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冰岛崛起 >

第27章

冰岛崛起-第27章

小说: 冰岛崛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奥拉夫扭头左右看看,发现也有几个商人拿着沉甸甸的钱袋子,但是只有一两个仆人跟随,他想阿姆斯特丹如果不把治安维持好,怎么保证商人在这里放心经营,不由暗赞荷兰当政者的智慧。

    乌拉夫讪讪一笑而后叫了两辆马车,众人坐上车就离开码头,往市中心走去。

    荷兰是个低地国家,阿姆斯特丹就在海平面之上,到处都是水渠河道,马车不停的在桥梁弯道中穿梭,虽然两旁能看到繁华的景象和密密麻麻的人,但是没多久奥拉夫就辨别不清方向了。

    对于乌拉夫等从冰岛长大的人来说,街道上有百十个人已经是不得了了,可是阿姆斯特丹到处都是人,有些街道几乎是人挨人人挤人,这种繁华的景象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都惊呆了,同时感觉到紧张。

    “天哪!这里有这么多人!我……我都快喘不过气来了!”瓦力图咽了口吐沫说着。

    乌拉夫也握紧两手不敢再看外面,奥拉夫却哈哈一笑,扭头观察着众人的窘态,然后发现皮克库瑟瑟发抖,就笑道:“皮克库你也怕人多吗?”

    “少爷!太可怕了!”皮克库头缩在臂弯里颤声回答。

    奥拉夫心想你要是见过五一十一黄金周的景点不是得疯?

    “不要怕,人多没事。”奥拉夫轻笑一声,“你们不要怕,多看看,习惯了就好了。”

    “你没事?”乌拉夫看向奥拉夫,惊异的说道。

    “当然没事了。”奥拉夫微笑的一指外面,“你们要仔细的看这个景象,人才是国家强大富裕的基础,这种熙熙攘攘,这种人来人往是多么繁华,多么令人迷醉?”

    乌拉夫顺着奥拉夫的手指向外看,然后顺着他的话语思考,一时间自己仿佛变成了局外人,看着路边的人买卖果蔬、鱼干,看着路边的卫兵抓捕着偷盗之人,看着孩童缠着父母要买街上的烤饼。

    过了许久,乌拉夫才回过神来,然后叹息一声:“是啊!这才是人该有的样子!这里的繁华胜过冰岛十倍,胜过咱们文兰千百倍。”

    “不过以后咱们文兰也要向阿姆斯特丹一样繁华,富有,人烟旺盛!”

    乌拉夫眼神逐渐坚定,然后反倒津津有味的看向外面。

    奥拉夫心头一跳,不禁联想起来:父亲哈达尔和大哥乌拉夫现在都有着超乎常人的豪杰气概,比起普通人明了英雄也需要用武之地?有句话叫做时势造英雄,是不是说即便是英雄,如果没有碰到合适的机会和平台依旧泯然众人矣?

    那自己的出现到底是帮助了父亲和哥哥,还是兄长爸爸帮了自己?

    想了半天,奥拉夫的脑海中最后只有一句诗不停的回响,让他也变得意气风发起来。

    “金鲤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第021章 银行

    马车停在刷着白漆大墙的银行前,车夫用生硬的丹麦语说道:“到银行了,先生。”

    乌拉夫抛给车夫七八个铜板,然后众人就下车了。

    奥拉夫下车时看了眼老实巴交的车夫,心中微微好奇,这个十七世纪的出租车司机为什么沉默寡言,而不像后世的司机那么健谈呐?是因为生活环境还是宗教文化?

    不过这个车夫作为荷兰人却能说简单的丹麦语和英语,说明阿姆斯特丹的外国商人太多了,这就是17世纪国际化大都市的风貌。

    奥拉夫基本上对阿姆斯特丹的所见所闻很满意,觉得这里有些出乎他的预料的好,街道整洁,城市繁华,规划合理。

    如果这就是十七世纪顶级城市的样子,那其实已经具备了现代化城市的基本特点。

    思考着奥拉夫跟随乌拉夫走进银行的大门,银行是两层的古典式建筑,门脸用大理石粘贴,有着精美的玻璃大门。

    推门进去就看到大厅里是两排长椅,最里面有着一派高高的柜台,柜台里坐着身穿夹克,露着衬衣领的几个银行的男性工作人员,长椅上坐着不少人,柜台前也站着不少人。

    一个戴白手套的青年绅士走过来,用标准的拉丁语微笑道:“先生,请问有什么为您效劳?”

    拉丁语在宗教改革前是以天主教为核心的文明国家的通用语言,属于全欧的普通话,因此不管哪国,凡是文化人都会说拉丁语,写拉丁文字。

    乌拉夫也在教会学校上过几年学,所以听懂了那个绅士的话,然后也用拉丁语回答道:“先生,我们是来存钱的。”

    “哦?”那个绅士看了眼健壮白奴紧紧抱着的钱箱子,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一眼就看出了那种沉重的感觉不是银币,五箱子的金币数额不小,平时就算是一周也未必能见到存一次这么多钱的。

    “先生,你要存钱请随我到二楼吧。”绅士笑容可掬的引导乌拉夫等人登上二楼,然后指着二楼的沙发说道:“请坐这是新兴的软包椅,我们都叫它沙发,先生们请坐,我来亲自为您办理业务。”

    “先生您好,我是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协理弗雷德里克·揆一,请问您要存多少钱?换成多大的票据?”

    坐在二楼卡座里,揆一先自我介绍,然后询问乌拉夫。

    乌拉夫让然把钱箱摆放到揆一面前的桌子上,然后说道:“这大概是价值一千金马克的英镑和瑞典元等,请换成荷兰盾数值的票据吧。”

    “好的先生。荷兰盾只有银币,20荷兰盾等于1英镑,一金马克大约等于110荷兰盾,我先查收一下先生的金币。”说着话揆一道:“收您5687英镑,换算为荷兰盾的价值为113740盾,现在我为您开具收据,你要支票吗?”

    乌拉夫问了支票的意思,然后点点头,说:“开两张吧。”

    阿姆斯特丹银行现在只提供存款和兑换货币的业务,然后在兑换期间收取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五左右的费用,后世银行的放贷业务还没出现,所以存钱也并没有利息,这点比起远东天朝的票号钱庄反而落后一些。

    同样,由于银行是新型产业,所以这个时期的支票并不规范,但也有了支取功能。

    揆一取出印着花纹的精美纸张,在上面盖上了银行专用的圆戳,同时用鹅毛蘸墨水写下了自己的大名,以及这两张支票的编码。

    “支票的金额是空白,可以随意填写,但不能超过先生的存款,取钱时会收取您万分之五的兑换费用。”揆一吹干墨迹后将两张支票和一张存款凭证交给乌拉夫,这三张票都要乌拉夫签字。

    因为存款凭证的原始票据上有他的签名,也就是说如果有人拿着存款凭证取钱,必须能写出和乌拉夫原始票据上一样的笔迹姓名。

    但是支票就不必了,只要填上了数额和签字,任何人都能前来银行支取钱币,前提是支票上的名字笔迹和原始票据上的一致。

    支票的作用是用于商人购买大宗商品,为了节省收钱的过程而出现的东西,目前只能在阿姆斯特丹使用。

    揆一摇了摇桌上的铜铃,马上就有几个大汉出现搬走了金币,然后他笑着说:“为先生服务真令人舒适,您怎么称呼?”

    “乌拉夫·哈达尔松。”乌拉夫笑着点点头,同时回敬道,“您是一名优雅的绅士,我觉得您以后的成就不会止步于小小的银行协理。”

    “谢您的祝福。”揆一笑了笑,然后忍不住说道,“其实我下个月就要离开荷兰了,银行经理保举我调入东印度公司,下个月我要去东印度的香料群岛帮助巴达维亚的总督大人管理香料生意了,所以您的眼光很准!”

    “那真的恭喜您了!”乌拉夫说着与揆一握手。

    奥拉夫突然想起了三十年后败给国姓爷然后撤离台湾的那位荷兰总督,他也叫揆一,于是说道:“揆一先生,你去远东一定会有大作为,不过我听说远东的大明国十分强大,国土面积和人口几乎有整个欧洲大了,我也听说葡萄牙曾经试图侵略明国,但是惨被击败,所以我觉得任何国家想要在远东有所发展一定要对大明国保持尊重,您觉得呢?”

    “您是?”揆一对于奥拉夫的话语赶到十分新奇,因为在欧洲除非是东印度公司的员工股东,不然基本没人知道瓷器和丝绸来源于大明,不少人都还受阿拉伯人的影响称呼着“契丹”。

    “这是我的弟弟奥拉夫。”乌拉夫笑着为揆一介绍,“奥拉夫和丹麦东印度公司的洪罗德先生是朋友,对远东的事情比较了解。”

    “哦!”揆一点点头,热情的和奥拉夫握手,然后低声道,“奥拉夫先生看着还没有成年吧,但是您的眼光很独到也很准确,我听说远东的几任总督都想打开大明的门户,可是他们一直在禁海,受到大明影响的朝鲜、日本等国家也是这样,我们即便想和明国的人交朋友也不行。”

    “那请问您知道贵国在远东的东印度公司里还有和您同名的人吗?”奥拉夫再次确认的询问。

    “据我所知是没有了。”揆一说着疑惑的看向奥拉夫。

    奥拉夫微微一笑,最后说道:“也许我说的话交浅言深,但是揆一先生你的的确是个绅士,我和哥哥都想交你这个朋友,所以就提醒你,如果不是必要,请不要去入侵大明国的疆域,尤其是那个台湾岛,大明的海盗和海军绝对不会容忍。”

 第022章 粮食

    揆一内心对奥拉夫的话很不以为然,但是听出了他是真心告诫自己,而且这个奥拉夫小小年纪见识不凡,他哥哥又拿了十几万荷兰盾的钱存银行,一定是北方贵族,听他们口音怕是丹麦或挪威来的,以后兴许有用到的时候。

    想到这揆一就点头笑道:“多谢奥拉夫先生的忠告,我会注意。”

    奥拉夫知道自己随口一说并不会真的让揆一以后就不去做台湾总督,但是他知道自己对远东的见解会让揆一重视自己,这就起到效果了。

    “揆一先生,明年你如果回国省亲,我希望你能帮我带一些大明国的特产,价格绝对不是问题。”

    “没问题,请奥拉夫先生列一个清单吧,我下个月到了巴达维亚就会帮你找。”

    揆一说完取了纸笔交给奥拉夫。

    奥拉夫用拉丁文字写下了茶具、餐具等青花瓷器的名字,还有板蓝根、金银花等治疗感冒发烧消炎等有效的中药,量都是以百磅计算。

    除了瓷器和中药,奥拉夫还写下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这三本书,连作者名和书名都用拉丁文拼写好,又在旁边写上简体(繁体的奥拉夫不会写),最后交给了揆一。

    揆一看了看,又称赞了奥拉夫博学多识,竟然连东方那么复杂的文字都会写,然后就承诺一定尽快帮奥拉夫找到,两人约定明年的四月份还来银行这里交易,如果本人不能来会托人带着相互交换的签字纸条交易。

    正事说完,乌拉夫有询问了揆一粮行的所在,揆一为乌拉夫介绍了一家商誉极好的粮行,然后就亲自把奥拉夫和乌拉夫等人送出银行。

    奥拉夫和乌拉夫轻轻松松离开银行,然后按照揆一的指点路径,一路步行到了伦勃朗花园附近,然后果然看到了一个巨大的仓库,仓库前是一条人工修成的环形水渠,力工从水渠一侧的小船上搬下袋装的小麦黑麦等粮食,然后驾船运到中间的大门再搬进仓库,不过大多都是搬运的已经磨好的面粉。

    水渠另一侧是停靠的小船在排着队拉粮食。

    乌拉夫看着粮行前熙熙攘攘的人,不由得惊叹道:“这个巴德粮行的规模太大了!我感觉全冰岛的粮食也没有他的粮行多!”

    奥拉夫看着劳作的白人都激情昂扬,意识到这就是资本的力量,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有收获,他们对未来就有希望,对生活就有激情,小小的荷兰能够在几十年就成为世界霸主恐怕就是这种力量的支撑吧。

    走近粮行,乌拉夫还没说话就有一个少年学徒迎上来,一脸笑容的问候起来。

    乌拉夫和奥拉夫不禁啧啧称赞荷兰人做生意的本事,人家能从几十年间崛起,靠的就是会念生意经。

    其实荷兰商人的态度也不见得多好,比起后世的销售人员差太多了,但是起码人家热情,有着笑容和注重商业品质。对比荷兰人,乌拉夫和奥拉夫都觉得做生意的冰岛人就差太多了,可以这么说,如果对冰岛的商人有一个职业规范的话,那就只有一句话——请不要无故殴打顾客!

    维京人是左手斧子,右手刀子,口袋里装着酒和金子,脑子里装着战歌和史诗。

    冰岛人是维京人的后代,现在已经不再野蛮,已经是左手斧头,右手锄头,口袋里装着酒和皮子,脑子里装着萨迦和孩子。

    乌拉夫把需要大量采购面粉的要求说了,那少年学徒就忙引着众人走进粮行,同时高声用荷兰语喊叫,一个白白胖胖的老人走过来,操着蹩脚的丹麦语说道:“来了两个小少爷!你们好!我是巴德粮行的老板,你们可以叫我老巴德,我听小西洛林说你们需要大量的面粉?”

    “是的,老巴德。”乌拉夫指了指粮行里堆积如山的粮食,问道,“是银行的揆一先生介绍我来的,我需要二万磅黑麦面,小麦面和大麦面各一万磅,没脱壳的大麦和小麦、黑麦也要一万磅。”

    “确实不少,老巴德的粮行里有这些货,你是揆一介绍来的,我可以给你优惠,这样吧,黑麦面一磅十杜伊特,小麦面12杜伊特,大麦面9杜伊特……”

    巴德一连串的报价让乌拉夫当场拍板同意,然后两人拟定合同,并在合同中写明由老巴德缴纳税金,接着两人一式一份。

    奥拉夫虽然不关心粮价,听了巴德的报价也感觉到便宜。

    在冰岛一磅黑麦面就要将近二十个铜板,杜伊特是荷兰铜币,与荷兰盾的兑换大概是四十比一,九荷兰盾大约价值一马克,而冰岛1马克价值二百多丹麦铜板,三百六十个杜伊特铜币,因此算上来如果运粮食去冰岛卖,其实也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毛利润,即便除去一切费用也会有百分三十以上的利润。

    从粮食就能看出来航海是风险和收获并存的事情。

    乌拉夫给老巴德签了一张一万二千二百盾面值的支票然后交给他(其中包含让老巴德代缴的六百盾的交易税)。

    老巴德看了看,确定无误后小心翼翼的收起来,然后问道:“你们急着要吗?如果不急等我明天去银行消了票就给你们发货,不知道你们的船停在几号码头?”

    “不急,我们的货还没出手,你等后天再送货吧。”乌拉夫想了想,说道,“我们的船停在21号港,你们到了找我就行,我叫乌拉夫,我万一不在就找一位海格的先生,他是我的叔叔。”

    “好的!乌拉夫先生!您北方人就喜欢吃黑麦面,怪不得要了这么多黑麦面粉,吃着就是好吃!”

    老巴德听了名字就知道是北欧人,于是又客气了一些。

    乌拉夫起身就要离开,奥拉夫突然问道:“老巴德先生,不知道你们粮行的风车作坊和水车作坊里的磨面设备出售吗?如果有多余的我们想看看。”

    “看看?”

    奥拉夫的语言习惯让老巴德一愣,乌拉夫早已反应过来,想起文兰是需要一套高级的风力磨面设备,于是接话说道:“我们也想要一套风车磨面的设备,老巴德你卖吗?”

    “你们可以找手工作坊做一套,我的风车作坊都在生产,没法卖给你们。”

    “不过我可以给你们推荐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