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

第272章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272章

小说: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尼古拉忙着复辟的同时,克林德在南京的谈判有了结果。在俄国与中国之间,选择起来并不困难,不过这场谈判还是拖延了一周,因为德奥等国与苏俄的议和为的是避免两线作战,因此他们希望中国能够派遣舰队到大西洋助战!最终,中国答应了这个条件,德奥等国则承认了由尼古拉二世统治的“罗曼诺夫帝国”的国际地位,这变相承认了中国对俄国亚洲部分领土的占领,而且中国还成为了与俄国和谈的“发言人”!

    10月20日,在轰炸正酣的时候,俄国提出再次启动谈判。当托洛茨基作为俄方代表走进会场时,他看见了最不想看见的人…………中国外交部长唐绍仪。在这场谈判中,同盟国方面的要求没有变,而唐绍仪则增加了将俄国亚洲部分割让给中国、赔款7亿中华币,同时承认“罗曼诺夫帝国”的要求,托洛茨基当即拒绝,随后谈判不欢而散。

    中国的加入让苏俄政府内部的争论更为激烈,到10月20,苏俄党中央依然没有就和谈方案达成一致,但是中国空军的轰炸却未曾停止过一天。为了保证空袭,中国攻入俄国境内的陆军全部停止了行动以减少消耗,使得大量本来为陆军运送物资的列车装上了航空炸弹和燃料,源源不断的运往车里亚宾斯克的军用机场。在狂轰滥炸之下,俄国所有的重工业城市已经变成废墟,农业方面由于一年的内乱加上空袭几乎是颗粒无收,还有上千万平民失去了房屋。另外,在德国和中国的进攻下,俄国此刻已经失去了几乎全部的石油产地、95%的煤炭产地、90%的铁路线、75%的纺织业。眼见长达6个月的寒冷冬季就要来临,苏俄政府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数千万俄国人将如何过冬?

    11月1日,72架半满载的“恐龙2型”轰炸机进行了一次超远程轰炸,在莫斯科上空投下了144吨高爆弹和14吨燃烧弹。当时恰逢苏俄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在莫斯科召开,其中一枚高爆弹在距离会场不远处爆炸,会议大厅所有的玻璃变成碎屑,60多名与会者近一半负伤。虽然这次轰炸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但对苏俄心理上造成的恐慌确实空前的,那些中央委员们见识到轰炸的威力。随即,俄国人终于屈服,答应了中国提出的所有条件!
………………………………

第11卷 第85章 抢地盘(上)

    11月5日,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谈判重新开启,这次除了俄国、中国、德国、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七国之外,“罗曼诺夫帝国”的代表萨佐诺夫竟然也在谈判代表之列!经过7天的激烈争论,11月12日,各方代表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上签字。(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在这份极尽苛刻之能事的条约规定下,俄国亚洲部分领土,即乌拉尔山脉与乌拉尔河以东、包括中亚五国和俄国原来的“保护地”波斯北部,一共1760万平方公里土地归属中国。俄国欧洲部分则分成数个部分:东起卡马河…伏尔加河、西至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之间的近80万平方公里,成为“罗曼诺夫帝国”领土,实际上,它是中国一手操控的一个傀儡;土耳其得到了高加索境内的卡尔斯、阿尔达汉和巴统地区;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里夫兰、库尔兰、摩尔多瓦、白俄罗斯以及波罗的沿海诸国,一共一百多万平方公里被德、奥匈、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上文提到罗已经加入同盟国)四国瓜分;黑海北岸的60万平方公里成为“乌克兰独立国”………实际上他是德国的傀儡,并成为柏林的大粮仓;在波罗的海北部的33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一个独立的芬兰成立了,但它陷入无尽的内战与混乱中……

    俄罗斯本是一个拥有2400万平方公里领土和60万“附属国”领土的巨象,而这个苛刻无比的条约却把它肢解、切割得只剩下一副骨架,还是一副不完整的骨架…………俄国仅剩欧洲部分的400万平方公里土地,其中还有五分之一属于罗曼诺夫帝国,形成沙俄、苏俄两个势不两立的政权沿着伏尔加河继续着对峙的局面……

    瓜分了俄国之后,“强盗们”并没有立刻离开布列斯特,而是继续召开会议。商讨今后在战争中地“合作”事宜。德奥等国强烈要求中国派遣陆军进入欧洲参战,不过唐绍仪拒绝了这个请求,但他表示会为同盟国提供物资援助,同时会按照承诺派遣海军进入大西洋参战。另外,由于中国得到了波斯北部,意味着今后可以随时南下中东,不再需要土耳其的帮忙,这让本来准备对中国进行“敲诈”的土耳其人有些慌神。布列斯特会议后,奥斯曼帝国外交大臣维罗亚帕夏主动找到唐绍仪。以协商“边境划分”为借口,试探中国对中土结盟是否还有兴趣。

    由于波斯北部名义上已经归属中国,因此在这次谈判中,唐绍仪完全掌握了主动。11月1日,唐绍仪和维罗亚帕夏签订了《中土布列斯特协定》:第一,中国出兵攻占波斯全境和阿拉伯半岛。土耳其则给予中国“穆斯林之友”的称号,并向中国军队提供部分给养;第二,事成之后。波斯湾沿岸200公里地区、包括科威特、今阿联酋主权归属中国,而其他地区主权属于土耳其;第三,波斯全境成为中土两国的军事“共管区”,中国在该地区享有驻军权、中国公民享有与奥斯曼帝国公民一样的权力;第四,中国拥有阿拉伯半岛地区石油优先开采权;第五,中国给予土耳其政府1亿5000万中华币的财政援助;第六,两国有义务一起防卫该地区的安全。

    虽然这份协定与中国八月份提出的结盟条件没什么大变化,但性质已经完全不同。首先,波斯北部地主权理论上已经属于中国,因此中国是用波斯北部与奥斯曼“交换”波斯湾。不再是要求其“割让”;其次,中国已经成为“欧洲病夫”的邻国,伊斯坦布尔已经失去了自抬身价的资本。因此原来承诺的3亿援助变成了1。5亿。就这样,中国军队获得了进入中东地区的“合法地位”,同时摇身一变成为“穆斯林的朋友”。

    在布列斯特和谈开始地时候,协约国认为俄国人绝对不会答应如此苛刻的条件,但当中国空军对俄国进行疯狂轰炸的消息传到西线。协约国已经开始感觉到势头不对。9月。联军陆军总司令福煦、英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黑格、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共同研究决定,在西线发动了一次名为“巴黎深秋”地攻势。9月中旬。协约国组织起近11000门大炮、500架飞机、170万步兵,在巴黎以南、莫伦以北地段发起总攻。协约国在这次战役中的战略很明确:最大限度地把力量集中在巴黎以赢得这场战争,或至少在中国援军尚未扭转局势之前争取“有利的和平”。

    在协约国的进攻开始之前,德军参谋总长法金汉和西线总指挥兴登堡都预见到了协约国这场攻势,但当时德国在西线仅有160个师,总兵力约为230万人,而且分布在塞纳河东岸漫长的战线上。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攻击,兵力上处于劣势的一方应该以稳健防守为上策。然而多年的战争,让厌战情绪开始在德军战壕里蔓延,号称世界第一陆军的德国雄狮在1918年竟然有10%的人当了逃兵。面对越来越严重地厌战情绪,法金汉等人希望用一场胜利来鼓舞士气,如果能够给予协约国致命打击那就更好。于是德军计划在协约国发起进攻的同时,在巴黎以北的芒特拉若利实施一次大规模反向突破。

    到布列斯特和谈结束时,这场巴黎战役一直持续依然没有分出胜负。协约国突破了巴黎南部地德军防线并度过了塞纳河,而德国同样在巴黎以北突破了协约国的防线,也到达了塞纳河西岸。此刻德军与协约国联军在巴黎周边100多公里的地方展开混战:战壕失去了作用,建制已经全部打乱,数百万人搅在一起杀得昏天黑地……

    《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的签订让协约国始料未及,也打乱了他们的战略计划,因为这意味着俄国退出了战争,也意味着同盟国摆脱了两线作战地境地,更意味着中国将可以给予德奥更加直接地支持。11月中旬,原来部署在东线的70个德军师开始调往法国战场,使得西线德军兵力一下子增加到230个师、总人数360万。协约国得知这一消息,立刻下令部队撤回塞纳河以西防守,但是如此大规模地混战中,部队想要脱身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避免已经度过塞纳河的联军遭到围歼,协约国部队只能不停的向巴黎方向增援,而德国人也不甘示弱,同样向这一地区增加兵力。此刻巴黎就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双方军队数以万计的被它吸引进去。欧洲战争最后的决战打响了……

    12月,在欧洲鏖战不已的时候,中国也明显加快了“抢地盘”的速度。12月初,在得到了奥斯曼帝国的补给帮助后,擅长沙漠作战的中华帝国第二集团军第1军突进波斯北部,并与那里的英军展开了第一次小规模战斗。与此同时,中国亚洲战区的海军陆战队被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兵力3万,在炎黄号航母战斗群的掩护下从斯里兰卡乘船西进波斯湾,呼应第二集团军的南下;第二部分兵力10万,留守已经占领的南亚诸岛以及斯里兰卡;第三部分兵力27万,在伏羲号航母战斗群的掩护下登陆澳洲大陆。为了不让英军向中东增兵,西南方面军也在缅甸发动了进攻,死死拖住英国部队不让其有机会后撤……

    英军美索不达米亚战区的司令官是一位令人生畏的将军………埃德蒙?艾伦比爵士。此人绰号“公牛”,但他的性格却与这个外号十分不相符,因为在战后很多的记录里可以看到这样一段话:“艾伦比很可能是一战期间英国最好的陆军指挥官,他机智、富有活力并充满挑战性,对战略战术的透彻理解使他成为一位天才的、巧妙的计划者。他在美吉多的胜利是突破和追击的杰作,这种胜利在一战中是极为罕见的。他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然而,面对中国海陆两路大军,这位英国名将也无能为力,因为他手里只有不到十万人,其中包括1万澳大利亚轻骑兵、4万印度士兵,英国正规军只有4万。艾伦比多次向国内求援,但是巴黎会战正酣,根本没有办法向其派遣援军。12月中旬,中国海军在霍尔木兹海峡击溃了英国驻波斯湾的舰队,并攻占了波斯湾内最发达的港口…………科威特港;陆军则一路向西南挺进,直逼“魔术城”巴格达……
………………………………

第11卷 第86章 抢地盘(下)

    在欧洲,巴黎会战依然没有落幕。70个德国师从东线赶到巴黎后,已经度过塞纳河的协约国军队顿时处于下风。由于向巴黎发起进攻的联军主力是法军,因此福煦急于把他们从混战中解脱出来。12月,他用请求的口吻向英、美两国陆军司令发出了渡河作战的命令。

    英军司令黑格在作战思想上是个保守而顽固的人,作战方法往往简单粗暴,他的格言是:“战斗的胜利取决于士气和决心”。因此黑格看不到机枪、重炮和新式武器给战争带来的巨大变化,作战时仅凭借坚定的意志而无视大量人员的伤亡。就连英国战时首相乔治都在其日记里写到:“我不止一次的怀疑是否还要继续让他用英国青年的鲜血去换取战功”,但是出于英法间关系的考虑,乔治同意了继续派兵增援巴黎战场的意见。其实乔治的命令下达之前,黑格已经将英军所剩不多的几支预备队调往了巴黎南部……

    足智多谋的潘兴与直肠子的黑格不同,除了军事方面的问题他还考虑了很多政治因素。美军刚刚到达欧洲的时候的确让协约国一方士气大振,而随着战争的深入,这个作用早就不复存在,现在英法两国更希望美国人在这场战争中承担更多的责任。由于美国陆军从未上过火线,经验的缺乏使他们伤亡惨重,至今已经有110万美国青年在欧洲伤亡。此刻美国国内地反战呼声渐渐升温。威尔逊总统和美国陆军部感到空前的压力。眼前的形式已经开始明了…………巴黎会战将成为这场全球性战争的终结之战…………是全力投入争取最后的胜利还是保存实力减轻国内的压力?这个问题美国人已经不能不考虑了。接到福煦地命令后,美国陆军部不眠不休的争论了两天,最终下令潘兴全力增援法国人。(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美国人准备孤注一掷了……

    德国人也不好受,12月初,从高加索和土耳其战线上撤回的50万德军也投入了在巴黎的战斗…………他们已经没有了预备队,但是逃兵依然在增加。而且在后方只剩下不足15万童子军和二次兵役者。不过让同盟国士气大振的是,中国援兵到了,尽管那只是两个空军师。在中国空军到来的两周内,144架“怒龙”、144架“暴龙”,64架“狂龙”几乎天天都有作战任务:它们袭击了英军在塞纳河西岸地渡口,造成上万人伤亡;它们轰炸了美国人的军火库。数千吨弹药化为灰烬;它们甚至远程轰炸了波尔图,爆炸的气浪吹跑了法国总理的假发,吓得正在开会地法兰西共和国官员全体钻到桌子下。于是这些飞机机翼下的双龙图案有了不同的称呼:德国人管它叫“神龙”,而协约国士兵管它叫“恶龙”或者“屠夫”。

    至12月中旬。巴黎周边200多公里的地区都变成了战场,远远超过了双方原来预定的战役计划。黑格似乎忘了他的任务是救援法军,一味的要求自己的部队向巴黎进军。他将最后的预备队投入了战斗,虽然他们距离巴黎如此之近,以至于埃菲尔的塔尖都能清晰可见,但是又是如此遥远,因为15天时间他们只推进了10英里。于是海格下达了他那著名地“身陷绝境”的命令:“除了决一死战我们别无出路。每一部队都必须战斗至最后一兵一卒……我们身陷绝境并相信我们的事业地正义性,每一个人都必须战斗到底。(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这道命令的语言是激昂的,但是兴登堡用德国重炮和一个中国轰炸机联队死死的守住了巴黎南郊,15天就有10万英军伤亡。与黑格的鲁莽不同。美国人进展比较顺利,由于英军进攻巴黎地行动牵制了大量德军,使得他们在东岸轻松地开辟了一个撤退区。大约有10万被围近一个月的法军得以从那里撤回塞纳河西岸。

    年轮走进1919,双方在巴黎投入地总兵力已经超过350万,但是这些士兵如同抱薪救火一般,除了使得战斗更为激烈以外再无作用。在过去的三个多月里,巴黎市民每天都枕着隆隆的炮声入睡。浪漫的法国人已经学会在恐惧中艰难度日。随着一封封阵亡通知书被寄回后方。从东普鲁士的容克贵族城堡到英国科次福德楼市,许多家庭的男人只能存在与人们的记忆之中。民族的仇恨加深了。对战争的痛恨也加深了。曾经自诩为现代文明发源地的欧洲正在验证另一句话…………现代文明同时也产生了规模更大、伤亡更多、破坏力更强的战争。欧洲人再也没有自负的资本,因为他们此刻只能靠别人的救济生活。由于印度洋航线已经被中国那“可怕”的航母舰队截断,英法两国平民生活所需的粮食、布料甚至是煤炭都必须靠美国供给;德奥情况稍微有所转变,乌克兰大粮仓1918年80%的收成被强行送到了德国,但是这些粮食却没有全部用来改善民众生活,因为其中9成送到了前线。德奥两国只能向中国赊购物资,西伯利亚大铁路成了重要的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