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

第238章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238章

小说: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京,皇宫御书房。

    放下库伦会议的纪要。袁世凯道:“蒙古是稳定了,西藏的情况怎么样?”

    徐世昌年逾六旬,长期穿梭在西藏和蒙古。使得他脸上布满风霜:“回陛下,拉萨会议情况并不理想,到场土司只有一半。即便臣开出很优厚的条件,他们依然不愿意放弃土地的控制权……”

    库伦会议召开地当天,西藏也进行了一场类似的聚会——数十位土司相聚拉萨。不过与蒙古不同,西藏是宗教地区,而且地处高原、地形复杂,中华帝国在那里又没有前期地经营,所以很多土司根本不给徐世昌面子,连会议都没有出席。

    袁世凯点点头道:“恩,西藏的情况比较复杂,你有什么看法?”

    徐世昌道:“回陛下,以臣这些年在西藏的经验看来,帝国想要完全控制西藏还需一番周折……”

    “需要多久?”

    “即便策略得当也需三十年,若是帝国能拨款修建一条通往高原的铁路,这个时间则可缩短……”

    “徐副相,还是仿制蒙古的策略。先建立军区、修筑铁路,拉拢一批实力较小的土司,慢慢分化瓦解他们……另外,只要不触及国家利益,要注意保护和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你这些年在蒙、藏两地时间比较多,就由你制定一个在西藏建立军政系统的计划。”袁世凯叹口气道:“还好,蒙古和新疆已经完全收回,我们的计划可以顺利展开了……”

    就在中国忙着统一大业的时候,欧洲地战事也开始进入白热化……

    8日,列日要塞最后一个堡垒的弹药库被一门攻城炮命中,从内部把整个堡垒夷为平地。比利时守将勒芒虽然大难不死,但是被德军俘虏。他交出指挥刀时还死要面子的对德军指挥官埃姆米希说道:“我是在昏迷中被俘的,请务必在你地战报中说明这个情况!”至于埃姆米希有没有照顾一个降将的面子不得而知,不过随后德军第1、23集团军近六十万人开始横越比利时。与此同时,法国人也从第一次失败中缓解过来,并按照17号作战计划组织起强大的兵团,向阿尔萨斯和。~动了坚决地进攻。法国人现在的计划是:赶在德国人攻取巴黎之前到达柏林!在这种精神地鼓舞下。法国五个集团军开始猛攻守在边境上的德第67集团军。但是,法国人在第一天的进攻中就损失了将近两万人,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配备足够的机枪。

    在战争开始之前,有人做过一个试验,用250气球代表冲锋的士兵,将气球悬浮在一个不同的高度,每个气球相距2,散布在一个多米宽,纵深几米的范围内,由一名熟练的机枪射手400外用重机枪从正面射击250子弹。结果250发子弹仅仅打中57个气球。很多子弹都打到了气球间的空缺中。并且射手在每击中一个气球后还要重新瞄准一次。在重新瞄准的同时也浪费了宝贵地时间,而在真正的战斗中敌人会很快的冲上来的。不过德国人却以不同的方式做了同样的试验——他们把机枪摆在球的侧翼。由于侧翼气球正面窄、纵深长,当250子弹打完的时候,只剩下10个还完好无损的气球。于是德国每个师装备的重机枪数量从战前地24挺,增加至开战时的52挺,并开:。;

    815,法国军队先用炮火轰击了德军阵地,随即发动了步兵冲锋。在炮击结束后,德国机枪手迅速从地堡中转移至标设好的射击位置。当法国步兵进入侧翼和正面组成的交叉火力范围。屠杀开始了。在一道道火舌扫过的地方,法国士兵成片成片的倒下。一个德军机枪手在日记里写道:“无数的人在我面前倒下。就像用镰刀在麦地里收割,不过用的是机枪……当时我除了砰砰的射击声什么也听不到,也无暇顾忌其他事情,只感觉自己的腿边有些东西很烫。后来战友告诉我弹壳掩埋了我膝盖以下的腿部,如果不是有绑腿和军靴我地腿恐怕已经被烫伤……他们安排了专人用铲子清除这些冒着热气的危险品……”

    法国人对洛林地区的进攻持续了六天,付出了5人的伤亡依然没有能够突破。8月21日,德军第一集团军已经前出到布鲁塞尔和隆维地区,开始向法国境内突击。针对这种情况,盟军统帅部不得不修改了作战计划:法第34、5团共26个师军掉头北上,会同英国远征军地4师一同抵御德军对法国的进攻。经过半个月的交战。英法联军被逼得步步后撤。9月2,德军先锋已经突进到距离巴黎仅有25英里地尚蒂伊:区。巴黎人心惶惶,法国政府被迫迁往波尔多……

    与此同时,东线的的战事惊出德国人一身冷汗。为了减轻西线上法国人的压力。俄国人一开始就以惊人的速度和强有力的攻势攻入东普鲁土。这一战略很奏效,8月
………………………………

第11卷 第36章 紧锣密鼓

    洲大陆上的战火开始无限蔓延,海上却平静得让人感议。英德之间的海军竞赛持续了20年之久,全世界都预言北海将爆发一场激烈的海战,此刻这种平静不免让许多人跌破了眼镜……

    从世纪开始,英国的海军战略就一直坚定而明确,正言:“英国舰队是英国最珍贵的财富。”说它珍贵,因为海军是英国人的骄傲,或者现在已经成为唯一的骄傲;说它珍贵,因为它是英国人生存所需——它必须捍卫不列颠诸岛免受入侵;它必须护送英国远征军平安抵达欧洲大陆;它必须把军队从印度运回本国以充实正规军,再把本土军送去接替海外驻军;更重要的是,它必须确保海上交通线畅通,否则所有的英国人都要陷入饥饿。

    与英国相比,德国的海军战略则显得仓促而混乱。在俾斯麦当政时期,这位铁血首相曾说过:“只要拥有世界上最大舰队的英国能保持中立,那么身为大陆强国的德国,就可以跟欧洲大陆上联合起来的任何几个强国作战,而无海上运输供应中断之虞。”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俾斯麦的话,他无疑在说:一个没有海军的德国,要比一个拥有海军的德国更加强大。因为只要德国不在海上挑战和威胁英国的地位,那么采取光荣孤立政策的英国人就不会插手欧洲大陆的事务,更不会在陆地上与德国为敌。德国在俾斯麦时期很好的贯彻了这个战略,因此英国人保持了孤立,德国经济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

    等到威廉继位,他对俾斯麦的建议听不入耳。因为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成为马汉地门徒:“谁控制海上交通,谁就掌握他自己的命运,控制海洋就等于主宰形势。”这位海上克劳塞维茨的观点让威廉深深着迷,并在他眼前展现出一副宏伟的远景:强大的德国舰队与英国舰队并驾齐驱,为他征服一片片阳光下的土地。另一方面,英国强大的舰队以及日不落的头衔让威廉妒火中烧,他对独步海上的英国倾慕又怀恨,他对爱德华包围德国的举动愤怒又无奈,他把海军看作突破包围地一把利刃,常常在幻想中看到一副画面:一支强大的德国出现在英国人眼前。并让他们大惊失色、惶惶不可终日。急于把幻想中那种报复的快感变成现实,于是威廉开始着手海军兴建计划……

    德国的大海军计划得到了所有德国人的欢迎,然而这种欢迎的心态和目的却大相径庭。对于提尔皮茨这种激进的海军军官而言,扩大海军规模意味着他们可以摆脱被陆军凌驾其上的尴尬境地,意味着将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在战时突破英国人对德国地封锁。另外一些德国人,尤其是首相贝特曼为代表的文官集团,一开始就不相信英国是一个真正想认真打一仗地对手,他们一直认为英国是可以被收买而单独媾和的。于是,文官们把这支海军作为和平谈判桌上讨价还价之用的筹码,认为有了它就可以通过更加轻松的谈判让英国人远离欧洲大陆。最糟糕的是。德皇在海军的构想上一直游走不定,他希望用这支海军突破英国人的封锁。但内线深处却未有过与英国开战的念头和准备。在开始打造海军的时候,德皇怀着一种嫉妒而渴望炫耀的心情,就如同一个孩子看到别地孩子有一个让自己心动的玩具,于是闹着大人也卖来一个。当这个玩具买来,威廉跟乔治说:“嗨,乔治,我也有一个……”当乔治拿出自己的玩具说:“我们比试一下吧……”,威廉犹豫了,因为他把舰队看成“心肝宝贝”。每当一想到那些战舰被炮火打得粉身碎骨,血迹斑斑。或终于受到重创,失掉舰舵,沉没海底,威廉就毛骨悚然。他只想炫耀。通过炫耀来得到尊重,却从没有做好失去这些玩具的准备……

    当战争爆发时,德国陆军很快按照既定战略开始了大规模作战。而海军却陷于尴尬境地。德国地公海舰队一共有无畏战舰,12艘较老的铁甲战列舰,3战列巡洋舰,17艘其他巡洋舰,140驱逐舰和艇。虽然英国本土大舰队拥有24艘无畏级战列舰,其他战舰数量也在德国舰队之上,但是德国海军未必没有战胜的希望。以提尔皮茨为首地军官们主张袭击从英国前往法国的运兵船队,而文官们依然还希望坚持让的舰队保持完整无损,作为迫使英国就范的讨价还价的条件。退缩的德皇站到了文官们一边,他发布谕旨:“我命令公海舰队现时采取守势。”德皇对他手中这一锐利武器采取的战略,是将它作为一支“存在的舰队”而发挥其作用。即让它呆在固若金汤的筑垒阵地内,它对敌人就会成为一个经常“存在”的潜在危险,迫使敌人得时刻保持警戒,不使它有出击的可能,从而消耗敌人的海军资源,并使

    部分兵力不能从事其他活动。两支舰队相比,处于此行事,是普遍认可的。

    一开始,德国海军这一战略还是取得了成效。88日,也就是英国陆军计划跨越海峡登陆法国之前的一天,丘吉尔警告英国本土大舰队司令杰利科:“在运兵船只通过海峡的一周间,对德国人有着采取行动的最强烈的诱惑力”。但海面上连一艘鱼雷艇也看不见,德国人的安静反而使紧张气氛愈加紧张。而其他海域德国战舰的活跃加剧了英国人的不安,例如地中海上有“格本”号和“布雷斯劳”号,大西洋上有“德累斯顿”号和“卡尔斯鲁厄”号,太平洋上有的“沙恩霍斯特”号、“格奈塞瑙”号以及“埃姆登”号。这些德国舰队都在进行大胆的袭击,或作更大胆的远航,但潜伏在黑尔戈兰后面的公海舰队却是毫无动静,似乎预示着还有更为凶险地图谋。812丘吉尔再次向各舰队司令发出的警告:“敌人显得出奇地静悄悄,没有动静。这可能是重大行动的前奏……说不定在本星期就要大举登陆。”然而,从814到18,英国运输船共安全的进行了137船次横渡英吉利海峡的航行。这时期,整个英国大舰队及其所属的中小舰队也都严阵以待地在海上巡逻,监视着鱼雷的白浪航迹,监听着报道德舰出海的无线电信号,德国人依然没有动静。

    德国舰队的举动让丘吉尔坐立不安,他决定不再等待,而是主动出击。为了转移德国人对英国海军陆战队登陆法国的注意力,|英国舰队偷袭了黑尔戈兰湾德国海军地基地。由于当时大雾弥漫,德国舰队猝不及防,只下令出动几艘轻巡洋舰应战,没有较重型的战舰支援,英国人也陷入不清敌我的混战之中。双方酣战半天,德国海军损失3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和1艘扫雷舰,英国海军有2轻巡洋舰和逐舰受重伤。

    经此一败,使威廉更加丧胆,死心塌地不想再跟英国较量。于是下令不得再冒险行事,“务使军舰免遭损失”。德国北海舰队司令的主动权也就此进一步受到限制,事先如无德皇陛下批准,不得进行重大调动。20打造的德国海军,除了潜艇和数艘快袭舰,全部在海上销声匿迹。另外,为了避免损失,德国政府命令各轮船公司取消一切商船出航。到8月底,占德国商船立国港口,其余的除了那些往返于波罗的海的商船以外。都停留在国内港口。就这样,德国的商船、战舰全部从各大洋地水面上引退,唯有二十多艘潜艇无比活跃……

    至9月初,英国人完全控制了通往欧洲的航道。同盟国已经无法从海上获得需要地资源。不过陆军的节节胜利让德国人并不在意海上的失败,他们依然意识不到这场战争将要持续数年,更意识不到失去制海权意味着什么……

    得知这个消息。中国人笑了,因为他们的仓库里现在堆满了各种物资,他们有着将这些物资运往欧洲的特权……

    98日,中华帝国国庆日,南京帝国广场。

    晴空万里,烈日炎炎。广场中心的旗杆上,一面国旗正缓缓升起,数十万人跟着广场四周的扬声器齐声高唱:

    “中华雄立宇宙间

    帝国荣光耀九天

    华冑来从昆仑巅

    江河浩荡山秀锦

    勋华揖让开尧天

    龙旗飘扬亿万年。”

    当国旗升到顶端,人群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中华万岁、帝国万岁、陛下万岁……”

    登基19年,袁世凯已经完全适应了站在巅峰的寒冷,甚享受权力带来的快感。在中华门主席台上,他将双手微微一举,整个广场地喧嚣戛然而止。在随后仅有10分钟的国庆演讲中,欢呼声又一次次的响起:澳门回归了、西藏回归了、蒙古回归了、新疆终于完整了,帝国离真正的统一还有一步之遥……

    在国庆活动地最后,是帝国成立19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整一个小时,一个个不同军种的方阵整齐地走过主席台跟前。骑兵走在前列,他们斜背着轩辕式短步枪,一把把刚刚磨好的军刀立握于胸前,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紧随骑兵之后的是步兵方阵,不过如今的帝国步兵身上再也看不到摇晃的水壶、耷拉的步枪,以及松松垮垮的口粮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型装备——携行具。这种战术携行由一件战斗背心、一条武装腰带、战斗背包、行军背囊四大组件构成。战斗背心上可携带弹药袋、手榴弹,腰带上有悬挂装备,行军背囊可以直接与战斗背心相连,将重量分散到士兵的几个部位。整套携行具具有负荷均匀、取弹迅速

    性好的特点,可保证激烈运动中背心不松动、不上窜加舒适。即便一个新兵,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很快就能使用背囊负重40至50公斤物品连续行军23小时。

    再往后是炮兵方阵。100火炮在汽车的牵引下缓缓驶过。其中口径最大的为210米榴弹炮,也是帝国陆军目前装备口径最大的火炮。代表海军参加检阅地是3000名海军陆战'。|的迷彩服透着别样的威武。天空中,空军不同机种的编队缓缓飞过,他们用阵阵轰鸣传达着对帝国与领袖的敬意……

    失地的收复唤起了民众的爱国热情,雄壮宏伟的阅兵仪式让年轻人热血沸腾。趁着这个机会,帝国宣布了几项内政措施,第一项便是普遍义务兵役制度:

    帝国军队分为正规军、预备役、民防军(即民兵)三级。凡国中公民,年满18至20周岁的男子必须服现役~。两年。兵年,其他技术兵种最低3。现役阶段,总后勤部会为每个士兵会建立“兵籍”,同时发给每个士兵一个兵籍册,记录其服役部队、战斗经历、所得功绩等等。

    现役期服满至公40岁前,兵籍将转入预备役。在预备役阶段,每个男子可以工作、上学,从事任何职业,但每年必须到所在地区的军管会报道一次,每两年要接受一次军管会组织地为期一个月的军训。这些报到、军训记录将在兵籍册上反应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