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

第12章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12章

小说: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世凯道:“爹,我也想在您身边陪着您、陪着娘,可是您身边趴着一只恶狠狠的母狼,她随时可能将世凯一口吃掉,您要孩儿如何有胆量回到您的身边。”

    袁世凯说这番话的时候一直看着大奶奶,眼睛里充满了仇恨。老祖宗虽然年事已高,但并不糊涂,她似乎猜到了什么:“旁人不要插嘴!世凯,把你的心里话说出来,我今天给你作主!”

    袁世凯等的就是这句话,他哭道:“老祖宗,世凯刚从南京回来的时候各房长辈、同辈对世凯甚是热情,当时世凯也感动得很。可让世凯没有料到的是,他们一个个都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他们都是看上了我父亲留下的财产,妄图通过把世凯过继到他们名下以夺取我爹遗产。这些日子世凯越来越感到心寒,父亲的遗产世凯是准备用来给几个姨娘用来养老的,要是我走了怎对得起我那过世的爹!还望老祖宗作主,让世凯离开袁家让,我们孤儿寡母有个安生之地!”

    老祖宗一听袁世凯的话,再联想起方才大奶奶在她房里提出的建议,一下子明白了过来,只见她回头看看刘氏后道:“世凯,你放心,祖奶奶给你作主。”说罢在丫头得搀扶下站起身来道:“袁家各房各院的当家,你们都听着,世凯已是一房之主,他不可能再去任何一个房头。要是还有人敢打他的主意,修怪我不客气!还有,你们各房的当家的好好管管自己屋里的女人、孩子。别以为你们做的那点脏事我不知道,要是让我再听到什么吃福寿膏的、耍钱的、逛窑子的,我老太婆可要动家法了!”

    刘氏感受到老祖宗那犀利的眼神,心底一阵寒意涌起,她知道自己已经被袁世凯狠狠的算计了一把。此刻的袁世凯说道:“老祖宗,世凯还是走吧。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世凯呆着会让家里不得安生的。何况毛家迟早也要找我们麻烦,到时候您也不好跟他们交代。”

    老祖宗想了想道:“也好。世凯啊,你二爷爷在陈州有一座宅院,他南征北战的四处漂泊,这宅院一直没派上什么用场,还得托人帮忙照看,今后这宅院就给你吧。陈州离得又近,你也可以常常回来看看老祖宗。”

    袁家在外地的产业不多,袁甲三留下的这座宅院算是袁家“固定资产”里最昂贵的一处了。袁世凯没料到闹到最后还得此便宜连忙谢恩道:“谢谢老祖宗恩典,世凯肯定会常常回来看望老祖宗的!”

    (第一卷就快结束了,裸奔这几天对后面的情节做了很大的改动,因此现在的情节会对后面有很大影响。本来存稿已经十万字,但是由于作出调整,第二卷全部推翻,裸奔在重新写,所以裸奔现在只能靠存稿先,等到调整完毕就会加快速度,各位读见量。调整不会持续很久,最多再有三天时间就可以结束。)
………………………………

第二十四章 卷 尾

    因为袁世凯大闹袁让婚礼,让毛家与袁家彻底断交,袁让的婚约也就自动解除。(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同年春,袁让与文增瑞在陈州完婚。

    光绪元年,袁世凯带着一家老小搬到了陈州。离开了那个钩心斗角的大宅门,袁世凯加快了自己计划的实施步伐。成为袁世凯姐夫之后,文增瑞更是对袁世凯死心塌地。袁世凯创办的护国少年学堂第二期在陈州开办,同时济南、南京所有的袁世凯房产中也出现了不少十岁左右的孤儿。他们将在袁世凯各处的护国学堂里接受为期四年的基础培训,然后便会被派到世界各地学习当今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尽管这个时候清朝的“官派”留学生已经日益增加,不过与袁世凯这样大规模有针对性的派驻留学生比较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这一年不知是不是流年不利,在南京的马格里也生了一件大事。由于金陵制造局所造的两门新炮,在大沽炮台试放时生爆炸,并炸死士兵七人,马格里遂于七月七日被李鸿章撤职。在马格里的来信中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袁世凯本想立刻去南京看望自己的老师,没想到接下来袁家中的袁保中与老祖宗相继离开人世,这一系列的白事让让袁世凯分身乏术,这南京之行也就耽误了下来。

    在袁让婚变事件中,还有一个受影响最大的人——大奶奶,由于袁世凯的算计她在袁家声望一落千丈,侵吞公款的行为也开始收敛。而被儿子气得一病不起的袁保中在同一年病死,按道理袁世凯应该守孝三年,不过因为他已经过继出去所以就没有行子孙守孝之礼。同年秋,老祖宗也仙去,按中国传统计岁方法,包括闰月算在内,她整整活了100岁。郭老太太历经乾隆、道光、嘉庆、咸丰、同治五朝,从36岁丧夫守寡,到百岁老人儿孙绕膝,一生荣辱在她看来都是过眼烟云。

    老祖宗过世,袁家子弟纷纷回到袁家奔丧,袁保恒以袁家第四代当家人的身份宣布了分家的事情。他们的分家方案效仿古代计口授田之制,将家中所有田地物产分为十二股,确保“保”字辈十个兄弟每人一股,剩余两股作为宗族公用,而袁世凯作为袁保庆的继承人自然也分得其中一股。不过袁世凯并没有要这些田产与房产,他将这些全部变卖后,加上分家所得银两一共将近七万两。袁保庆的遗产除去拿到美国投资的还剩二十万两,大奶奶那里骗来五万两,加上分家所得,袁世凯手里的资金达到三十二万两左右。不过袁世凯知道,自己投资在美国的那些钱,现在已经番了数倍,这些都是他实现将来计划的保证。就这样,老祖宗刚刚离开,袁家就彻底散了。不知她那还没有走远的灵魂,看着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富贵家族,就这样分崩离析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

    马格里被撤职后,闲居金陵。但是他与袁世凯的合作依然没有结束,袁世凯看中了马格里身后丰富的国外技术资源,当即派了文增瑞前赴金陵与马格里开展了另一个新的合作项目——建立上海船务公司。由于这个项目耗资将近十五万两白银,因此当袁世凯提出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一致反对,不过在袁世凯的坚持下最终成行。袁世凯对船务公司的成立有着自己的计划与目的,在他的规划里这家公司先以海运为主,等到利益稳定之后再开始进行船舶的生产与制造。而且这家公司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用途——等那些留学的手下归来之后,这里将成为他们的实习基地与驾驶训练基地。

    用五万两白银,马格里帮袁世凯购从欧洲购买了两艘运船:一艘排水量700吨,一艘500吨。光绪二年,两艘运船在美国注册之后便挂着星条旗,在洋人船长的指挥下开进了上海的船坞。与此同时,在上海临海的一块空地之上,一个船舶维修厂破土动工,这个船舶修理厂不仅具备船舶的修理功能,还可对船舶进行改造。而且马格里还运用自己在官场中的关系与当今远东最大的造船厂——福建船务局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时间,“国际投资公司”旗下的上海船务公司成为了又一个“洋人”在中国创办的新式工厂。如果有人翻开国际投资的花名册就会惊奇的现,董事长竟然是个女的,她的名字叫马丽!

    与马格里和文增瑞在上海的巨大动静不同,砸了十五万两银子的幕后老板此刻正在京城里面郁闷不已。袁保恒回家奔丧听说了袁世凯的“恶行”后,觉得袁世凯自从袁保庆去世后缺乏管教,而如今他为袁保庆守孝的三年期限将过,马上就要参加科考了,要是再放任下去非毁了前程不可。所以与弟弟袁保龄一商议,袁保恒决定将袁世凯带到京城自己亲自严管!

    袁保龄对袁世凯有句评语:“资分奇高而浮动非常”,所以袁保恒为了袁世凯能够通过科考,除了聘请贤师以外,还督促袁保龄亲自监督,促其成材。为了抓好袁世凯的学业,袁保恒、袁保龄这两个叔叔煞费苦心,聘请了三个名望很高的家庭教师:一个是讲解诗词歌赋的周文溥,一个是教习书法的张星炳,另一个是传授八股制艺的谢廷萱,并特意把他的书桌安排在几个老师的书案旁边,以管束其“嚣浮之气”,每天清晨鸡一叫就起床晨读,晚上十点钟熄灯就寝,隔三差五进行检查。这样的生活让袁世凯感到凄苦不已,不过他也知道大考将至,为了前程他也就静下心来开始了那些如同嚼蜡一般的八股之学。

    历史依然在继续,而等待着袁世凯的又是什么?请继续支持下一卷:九品巨富
………………………………

第一章 返乡

    光绪二年,袁世凯守孝三年的期限一到,袁保恒便让袁世凯回乡参加今年的乡试。在京城被三个老夫子和两个叔叔监督了一年多的袁世凯终于摆脱了束缚,他只带了两个随扈便匆匆往陈州赶。分别一年多的武猛与文增瑞得知袁世凯要回来的消息,早已经在路口等候,三人见面自然非常高兴。

    看着等候多时的文、武二人,袁世凯甩鞍下马激动的道:“文兄、武兄,你们可好!”

    两人齐声道:“谢谢少爷挂念,我们一切都好!”

    袁世凯看看文增瑞道:“文兄,你怎么还叫我少爷。你现在可是我姐夫,叫我世凯吧。”

    文增瑞不好意思的道:“世……凯,我叫习惯了,一下子改不过口来。”

    武猛道:“呵呵,少爷,你可不知道,文兄跟二姐几乎天天腻在一起,每次到上海公干还要带着……”

    文增瑞连忙打断道:“你也好不到哪里去,刚成婚就天天躲在屋里不出来。”

    武猛今年已经二十三,而文增瑞二十一,两人先后都已经成婚。看着两个手下都还沉浸在新婚的幸福里,袁世凯也替他们高兴:“武兄,实在是对不住了,你大喜之日我没能回来。等你贵子降生之时小弟一定备一份大礼,所以你要努力啊!”

    文增瑞打趣道:“哈哈,世凯你不知道,武兄一直在努力呢!”

    武猛被二人一阵取笑,脸涨的象个西红柿:“谢谢少爷!”

    三人调侃一阵后袁世凯问道:“文兄,上海那边开展得如何了?”

    听到袁世凯谈到正事,文增瑞立刻收起了玩笑话回答道:“马格里先生给我们订的两艘运船已经到达,现在开始跑一些航路了。修理厂如今正在建设中,相信年底可以竣工。马格里先生还打通了两江总督沈葆祯的关系,让我们能与福建船务局签订一些合作的合约,其中包括今后购买他们生产的轮船配件的条款。还有那些前几年派到国外的学生们现在有一部分已经回来了,马先生都把他们安排在了船厂。”

    听到护国学堂的学生回国,袁世凯连忙问道:“他们怎么样?”

    “这次这帮孩子基本上学的都是船舶制造和操控,因此他们都能适应我们的需要,比那些国内的工匠们好用得多。不过有三个在国外被洋人打死,还有两个不愿意回来的……”

    袁世凯道:“怎么?他们现在只是工匠?”

    文增瑞道:“是啊,他们在国外都是只作工匠啊?有什么不妥吗?”

    他哪里知道袁世凯对这些学子们的期望,袁世凯要的可不是什么工匠,他要的是真正能够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听了文增瑞的话,袁世凯有些沮丧,看来他要好好的跟马格里谈谈这些孩子留学的事情了:“马格里先生可好?”

    文增瑞答道:“虽然被革职,但马格里先生现在在船务公司干得很开心,他多次提起你。最近听说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了‘滇案’有请他重新出山的打算,并且已经派人与马格里先生联系了。”

    虽然袁世凯这一年多生活在京城,不过李鸿章的名字是如今京城官场里出现最为频繁的。几年来李鸿章先是平捻有功,后又解了天津教案,从两广总督一下升为直隶总督,后又旋兼任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加授武英殿大学士。李鸿章一手创办的淮军陆续被清廷派防直隶、山东、江苏、广西、广东、台湾各地,成为充当国防军角色的常备军;而以他为领袖,由淮军将领、幕僚以及一批志同道合的官僚组成的淮系集团,成为当下实力最强的一个洋务派集团。所以说李鸿章是如今朝中第一重臣一点也不为过。

    袁世凯听到李鸿章要请马格里出山便问道:“那老师是怎么想的?”

    文增瑞答道:“老师还在考虑中,现在朝廷还没有正式下达命令。我相信过两天马格里先生就会给你写信谈及此事了。”

    袁世凯道:“也罢,老师虽是美国人,但是常常以大清之臣自居。我想他会有所决定的,只要他开心就好。”

    文增瑞顿了顿用试探的口吻问道:“世凯,你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你……你就不关心马丽小姐的近况?”

    听到马丽的名字,袁世凯明显不那么自然。这段日子,他每天被管得死死的,与马丽的通信变得非常少。虽然马丽的来信依然深情款款,但是毕竟两人有三年没有见面了。袁世凯道:“她近况如何?”

    文增瑞道:“马丽小姐去年已经去了美国,听马格里先生说她在那边学习什么通商之术,想来是为了将来给你作帮手而做准备,而且她给船务公司的两艘船起名‘凯丽一号’和‘凯丽二号’看来她对世凯还是念念不忘……”

    袁世凯苦笑摇摇头,然后问道:“武兄,你的护国演武堂办得怎么样了?”

    袁世凯知道自己的班底除了这些技术人才之外,还需要大量的军事人才。武恺曾经跟随袁甲三参加过战斗,具有不少的战场经验,因此袁世凯才着武猛父子在家乡项城开办了护国演武堂,专门培养一些今后能够领兵打仗的人才。项城在清末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寨,全县东西宽70里,南北长110里,地势低洼,有颖水穿县而过,雨季常常泛滥成灾,使得项城县向有“泽国”之称。连年的洪水泛滥使得这个河南小县贫困不堪,当地贫困农民常常为求生存而结伙抢粮“吃大户”,大户们为求自保,纷纷练团护院,与农民常年械斗不休,养成了项城百姓的“犷悍之习”与“斗狙之风”。大概是受到了乡风的影响,这里的孩子自小性格强悍,尚武轻文,所以在这里成立演武堂最合适不过。

    武猛答道:“少爷放心,自去年起父亲与我就开始筹办这演武堂。至今已经有一百余孤儿进入演武堂,相信不出五年,他们都可以成才。”

    “好啊,过些日子等科考结束,我们一同到项城去看看,我也好久没有见到武叔叔了,他还好吗?”

    武猛道:“多谢少爷挂念,我父亲身体好得很,现在每顿饭前还要喝半斤白酒。”

    “哈哈……那就好,等我考取了功名我们一同大展宏图!”
………………………………

第二章 科考

    在清朝,对于所有想有所作为的人来说,科举之路是他们唯一的途径,然而这条路又是那么狭窄、拥挤和艰难。(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科举考试如同现在的买彩票,买的人不计其数,中奖的幸运儿只有少数几个,所以后人提起科举有评语道:“屡试不第,是士子之常情;榜上有名,那才是意外。”这还是说的乡试,而考进士是皇帝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人才的方式,每四年才一次,荣登红榜的仅有百余人,用今天的参照系数比较,远不亚于考取一个博士后的难度。

    科考之难,袁世凯早已知道,因此他回家给长辈们见完礼后,便与文增瑞便投入了紧张的“考前复习”之中。按道理来说,文增瑞早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