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龙三国-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正因他的至孝这才引起了曹操的注意,这才发现自己身边已经有了一个二十岁大的儿子。
曹昂被举孝廉之后,在青州军中担任了一个都尉官职,也曾随军出过两次战。
曹昂与其父的雄才大略不同,他似乎有些与世无争的味道,平时也不去结交曹仁、夏侯敦这些重臣,反而喜欢与几个少年朋友把酒言欢。我也是在一次打猎的时候和他相遇,一起追猎过一头猛虎,这才互相熟识起来。
落座安稳之后,酒菜开始上桌,一个二八佳人也一起进来在雅间的一角摆上桐琴伴奏助兴。
在悠扬的琴声中,郭嘉右手抬起偏向左边那个高大的儒生道:“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同窗好友,司马朗,字伯达。原骑都尉司马防公的长子。刚从元城被调回许都,担任丞相府的主簿。”
郭嘉又将手偏向我道:“这位是计退李傕、郭汜,百人破李乐,护送天子及百官逃出长安的风翼将军!”
那司马朗微微一笑向我拱手道:“常听人说起风翼将军智勇双全,我在元城时曾听百姓说你身高过丈,腰大十围,眼如铜铃,嘴似大盆,一声高喝便如惊雷入地,纵马一跃便是飞沙走石。当时乱贼见你兵器一出便立刻跪地投降了。呵呵,不过今日一见才发觉,风将军竟然是如此年轻,如此文静恬然如书生,与传闻相比,真是让人乍舌啊!哈哈”
我也笑道:“传闻多有夸大,当不得真。不过我观司马兄身材高大壮硕,比之曹丞相军中的典韦都尉都不逞多让,我一开始还以为阁下是位武将!”
郭嘉笑道:“司马老弟少年老成,十二岁时,便通过经文考试而成为童子郎,但是当时的监试官觉得他身体高大强壮,怀疑他匿报年龄,便质问他。他回答说:“我的祖先代代以来的身材一向都很高大,我虽然弱小不敢和前人相比,亦有志气不会谎报年龄以求得不正当的名声。”,监试官因此觉得他异于常人便让他通过了。”
司马朗道:“我司马一族出身帝高阳之子重黎,后世代为夏官祝融,常以军功立世千载。到了我这一代专修文学,武艺有所废弛。空有祖先壮硕之躯而无其实,实在惭愧!”
那个衣着华丽的小孩甩动着宽大的衣袖,用着不符合他年龄的语气道:“我曾听父亲说起,司马主簿从小博览群书,少有逸才,比之当年的孔融先生都不为过!”
司马朗呵呵一笑也没有多说什么,但好话总归还是爱听的。
我奇道:“这位小友是谁?”
曹昂用手抚着那小孩的头道:“我弟曹丕!”
曹丕一边在胡凳上扭屁股晃脑袋希望摆脱曹昂的手;一边道:“兄长,我今年已经十岁,不是小孩子了!”
在场众人都呵呵一笑。
我想了想道:“我在许都常听人谈起曹丞相的二公子从小博览经史诸子百家,年仅七岁时便可做诗文,九岁时更是用诗句难住了老师,一时间被人称为神童,可就是面前的这位小友!”
曹丕将稚嫩的小手藏在宽大的袖口之中平端着,道:“神童不敢当,只是比起身边伙伴稍具智慧而已!”虽然说的很谦虚却遮挡不住自己脸上露出的得意。
曹昂道:“二弟听闻我们要在这里为司马兄进京接风洗尘,特意要一起跟过来目睹司马兄这位当年神童的风采,同时也看看传说中嘴巴像木盆般大的风翼兄弟!”
我摸了摸自己的嘴巴,向曹丕道:“很失望吧!”
曹丕摇头道:“非也!姜尚道号飞熊,人皆传其体态如熊,臂生双翅,力大无穷。可文王在渭水边发现他骨瘦如柴,须发苍白,更可怜的是以直钩垂钓,足见痴呆憨傻。若文王以貌取人,则兴周八百年的雄才便会失之交臂!文王不为,我虽非圣贤,亦不为也!”
我与郭嘉他们相视而笑。司马朗赞道:“曹家神童果然不虚!”
曹丕隐藏在宽大袖口中的手依然平端努力保持风度,但是脸上的笑意却再也隐藏不住了,嘴一张笑成了一朵花。
酒菜上齐,几个身穿粉红色丝衣的佳人在我们五人人身旁,用金灿灿的铜勺为我们舀酒,郭嘉举起一杯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一杯先敬伯达,算是接风洗尘!”
我们五人一起举杯共饮。曹丕年龄虽小,但是长伴父亲左右,这样的场面也是见怪不怪了。
佳人奉好第二杯后,郭嘉举杯道:“浩浩入九天之上,荡荡归天下之心。这第二杯就祝伯达施展才干,一展宏图吧!”
众人共饮。
待佳人奉好第三杯,郭嘉又举杯道:“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第三杯就祝我们友谊长存!”
司马朗向我们拱手一圈道:“我等虽新遇,但意气相投,愿友谊长存!”
三杯下肚,众人吃了些菜,便开始闲谈。
郭嘉对司马朗道:“伯达这几年在郡县为官,对民间之事应该了解,对如今朝廷的政策可有见解?”
司马朗看了看曹昂和曹丕,这才转头对郭嘉道:“丞相雄才大略挽救朝局于狂危之中,定乾坤于多事之秋,功比伊尹、周公。但现在我大汉还并不安稳,四方诸侯割据一方不听王命,或阳奉阴违,甚至有一些贼子妄想染指中原。所以现在当务之急便是加强我中原实力。”
曹昂作为曹丞相的长子,也许就是将来的新主公,所以在他面前讲一讲这样的事情,总会或多或少的对其继承父位后的施政有所作用。
曹昂听的也很认真。
司马朗接道:“我觉得中原增强实力要做的事情有三。其一,恢复先秦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分封制度。秦末大乱窃以为便是因为秦国废除五等爵位分封制度,改为有名无实的二十级爵位制度造成的。周礼分封天下,以公侯伯子男五爵统领之,休耕备战,互相约束。天子有难,众国发兵勤王!天子有过,众国监督改之!外敌不臣,众国发兵讨之!外敌臣服,众国约束之!先秦之时,草原羌戎即使为祸也都很快就被剿灭。盖因众国之中一二国孱弱无能,不妨碍我华夏众国强盛。天子昏暗,不妨碍众国势大。如此,外敌终难入我华夏!”
曹昂沉思了一下道:“先秦诸国固然强盛,但是我大汉立国四百载,天下统一,去众国,设郡县,不也四方征伐没有敌手吗?”
司马朗道:“此一时,彼一时。我大汉自武帝以来,逐渐削弱分封诸国的实力,财货之权收回暂且不论,军政之权也都收回了。封地完全变成了只能纳税之地。完全失去了固守四方、以为羽翼的作用。国家兴衰完全依赖于天子一人。天子强,则国强。天子弱,则国弱。一人昏聩而使全国无能!王莽篡朝、董卓专权莫不是因此。设若分封各国可以自行军事,遇到国家为难,天子遇险的时候,各国出兵勤王,则奸贼何以得逞?”
曹昂想了想道:“分封诸王,允许他们自行军事,恐怕又会有当年的楚吴七王之乱,不利于国家安定。”
司马朗道:“国内之乱,终为兄弟之争。若被外族攻破,则有灭族之祸。”
郭嘉呵呵一笑道:“伯达说的太严重了。此事关系重大,且如今天下正乱,谈这个也不合时宜,暂且放下,说说你其他的见解吧!”
司马朗觉得郭嘉说的不错,现在谈论这个似乎也有些太早了。于是点头道:“奉孝兄说的是。第二条。我觉得应该恢复当年的郡兵制度。当年黄巾之乱迅速蔓延,我觉得便是地方郡国没有练兵备战的缘故,现在虽然不需恢复五等爵位,但可令地方郡国召集常备士兵,既可抵抗外族的侵略,亦可威吓有不轨之心的乱臣,可以做为长治久安的对策。”
郭嘉点头道:“藏兵于民,未尝不是好计策!”
曹昂也道:“我大汉近些年来的县尉兵役制度已经荒废多年,重新命令郡县募兵守备地方,可以节省出更多机动的精锐部队!”
我也默默的点了点头。
司马朗见我们同意也受到了鼓舞,继续道:“第三,我觉得应该恢复周朝的井田制。如今丞相实行的屯田之策,可以解决一时之需,却不是长久之策。如今天下流民满路,可路边就是荒废的田地,这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吗?他们为何不在路边耕种为生?盖因这些土地已经被人zhan有!这难道不是很荒唐吗?有土地的人不去耕种,想耕种的人没有土地!之前人民长期拥有土地,难以夺取重新分配,现在正值乱世,人民流离失所,土地无主,刚好可以借机恢复井田制!”
曹昂点头道:“倒是有理,可是……”接下来他也说不下去了。
郭嘉笑道:“那些路上的灾民定然乐意。土地非你我所有,无论如何分发也都无碍。可那些动辄占地千顷之人如何乐意?而这些人又往往在朝为官!若事情真的简单,丞相也不会采用军队屯田这样的权宜之计了!”
一直没有说话的曹丕插话道:“我记得王莽曾经想要恢复井田制,便闹得天怒人怨啊!”
司马朗一愣,既然与郭嘉相视哈哈笑了起来。
………………………………
第八十九章:出兵宛城
从酒会回来,我一路上思考着司马朗说的话,民以食为天,然而没有土地他们如何获取食物?当年跟随张角起义的人不也大都是没有土地,没有食物的受苦百姓吗?
而且他说的分封诸国的事似乎也有些道理,天下统一固然很好,但是没有了监督与压力,天子一人昏聩却使全国无能。在国家危难之时肯挺身而出,挽救朝局于危难的人毕竟太少。而且即使成功了也大都没有好下场。伊尹、霍光都是这样的人,可他们的下场却并不好。曹丞相也是这样的人,现在天子年幼还没什么,天子成年之后呢?曹丞相会不会步霍光的后尘?
此后数天我一直思考这样的问题,却没有答案。一天,我正在书房看书,曹丞相传我到府中议事,我不敢怠慢,急忙穿好铠甲趋马赶到丞相府。
在那里我见到青州军的主要将官还有郭嘉这些谋士都在,明白恐怕会有大事发生了。
曹丞相居中而坐,身后站着典韦、许褚二人。左边站着郭嘉,右边站着荀或。左侧站在最前面的是镇东将军曹仁。右侧站在最前面的是镇南将军夏侯敦。曹仁的下手是镇北将军曹洪。夏侯敦下手是镇西将军夏侯渊。我站在曹洪的下手。我身后便是李典、乐进他们一班武将。
见众人已到,曹丞相扫视了一遍众人道:“南阳传来消息,关中张济不得王命,私自领兵进入荆州地界抢粮,在南阳城下被乱箭射杀!其侄张绣继任统领手下兵马,私自与刘表联合占领南阳宛城。张济此人先是与乱臣一起追杀天子与百官。如今又私自占领郡县,真是大逆不道。我欲发兵讨之,众将以为如何?”
自从迎接天子到许都以来,已经很久没有打仗了,那些好战的将军早就等的摩拳擦掌。
夏侯敦身高九尺,乌黑的长发没有丝带束缚飘洒于身后,二目如电,五绺胡须飘洒,状如雄狮,快步出列道:“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我愿领兵五万取张绣人头献于帐下!”
曹仁将军还是那样面容严肃而冷静,面容干净,衣冠整洁,猩红的披风挂在身后,一看就是个注意细节,懂得洁身自律的人。他见夏侯敦已经抢先请战,不好与他争抢,便道:“张绣不自量力挑战天子威仪,我也愿出兵助战!”
夏侯渊一双剑眉轻轻皱了皱,细长的凤眼看了看曹操,又看了看曹仁他们,轻轻抚了抚自己清疏的三缕短须。并不像夏侯敦曹仁他们二人那么急躁,而是思考了一下,道:“张济自关中而来,手下兵马不下五万,如今又有刘表相助,人数少了恐怕没有作用,我也愿率三万兵马相助!”
曹洪面容干瘦,闻听要打仗也喜上眉梢,拱手道:“我也愿战!”
面对众将的请战,曹丞相满意的点了点头,看来军心可用。言道:“众将士斗志正盛,正可一战,不过我担心发兵宛城,许都空虚,河北袁绍正与公孙瓒交战,且有黄河之阻拦,我并不惧怕。只是徐州吕布与我临近,若来攻打许都!那将如何是好?”
郭嘉微笑不语。
荀或见郭嘉不说话,料是不愿意抢自己的风头,毕竟自己才是军师。于是干咳一下道:“丞相不必忧虑,吕布无谋之辈,见利必喜;明公可遣使往徐州,加官赐赏,令与刘备解和。布喜,则不思远图矣。”
曹操笑道:“甚善!吕布爱虚名,我送他便是!呵呵!”
荀或道:“如今初春,正是春耕时节,正需要士兵屯田播种,至少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匆忙。而且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将各郡富余粮草运往宛城以北的鲁山城,宛城之东的安乐城,以作为将来大军粮草供应之地。”
曹操点头道:“所说不错,夏侯敦听令!命你部抽调六千人,督送荥阳、长社、陈留、颍川、襄城五城粮草运往鲁山城!一个月时间必须准备十五万兵马半年粮草!”
夏侯敦抱拳道:“诺!”
曹操又道:“曹仁听令!命你部抽调六千人,督送山阳、济阴、梁郡、谯郡、蔡城五城粮草运往安乐城。一个月时间必须准备十五万兵马半年粮草!”
曹仁抱拳道:“诺!”
曹丞相道:“风翼听令!给你士兵三千,即刻前往鲁山城,防守城池,接应夏侯敦将军的粮草,以待我大军到来!”
我抱拳道:“诺!”
曹丞相又道:“李典听令!同样给你士兵三千,即刻前往安乐城,防守城池,接应曹仁将军的粮草,以待我大军到来!”
李典抱拳道:“诺!”
曹丞相道:“其余众军抓紧时间春耕,待春耕完毕,即刻发兵宛城!”
众将齐声道:“诺!”
会议结束,我和李典因为要领兵在外,还需要留下听丞相面授机宜。
众人散去后,丞相对我道:“小风可有字号?”
我摇头道:“并未有字!”
丞相笑道:“如今你已经年过十九,按说早就应给行成年之礼,赐予字号了!如果你不嫌弃,那就由我来为你取字吧!”
我喜道:“荣幸之极!”
丞相想了一下道:“翼者羽也!你年龄与子修相仿,我也待你如子侄!就取字为“子羽”如何?”
我拜谢道:“多谢丞相赐字!”
郭嘉、李典他们也都上来祝贺。有了字也就意味着自己正式的成人。我也非常高兴。
兴奋过后,曹丞相道:“子羽和曼成二人去镇守鲁山和安乐二城务必小心谨慎。张绣少年成名,素有北地枪王之称,勇不可挡!如今二十七岁便统领一方,也可算是诸侯中的异数了。你们二人此去重在防守,不可轻易出战,谨防他们破城毁我军粮草!”
我和李典对望了一眼,向曹丞相拱手道:“谨记在心!”
丞相道:“众将之中,若以勇猛论,仲康、元让、文谦都是上上之选,但若论稳妥冷静,莫有超过子羽和曼成的了。你们虽然年轻,但是却最是让我放心。粮草关系重大,希望你们不要让让我失望!”
我和李典急忙表表忠心。
丞相又道:“子羽今年十九岁,曼成今年也不过二十四岁,你们都是少年成名的良将,更难得的都是性格温和冷静儒雅之将。这也算是一种缘分啊。希望你们二人此去南阳地界,互相亲近,互为犄角,共同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