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外界看来,尽管中国在海上打败了美国舰队,但如果两国在墨西哥进行陆战的话,却是美国人占优。原因很明显,美国与墨西哥接壤,后勤补给上占尽天时与地利;中国是渡海作战,中墨之间又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天时、地利、人和无一可陈。似乎是在证明这种猜测一般,美国军队刚一进入墨西哥境内。中美冲突就出现了巨大转机。
自从旧金山湾遇袭后,中美的第二次谈判就没有中断过。由于中国代表坚持不谈墨西哥问题,而卡朗萨上台后,美国政府将希望寄托在中墨两国闹翻之上。因此美国代表心不在焉、中国代表毫
,这次谈判自然成了扯淡。此时美国军队入侵墨西立刻改变态度。表示愿意就墨西哥的石油开采权进行磋商。由于美国西海岸已经完全没了海军守卫,自然也不愿意继续与中国开战,顺势做出了积极回应……
中美之间谈妥,意味着会形成中美瓜分墨西哥的局面,试问哪个国家自信可以同时击败中美两个超级大国?当中美谈判解冻的消息传回墨西哥,全国都陷入一片不安之中。当然,卡朗萨没有不安,反而有些欣喜,因为美国出兵墨西哥正是他和中国政府都一直期盼着的事情……
在美军刚刚进入墨西哥境内地时候,卡朗萨立刻聚集各路起义军首领召开会议,他以总统的身份发布命令:全国所有地部队,不管是农民军、宪法军还是刚刚投降的政府军,立刻北上抗击入侵美军。卡朗萨的“全国统一抗战令”看似让全国的部队一同参战,但却包藏祸心。奇瓦瓦州是比利亚经营多年的根据地,他绝不会坐视奇瓦瓦州被美军占领,因此一定会拼死与美国交战。另一方面,北方师和工人红色兵团此刻正在萨卡拉特卡斯城以北“休整”,只要两、三天的行军就能与美国军队交上火,而卡朗萨的嫡系部队基本部署在墨西哥南部,与最北部的奇瓦瓦州距离遥远。在这道命令传达下去的同时,卡朗萨的嫡系将领也收到了主子地密信:让他们放缓北上速度,同时把那些有二心的政府军投降军官以及他们的直属手下全部派往北方参战。这样一来表示卡朗萨也派出了自己的部队参战,二来可以铲除异己!说白了,卡朗萨最根本地目的就是想让北方师和美军打个你死我活,等到双方消耗得差不多,他再出面充当英雄。
另外,卡朗萨在这次会议上还完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他以墨西哥无法同时抵御中美两国进攻为由,再次抛出将中墨争端诉诸国际仲裁地提议。尽管比利亚和他的几个铁杆坚决反对,但并不是所有墨西哥人都那么有骨气、那么一心为国。由于担心中美联合会让墨西哥亡国,加上卡朗萨在会前许下高官厚禄和各种承诺,工人红色兵团、南方农民军等大部分起义军领袖都同意了国际仲裁的方案,但条件是中立仲裁员必须由协约国派出。
双簧当然要两个人演,既然卡朗萨那里有了动作,中国也不能沉默不语。在收到墨西哥同意国际仲裁的提议后,中国政府立刻做出回复:同意把中墨争端诉诸国际仲裁,并且答应让协约国的仲裁员担任中立仲裁员。同时,中国外交部还发表了几项让威尔逊抓狂的声明。第一,中国强烈谴责美国入侵墨西哥,并以此为由终止与美国的谈判,言明直到美国从墨西哥撤兵才会重启谈判。尽管中国军队也进入了墨西哥,但在名义上这种军事行动不算入侵,因此这项声明有点嫖客骂强奸犯的意思,威尔逊听了差点没吐血。第二,中国尊重墨西哥政府和人民的意见,并希望与墨西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此中国不仅无条件将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交还给墨西哥,而且将军队撤出墨西哥本土,只在几个太平洋岛屿上“暂时”停留。美国民众之所以支持他们的政府与中国开战,主要原因是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与美国本土接壤,中国登陆让他们没了安全感。此时中国军队一去,美国人紧绷的神经松弛了一半,对战争的热情也就少了一半。第三,中国将全力支援墨西哥的“正义反侵略”战争,并给墨西哥军队提供军事援助。第四,中国对美国的报复行动还将继续,直到美国从墨西哥撤兵并且向中国进行公开道歉!
尽管中国这四项声明都是为自己的利益,但在危难之时向你伸手的人,你又怎么恨得起来?中国立场鲜明的站在墨西哥一方,赢得墨西哥民众好感的同时,也把美国逼上悬崖,此时美国除了开战再无退路。为了对抗中国舰队对西海岸的威胁,美国海军部决定让大西洋第二分队冒险通过还未正式完工的巴拿马运河……
………………………………
第11卷 第19章 巴拿马
已经沦陷。(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急于夺回根据地的比利亚没有等待卡朗萨那遥不可及的援军,而是直接率领北方师与进犯的美军在马哈尔卡山地区展开厮杀。
这场战斗美军投入兵力1。5万,北方师共4人参战。虽然美军人数不占优,但士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北方师“主场作战”,不仅熟悉地形而且还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可谓势均力敌。双方指挥官一个有“墨西哥拿破仑”之称,一个是美国著名将领,因此战斗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激战两个昼夜后,超过5000人埋骨马哈尔卡山,随后双方转相持。一周后,潘兴将三万后续部队调到马哈尔山,而墨西哥其他几支起义军也赶来助阵。马哈尔卡战斗演化成一场大规模战役,参战人数超过十二万……
就在北方战事如火如荼的时候,卡朗萨在墨西哥南部以总统的名义发布紧急征召令。他麾下的部队收编了政府军之后再次得到扩充,总人数已经超过9万,短短一个多月就成为墨西哥最大的军阀。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向墨西哥提供了第一批军事援助,其中包括五千支步枪、二十门火炮,还有一个军官培训团抵达墨西哥。这些军事援助自然全部落入卡朗萨的手中,使其麾下部队不仅在人数上占优,而且还得到正规的军事培训,武器装备也是鸟枪换炮……
尽管墨西哥国内打得很热闹,但谁都知道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不在美墨之战,而在于中美之战。由于太平洋舰队几乎被全歼,此时的美国西海岸如同一个被剥光衣服的女人。中国舰队随时可以上去“凌辱”一番,加上中国陆军撤离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因此中美之战地胜负关键取决于两点:第一,美国大西洋舰队赶到太平洋之后,能否击败威胁西海岸的中国舰队;第二,虽然美国西海岸现在是“裸体”,但中国舰队对其真正的“凌辱”还没有正式开始,因此大西洋舰队赶到的速度也成为关键。
从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至1913,美国海军一共建成10大型战列舰,其中“南卡罗来纳级”无畏舰4。级”、“怀俄明级”超无畏级各两艘,另外还有两艘“纽约级”4“内华达级”战列舰在建造中。这些战舰排水量最小的都在17000~:上,最大的超过30000,足够威慑任何一个敢于冒犯美利坚尊严的敌人。不过这些战舰的分布却非常不平衡,美国现役的无畏、超无畏战列舰有8部署在东海岸,在建的也有4艘将编入大西洋舰队。美国舰队采这样地部署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从1895之后,欧洲各国的扩军计划已经近乎疯狂,这让美国人普遍担忧东海岸的安全,因此要求在大西洋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第二。这些年来中国海军一直没有建造大型水面战舰,所以美国根本没有把只有一艘战列舰的夏威夷海军放在眼里。一直到1910年后。中国国力的飞跃才引起美国政府对西海岸防御的重视于是美国国会“勉强”通过了为太平洋舰队增加两艘“内华达级”战列舰的预算。
美国人对中国的轻视让他们尝到了苦果,太平洋舰队不到一个月就被打残,西海岸已经完全不设防。为了能够彻底解除中国舰队地威胁,美国海军部决定从大西洋舰队调4战列舰、6艘巡洋舰、。l以及数艘其他辅助战舰到太平洋作战。美国海军派出这样的增援阵容,让外界普遍认为只要大西洋舰队赶到太平洋,那么中国舰队会一败涂地,此时关键地问题就成了这支庞大的舰队要多久才能赶到。如果大西洋舰队从南美绕道,最少需要两个月才能赶到太平洋,而从北极绕道在这个时期还是无人可以完成的“壮烈”之举。于是大西洋舰队司令桑普森决定让自己的舰队从还未正式完工的巴拿马运河通过。
巴拿马运河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不管是商贸上还是战略上,它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进入近代,为了得到巴拿马运河的修筑权。英、法、美三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就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由于1840年英人正专注于用鸦片掠夺中国的白银,法国人则因为拿破仑的离去而陷入彷徨,于是美国在巴拿马运河修筑权地争夺中占得先机。并于哥伦比亚政府签订了条约。这份条约给了美国公民在巴拿马地区的特权,同时也规定美国必须在20年完成运河工程。然而,随后的20年里先是哥伦比亚内乱
是美墨战争,接着是美国内战。一连串的变故让美约规定地期限,但为了给运河工程输送必要的物资,美国于1850耗资750美元在巴拿马地峡修建连接两大洋的铁路。
巴拿马地峡铁路一头是大西洋重要地港口城市科隆、一头是太平洋的港口城市巴拿马城,因此运河通航前它成了连接两大洋最便捷,也是最重要的交通线。无数的美国商人蜂拥而至,让巴拿马本土公民赚到财富的时候也感到恐慌。1859年,一个美国人在巴拿马火车站吃霸王餐起纠纷,随后演变成一场持续数小时的枪战,导致上百人伤亡,随即哥伦比亚和美国之间陷入外交危机。1860年,美国派出军舰掩护数百海陆战队员登陆巴拿马,逼迫哥伦比亚政府“谈判”。此后科隆港成为美国的“自由港”,而地峡铁路两侧四十公里成为美哥
由于这一事件,哥伦比亚国民对美国人可谓恨之入骨。1866年美条约过期后,哥伦比亚政府迫于国内压力不敢再将运河修筑权交给美国人,而选择与曾经开凿苏伊士运河的法国人合作。哥伦比亚的改弦更张让美国人怀恨在心,他们在法国人开凿运河的过程中不停的作梗。法国设计地运河走向与美国人经营的巴拿马铁路平行。这主要是为了便于运输物资,但美国人根本不予配合,致使运河工程所需的材料常常无法按时运到工地,甚至还出现过物资“遗失”的现象。最后逼得法国运河公司不得不以2550万美元的天价买下这条路”,但留用的美国员工继续捣乱,致使铁路根本无法正常运营。另一方面,由于法国人机械地照搬修建苏伊士运河的经验,而对巴拿马的特殊地形估计不足,在没有详细调研的基础上草率地制定了施工方案,结果导致工程日期一拖再拖。到1899年。运河工程被迫停止,法方不得不请求哥伦比亚政府将工期宽限至1910年
就在法国人遇到困难地时候,美国政府再次出手:一边策动巴拿马独立引起哥伦比亚政府的恐惧;一边扬言准备开凿另一条运河与法国人建造的运河竞争。如果美国也开凿运河,那么巴拿马运河的利润将大大降低,这使得法国公司感到无利可图,于是想要将运河工程转手出售。他们的反应正中了美国人的圈套,美国政府趁机与法方接触,表示有意购买开凿权。就在美国阴谋要得逞的时候,中国为了报复其在西藏策动的独立骚乱,开始搅和美国人的“好事”。中国政府不仅为哥伦比亚政府提供军事援助以平定巴拿马的独立运动。而且还与之建立了“经济合作伙伴”|。凿权。由于运河开凿权转手必须哥伦比亚政府点头,因此得到中国的撑腰后,本来就对美国一肚子气地哥伦比亚没有同意将运河开凿权交给美国,而是延长了法国人的开凿期限。
夺取巴拿马运河的阴谋破产后,美国政府几次想在中美洲各国开凿运河,但由于这些拉美国家被美国欺负得够呛,而且只要美国的工程人员到哪个国家勘测,中国政府就跟哪个国家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搅得美国的运河开凿计划艰难无比。中美互掐反倒便宜了法国人,1911年他们顺利的挖通了巴拿马地能算一条船只可以勉强通过的“地沟”,通航危险系数极高……
美国大西洋舰队要从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的消息很快被中国情报部门得知,中国统帅部立刻做出部署。下令美洲特遣舰队立刻南下,在巴拿马湾堵截美国舰队。而中国舰队的行动也很快引起美国海军部的注意,并下令桑普森加快速度赶往巴拿马……
1914年2底。巴拿马湾。
巴拿马湾是位于巴拿马地峡南部(太平洋一侧)地小海湾,其东西最宽处不过185里,南北长1公里。因为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或者这个港湾连上地图的资格都没有。
此刻湾内还看不到来往穿梭的商船,宁静得让人感觉到荒凉。天空中没有一丝风,几朵挂在半空地白云仿佛是蓝色画布上的涂鸦。“嗡嗡……”伴随轰鸣声,一个黑点出现在空中,就像滴落在画布上的“墨汁”慢慢晕开,越来越大……
这是一架美国地“柯蒂斯”双翼飞机,从改装后的“宾夕法尼亚”号装甲巡洋舰上起飞。早在1907年美国就萌发了让飞机从战舰上起飞念头,并开始
建这样的战舰。1910年,“伯明翰”号轻巡洋舰上起双翼飞机;1911年,一架飞机成功降落尼亚号”巡洋舰上。从此,“宾夕法尼亚号”成为一艘侦察机起飞平台……
后座的瞭望手一边举着望远镜一边问道:“尤金,你看到什么了吗?”
飞行员微微回头道:“看到了很多……”
瞭望手赶紧朝飞行员的正前方看去,不过他除了千篇一律的“海天一色”什么也没看到,于是疑惑的问道:“我怎么什么也没看见?”
飞行员指指下方的岛屿道:“真是木头脑袋,多美地景色你竟然说什么都没看到……如果我老了,一定会到这里来安度晚年……”
瞭望手笑道:“尤金。我们的任务是来找中国潜艇,不是来让你找养老地的……
三次惨败,使得对潜艇的恐惧深深烙印在美国海军部的官员心中。桑普森出发之前,罗斯福连续给他发了三份电报,让他注意中国潜艇。桑普森虽然与施莱互相排挤,但他对施莱的指挥能力还是非常认可的。施莱的惨败让桑普森警醒,所以才带着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一起行动,希望用舰载机扩大搜索范围,保证舰队不受到中国潜艇的攻击。
听到瞭望手的话,飞行员笑道:“那倒是。要是给我个望远镜,说不定我能在这里看到一个美女,这样连老婆地问题都解决了……”
瞭望手笑道:“有美女你就找地方降落,然后……”
飞行员的一声惊呼打断了同伴的话:“那是什么?三点钟方向,快看!”
瞭望手举起望远镜往远处观察,只见一个小岛的海滩上站满了人,仿佛一群蚂蚁在沙地上攀爬,他立刻下令道:“有人在圣何塞岛登陆,快靠过去!”
听到同伴的呼叫,飞行员操纵着飞机在空中划了一个四分之一圆弧。直奔那个小岛飞去。随着距离越来越近,一面迎风招展的双龙大旗出现在瞭望手的望远镜里。几个登陆的中国士兵对着空中的飞机指指点点。一个背着奇怪“盒子”的士兵则拿着一个话筒式地东西不停的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