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

第28章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28章

小说: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世凯答道:“咳~慰亭乃乡野小吏,何德何能让伯行兄如此抬举?”

    “慰亭,你勿要客气。你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投身洋务,这让愚兄羡慕不已啊。”

    “说起洋务,与中堂大人的北洋通商局相比,我办的那点事情还不是微星比之皓日!何况那几个工厂还都是老师一手操办,我只不过投了些银两罢了。伯行兄想要投身洋务还不容易?只要中堂大人一句话,伯行兄将来就是我大清洋务第一人!”

    李经方答道:“但愿今后有机会吧……”

    此时一旁被二人冷落了的美女道:“大哥,人家都站累了,你们不妨到里面再互相恭维如何?”

    听了妹妹的话,李经方笑着道:“哎呀,遇到慰亭我一下有些激动。这是我的小妹李经,小名鞠藕。慰亭唤她鞠藕便是!”

    李经显然对这个小名有些不满:“不是说好了不能在外人面前说我的小名吗?”

    李经可能在历史上留名不多,不过提起她未来的丈夫张佩纶,那可是清流党有名的健将,而且李经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孙女——张爱玲。据史料记载,李经也是个饱读诗书的聪慧才女,而且深谙政治运作的秘密,八国联军之役,李鸿章奉诏北上议和,他的亲信盛宣怀以电报局总办的身份在上海居间联络。鞠藕给父亲的家信中就提到盛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之间的勾结串通。她指出张之洞在内部讨论求和方案时常常空高论,“明知事甚棘手,即竭其才智,岂能办到好处?无非巧为播弄,以见其心思精密,高出全权之上,落得置身事外,以大言结主,知收清议而已”。奕訢、李鸿章对此当然十分讨厌。可见有其父必有其女。但现在看来鞠藕的脸上充满了少女的纯真,根本无法与那些官场争斗联系起来。

    听了李经方的介绍,袁世凯赶紧向“才女奶奶”行礼道:“见过李小姐……”
………………………………

第三章 畅谈(1)

    看着袁世凯礼数周全,李经满意的答道:“李经也见过袁公子。我也听马格里先生提过你呢,你当真自己开了洋务工厂?”

    “呵呵,一点小小的产业,不足挂齿……”

    “慰亭,我们进去叙话。”说罢,李经方带着袁世凯边走边问道:“对了,慰亭此来所为何事?”

    袁世凯当然不能直说:我要到你家当幕僚,他恭谦的答道:“如今小弟在上海办了些洋务工厂,但是对洋务一途还了解不深,因此想来拜访毕大人,一来取取经,二来代老师看望一下毕大人。”

    “原来如此。毕大人刚才派人通知我,他一会便到,我们一同到书房等候,在下还想与慰亭还想好好聊聊。”

    这么好的机会袁世凯哪能不答应:“那多谢伯行兄抬爱了……”

    三人来到书房,因为李经对洋务似乎不那么热衷,感觉二人话题无聊,便到一旁看书去了,而李经方扯了一下闲篇后便步入正题:“慰亭,你怎会想起要办洋务工厂的?”

    袁世凯答道:“咳~怎么算得上是我办的呢,都是马格里老师操办的,我不过从旁协助罢了。”

    李经方道:“慰亭别客气!在下也一直对洋务抱有期望,既然慰亭投身其中,愚兄很想听听你对我大清洋务的看法。”

    袁世凯知道,现在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若是自己表现得好,必然会得到李经方的青睐,而有李经方的推荐,其力度不亚于毕德路的推荐,甚至效果还会更好!当下袁世凯答道:“我大清洋务自开展以来,在中堂大人的极力推动下,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与进步,我觉得要如此展下去将来肯定能大有作为。不过自我投身洋务之后,才觉得我们跟英、美等国的差距太大了,照如今的模式,我大清洋务百年之内都难以赶上国外!”

    李经方一直追随在李鸿章身边,对父亲的洋务运动是十分支持与自豪的,此刻袁世凯的话似乎有点“冲撞”了他对父亲事业的骄傲。李经方有些不服的问道:“慰亭,就算美利坚再达也不见得比我大清强这么多吧?看看福建船务局,那可是被称为远东最大的船厂啊!”

    袁世凯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先将李经方的固有思维打破,然后再给他树立另外一种思维,这样自己才能在他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袁世凯平静的说道:“伯行兄,小弟原来也跟你想的一样,不过前两年我去美利坚游历了一番,结果美利坚给我的震撼远远大于你现在的心情!”

    听说袁世凯出过国,李经方立刻来了兴趣,他连忙问道:“慰亭,你去了美利坚?快给我说说那里的情况!”

    袁世凯看李经方有此兴趣,当下将在美国的见闻加上自己的分析与见解与李经方一番畅谈。从洛杉矶的快速展到纽约的灯红酒绿;从底层华工、黑人的悲惨遭遇到到大财阀的富可敌国;从西进运动到工业技术革命,这些李经方从未见过的事情通过袁世凯的嘴表达出来,让他感觉自己身临其境,不由得听得有些痴了。袁世凯讲述过程中,一旁的李经也渐渐被他吸引。等袁世凯讲完,李经方还沉浸在他描述的世界里时,小姑娘放下书本问道:“袁公子,美利坚是不是如那些洋教士说的一样,在河边洗脸都能捧出金沙啊?还有,还有那里的女人是不是可以随便出门,可以自己选择夫婿啊?……”

    听了妹妹越来越多的问题,李经方道:“鞠藕啊,你先一边去,等我跟慰亭聊完再跟你说。”

    李经不满的道:“人家刚才看这段英文,有个词不懂嘛……”

    李经方只想与袁世凯探讨洋务的问题,当下不耐烦的道:“有什么问题一会再说。”

    没想到女孩不依道:“不!我现在就要问!”

    看着兄妹两人,袁世凯笑道:“伯行兄,读书读到一半最忌打断,不如先给她解决这个问题吧!”

    李经一听,对着哥哥做了个鬼脸道:“还是袁公子好,我不问你,袁公子你可会说英语?”

    袁世凯道:“呵呵,当然会,李小姐要问什么?”

    “算了,你都已经知道我这个小名了,以后就叫我鞠藕吧。我想问的是这个beach是什么意思?”

    听了李经的问题,袁世凯差点把刚喝到嘴里的茶水喷出来。原来李经问的是beach(海滩),但是由于她音过短,把这个词念成了bich(婊子)。袁世凯笑道:“beach是海滩的意思,不过你音有些不准确,音还要得长一些,不然就会念成另外一个词了!”

    听了袁世凯的解释,鞠藕一脸天真的道:“哦,那短音是什么意思?”

    李经的问题让袁世凯尴尬的愣在当场,不是他不会答,只是自己刚刚认识李经,面对一个有教养的大家闺秀怎么能口出“秽语”呢。李经方看袁世凯的窘相立刻笑道:“哈哈……慰亭,不要往心里去,我这妹子刚刚开始学习洋文,所以很多词还不懂。”

    岂料一旁的李经不依不饶的问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嘛?”

    李经方看看有些尴尬的袁世凯,替他解围道:“beach乃海滩的意思,而如果你念短了其意为‘青楼女子’,这下可懂了?”

    李经虽然自小在李府长大,但是对青楼女子的意思还是知道的,当下羞红了脸道:“大哥你……哼!不理你了,我到隔壁去看书。”说罢李经拿了书本,出门而去。看了看李经的背影,袁世凯与李经方相视一笑,两人的关系似乎又近了一些。

    就在两人正要继续谈话之际,一个一头金色卷的高大白种男人进屋道:“伯行,你怎么来得这么早?”

    来人的身份袁世凯想都不用想,他等李经方行礼完毕后,也行师生礼道:“袁世凯见过毕大人!”

    毕德路打量一下袁世凯道:“呵呵,马格里说他收了个非常有天分的学生,而且天天挂在嘴边,今天总算见到你了。”

    袁世凯道:“那是老师谬赞了,世凯与伯行兄比起来差得太远了……”

    毕德路说道:“呵呵,不用跟我如此客气。伯行知道我的,我在家很随意,你我就象朋友相聚一般便可。对了,马格里那个家伙还好吗?”

    毕德路言语中的随便让袁世凯放松了不少:“老师很好,他现在自己办企业,生活很开心。他也常常向我提起您。”

    毕德路开玩笑道:“他就好了,放弃了三品顶戴自己做老板,过得悠然自得。不行,看到他这么洒脱,我不平衡,我要报复他。既然你是他的学生,我就要为难你一下……”
………………………………

第四章 畅谈(2)

    听毕德路要为难自己,袁世凯有些心里打鼓,不知道这毕德路葫芦李卖的什么药。不过当他看到李经方脸上那抹淡淡的笑意时,心里一下明白了过来:“呵呵,毕大人,看来您是要考教我一番啊,为了不给我的老师丢脸,世凯只好尽力接招了!”

    毕德路满意的看看袁世凯道:“小伙子很有自信,不错、不错。虽然对你的才学还不了解,不过你的脾气很对我的胃口!我不喜欢那种整天只知道谦虚、磕头的年轻人。”

    李经方在一旁道:“老师,刚才慰亭给我说了很多关于美国的事情,而且似乎他对我大清的洋务有些见解,不妨让他说说如何?”

    毕德路道:“呵呵,好吧,就让我看看马格里的学生怎么样吧!”

    袁世凯道:“方才我跟伯行聊了聊我在美国的见闻,以及我对大清洋务的一些看法。说到大清的洋务,我觉得如今很难与美国匹敌,而且如今的展模式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赶上其他国家。”

    毕德路问道:“恩,我听马格里说过你去了美国,谈谈你的看法!”

    袁世凯道:“比较我大清的洋务与西方的技术、工业展,可以现很多差距,而其中最大的差距莫过于工业基础与展观念。”

    毕德路沉思片刻道:“恩,你的观点似乎有些道理。那么在你看来,这两方面的差距在哪里?”

    袁世凯清清嗓子道:“我大清于咸丰十年开始便兴办洋务,到如今可以说成绩斐然。不过我们看看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咸丰十年,美国刚刚开始内战,咸丰十一年刚刚兴起西进运动,那个时候美国西部还是一片荒芜,可如今呢?如今的美国西部早已是工厂林立、矿场遍布,甚至原来一些荒无人烟的地方如今都成了城市。为何同样展二十年,其结果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慰亭以为,其第一个原因便是工业基础的差距。如今我大清很多人对洋务的理解局限于办几个先进的工厂,派人学习先进的技术,或是购买先进的枪炮、舰船。认为有了这些,我们大清就可匹敌西方各国,其实这是非常不正确的!

    工业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的功能就是从自然环境中摄取可以直接获得的资源,然后经过许多的工厂、工序的加工,使之最后变成能够为人类使用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又会反过来大大提高人类使用自然资源的效率,从而加快这个体系的运转速度,改善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这种工业产品的生产往往涉及整个社会的多个行业,甚至是大部分行业。因此办几个工厂、开几间学校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建立良好的工业基础——工矿产业,以此为基点建设上层的工业生产企业。

    也许这么说有些模糊,我们拿伯行兄方才所说的福建船政局来分析。如今福建船政局生产的千吨运船造价为十六万两白银,而我们到欧洲购买同样的一艘运船,价格只有一半,甚至更低!其原因何在?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工业不成体系!福建船政局建造船只时,大部分零部件自己不能制造,需要从国外进口!这就是我们的工业不成体系所造成的结果,这种结果使得那些工厂变成了一些简单的加工、组装车间。”

    听完袁世凯的一番高论,毕德路师生二人都沉思不语,半晌后毕德路才说道:“世凯,不可否认你分析得很精辟,不过我们就算按照正确的思路来建设我大清的工业体系,也无法在二十年内取得美国的成就。以美国的经验来看,工业的高速展是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带来的结果,如今我们大清十分缺乏这样的技术,因此派出留学生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是必须的。”

    袁世凯清清嗓子道:“没错,技术的创新在美国的工业展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如今我大清的留学生只能依葫芦画瓢的学习,却完全无法担负起为我大清进行技术革新的任务。”

    李经方虽然对洋务热衷,毕竟见识上差袁世凯一大截,当即问道:“这是为何?”

    袁世凯答道:“所谓技术创新无非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改进、改良原有的技术,或进行工业明。创新从旧到新,明从无到有,但是在工业社会里两却已经混为一体。如今的工业明,涉及行业之广、人员之多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常常将几个领域或行业的新技术相结合就是一个新的明,只不过明的实用性就取决于这种结合的完美程度。打个比方——洋炮的明!其涉及的冶炼、化工、捶铁等等技术在洋炮出现以前就已经具备,而洋炮的明不过就是把几种技术结合在一起,然后以有形的‘产品’作为载体出现罢了。自我大清开展洋务以来,一直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从这口号中便可看出其中差距,工业技术方面本应以‘师之’为辅,自成体系为主。派出留学生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不难,但是国内从事技术创新必须具备几个条件都没有,也就决定了他们只能学习,而无创新!”

    毕德路问道:“你所说的是哪几个条件?”

    袁世凯答道:“第一个便是刚才所说的基础工业,这是技术创新后投入实用的必要条件。没有实用的机会,再天才的科学家都无法对自己的创新构想进行试验,更谈不上改进!其次便是良好的学术氛围与国家支持!这一点也是我所说的展观念,是如今大清展洋务最需要的一个条件。

    如今英、美等国已经步入工业化社会,说白了就是大部分人口已经集中在城市,从事工业生产。而我中华数千年来一直停留在农业社会,全国大部分人口还以在田地里刨食为生,因此养成了重农轻工的传统观念,所以在大清展洋务难,也就难在这国人的思想之上。

    先说我大清的人才选拔制度,中国千年来都是以文为主,学生们学的都是子曰诗云,对近代物理、数学等科学丝毫不涉及。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拥有工业化的人才,要拥有这种人才就必须改革教育制度,增加物理、数学等近代科学的基础学科。这样的改革,前任船政大臣沈葆桢大人就曾经尝试过,可这一改革要求重新确立官员应有的基础品质,为文人通过科举攫取官位增加了难度,因此遭到朝中大多数官员的反对,最后不了了之。这样的教育与科举制度之下,我大清学子为了前途,还有谁愿意投身技术的学习?这样的学术氛围又如何能够兴起技术革新之风?不说洋务,就连如今的外交官也被官场中人视为畏途。任驻英公使郭嵩焘大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立富强之基”,却遭到国内各方指责,‘正人君子’们辄以‘卖国’相讥。他回乡探亲的时候,乡人见了也骂他洋奴、洋鬼子。这样的思想模式有让何人敢再谈投身洋务?

    早在我大清开始兴办洋务之初,就有些夫子们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而朝中不少大臣也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