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苍龙三国 >

第176章

苍龙三国-第176章

小说: 苍龙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人士兵有许多战友死于匈奴人之手,现在可不会有什么怜悯,巴不得这些俘虏闹事,好一刀砍了他们。

    按照风翼的计划,准备扩宽的道路宽10米,可以并行四辆马车。从周围取土和碎石垫高,比地面高出半米左右,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道路积水。

    如果用数学来计算的话,因为道路是两侧来挖土,所以一个俘虏需要负责2米宽,5米长,0。5米高的工程量,也就是5立方米。

    如果是在现代,一个青年男子工作一天八个小时,可以挖土9立方左右。但考虑到霍州路面土、石坚硬难取,俘虏们忍饥挨饿体力不足,但工作时间可以从造成八点一直干到下午七点,除去中午吃饭的一个小时,差不多有1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预计完成5立方米的工程量,应该还是合理的。

    事实证明,风翼估算的不错,太阳落山时,所有俘虏基本都完成了自己负责的工程量。一天下来道路扩宽的长度有2000米,也就是2公里的距离。

    “收缴俘虏的工具,带他们回城吃饭。明日开始压平这段路面!”

    俘虏们累了一天,精疲力尽,他们从草原上出发时,怀抱着进入中原疯抢一把,回家过上富裕生活的念头,谁知道竟然战败落得如此下场。

    “早知如此,还不如战死呢?”一个瘦弱的匈奴俘虏拖着疲惫不堪的脚步,边走边道。

    “嘘,小声点,别让汉人听见。”年纪较大的匈奴俘虏瞥了他一眼,提醒道。

    “阿巴斯大哥,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大单于会来救我们吗?”

    “会,一定会!大单于是草原上的雄鹰,他一定会击败汉人救我们出去。”

    “小黄鼠,你别听阿巴斯胡说,大单于败的那么惨,怎么可能来救我们!”一个络腮胡子俘虏插话道。

    “那该怎么办?”

    “我们只能自救,我们要团结起来,不给汉人干活,不喝他们的水,不吃他们的饭,最算是渴死,饿死,也不屈服!”络腮胡子鼓舞众人道。

    “铛铛铛,开饭啦,拿好你们的狗盆来打饭!”俘虏营地里几个汉人伙头兵搬出一盆盆黄米饭,敲着铁盆喊道。

    匈奴俘虏们习惯性的端起自己的小盆,排好整齐的队伍,靠了过去。一些汉人士兵全副武装的在周围巡视,匈奴俘虏都被他们打怕了,不敢不排队。

    一炷香之后,小黄鼠端着小盆边吃边看向身边那个络腮胡子,道:“扎克巴大叔,你不是说不吃的吗?”

    “哼哧,哼哧!”络腮胡子一边大口大口的吃着饭,一边吧唧嘴道:“我以为汉人还是给我们吃那些馊饭臭菜呢,有这么好吃的黄米饭,不是才是傻子,真香!”

    “真香!”

    很多饿了好久的匈奴俘虏第一次吃到好东西,发现干活就有好东西吃,似乎这干活也不是什么坏事。

    七月二十三日,清晨。

    当时俘获的匈奴战马6000匹,风翼卖了2000匹;调拨500匹进入苍狼营、500匹进入背巍营、200匹进入天府营、200匹进入青龙营、200匹进入白虎营。调拨1000匹分配到河东郡下20县,每县50匹,支援当地农耕。500匹调拨给阿三的后勤部门当运输工具。500匹调拨给镇守南方风陵渡防线的甘宁朱雀营。

    如今风翼手中保留的只剩400匹。这是为镇守运城的徐晃河朔营、镇守河津城的李默天雄营准备的,等风翼回返运城时,再交给他们使用。

    如今这400匹战马正好派上用场,战马套上马车,负责从山中石灰厂运来大量的白色生石灰。

    石灰运来之后,被匈奴俘虏用箩筐倾倒在垫高的路面上,然后与厚厚的垫高土层混合,形成混合土。

    修路时铺上一层生石灰,是因为石灰吸水,这样能保持路基成型后干燥坚硬,避免路面沉降。而且铺了生石灰的道路,杂草很难生长,避免时间一长道路上长满野草的尴尬情况。

    铺上石灰,和路面上的粘土混合之后,便开始路面压平工作。

    战马拉上巨大的石头碾子,开始在长达2000米的垫高土路上来回碾压。来来回回十余遍,在太阳快落山时,一段长达两千米,宽有10米,距离地面高有30厘米的土路算是初步完成了。

    忙碌一天之后,两千俘虏和五百士兵踩着这段平整的道路一路回到城内。

    此后数日,一直重复这个过程:用一天时间在道路两侧挖土垫路。第二天再混合石灰,碾压平整。

    每两天就可以修两千米的道路,按照这个速度,霍州……洪桐之间35公里的距离,35天就可以修通。

    当然,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如自己计划的这么顺利,比如,在第十天的时候就遇到了汾水河改道,宽达三十余丈的河水拦路的情况。

    汾水河上原本的是一座木桥,只有一丈宽,承担着汾水河南北两侧人来人往的重担。可这样的小桥,完全不符合风翼的规划,特别是霍州和洪桐道路修好之后,宽达十米的道路将来一定会车流量巨大,如此木桥,根本无法持久。

    “修路队先过河,在河南岸建立俘虏营,以后我们暂时不会回城了!”风翼命周泰领兵过河修建俘虏营地,然后继续修路。而他则招来一些石匠,准备修建一条横跨南北长达三十丈的石桥。

    说起石桥,风翼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古代有名的四大名桥:明朝500米长的康济桥、隋朝50米长的赵州桥、元朝213米的卢沟桥、北宋834米的洛阳桥。

    风翼打开系统图书馆,从里面寻找这四大名桥的资料,仔细对比了一番。挑选下载了洛阳桥建设的“筏形基础”和“种砺固基法”,准备在汾水河中筑起十根石柱,用作桥墩。

    新建立的水泥厂第一批水泥出炉了,正好可以用上。

    为了建立汾水大桥,人手有些不足,这个工作就不能让俘虏来干,因为技术性比较强,而且事关桥梁安危,风翼可不放心让俘虏们参与,于是下令从河东郡各县征调石匠、木匠和民夫来工作,凡参与此项工作的,可以抵顶本年的徭役。

    不久,大量人员到来之后,汾水大桥开始建设。木匠们先用山中砍伐的木头制造临时木船,没有经过两年以上晾晒的木头也只能制造短时使用的木船而已。

    石匠们开始在汾水两岸建设石质的岸基和桥墩。因为人力充足,大量的石块从山中搬运而来。新型材料水泥的应用,在建设石粱桥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不过五天时间,两岸各长5丈的石质岸基和桥墩建设完毕。

    这时候,十艘木船也建好了。开到汾水河中间,投石锚固定。然后工匠们在上面向河底打木桩,再采用“筏形基础”和“种砺固基法”浇灌碎石和水泥,浇灌成桥墩。

    待桥墩彻底凝固之后,在上面铺设原木和三合土,最后用水泥混合碎石子铺设一层。

    不过一个月时间,一条横跨汾水河南北,宽达三丈,长达三十丈的桥梁建设完成。

    南北通途,大量的马车可以通过大桥运输生石灰进入南岸,南岸修路的速度也加快了许多。

    八月二十日,霍州城内的英雄纪念碑修建完成。一千匈奴俘虏也空闲下来,被风翼一纸调令抽调到修路队来,修路速度顿时加快了一半。

    八月二十五日,霍州……洪桐线,长达35公里的大路正式扩宽完毕。
………………………………

第一百一十七章:改革伊始

    八月二十六日,晴,霍州城烈士广场。

    县衙正面大量房屋被拆,地面铺上条石,形成一个长五十丈,宽五十丈的广场。广场中间树立着一块三丈高的花岗岩巨石。巨石被雕刻成石碑模样,正面上书五个大字“英雄纪念碑”,背面书写了一篇铭文,有徐庶执笔书写的灵霍抵抗匈奴之战的经过。

    石碑基座四周密密麻麻的雕刻着阵亡将士的名字。风翼一身白衣,胳膊佩戴黑箍,站在石碑基座前,面对台下众军。他将作为此次纪念碑落成仪式的祭祀主持。

    “全体都有,敬礼!”随着一声号令,聚集在广场上的青龙、白虎、天府、苍狼、背巍营全体将士神情肃穆的行军礼,原本城内的一万大军,如今能站在这里的只有五千,霍州城外一战,堪称惨烈。

    县衙官员,围观群众也都安安静静的看着,如果没有这些战死的勇士守护,霍州城恐怕会在匈奴大军的手中化为一片瓦砾,百姓被杀死或俘获,财产被抢夺一空。

    民族之战,向来就是这么残酷!

    “献上三牲!”

    六个强壮的士兵半袒胳膊,抬着猪、牛、羊三牲兽首摆放到纪念碑前的桌案上。

    “献俘血祭!”

    十个士兵压着十个被绑住嘴巴的匈奴俘虏到纪念碑前。

    “血债血偿!”

    十颗人头被砍下,摆在了三牲旁边。

    风翼向来秉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原则。所谓的以德报怨,还是留给酸腐文人吧。

    军中将士虽然感觉心中畅快,但因为军纪约束,全都挺身直立,不敢发出声音。可围观的百姓却发出阵阵叫好声。

    “宣读祭文!”

    徐庶一身道袍,仙风道骨,手捧一卷丝绸文书,恭敬的来到风翼身前,献上祭文。然后站到风翼身侧。

    风翼展开丝绸文书,宣读了一篇祭奠英灵,宣告天地的文章。他在台上读的慷慨激昂,台下将士听的热血沸腾。

    中华流传数千年的祖先崇拜,让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死后能够有香火供奉。大家族有专门的祠堂四季香火不断;平民人家希望出个能人,光宗耀祖;穷苦人家也希望多生育子女来延续香火。人总是要死的,如果死后没有香火供奉,那在地下的生活该多么艰难!

    从来没有听说朝廷为战死的将士祭告天地的,也从来没听说过朝廷为普通将士设置香火的!想不到风将军竟然如此厚待普通将士,就算战死了,也有国家来供奉,这可比小门小户的香火供奉丰厚多了。

    既然死后可以在地下继续享受供奉,这么一想,似乎死也不是那么恐惧了。

    围观的县衙官员则大多目光闪烁。古语有云:国家大事,在祀与戎。这个风将军不但掌握军权,连祭拜天地的权力都想染指,其心不小啊。但也只有跟随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主公,我等我才更进一步的空间!

    围观的百姓则没有这么复杂的心思,只是觉得这仪式很有神圣感,连带着他们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生怕出声打扰了祭礼,惹怒神仙和英灵。

    一篇祭文读完,风翼将丝绸文书交给身侧的徐庶后,转身面向石碑,弯腰鞠躬道:“英灵不远,一路走好!一鞠躬!”

    “夸夸!”台下众将士全部躬身施礼。

    “二鞠躬!”

    “三鞠躬!”

    “礼毕!”

    “带匈奴俘虏!”

    随着风翼令下,早就准备好的一百俘虏被带了过来,排队走到纪念碑前。

    “跪!”

    哗啦啦,一百俘虏全都跪倒在地。

    “哭!”

    呜呜呜,俘虏们大声哭了起来,凡是被俘虏的,没几个硬骨头,加上一个月修路,每日好饭吃着,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昨日他们被挑选出来,内心非常忐忑。今日看到先前十个俘虏被杀,恐惧再次笼罩他们全身,难道我们都要被杀了血祭么?恐惧让他们无法思考,听到命令,再想到自己的处境,全都哭了起来。

    “拜!”

    随着风翼令下,俘虏们边哭边向纪念碑磕头,很多人用力过大,石质地面坚硬,把额头都磕破了。

    “汝等皆为化外蛮夷,胆敢入侵大汉天朝,如今境地乃是自作自受,汝等可心服口服?”

    “服了,我等服了!”

    “别杀我,我愿做牛做马!”

    “带下去!”

    风翼挥手让人将这些俘虏带下去后说道:“击败敌人不只是杀死他们,更需要征服、奴役他们!正因为有了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汉家男儿,我们才能征服越来越多的敌人!终有一天,我们会走向草原,去入侵,去征服,去奴役!诸君,共勉!”

    “噢噢噢!万岁!”台下众军在将领们的带领下大声欢呼起来。

    他们心中一直回荡着将军的话,“去入侵,去征服,去奴役吗?似乎,很不错的样子!”

    祭祀结束之后,众军解散回营,风翼回到县衙,思考之后的安排。

    这一百匈奴俘虏,风翼并没有想过杀掉,当时挑选时,就是挑选的老实听话的人。风翼决定提拔这些人作为匈奴人中的小管事,用匈奴人来管理匈奴人,可以进一步分化拉拢他们。

    匈奴人也是人,也是重要的劳动力。特别是只要管吃,连工钱都不要,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都没有怨言的劳动力,风翼最喜欢了。

    “如今已经到了秋收季节,我军多为民军,需要回家帮助收秋,主公如何安排?”徐庶走进来询问道。

    “民以食为天,秋收乃是头等大事,如今太原郡的匈奴不敢妄动,我军可以解散一半士兵回乡,剩余一半士兵给与双倍军饷!”

    “如此可行。但太原境内的匈奴大军毕竟如头顶悬挂的利剑,霍州城还需保留一定兵力才好!”

    “我计划在灵霍峡谷内南关镇这个位置建立一道关隘,完全截断南北交通。如果应用新型水泥材料,十五天就可以建造一座完整的关隘。在此处只需驻扎一千士兵便可防备太原之敌!”

    “这个,主公,水泥真的这么好用么?”

    “汾水河大桥你应该见到了,便是应用水泥才能这么快建设完成。如果不是因为水泥厂规模不大,产量有限,我甚至想将所有道路用水泥硬化一遍!”

    “主公既然如此说,我倒有些信心了。霍州城本就是天府营魏延将军的辖区,此次建造关隘还是由他负责么?”

    “不!魏延太过自傲,这次大战的胜利更是助涨了他的骄傲气焰。我军现在应以休养生息为主,我真怕魏延看到灵石县空虚会进攻那里从而引起大战。我军大战之后应该好好休养一段时间,我准备将天府、青龙、白虎三营调回运城修整。将河朔营徐晃部换防到这里!”

    “公明吗?”徐庶抚了抚胡须道:“公明胆大心细,为人自律。而且他麾下新兵较多,来这里感受一下前线战斗的氛围,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好,那就请军师为我执笔,发下军令。青龙、白虎、天府三营明日便开拔回运城。我和苍狼、背巍营留在此处待公明到来后,我再回运城。说起来,我身为河东太守,也该回运城去见见治下这些县令们了!”风翼笑道。

    “主公是准备对这些县令动手了么?”

    “大的改动倒不至于。但既然归顺到我名下,前来拜见是免不了的。其中一些无能的蛀虫也该清理一下了。”

    此后三日,部队换防。

    八月二十九日,徐晃率领河朔营进入霍州境内,河朔营士兵走在宽阔平整的道路上感觉非常新奇,他们自运城出发,经过闻喜、侯马、襄汾、临汾、洪洞诸县,一路上都是难走的小路,有时候遇到河沟还得踏水而过。可一过洪洞县,道路立刻变的不同起来。

    笔直、平坦、宽阔,比两侧平地高出一尺的高度还能保持路面干燥。

    “这就是将军花了一个月时间修好的道路么?果然不凡!”徐晃心中暗暗盘算。

    士兵们走上这样的道路上,心情也舒畅,运输车队在上面也省劲很多。

    “加快速度,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