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师18000,采取党卫军的编制。驻扎金陵城郊,武猛兼任师长,徐军任副师长。
直属重炮旅2000人,驻扎金陵,段
第二师30000,以地方警察的身份,分散驻扎在三省境内,王凡出任师长,丁大勇任副师长;另外我会任命何刚德、赵秉钧两人以警察厅副厅长的身份加入,你们找到适当的机会。(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争取将他们展成党员。
第三师10000,以护厂队地名义分散驻扎在各个新开办的厂矿,由薛庆晓任师长,古大力任副师长;
魏三,我会安排你进入三省原来的军队任职,这几年,希望你能够在里面拉出最起码一个旅的兵力!第二、三师虽然不能按照正常部队那样训练、集结,但是你们不但要练好,而且要不断展壮大,五年内。不仅要把这支军队建成,而且人数要翻一番!各位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
“李爽、舒畅!”
“到!”
“定远、威武两舰编入南洋水师第二分队。与开济、南瑞、南琛共同组成中华第一舰队,由我出任舰队司令,李爽任副司令,舒畅任参谋长。”
“是!”
宣布完任命,袁世凯郑重的说道:“各位,中华第一军团、中华第一舰队,是我强国会在国内成立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它的使命是什么,它的分量有多重,我不用说你们也知道,需要人才、资金可以向文先生提出来。我会鼎力支持。我们行动快一天,中国的崛起就早一天,大家一定要紧记这一点!”
“强我中华!”
…………
袁世凯在两江编练的新军虽然对外只有两万之众,实际上地预期总数达到十万人。为了这支新军。袁世凯可谓煞费苦心。薛庆晓、丁大勇两人不仅在美国的厂矿工作多年,而且还在美国经营多年帮会,由他们去管理警察、护厂队最合适不过。远在朝鲜的魏三和古大力现在也已经加入强国会。由于魏三老兵油子,让他到旧军队里去,自然如鱼得水。
成立一支军队,不是单单有人就行,还需要武备供应商、人才培训学院、海军军港等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而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新军骨干接到任命的同时,美国六大财阀的第一个支持就送到——为洛杉矶保全公司在中国建立一家小型兵工厂——金陵武备厂。袁世凯准备在这家工厂的基础上,建设一个可以生产各种陆军装备的综合性基地。虽然在江苏境内有两家现成的兵工厂:江南机器制造局、金陵制造局,不过袁世凯目前阶段却不得不另起炉灶。其中一个原因这两个工厂地生产水平确实不怎么样,另一个原因是这两个工厂是李鸿章一手创办,朝廷不仅给了他任免总办、会办的权力,而且经营权也一直在他手里。袁世凯现在刚刚上任,还不到分李鸿章家产地时候,而且有一家自主的兵工厂,也能够更好的支持部队的装备更
何况这工厂还是六大财阀“免费”赠送,不要白不要
建设军事人才培训基地对袁世凯来说很简单,演武堂直接把总部搬到了金陵,改名为江南陆军演武堂,依然由袁世凯任校长,武恺担任副校长主管行政、招生等工作——今后如薛庆晓、古大力等人都要进入学堂深造。原来上海船务公司的培训体系与老师,则全部被照搬到洋口港新成立的江南海军演武堂,这里将是未来中国海军的培训基地。这些军事学院暂时沿用过去的教学体系,今后慢慢与党卫军的战术体系相融合。护国学堂则更名为江南强国学堂,成为一所综合性的西学学堂,今后慢慢展成中国第一所高等学府。
军港地选择,袁世凯是费了一番心思的。在江苏的海岸线上,有三个比较大型的港口:连云港、大丰港、通州洋口港。三个港口中,连云港开最早,也是运作较为成熟地江苏港口,长期以来作为江苏的唯一海港存在,不过自然条件最好的却是南通洋口港!连云港航道水深-11。5、底宽160-180米、航道长22。洋口港米,航道全程平均水深-17米,道动态稳定,微冲不淤,泊位条件好,水域条件可建设15万水港口。虽然现在地战舰万吨级就是庞然大物,不过既然要建设军港,那必定要着眼于未来。
海军的军港选在洋口港,而没有选择条件更为成熟的连云港,除了军事目的以外,还有一个商业上的考虑。尽管现在上海被称作东方第一商埠,不过也是对全世界开放的“自由港”,海关长期被英国人把持,关税收入等于零。上海能够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心,主要依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入海口,腹地广阔,黄浦江水系密布其中,水路运输达。海运的货物只要在上海卸下,凭借着这些上海地区的水网,可以向内陆地区散。与上海相比,南通的地理位置其实并不差。先,两在位置上差距不大——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南岸,而通州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第二,通州现在是直隶州的行政单位,而上海不过是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其三,南通既靠长江,又临黄海,不仅拥有公里海岸线,而且还拥有长江岸线226公里,其中可建万吨级深水泊位的岸线30多公里——兼有河港与海港两的优点。第四,光绪元年开始,长江入海口南岸不停的迅速淤涨,洪水频频,使得上海出入长江水域的船只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有时候还必须停航;而通州除了洋口海港,在其长江岸线上还有江苏第三大沿江港口——狼山港。狼山港位于崇明岛上游,避开了长江淤涨河段。如果在洋口港与狼山港之间修建一条铁路,那么海轮在洋口港卸下的物资,可以通过铁路快速运送至狼山港,然后装上长江运船,往中国内陆地区。这样做虽然必须向中国政府上交关税,但是也加快了运输的速度,不仅减少了航运风险,也减少了运输成本,况且中国与各个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关税已经低得不能再低——这些关税恐怕还赶不上内陆地区的运输费用。最后,现在中国、特别是江南,货物运输主要依靠水路运输,如果通州建设成为中国沿海铁路的起始点,那么这种侧重展下,必定会分散上海进出口贸易的集中程度,为地方以及国家财政得到宝贵的关税收入。袁世凯的港口建设计划是,利用在洋口建设军港的同时,加快洋口的民用港口建设,并且修建那条重要的短程铁路。这样军民两用的建设方案,完全符合现在两江起步阶段的节约原则,不过即便如此,总督府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因为地方财政已经花光了!
由于袁世凯的前两任两江总督,裕禄、曾国都是属于刮地皮那一类,不仅没有为地方上存下一点余钱,反而大肆挥霍、中饱私囊。袁世凯接手两江的时候,账上余款不过数万两,而等待他的除了编练新军、崇明岛水患、枭帮作乱等等一系列需要立刻解决的问题……
………………………………
第四章 工商
朝的各种苛捐杂税如果整理起来,可以写成一本百万不过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有四种:土贡、田赋、捐税、厘金。(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土贡,即地方政府按照季节对当地土特产征税。在满清刚刚入关的时候,为了收罗天下珍奇、特产供满族贵族享用,朝廷下令八旗对所控制的区域征缴各类土特产。于是各地方百姓,按照季节,将当地土特产以实物的形式上交给各地将军衙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土贡慢慢的演变成为一种常规税收,分成地方、国家两个部分。
田赋是朝廷对拥有土地的人所课征的土地税,起源于夏。熟地纳税赋称“升科地”,岁交大、小二租,大租上解国库,小租留为“经征补助费”,由地方开销。田赋是历朝历代的一个常规税种,也是朝廷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不过到了清朝,田赋完全变了味道。清朝在田赋正额之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加征,主要是火耗、平余和漕粮附加三项。火耗,清初,田赋多以银两缴纳,各州县收入田赋银后,要把所收纳的零碎银两,熔化成规定重量的银锭才能人库。由于在熔铸时,重量有所亏耗,因此,各地征收准适当多征一些,以补亏耗之数。但地方官吏往往借此苛索,成为剥削人民财富的一种手段。平余,雍正时,四川的不法官员在征收赋税时,暗将头加重,以增收银两。乾隆三年,为整饬暗中加重之弊,准四川在火耗之外。每百两提解六钱,称平余,以后各省仿行,成为田赋的加征。漕粮,是指向京城运送漕粮的各种加征浮收,漕粮是清代田赋的一部分,以实物缴纳。鸦片战争后,清廷为支付不断增加地对外赔款,以“分赔”、“摊赔”、“代赔”等名目将沉重的赔款负担分散给地方。地方无款可筹,只好以附加税的形式。附加于田赋,且名目繁多,如随征津贴、亩捐、按粮捐、按粮输等等。光绪初年,田赋亩捐已超过正赋。由于田赋附加无一定章法,是财政搜刮的一种重要手段。
税捐:分国家税、地方行政司法补助税、地方公益税三种。国家税上缴,地方行政司法补助税留做本地官员开支经费,地方公益税为地方公益事业经费开支。
厘金是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最初是地方筹集饷需的方法,又名捐厘。在正常情况下。每省都有边卡,对来往客商征收“常关过境税”。太平天国时期。由于整个南方变成战场,这些边卡也就完全丧失,而地方军队为了筹措镇压太平军的军费,在其控制区内设立厘捐局卡,征收百货厘金。厘金本为临时举措,但是战后不但没有撤销,各地官员为了地方财政反而变本加厉。江苏由于有漕运总督府、两江总督府、江宁布政司、江苏布政司四个税收系统,因此成为厘金最严重的地区,税卡最多的一个县竟然有81处。
厘金一般分行厘和坐厘。前为通过税,征于转运中的货物。抽之于行商;后为交易税,在产地或销地征收,抽之于坐商。行厘一般是货物在起运地征收一次厘金后,在转运途中又重复征课。有所谓遇卡纳税及一起一验或两起两验地办法。有些省则在货物起运地及到达地各征一次。坐厘有埠厘、门市月厘、铺捐、落地厘等名称,是对商店征收的交易税。此外,还有先捐后售的出产地厘金。如对丝、茶、土布在出产地所征收的产地捐。如按商品分类,厘金以百货厘为主要部分,征课的范围很广,名目繁多。百货厘之外,还有盐厘、洋药厘及土药厘。盐厘为盐课以外两征税,洋药厘是对外国进口鸦片征收关税以外的厘金征课;土药厘是对本国自产鸦片的课厘。据同治八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869~1908)全国各。+。占总收入的92%,茶税约为1约为2。1%。金虽然增加了清廷的收入,不过却大大阻碍了商品流通,而且厘金只向华商征收而不及外商,所以这一制度阻碍着土货市场上的流通,有利于外国洋货地倾销,从而加强了洋货对土货的竞争能力。
以前两江地各路官员给这四个税种增加了无数附加名目,造成四个税收体系极度混乱,其中危害最大的莫过于厘金,而最不好改革的也是厘金。三省的土贡,田赋、税捐即便按照正常比例征收,两江也能得到全国最高的地方财政收入,因此在这三个方面,袁世凯只要直接去掉以前贪官私自增加的部分,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征收,即可保证两江有足够的财政收入支持今后的展计划,而对于厘金,他现在不仅不能改革,朝廷还要他保护!
江南之富裕,不是指的这里百姓有多富裕,而是这里每年为朝廷上交地厘税多!先,江苏商贸的繁荣,其百货厘金几乎占据了中国百货厘金收入的2;其次,江苏盛产盐、茶、丝,盐厘、茶厘几乎占据中国的3;最后,上海英、法、美三国租界占据地地盘比上海县城还大,里面的洋行1884年达到275家,经营鸦片生意的有75家,江苏成集散地。大量地鸦片商人云集江苏,使得本土鸦片种植也“欣欣向荣”,因此江苏的洋药厘、土药厘成为两江、乃至全国最大笔的收入。江苏厘金已经成为朝廷一个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就连北洋水师的军费也主要从江苏上交朝廷的厘金里抽取,如果袁世凯贸然取消,慈禧那一关就过不了。
在袁世凯对两江的规划中,江苏乃是三省地工业、商贸龙头。要想成为工商龙头。就必须必须要让货物能够自由流通,刺激市场的繁荣,可是现在来往江苏的国内货物,依然要通过层层厘卡才能到达市场,利润少得可怜不说,在市场上还要与那
、成本比他们优势得多的洋货竞争。这些年,江苏以及民族资本的投资总额在不断萎缩,厘卡、厘金已经成为江苏展最大的障碍。两江的厘金体系就如同一个病入膏肓的人,保持原状可以得到大量的展资金,不过民族工商业会慢慢被不用纳税地外国资本挤垮。到时候财政来源就会走向枯竭,因此这个选择如同饮“鸠”止渴;想要取消三省厘金也不是不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袁世凯用其他财政收入来填补取消厘金出现的上交空缺。如果真这么干,那么短期内两江的财政收入会出现非常大的滑坡,甚至有可能让政府的各项新政陷入无米下锅的境地,所以这个选择如同刮骨疗伤,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
针对这种情况,袁世凯除了立刻取消土贡、田赋、捐税不合理税收外,还出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商业展政策——以政府资本聚拢民间资本。以政府资本引导民间资本,以政府资本盘活民间资本——这个政策的核心就是成立江南工商总会!江南工商总会虽然隶属于商务厅。不过它并不是一个虚设的行政单位,而是一个实实在在地官办经营单位,其主要有三个经营范围:国内商品贸易,实业投资,银行、证券等金融投资。总会第一笔启动资金总额为50万两白银,三省巡抚衙门各出万,两江总督衙门出资20万两。为了筹集这笔钱,袁世凯甚至还以两江总督衙门的身份,向夏威夷一个银行进行了贷款。
在国内商品贸易地经营上,总会除了自主在各地开设商号。还进行特许经营。说白了就是各地民间商号缴纳一定的年会,就可以取得江南工商总会某地某某分号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为官办商号!由于官办商号在其控制区内是不需要缴纳厘金的,因此这些商号的货物今后可以畅通无阻进出两江。达到避税的目的!不过这种特许经营同时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官办企业不需要向地方政府纳税。为了防止有人利用这个特许经营偷税,江南工商总会制定了利润分成体系:各地加盟分号运输货物进入两江时。必须在边卡登记货物的数量、种类与成本;货物出售后,这些加盟分号要将一定比例的利润上交总会,以替代交易税,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止偷税、漏税的作用。这种特许经营模式,能够为两江带来三个好处。第一,由于江苏是中国国内商品贸易最达地地区,因此每天进出三省的各地商人无数。如果工商总会的年费合理,那么能够免交厘金的吸引力有多大就不言而喻。到时候加盟地恐怕就不仅仅是两江的商号,甚至连外省商号加盟都会络绎不绝——光是这笔年会收入就相当可观。第二,原来商人们在两江交易,必须以厘金的形式向国家分割利润,厘金比例地方政府无权调整,而且大部分还必须上交国家。现在厘金转化成工商总会“内部”分成,不仅还不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