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

第189章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189章

小说: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贵国必须支持夏威夷岛王国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决定其归属。”;》以……”

    袁世凯微怒道:“格纳先生,这六点可让贵国失去了任何利益吗?”;

    “这些都是我的底限,贵国可以不同意,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中华帝国的数十万陆军和海军不是吃素的!打起来虽然对我国会造成很深的伤害,不过贵国恐怕也捞不到任何好处,反而便宜了你们的欧洲劲敌!”袁世凯说这番话虽然声调不高,不过已经很够分量——不同意就开打!

    其实这个时候,英国人也并不愿意与中华帝国兵戎相见。本身庞大地殖民地就分散了大英帝国的兵力,其次国力迎头赶上的德国人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英国人的破绽,准备随时冲上来咬一口。现在被俘地远征军已经是英国政府能够抽调的最大机动兵力,如果再派兵前来,难免会使得其他殖民地防御空虚,这可德国人一直期待的!所以袁世凯正是利用英国人这种心里,开出了一个对方相对还能接受地条件。

    其实格纳明白,目前中国的战局加上德国人在欧洲和非洲的兴风作浪,英国政府已经很难再讨到什么便宜。袁世凯开出这样的条件,已经在英国政府的接受程度之内,不过格纳为了留有余地,还是装腔作势的道:“陛下,这些条件我一一传回国内,不过很多内容恐怕还有待商议……”

    袁世凯正色道:“格纳先生,我奉劝你一句,也希望你把这句话带给其他国家的外交官。从现在起,你们要开始转变观念,不要再把中华帝国当作满清!今后与我国交往时时刻要记住一点——平等!只有站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赢得我国的友谊和尊重,否则只有兵戎相见!

    听到袁世凯警告般的话语,格纳道:“我一定会记住……”

    袁世凯笑道:“格纳先生,我们的公事应该谈完了吧?”

    袁世凯端杯道:“诶~方才不是说了吗饮一杯!”

    随着两杯相碰,会谈气氛又恢复到刚刚开始时的融洽……
………………………………

第10卷 第30章 借刀杀人(上)

    洪宪元年11月中旬开始,中华帝国南疆远征军对高棉断的猛攻,同时南海舰队南下,掐断了法军的海上通道。到12月中旬,残存在高棉的最后一支法军被全歼,整个印度支那也被中华帝国军队占领。印度支那全境陷落的消息,象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早已风声鹤唳的里博内阁轰然倒台,成为费茹里之后第二个被袁世凯整下台的法国总理。此时中华帝国在亚洲将法国彻底击败,也算是对英国人进军西藏的“回敬”!

    由于中俄谈判没有成功,帝国在北方的军事行动也没有停止。包围北京的帝国军依然用远程火炮猛攻俄、清联军,京城的百姓早已经夜不能寐。党卫军卫三师从陆上、联合舰队从海上同时对已经失去了战舰守卫的海参崴展开猛攻,隆隆的炮声中,海参崴岌岌可危。如果原来的战场在中国境内还无所谓,那么此时沙皇皇冠上的宝石已经遭到打击,这不得不让俄罗斯帝国的谈判态度有所改变……

    袁世凯三十六岁造反,人人都觉得他能一年内成功登基,运气占了大部分成分,不过谁又能想到他从七岁开始就为这一天做着准备?在袁世凯心中知道:想要赢得别国的平等对待,首先你得有被人尊重的实力!当帝国军队用精良的装备、先进的战术击败一个个强敌的时候,全世界的列强都明白了一个实事——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随意欺凌的中国!现在中国陆军有超远程火炮,海军有级超级战列舰,想要击败中国,已经不是几千人加几艘战舰可以办到的。在这种情况下,各国都开始见好就收。纷纷转变态度,积极与中国进行外交谈判。

    12月20日,中英正式签署《中英新纳密谈内容为蓝本。其中还包括《中英平等贸易条约》、《中英移民、民权益保护法案》等等附则。原来英国人与中国的鸦片贸易在这份条约只字未提,而是由洪宪基金出面与英国政府签订了《鸦片收购合同》,以商业契约的形式确定下来。另外,在新约中,规定了中英地盘边境上地两个军事缓冲区——暹罗、西藏。就两个缓冲区的问题,两国每二十年将进行一次磋商!

    英国人一表态,说明现在最能威胁中国的因素已经不存在。俄国人立刻第二次提出停战。并积极与中国展开和谈;法国刚刚上任的代总理莱昂…布尔茹瓦(192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巴黎手段解决与中国的争端,并向南京派出了代表。中国虽然落后,但毕竟占了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即便今后无法通过军事手段使其屈服,但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列强们纷纷调整策略,希望与中国签订商贸协定。面对英法的动作,德国人怎甘心落后,不仅提出要与中国成为经济、技术联盟。同时还希望在军事上与中国结成同盟。面对德国人的“好意”,袁世凯答应了与德国展开全方位的经济、技术合作。不过却婉言拒绝了结成军事联盟地提议……

    直隶新城县(高碑店)。

    厚厚的云层低悬天空,使得整个大地苍茫一片,阵阵刺骨的寒风刮过,带来冬天的讯息。虽然天气已经转冷,不过在新城县南下的官道上却是一片熙熙攘攘。大量直隶以北和京城的百姓拖家带口的开始南下,使得宽阔的官道上一片拥堵。京城被围近半年,粮食早已经吃光,加上战火越烧越近,百姓们开始纷纷出逃……

    在行进的队列中,一辆马车的车轴突然断裂。歪倒在路中间。在拉车牲口急促地鸣叫声中,车厢内的乘客几乎是从车门中滚了出来。几个随行地下人赶忙扶起那个衣着华丽的乘客道:“老爷,您没摔着吧?”

    那乘客掸掸身上的土喝道:“老牛,你这怎么赶的车?这趟车。我一分钱都不会给你!”

    车夫正在稳定牲口,听到老爷的喝骂,连忙躬身道:“老爷。这几天一直赶路,牲口和车都没歇过,所以车轴给压断了……小的还等着车钱回去给俺娘抓药看病,求和老爷高抬贵手……”

    那老爷喝道:“你还敢顶嘴!给我打!”

    那几个随护不由分说,按住车夫就是一顿暴打!见到这一幕,路上的百姓既没人上来劝阻,也没人围观,仿佛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京城的百姓,已经对满人这种仗势欺人的行径完全麻木……

    在车夫地哀嚎声中,另一辆马车停在了旁边。车帘一挑,一个中年男人探出头道:“和爷,您这是干嘛?”

    和老爷一看车里的男人,连忙拱手道:“哟?!是那爷啊?别提了,这狗东西真是不知好歹,竟然让我摔了一跤!”

    那老爷道:“咳~您跟一个赶车的动什两一路上还能聊上几句!”

    “那就给您添麻烦了!”说罢,下人将和老爷搀上那老爷地马车,一行人扔下已经伤痕累累的车夫扬长而去。

    和老爷刚一上车,那老爷就问道:“和爷,您消息多,袁匪是不是已经断了北上的路?”

    和老爷道:“那还有假?我听说北方现在天天打仗,袁匪设了路卡,不准任何人出关!”

    那老爷道:“和爷,京城里地事情是不是真的?”

    和老爷道:“这事儿我起初也不信,不过我一个进城买东西的下人说,他亲眼看见老毛子在京城杀人放火,然后我连夜就出了城!万幸啊,我早早就把一家送出了京城……您的家眷呢?”

    道:“我也早觉得风声不对,两个月前我就让他们出爷,老毛子是太后请来的救兵,怎的就会在京城大开杀戒呢?”

    和老爷压低声音道:“我听说,这老毛子专杀我们满人……”

    那老爷惊道:“啥?!他们这是为啥啊?!”

    “嘘——”和老爷用手在嘴边一比划。然后低声道:“你可轻点……我估摸着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老毛子因败给袁匪而迁怒朝廷,要么就是……”

    看和老爷欲言又止,那老爷着急的道:“哎呀,我说和爷,您别大喘气啊!”

    和老爷神秘地道:“要么就是袁匪跟老毛子商定的,想用俄国人来杀尽我们满人……”

    那老爷道:“那我们南下,岂不是更危险?!”

    和老爷道:“哎~走一步算一步吧,…++知道我们是满人?再说。只要混到南方,我们就可以找个地方隐姓埋名的住下,总比在京城等死强!”

    “只好如此了……哎~我们满人的江山。:

    就在两人唏嘘不已的时候,一个家丁在车外道:“禀老爷,前面就是袁匪设的关卡,我们要不要过去?”

    那老爷刚要说话,和老爷道:“那爷,我两还是下去走的好!坐在车上难免被人重视,即便是通关费用也花得多些。今后我们可都没了朝廷的进项。多留点银子过日子吧!”

    “对,还是和爷想得周到!”

    说罢。两人走下马车,步行来到关卡前。和老爷掏出一锭银子,然后点头哈腰的对守关地军官道:“军爷,我们是来京城做买卖的,因为战事被迫停留,还请军爷通融……”

    那军官指指不远处道:“看见没有?离下次开关还有一刻钟,你们得等等!”

    顺着军官的手,两人看到哨卡旁立着一块牌子:“一个时辰,开关一次!送关银者,罪同行贿!”在大清国。哪有通关不需银子的?那老爷还以为这军官嫌少,于是也掏出一锭银子道:“军爷,这天寒地冻的,拿去给兄弟们买酒喝……”

    军官喝道:“你们两不识字还是想让我把你们抓起来?”

    被当军官一喝。两人赶紧把手里的钱收了回去,静静等待。不一会,哨岗里响起电话铃声。那军官接了电话,然后喝道:“开关一刻钟!”

    关卡的横木一抬起,百姓们蜂拥而进,数十个持枪宪兵则不停的维持着秩序。被人群推着往前走了一段,和老爷和那老爷只见眼前又出现一道关卡。这道关卡也有一块牌子,不过内容却让他们冷汗直流——剪辫过关!满人信仰萨满教,按萨满教的说法,头发在头的顶部,最靠进天,是灵魂栖息之地,非常神圣。因此满族人如果战死沙场,尸骨可以埋在外地,辫子必须剪下来送回家,系上姓名籍贯招魂葬之,这个风俗也称“捎辫儿”。至于所谓地“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毁”,那都是满族进关后,接受了汉人的孝观念,才形成地一种说法,也是让汉人留辫的一个骗局。人群来到关前,在数百持枪士兵组成的防线前停下,为首一个军官喝道:“这里有两条路,一条走回京城,一条南下河南!想要南下,减去辫子即可,否则,请原路返回!”

    就在人群嗡嗡议论声中,那老爷回头看了看,刚刚通过那道关卡已经再次关闭,他们已经完全被夹在两道关卡中间!当他正要询问的时候,只见和老爷死死的盯着哨卡。顺着和老爷的目光,那老爷看到了哨岗后面几个大筐,里面放满了数不胜数的辫子,他低声道:“和爷,这可如何是好?这辫子可万万不能剪啊,不然我们将来怎么去见祖宗?!”

    “别担心,咱们多出点血,应该没问题!”说罢,和老爷走到军官面前,悄悄拿出几根金条道:“军爷,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可轻易剪去?还望通融……”

    “来人!把他们全给我抓起来!”随着军官一声喝令,几个士兵三两下就把二人和随从抓了起来。和老爷喊道:“我们犯什么法了?为何要抓我们?!”

    “早就注意到你们了……两个满人,给我带走!”看着士兵们把两人拖走,军官道:“所有百姓听着,想要成为中华帝国的百姓,必须剪去辫子,你们可以自己选择!”

    这些卫兵虽然穿着帝国军队的普通军装,不过大部分是由中华帝国皇家机要局特勤处的人员装扮。不仅如此,很多谍报人员已经装成难民混入人群,他们甄别着每一个可以地目标,并将这些目标报告给守关的士兵!

    在生命与辫子之间,很多人选择了生命,当然也有很多人哭喊着,说什么也不愿意剪辫子。一个小时后,放进两道哨卡之间的人只剩下数百人。他们全部被卫兵带走,等待他们的将是集体地屠杀!对于满人,袁世凯并不是要赶尽杀绝,不过满人毕竟统治了中国两百多年,如果将他们赶下台而又留有余地,那一定是自己今后统治的一个大麻烦,因此必须将满人中有影响力的人物全部除尽!自从满人进关后,那些有权有势地人物基本集中在京城,此时京城被围,正好是个机会。虽然京城中有不少汉人,不过两百多年,数代人的沉淀,这些汉人已经失去了汉人的灵魂,从心底里变成了满清的奴隶。对于新成立的中华帝国而言,最宝贵的是时间,与其花时间去改造这些人,不如一起除尽。于是这两道关卡加上“留辫不留头”的极端做法,成了满人和忠满分子的过滤器……
………………………………

第10卷 第31章 借刀杀人(下)

    京城。

    自满清入关后,整个北京的内城就成了满清八旗的聚居地,汉人百姓只能在外城居住。这本是满人为了凸显自己的地位,保证皇城安全的一个举措,可这时却成了满人囚禁自己的牢笼。在数天前,俄国军队就占据了北京内城的十个城门,只许进不许出,所有内城的满人都惶恐不已。此时随着中俄谈判的“渐入佳境”,在北京内城里芶延残喘的满清贵族们更是惶惶不可终日,一旦俄国人与袁世凯达成协议,那么他们的命运可想而知……

    “踏踏踏……”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踩碎了紫禁城的死寂,李鸿章急匆匆的走上大殿跪倒道:“启禀太后,苏鲍齐奇再次拒绝接见!”

    慈禧一脸惊怒道:“难道只是跟外界互通消息都不行吗?!”

    李鸿章死死的跪在地上道:“臣无能,请太后责罚……”

    自从内城被围,这已经是李鸿章第三次求见苏鲍齐奇。开始的时候,他还提出抗议,要求俄军放行,而苏鲍齐奇根本不给他面子。这次李鸿章只是希望俄军能够通融,让朝廷派人与外界互通消息,可他再次被轰了出来。听到李鸿章的话,仿佛末日已经来临,殿上人人自危。

    沉默良久,慈禧才意识到李鸿章还跪在地上,她一脸颓然的道:“李中堂起来吧!这不怨你,看来大清走到头了……”

    虽然战事频频失败,不过慈禧却从未如此低迷过。听到主子话里的颓废,恭亲王奕快将他们集中起来。若是真有什么不测,奴才愿意保着太后和陛下冲出城外……”

    “啪啪啪啪……”恭亲王话音未落。密集的枪声隐隐约约的传来。虽然京城战事不断,不过枪声还是第一次如此的接近皇城!过不多久,一个太监走到慈禧耳边低语几句。只见慈禧一点头,太监高喧:“宣直隶提督聂士成,八旗城守尉和禄觐见~~”

    号令过去半晌,聂士成才扶着一个八旗军官连滚带爬地走完紫禁城内漫长的道路。士成上殿跪倒,气喘吁吁的道:“启、启禀太后,俄国人由正阳门攻、攻进内城,直奔紫禁城而来!武、武卫军已经挡不住了……”

    此言一出,整个大殿顿时炸了锅。议论声甚至盖过了枪声,如果不是碍着慈禧的权威,恐怕众臣早就跑了个干净!恭亲王赶紧问道:“和禄,八旗军呢?他们在哪儿?不是说十几天前就撤回京城了吗?!”

    和禄道:“八旗军已、已经被俄国人全、全部俘虏,正关押在城西。奴才十天前拼死逃出却无法进入内城,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