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翁同龢进言道:“启禀太后!两江之乱,只袁世凯一人之乱尔,大部分士卒和官员都还是忠于朝廷的。臣以为,可以派钦差携圣旨南下,只要能将两江的统兵将领与官员收归朝廷所用,那么定能使平叛事半功倍!”
听了这两条计策,慈禧的担忧依然没有散去,她问道:“不过袁世凯麾下的士卒战力不弱,朝廷兵马可敌否?”
此时取代过世的醇亲王重新成为总理大臣的恭亲王出列拱手道:“启禀太后!奴才以为,可仿效当年剿灭长毛之策,请洋人兵马协助进剿!”
恭亲王的建议算是提到了点子上,慈禧心下稍安道:“如此甚好,你等商议一下,看请哪国出兵更为合适……”
………………………………
第9卷 第40章 势如破竹
伐满清。同一天,两江三省所有部队集结完毕。此时袁世凯已经不用再隐瞒实力,因此部队番号与人数全部浮出水面:江苏有a类师三个(1、2、3),b类师一个(101师)、c类师一个(201师);安徽有a、b类师各一个4以及102);江西有a、c类师个一个(5师以/)师)。另外,除了原来的独立重炮旅,炮兵学院的学生和退役的重炮旅士兵组建了两个独立炮兵团(25门加农炮,10榴弹炮)——两江陆军总人数达到21万人!
按照战前部署,江苏境内只留基本由学生组成的201师驻守,吴佩孚出任这支学生军的师长。1、2、101师加上独立重炮旅组成第一军,总人数78000。徐军出任第一军军长,一师师长由原一师一团团长郑可桐担任,魏山(原来的魏三)依然担任二师师长,101师师长由刘文南担任。第一军在苏北集结,并且分成三路同时北上:1师经临、泰安直取山东治所济南府;2过临,取诸城,再下青、莱二州;101师经即墨、海阳、海宁然后进占威海。
江苏的3与第一独立炮兵团开赴江西,长由与江西的第5成第二军。第二军总人数7,袁世凯宣布起事之前就“逃回”了广西。第二军留下202防守江西外,第35师同时由南昌出发,分别进攻武昌府和长沙府!
安徽的4102师加上新增的第二48000,正副军长分别是刘成良和薛庆晓。第三军102驻守淮南,并与江西的202协防北,而第4师与第l攻河南!
在“宁予洋人,不予家奴”地指导思想下,满清抵御外敌虽然总是畏畏缩缩,而对于内乱却向来斩钉截铁。(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当袁世凯的檄文刚刚发出,朝廷便连下两道圣旨。第一道,下令新任直隶提督聂士成带本部30营新幕的武毅军南下,并同时节制集结在山东45营各地兵马。向南相机进剿;第二道,下令两广、湖广、闽浙六省兵马归刘铭传节制,向北相机进剿。说白了,朝廷任命了南北两个“剿总司令”,希望能够两面夹击袁世凯的叛军。
浙江杭州府最北端,江浙交界处。
在半个月前,这里就竖起了一片全封闭式的军营。浙江新1师的18000兵自从到达这里之后,就被下令全员不得外出、不得接发家信,甚至连军需采买都由专人负责,可以说与外界的联系全部中断。不过有一个地方是例外。那就是师部唯一的一部电台。
新1师的师长冯国安和几个团长正在激烈地讨论着什么,机要秘书走进指挥部敬礼道:“师长。1号来电!”
冯国安接过电报,读完后一脸喜悦的道:“天变!”
冯国安的心情迅速传染了在场的几个军官,一个团长压住心头的兴奋道:“我说得没错吧?你们刚才还说我瞎猜!”
另一个军官笑道:“好了,就你能!师长,1号还有什么指示?是不是让我们北上支援?”
冯国安道:“不,1号要我们与对面的江苏201师打一场实弹演习!”
“什么?!”
“没搞错吧?这个时候了还打演习?”
冯国安冷静下来道:“大家都坐,现在我宣布1号和2号计划。该计划名为‘改天’,属于特级机密,所以仅限于在场的人知道!如有泄露者,杀无赦……”
从7月7日至17日十天内。在两江三省与浙江、福建、广东三省的界处,“激烈”的枪炮声和喊杀声不绝于耳。由于这些地方早已经被封锁,当地百姓又都纷纷被迁移,所以人们联想起两江地叛乱。都以为那里已经沦为交战区,正在进行激烈的火拼……
717日,山东泰安城头。
“大人!又有一支叛军开到!”士兵地呼喊将巡城的泰安县令毛澂吓了一跳。他举目望去。只见远处一杆大旗迎风猎猎飘扬,大旗以红为底,一只巨大的团龙张开了大口……
看了半天,记名总兵李道:“毛大人
架势,新来的叛军不下5000,加》+
毛澂是个文人,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考证了泰安无数的古迹,他擦擦额上的汗珠道:“总镇大人,泰安还能守吗?”
李道:“守不住也得守啊……李抚台下了死令!”
自从1师开始北上以来,根本没有遇到过像样的抵抗,大部分城市的清军都是受了一阵炮击后,就立刻弃城溃逃。十天内,1师的先锋势如破竹地抵达泰安,这跟行军速度没什么两样。由于聂士成的武毅军没有到达山东,因此暂代“剿总司令”的李秉衡下令:记名总兵李带领青州20营驻军迅速增援泰安,此时一个小小的泰安县城已12000清军。李原来一直不得志,甲午战争之前,得到李秉衡提拔,所以对李秉衡可谓言听计从。
听到李口吻里地无奈,毛澂自我安慰道:“袁世凯逆天而行,犯上作乱,其士卒肯定士气低迷,我等不妨趁其立足未稳,攻其不备……”
仿佛要打击毛澂一般,新开到的两江军队竟然唱起了歌:
狼烟起
龙起卷
心似长江
千百年纵横间
恨欲狂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随着歌声渐渐嘹亮,部队也开到城下。高汉生走进一师一团的指挥部道:“我说伍团长,你们这也太慢了吧?都两天了,怎么泰安这座小城还没破?”
刚刚出任一团团长地伍连魁白了高汉生一眼道:“你以为我不想?前天收到军部的电报,要我们等候后续部队!”
高汉生拿出一张文件笑道:“徐军长怕你们攻得太快,后勤跟不上,另外,也要把青州的守军调出来。现在不用等了,我就是后续部队,同时带来军部的命令:即刻攻城!”
看完命令,伍连魁道:“你调三团去了?那你的特务营呢?”
高汉生道:“徐家英现在负责特务营……我说你还是赶快攻城吧,眼见天就黑了,我这一路可没露宿过啊!”
伍连魁笑道:“,我们一路在前面打,你们在后面接收,当然不用露宿……进城要请我吃饭!通讯兵!”
“到!”
“下令各营进入进攻位置等待命令,炮兵连开始射击,特别要他们注意,不要伤及百姓!”
“是!”
不久,天空中响起炮弹的呼啸,三轮炮击后,泰安的南城墙被炸开一个大口子!伍连魁一边举着望远镜一边道:“命令停止炮击,机炮连掩护,一营出击!”
“是!”
命令刚下,泰安城外响起密集的枪声,数十挺机枪开始向城楼上喷射火舌,一千多攻城的士兵开始从城墙的缺口涌进城内……
五个小时后,济南府,巡抚衙门。
》开会。就在会议的气氛正热烈的时候,一个满脸污垢的传令兵跑进大厅:“报——泰、泰安失守,叛军西路先锋已过柳埠!”
“这么快?!”所有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李秉衡醒悟过来问道:“李总兵呢?!”
传令兵道:“毛大人和李总镇受伤被俘……”
“报——叛军趁青州空虚,已经夺城,吕府台阵亡……”后来的这个传令兵浑身是血,还未等报告完便晕了过去……
青州知府是李秉衡的小舅子,听到这个消息他差点没晕过去。李秉衡扶案道:“完了,中了调虎离山之计……”。
》厉害。而且两江士卒武备精锐,即便数量相当,估计我们也难以匹敌……”。
》。别人心里哪还有底。李秉衡道:“军门大人,快快决断啊……”
“报——即墨失守,十五营巩军全军覆没……威海孙总镇请求速派援兵……”
………………………………
第9卷 第41章 安内
一个个闪雷将乌云划破,聚集已久的雨水倾洒在大地上。负手凭窗、凝眉远眺,袁世凯的思绪仿佛已经融化在这场大雨中……
文增瑞和马格里小心翼翼的来到袁世凯身后,拱手道:“元首,他们正在厅外等候!”
袁世凯没有回头,只是喃喃说道:“我在考虑你们昨天的问题!”
文增瑞道:“元首若有决断,可告知下官,好早做准备!”
袁世凯道:“马格里先生,你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来看,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马格里道:“元首,各国都开始了民主化进程,我们是不是考虑一下民主制度?”
袁世凯道:“一个民族强大的根源是这个民族的思想!中国为什么落后?不是因为没有工业,也不是因为政治体制落后,其根源恰恰就在落后的思想与思维方式!有了先进的思维方式,国家才能实行先进的政治体制,才能创建先进的工业体系。对于现在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民主二字,不亚于地球是圆的一样难以接受!”
文增瑞道:“元首,我主张采取帝制,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进行加入一些民主元素?比如建立国民议会,这样可以顺应目前民间呼声很高的变法要求。”
袁世凯反问道:“二位认为,我的思维方式如何?”
马格里道:“元首的思维方式不仅在中国无人能及,甚至超越这个时代!”
袁世凯道:“如果我想把这种思想灌输给所有的中国人,那帮所谓‘德高望重’的老夫子能接受吗?”
马格里道:“那元首地意思是实行帝制?”
“不错!中国现在要的不是所谓民主,而是强权!即便我们推行民主。也是由一帮不懂民主为何物的人来享受和执行民主。既然如此,在我统治期间实行帝制,然后开民智、强工业,等到时机成熟,再开始民主化进程。”
文增瑞道:“元首,这样会不会对我们有些负面影响?毕竟目前变法的呼声很高。”
袁世凯道:“为了顺应这些书生的要求,国民议会是要建的,但是他们只能议政不能参政,而我会做出四项承诺:第一、内阁成员由我委任,但绝不封王封侯。所有的人才全部量才而用;第二、虽然国民议会不能参政,但如果一项措施遭到国民议会全体成员反对,我必须修改;第三、皇室的用度与国家税收分开,我赚多少钱就花多少,国家税收我一分不用!第四,不搞世袭,我的继任者可以由国民议会选举。在目前的中国,相信这样地保证,远远要比那些所谓的民主更能收拢民心!什么时候机制成熟,再取消帝制进行民主改革!”
在奉行三纲五常的年代里。在满清统治了200后,袁世凯提出的四条承诺在中国已经可以称石破天惊。但是细细琢磨起来,这几条只是袁世凯作为政治家的一件外衣。第一条,自己称帝而不封王侯,这虽然可能会让手下人有些不舒坦,但是其好处也是同样多的:首先,可以避免出现特权阶级,历朝历代贵族造反的例子不少;其次,没有特权阶级就能避免出现过大阶级分化,为国内统治消除一个不稳定因素。第二条国民议会议政不参政,说白了这个国民议会只是一个代表民众提意见的机构。不过这对封建独裁数千年的中国已经算是进步。而这些意见最终能否得到通过,全凭袁世凯一句话,大权依然独揽怀中。至于全体反对的否决权,只要袁世凯安插一个自己人进议会。那就永远不可能行使。第三条皇室不用国家税收,这对袁世凯也没有什么太大地意义,因为只要袁世凯不穷奢极欲到慈禧那个程度。他的家产已经几辈子花不完,而且两江大部分工厂、企业都有他地股份,到时候说不定国家还要他掏钱出来建设。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袁世凯可以通过它得到很高的政治声望。如果起事成功,那么袁世凯肯定是大权独揽,至于当总统也罢、做皇帝也好根本没有本质区别,然而这两个头衔的选择顺序,却有很大的文章。首先,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中,真正自愿放弃皇位的皇帝恐怕不曾有过。舜禅让的不过是一个部落头领位置,但却让他们成为明君的代名词。若袁世凯真按照他的承诺去做,那么他无异于将帝位自愿归还天下人,这足以媲美尧舜之举!其次,如果先民主后称帝,那么你就是让中国历史倒退的罪人,而相反地,如果先称帝而后放弃帝位实行民主,那你就是促进中国进步的伟人和圣人——虽然都是同样做两件事,但是顺序不一样却完全是不同的效果。能够登上顶峰的政治家都有一个共同地能力,就是可以在民众心目中树立一个伟人的形象,然后让天下人对他顶礼膜拜!袁世凯现在就在为登顶做着准备!
文增瑞跟随袁世凯30年,从主子的话里,他已经琢磨出躬身问道:“元首,是否要起草一个立国章程?”
袁世凯点头道:“恩,这件事就由文先生去办吧!我想到什么再进行补充!另外,蒂娜已经起草了一份宪法草案,你们先看看!”
“是!”
马格里道:“元首,是不是请几位进来?”
“请他们进来吧!”
不一会,公安部部长何刚德、江苏直属宪兵队队长赵秉钧、商务部部长郑观应、江南工商银行行长胡萼卿、陆
令武猛等人纷纷进门行礼(几人在袁氏幕府一章有简们每人都一脸疲惫,袁世凯笑道:“看几位地样子,这段时间工作不轻松啊!坐吧!”
“谢元首!”
落座后,袁世凯问道:“郑部长,胡部长。你二位可是我们两江的钱粮保障,现在各地的经济秩序如何?”
郑观应道:“由于两江的宪兵队和警察上街执勤,因此市面上地经营秩序还是比较好的,大部分商人也都表示愿意留下,不过也有不少百姓和商人担心战乱而出逃!只是外来的货物减少了七成,这让两江的物价上涨不少,特别是有的百姓担心粮食会出现短缺,所以粮价上涨了三倍!”
胡萼卿补充道:“从本月7日开始,江南工商银行发生挤兑,虽然人数不多。但现在我们的存银已经见底!而且南京证券交易所有人大量抛售股票,至今天收盘为止,一百多家上市企业总市值蒸发一半以上。不少外资企业纷纷准备转手出售……”
两江本土商人的投资大部分集中在江南工商总会,而袁世凯手里操着枪杆子,哪个商人敢说我要撤股?撤股无望,只能留下观望。现在两江商人们的利益可谓已经与袁世凯绑在一起,如果袁世凯倒台,他们只能接受破产的结局。而外资就不同,由于江南工商总会不接纳外国人的投资,因此外商都是独立投资。虽然中国政府不敢对他们怎么样。但他们来这里投资,都是看中了袁世凯开创地良好的投资环境。还有两江完善的工业体系。若是两江沦为战区,那么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