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

第214章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214章

小说: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百里道:“臣复议……”

    袁世凯笑道:“我做这些也可以说是为了开战,不过跟你们所说的战争不一样……现在不必多问,不出半年,你们就会知道我的用意……”

    袁世凯进行战略物资储备和加大军火的生产,其根本用意很明显——为了根美国人抢生意。历史上,美国在一战前共欠欧洲60亿美元的外债,而一战结束后,美国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债款,而且还借给英、法等国还105美元,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另外,在一战五年的过程中,由于战争消耗产生的巨大需求,使得美国工业四年内再次飞跃。至1919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达440亿美元,比1914增长了近一倍。

    此时的中国虽然展迅速,不过工业底子比起美国还是差了不少。一旦战争爆,如果中国能够如愿的保持中立,那么战争创造的巨大物资和军火市场将由中美两国瓜分。至于瓜分多少,那就得看各国的实力和准备情况。而此时袁世凯就是要利用自己对“历史”的熟悉,提前做好与美国在战争中竞争的准备。一旦中国成功抢占军火和战略物资的市场,那么中国很有可能在一战过后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
………………………………

第11卷 第3章 伏特加的味道

    在这个敏感时期,中国的《不结盟宣言》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英、俄而言,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如果中国真能言出必行的话,那么他们将可以把心思全部放到欧洲去对付德国。而对于德皇威廉二世而言,与中国结成同盟一直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才大方的在中德关系上如此投入。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量资金进入中国,使得那20亿马克的贷款分量大减,袁世凯对德国的态度自然越:。为了拉拢袁世凯,德国这些年不断的加大对中国的贷款,前后足有近50亿德国马克。如果这份宣言是袁世凯的真实意图,那么意味着他这些年的努力全部白费。不过在这份宣言中,袁世凯也没有把话说绝。最后那暧昧的暗示给英国人欣喜的同时又埋下一丝忧虑,给德国人失望时又留有一丝希望。

    就在大家正琢磨的时候,中华帝国广播电台播出了一段洪宪皇帝的“演讲”,也正是这段演讲,使得各国的胃口又一次被吊了起来。自成立广播电台以来,袁世凯每个月几乎都要在广播里发表一次演说,谈谈国家的政策,经济的发展,还有国计民生方面的一些问题,所以百姓们也早就习以为常。然而,这一次演说的内容却让很多人感到有些吃惊,其内容大意是:由于国际局势的不稳定。中国政府决定扩充军队,保卫中国和平发展地大好局面、保卫百姓安居乐业云云。尽管这次演讲基本都在谈论扩军问题,不过袁世凯始终没有说出扩军的规模,这让各国的政要心中更犯嘀咕,于是外交部再次迎来“拜访”的高峰……

    1913年12月12,帝国皇宫西苑。

    大雪持续了一天一夜,直到午后才慢慢减小,此刻的帝都已经变成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尽管天气寒冷,水音台的温泉却蒸腾起团团雾气,把附近的亭台楼阁笼罩其中……

    听音亭里。来访的德国公使哈豪森一边看着远处的雾气一边道:“陛下,您地皇宫虽然非常豪华,不过现在以您帝国的现状,它已经显得有些不相配了……”

    袁世凯背着手道:“依你的看法,我这皇宫要怎么改变才能与现在的中国相配啊?”

    哈豪森道:“以贵国的实力,您的皇宫最起码要比俄国沙皇的皇宫大。那样才能现出贵国的国际地位……”

    听到哈豪森话里的暗示,袁世凯笑道:“俄国的皇宫虽大,不过它那是徒有其表。(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这座皇宫在我登基前数百年就建成,每块砖都有一个历史故事,每片瓦都有一个传奇。俄国地夏宫能比吗?”

    哈豪森依然有些不死心的道:“陛下所言极是,虽然俄国皇宫无法与中国地皇宫相比。不过陛下有那样一座行宫也是好的……最起码夏天陛下可以去避暑……”

    哈豪森话里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你干脆把俄国占了,把俄国皇宫收来做避暑行宫!袁世凯仿佛没听见哈豪森的话一般,他俯身从雪堆里取出一瓶酒,然后一边亲自斟酒一边道:“哈豪森先生,俄国皇宫遥不可及,不过我这里却有俄国酒。这是库达摄夫公爵昨天派人送来的宫廷伏特加,算你运气好……来,尝尝。”

    在一战前,由于沙皇垄断伏特加的专卖权,布尔什维克号召工人不买伏特加。导致大量酒厂倒闭。随着价格飙升,伏特加已经成为一种昂贵的商品,只有贵族阶级才能消费得起。见袁世凯亲自给自己斟酒,而且还拿出如此珍贵的“饮料”。哈豪森一副受宠若惊的表情道:“多谢陛下抬爱……”

    袁世凯给自己倒上一杯道:“你总是这么客气。你在中国已经七八年了,我们私下也可以算不错的朋友了吧?来,为我们地友谊干一杯。”

    “我敬陛下……”见袁世凯端杯。哈豪森赶忙将酒杯迎了上去,然后把小半杯伏特加倒进喉咙。随着冰冷而又火辣的液体流入喉管,他整张脸变成了茄子的颜色,好容易才恢复原状道:“陛下……这、这伏特加太厉害……”

    袁世凯一直微笑着注视着哈豪森难受的表情,既不帮忙也不宽慰,而是待他恢复后才悠悠地道:“哈豪森先生,我记得你的家乡是翁施特鲁特河畔的法莱堡市吧?”

    哈豪森此时喉咙还有些难受,他抚着自己地胸口道:“是的,没想到陛下还记得在下的家乡……”

    袁世凯道:“我记得法莱堡有一种非常著名的香槟,名叫‘小红帽’,这种酒跟伏特加比起来怎么样?”

    听袁世凯左右而言他,哈豪森只能顺着话题道:“‘小红帽’气味芳香、口感柔和,特别是入喉舒适……这种酒在我们家乡非常有名,如果陛下喜欢我就让国内寄几瓶来……”

    袁世凯意味深长的道:“哈豪森先生,人们行动前总有一种习惯,那就是以过往的经验和经历去判断未知和未来的事物。这样的行动往往只能自己带来痛苦和失败……呵呵,就像您刚才喝伏特加一样……”

    袁世凯一番话,让哈豪森明白自己的结盟邀请再次被拒绝。既然无法达成结盟的目的,哈豪森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能够得到中国最大的帮助和支持,于是他漫不经心的道:“陛下,您刚才说库达摄夫来过?”

    袁世凯笑道:“来过,我一样用‘德国香槟’招待了他……结果他喝了一杯就‘酒后吐真言’了……”

    再次听到暗示,哈豪森知道自己“玩”不过袁世凯,于是放下伪装道

    下,库达摄夫也是为您决定扩军的事情来的?”

    “哈哈……哈豪森先生。看来你也开始‘酒后吐真’言了……”看着哈豪森开始面露尴尬,袁世凯正色道:“没错,库达摄夫也跟你一样,想知道我国的扩军计划!”

    听到这话,哈豪森面色更加尴尬,幸好刚才喝了一杯酒,一脸通红也看不出什么。不过哈豪森毕竟是个政客,他马上恢复了平静道:“呵呵,陛下不要误会。我国对中国扩军计划如此感兴趣,是出于对一个亲密盟友的关心。是希望能在贵国这次扩军中帮上忙……”

     竒*書*蛧*w*W*W*。*q*Ι*s*ú*W*ǎ*Й*G*。*℃*O*m 
    袁世凯现在年逾五十,心态早已练得平和无比,他丝毫不为让人作呕地假话所动,平静的道:“哈豪森先生也知道,我国的军队现在已经有80万左右。虽然这在欧洲已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不过中国人口众多,而且边境、海岸漫长,这样的人数还是远远不够的……”正题说到这里就戛然而止,袁世凯再次斟上一杯酒慢悠悠的道:“来,这酒现在外面不好买。再喝一杯……”

    袁世凯的大喘气让哈豪森体验了心情“自由落体”的滋味,他压着心中抓耳挠腮的焦急端杯道:“我敬陛下……”

    这次哈豪森学乖了。谨慎地将烈酒慢慢倒入嘴中,不过袁世凯却趁着他喝酒之际突然公布答案:“我准备扩充5陆军……”

    “咳、咳、咳……”哈豪森一边剧烈咳嗽一边在心里咒骂,好半天才舒缓过来道:“陛、陛下……你刚才说扩军5?”

    袁世凯点头道:“恩,其中有一万人是铁道工程兵……”

    扩军5人而且还有1万是非战斗部队,这算哪门子扩军心里嘀咕一下道:“陛下,以贵国现在的实力,扩军五万人是不是……是不是显得有些小气……”

    袁世凯道:“不少了,这个数字快赶上美国全国陆军的一半了……”

    “陛下,以中国现在的实力,扩编50万都是很轻松的。而且您刚才也说了,中国军队现在还远远不够……”哈豪森开始喋喋不休的说明中国需要大量扩军的理由……

    德国人为什么对中国军队的数字如此敏感?其原因就在与出台的“施礼芬计划”。洛林两国欧洲最重要的煤铁产地割让给德国,使得这两个地区成为德国人资源产地地同时。也成了德国人的一块必须时刻警惕地心病。在德国军界普遍有一种共识:“法国人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一旦德法之间再有战争,必会倾其全力将其夺回。”鉴于此种假象。毛奇任总参谋的时期,德国参谋部就开始制定在这个地区击败法国的种种战略和战术构想。1891年,施礼芬任德国总参谋长,他提出了一份更为大胆的作战划——利用法国人夺回这两个地区的心态,在左翼部署少量部队牵制法军主力,然后德国主力集中在右翼,并借道比利时、荷兰或卢森堡,包抄巴黎的西部,从而一举拿下巴黎,从根本上击败法国。由于施礼芬“功底深厚”,这份作战计划不仅战略构想严密,假设推断合理,甚至还把德军每个军事行动细化到了团、营级单位,时间上也精确到了每天!对于数十年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德国参谋部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天才的杰作。于是“施礼芬计划”虽然仅仅是军官之间的兵棋推演结论,也从未正式提交给德皇、首相和外交部长确认,但在军界已经被认为是最合理、最有效的对法作战计划。

    “计划”虽然是施礼芬提出,不过这个计划地思想首提者不是施里芬,而是他的太师傅克劳塞维茨。克劳塞维茨在其名著《战争论》中有这样的论述:“法国的战略重心在武装部队和巴黎,因此联军应在一次或多次大规模战役中消灭法军,而法国最易突破地地区在布鲁塞尔和巴黎之间,那里国界距首都只有150”。但是,克劳塞维茨的在提出此方案时,假设的环境是英、比、荷兰是德国同盟国,最起码俄国要保持中立。另外,施礼芬提出这个作战计划地时候。俾斯麦刚刚下台,其制定的外交政策依然让俄、德两国保持着友好,英国也未曾放弃光荣地独立政策。而此时,协约国已经成立,施礼芬计划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可惜这份计划实在是太“完美”了,德国参谋部所有的人都自问无法写出如此“完美”的计划,加上20多年的时间过去,施礼芬本在,这个计划自然被放上了神坛。德国人既要实现这个作战计划,同时又要保证这个计划制定时的“假想环境”——最起码让俄国保持中立——唯一的办法就是中国可以攻击、最起码牵制俄国!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人自然就对中国的军队数量与部署非常“上心”。

    在听完了哈豪森大义凛然的演讲后,袁世凯从果盘里拿起一枚乌梅放入嘴中,一边做品尝状一边道:“我国这些年虽然发展很快,不过也留下了70亿美元的外债……呵呵,难道哈豪森先生忘记了?国的50亿马克。外债累累,我国哪里还会有资金扩充军队……咳……不怕你笑话,就连这扩编这五万军队地资金都是从英国借来的……”

    正是在哈豪森的极力要求下,德国才一再的增加对中国的贷款,他又怎会忘记?不过即便中国外债再多,也不至于扩军五万都有困难。袁世凯这显然是在哭穷,其目的是想要趁机“自抬身价”。想到这一层。哈豪森道:“陛下,只要跟我国结盟,贵国一定会得到……”

    袁世凯打断道:“哈豪森先生,贵国每年使用的石油,有将近一半是我国出口的,而我国得到的资

    很大一部分也来自贵国,每年技术上的交流也不少…术、商贸方面不都已经是盟友了嘛……对了,你刚才说贵国有意帮助中国扩军是吧?”

    哈豪森压着想抽自己一个嘴巴地冲动道:“呵呵……正如陛下所说,我国的确有意。不过具体事宜还要请示我国陛下还才能决定……”

    袁世凯道:“哈哈……贵国是中国真正地朋友……来为我们两国的友谊再干一杯……”

    哈豪森哭笑不得的再次喝下一杯,然后道:“陛下可否告诉在下,如果我国愿意帮忙,陛下准备扩军多少?”

    袁世凯眼睛的都不眨的道:“如果有贵国的帮助。中国扩充五十万军队不是问题!”

    “五、五十万……”听到袁世凯的话,哈豪森差点坐地下。

    看到哈豪森的表情,袁世凯笑道:“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国有50万的合格兵源吗?我可以保证。如果贵国能够全力支持中国,我在1年内将中国军队数量增加至130,并与贵国并肩作战!”

    虽然1895年之后中国的军队规模就。:
………………………………

第11卷 第4章 美洲战略

    低沉的乌云从天边一直延伸至城市上空,阵阵闪电划开云层让大雨倾盆而下。举目南望,海拔五千多米的波波卡特佩特尔山脉已经完全被大雨遮挡,唯有终年白雪皑皑的山顶还模糊可见……

    总统府宽大的办公室里一片沉寂,熊熊的炉火将整个房间烤得温暖怡人,只有雨点打在窗户上发出啪啪的声响。中国驻墨西哥公使许正华走到窗前,注视着窗外一片模糊的世界道:“总统先生,您考虑得怎么样了?”

    墨西哥总统韦尔塔在窗前负手而立,表情有些凝重的道:“许先生,上次您给我的消息已经证实,但我实在找不到美国人对付我的理由……”

    许正阳道:“恕我直言,美国给您军事援助,并将您扶上总统宝座,自然是希望得到相应的回报,可惜……您或者您的手下将某部分本该给美国人的利益交给了英国人……呵呵,这就是其中原因……”

    韦尔塔道:“这让我一下子无法接受,所以我还要求证一下……”

    许正华道:“总统先生,您完全可以继续证实这情报的正确性。不过我提醒您,现在奇瓦瓦州、新莱昂州已经被叛军占领,西纳罗亚州和索诺拉州也正在遭受猛烈攻击,而您的美国人盟友却在这个时间停止了对您的军事支援……呵呵,即便他们对您没有敌意,您也需要一个更好的盟友了。”

    韦尔塔道:“许先生和贵国的意见我一定会认真的考虑,不过请给我一些时间。”

    许正华起身道:“没关系,总统先生大可以慢慢考虑,在下等候您的消息。告辞。”

    “告辞……”

    许正阳刚一离开,韦尔塔将一个亲信官员召进会客室道:“冈萨雷斯,许正阳地话你刚才都听听到了吧……这件事你怎么看?”

    冈萨雷斯是韦尔塔的表弟,由于心狠手辣并绝对忠诚,成为韦尔塔的贴身智囊。听到总统问话,冈萨雷斯道:“先生,许正阳说的不无道理。现在美国人的态度却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