本没有受到昨日述职不利的影响——难道这秦明已经被内定当选了吗?

    下午公布的述职结果印证了袁世凯的猜测:秦明述职不利,职降两级,调到翻译科任一等翻译,留在中堂大人的书房候用;袁世凯因表现出众,职务上升一级,升任文档室正管事!虽然一个升级一个降级,但是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这“升的”不如“降的”好,甚至其中差距是天差地别。

    结果公布后,秦明得意洋洋的回到文档室将文房用具收好,然后对袁世凯道:“恭贺慰亭高升!在下可没那个福分,只得降级去做个一等翻译啊!哈哈……”

    看着得意而去的秦明,袁世凯心里除了无奈、不甘还有深深的愤恨!自己不管那个方面都强上这秦明数倍,为何自己就受到如此境遇?难道毕德路、罗丰禄两人的保荐都敌不过张佩纶吗?

    如今张佩纶在李鸿章的心目中是第一号要全力争取的人物,虽然张还未入李幕府,但是他已经开始管理李府中的中学人才,并且有了帮助李鸿章处理国内相关事务的趋势。李、张两人几乎每天要密谈一次,李鸿章与张佩纶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如今在府内不掌实权的李经方。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张佩纶才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来否定几个部门的意见,而让自己的心腹出任重要岗位。其实这些信息袁世凯都略知一二,他也不是没有考虑过投靠张佩纶一派,不过在比较了李经方与张佩纶两人的身份之后,袁世凯毅然站在了李经方一边。

    清朝幕府共同的特点是人才以“三缘”,即血缘、地缘、业缘,相结合起来的。而其中最重视的是血缘。这个时代,血缘关系是最为亲密的一种人际关系,凡是血缘关系中的人,存在一种自然的权力与义务关系——年长对年幼有强制权力,年幼对年长必须忠孝服从。这种血缘关系里暗藏的权力义务关系构成了大清整个贵族阶层,甚至整个朝廷的构架,而且政治人物可以轻易的将有血缘关系的人带进政治领域,因此每个大臣幕府中,重要职位先考虑的便是有血缘关系的人。

    其次是地缘关系。作为一个政治领袖,选拔人才单单考虑血缘关系是远远不够的。中国血缘家族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生活范围相对固定在一个狭小的地域范围之内,而且直到现在农村的通婚***平均不会超过二十公里半径。这样狭小的范围所能提供的人才,远远满足不了象李鸿章幕府这样庞大机构的需要。地缘关系有着相对性,临村的人对于他村的人具有更紧密的地缘关系,一个省份的人相对其他省份的人具有更紧密的地缘关系。长期生活在一个地区的人,大致相近的语言、风俗习惯,使得彼此之间有一种熟悉感、亲切感,感情上容易沟通,有较强的乡土认知感,因此中国人除了亲人,对“老乡”有着一种特别容易亲近与相处的心理。

    第三就是业缘,指的是在仕途、学习等时期结交的朋友、老师、同学、上司、下属等等一系列关系。这种业缘关系虽然有远近亲蔬之分,但是感情融洽、志趣相投的也可以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有时候甚至可以与血缘、地缘相提并论。

    若是要在李鸿章内务幕府中搞一个幕僚潜力榜,李经方以血缘关系毫无疑问的排到潜力榜的第一位。虽然现在李鸿章为了拉拢张佩纶而对李经方有所忽视,不过长远来看他将来的实权绝对要大于张佩纶。

    其次就是以业缘而入李幕府的张佩纶。张佩纶虽然入李鸿章幕府因为业缘,但是这种因父辈的生死之交而产生的关系,其牢固程度完全可以超越地缘优势。

    第三是罗丰禄。罗丰禄跟随李鸿章多年,在李鸿章一手提拔、栽培之下,先毕业于国内的“求是堂艺局”而后又被李鸿章派遣到欧洲留学,对李鸿章可以说死心塌地。他之所以能够把持整个李府内幕中国幕僚,这业缘的成色自然不低。

    这四人中,如果单看毕德路本人,他无疑是最弱的一个。因为毕德路虽然与李鸿章感情甚好,但他毕竟是个外国人。不过他与李经方亦师亦友的关系,让他的实力也不输张、罗两人。

    袁世凯一直把与李经方的情义当作一种投资,在如今李府的情况下,这个投资短期内很难有所回报,而长期的投资收益又相当可观。这时袁世凯面前就有两种选择:选择短期的利益投靠张佩纶,使得自己能够迅速提升,但是这种短期利益的收获是以失去与李经方的情义为代价的——因为李经方绝不会容忍袁世凯的“背叛”。第二种就是选择忍耐,等到李经方真正掌权之后,以那份情义的关系,袁世凯定然会受到李经方的照顾,从而扶摇直上——很明显,袁世凯选择了后。

    尽管袁世凯知道自己此刻要忍耐,但是秦明那得意洋洋的样子让他心中憋闷,他握紧拳头暗道:他***!你少得意,你千万别给我一个机会,否则我一定要会出头!到时候我会告诉你们:什么叫给点阳光就灿烂!。
………………………………

第十三章 机会

    有句话是: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袁世凯并没有傻傻的等待那抹能够让他“灿烂”的阳光,而是自己创造了不少有可能接触到李鸿章的机会。

    自从被秦明羞辱一番之后,袁世凯再次进入了沉默而又勤奋的工作状态。袁世凯已经升任文档室管事,虽然不是什么实职,毕竟手里还管着几号人呢。为了再次获得重视,袁世凯先对文档室的原有资料进行了一次大的分类整理,并且列出了资料目录,方便查阅。

    其次,为了更好的“服务”各个部门,袁世凯还开创了一个“每日信息提要汇报”制度。这个制度说白了就是文档室人员按照日期,将每天归整到文档室的资料进行摘要、汇总,然后以书面的形式上交每个部门。袁世凯上任一个月之内,文档室在他的管理之下面貌全新,工作效率与质量立刻提升了一个台阶,而且那个信息提要汇报的制度赢得了一致好评,袁世凯的办事能力再次被众人重视。

    虽然李府其他部门对这个信息提要汇报制度热烈欢迎,但是文档室的幕僚们却叫苦不迭。原来的文档室不过是一个资料仓库罢了,陈年旧案与每日新档简单码放,毫无章法。每个部门的人员要找什么资料都要翻查半天。这个提要汇报就如同一个资料目录一般,袁世凯要求其中不仅要注明资料分类、入库日期、存放地点、而且还有完整的概要,这大大方便了幕友们的查阅,节约了他的时间。但方便别人的同时,这个制度也给文档室的幕僚们增加了相当大的工作量。(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这些文档室任职的幕僚本就是些各个部门看不上眼的人员,他们有的在这里混了几年,无疑就是想有个稳定收入罢了,但是现在上司竟然让他们如此“操劳”,一时文档室内怨言四起。不过在袁世凯的大棒加“银子”的恩威并济之下,几个手下开始“心甘情愿”的苦干起来。

    袁世凯这一套在外人看来,不过是他“竞聘”失败后,为了引起别人重视的又一个手段罢了。谁不知道在这个幕府里,要升职能力不是第一位的,靠山才是——因此袁世凯再次成为了被人嘲笑的“傻瓜”。在幕友们嘲笑着他的时候,袁世凯却埋头坚持着自己的行动,在他心目中,这个费心费力,而且几乎耗尽文档室所有幕僚精力的“举措”,有一个非常不为人知的目的——每天下班之前,他可以借送资料的名义进入李鸿章书房一次!袁世凯相信,只要有一个机会,他就会在李鸿章面前得到认可,进而得到重用!

    上任三个月月以来,袁世凯每天晚上都会将整理好的文件摘要送到李鸿章的书房,而且从未间断。虽然有几次他都“遇到”了李鸿章,不过每次李老头都是那副高深莫测的表情,要不就是接待外来宾客,要不就是处理重要事务或与人密谈,袁世凯甚至都没有得到李鸿章的一次正眼。每次到了李鸿章的书房,袁世凯都是先行礼然后问安,最后将文件一放,知趣离开,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着每天都来一趟。在袁世凯的“愚蠢行径”坚持到第三个月的时候,那抹能让他灿烂阳光终于照射到了他的头上!

    这一日文档室的资料特别多,为了将资料全部整理出来,袁世凯给李鸿章送资料的时间推迟了将近一个小时。当他拿着《信息提要》走到李鸿章书房之外的时候,突然听见中堂大人在屋里的咆哮。听老虎大雷霆,猴子怎敢妄动?这个时候去触李鸿章的虎须不是找死吗?袁世凯知趣的转身要走,不过他还没迈步的时候,里面突然传来了秦明可怜的声音:“中堂大人息怒啊~下官只是英文翻译啊……”

    听到秦明受罪,袁世凯心里立时有了一种报复的快感,他停下脚步细细听着里面的谈话。李鸿章虽然也是进士出身,但是以淮军起家,而且带兵多年,他起怒来也是“痞气”十足:“废物!都***是废物~养你们这帮人简直是糟蹋我的粮食……关键的时候一点用也没有!简单一个德文协议你都看不懂,按你这么说有一个国家我就要养一个翻译?那我这府中得要多少人才能让我可以处理好这洋务通商之事?……”

    秦明此刻求饶道:“中堂大人开恩,下官、下官对着德文并不通晓啊……”

    李鸿章脾气得差不多了,他将秦明那可怜的求饶打断,喝道“精通、精你娘的通,滚——”

    听了一会,袁世凯已经明白了事情原委。原来刚才德国公使传来一份紧急而重要的文件,需要李鸿章马上批复。此时毕德路、李经方都已经外出公干,而原来那个德文翻译为父亲奔丧请假回乡,他身边一个会德语的都没在!这一下可把中堂大人给急坏了。

    看着掩面夺门而出的秦明,袁世凯心道:“德文?德文对我来说不是小意思?”想到这里,他迈步走进李鸿章的书房,行礼道:“中堂大人……”

    没料到李鸿章一挥手喝道:“滚——谁让你进来的?”

    袁世凯没有离开,只是恭敬的答道:“下官对德文还算通晓,不知可否为中堂大人分忧?”

    李鸿章手下幕僚无数,他哪里记得有这么个只负责给他送资料的小人物,当下道:“你通晓德文?你可知道我这文件有多重要?岂能让你们这些半吊子来参合?”

    听了李鸿章的责骂,袁世凯依然必恭必敬的答道:“中堂大人,下官愿意以人头担保,若是下官译错一字,保证不见明日朝阳!”

    【裸奔说事】关于袁世凯竞争李鸿章幕僚的说明。

    在第八章《幕府》中有过交代,在清末的时候,清朝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导致四大幕府的崛起。这些幕府不仅拥有人事权、建军权,而且有了选举各地官员的权力。因此才有了后来清朝军权旁落,也才有了大量权臣汉人幕僚为官的现象,这是导致清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按照常规的思路,如果袁世凯直接为官不是不可以,但是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这样的官员由于没有跟李鸿章这样的权臣建立起关系,不仅不会得到重用,而且仕途升迁相当困难。四大幕府在清末的每个阶段几乎都占据了清朝官场的半壁江山,他们不会看到一个不是自己派系的人掌握实权,所以幕府之路是科考之路以外的最便捷的升迁之路,甚至有的人考取了功名依然要归附各个在权臣幕府,以期得到升迁。张佩纶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位至四品,后来为了政治前途依然选择依附李鸿章。因此这段情节是必须的,也是当时袁世凯所处的状况下最好的选择。

    袁世凯加入李幕府的这段情节大多数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也有不少冷僻的资料上有过涉及。这些资料表明,袁世凯在李鸿章的幕府里时间不长,甚至都没有得到过好的职务,不过这最起码证明了袁世凯当时也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仕途选择。后来由于自己行为不“检点”,袁世凯才被幕友们联名驱逐,咳~老袁就是因为这色字头上的钢刀葬送了自己一个最好的崛起机会,可惜……

    至于有的读说用关系接触李鸿章,这也是可以的,但因为当时李的幕府庞大无比,他为了让手下人服气必须公正。当年清朝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按照功名排序,袁世凯连个举人都不是,所以他还是要先底层作起,证明才华之后才能升迁。

    不过这段经历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袁世凯在李鸿章那里留下了印象,才有了后来借“朝鲜问题”的机会被李重用提拔。
………………………………

第十四章 求情

    李鸿章的情绪好不容易从愤怒中稍微平复,此刻袁世凯的话差点又让他再次爆——很多年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这么说话了!李鸿章本想一脚将这个人踢出去,不过他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物。看着这个在自己威严之下依然淡定的年轻人,李鸿章似乎找到了自己以前在曾国藩幕府中的影子。当年的自己不也是这样的野心勃勃,锋芒毕露吗?当年自己与曾国藩因移军祁门生冲突的时候,不也是这个表情吗?

    李鸿章性格以果敢著称,或许是袁世凯的自信与果敢打动了李鸿章,或许是因为李鸿章此时别无他人可用,最终老头选择了一试,他将一份德语文件递给袁世凯道:“好!就让我看看你到底有多少斤两!”

    袁世凯恭敬的接过文件道:“多谢中堂大人信任!”

    李鸿章冷笑道:“你先别谢我。你只有一个小时时间,要是一个小时之后你没有译完,你可以抹自己的脖子了!”

    看着李鸿章在一旁坐下,袁世凯深吸一口气,然后迅速的将文件展开开始翻译。不到半个小时,一份工整的中文翻译件便出现在书桌上,袁世凯恭敬的将翻译好的文件呈给李鸿章道:“中堂大人,下官已经译好,请中堂大人过目。”

    李鸿章显然没有料到袁世凯能这么快就翻译好,当下有些吃惊的问道:“这么快?这可是重要文件,你切勿有译错的地方!”

    袁世凯自信的笑笑道:“中堂大人,这是一份合约的附件,也称确认件。您原来一定看过或听过其中内容,此刻只要您过目,不就可知其中是否有谬误了吗?”

    李鸿章展开文件细细查看,只见袁世凯不仅翻译得工整无比,而且不少地方还做了些小的标注,以方便他查看。看完文件,李鸿章喜道:“不错,不错,你翻译得不错。与上次德国人跟我说的一样,我可以签字确认了!”

    没料到袁世凯此时却阻拦道:“中堂大人,下官建议您暂时不要签字!”

    虽然袁世凯来管自己的事情,李鸿章不喜,不过有他方才露了一手的例子,李鸿章压下怒气问道:“为何?”

    袁世凯刚才翻译的文件是“镇远”、“定远”号战舰购买合同中的一份附件,有部分内容涉及到两艘战舰的技术设定。前世作为海军舰艇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袁世凯自然对这些技术数据倒背如流,所以他才能如此之快的将文件翻译出来。而且在袁世凯翻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