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冰岛崛起 >

第242章

冰岛崛起-第242章

小说: 冰岛崛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去冰岛、格陵兰、文兰的财产,奥拉夫还拥有瑞典帝国两成的土地和矿产一半的所有权,丹麦四成的土地和松德海峡税收一半的所有权,这些资产让奥拉夫的财富每年都在不断地膨胀,即便他不停的用私人财产贴补瑞典铁骑军和什切青军校,但是存款仍然不断地增加,就像是能怀孕生子,不停的繁衍。

    不说几个王宫和文兰总督府,就是在什切青奥拉夫就存了一仓库的黄金白银,还有无数的珍宝,物资,他自己算过,欧洲的首富乃至世界的首富目前绝对是自己了。

    谷<;/span>;  有着无尽的财富,还有着最大的权利,奥拉夫一直觉得自己达到了人生的巅峰,目前所追求的就只是整合北欧,然后再考虑向东占领东欧平原,彻底掐死俄罗斯,向南征服德意志全境,彻底掐死德国统一的苗头,为子孙后代统一欧陆奠定基础。

    奥拉夫看了一眼文兰送来的贡品清单,发觉跟以往一样,就没有去看,直接让皮克库去看着押运到三王冠宫堡,接着命人把文兰带队的官员叫来。

    过了一个小时,一个身穿白色麻袍的年轻人走进奥拉夫的寝宫,先是按照文兰那独特的礼节跪下俯首,这是集合了印第安土著礼仪和宋清河等人搞的东方礼仪而创立的文兰礼仪。

    奥拉夫见这个年轻人也就是二十岁的样子,虽然看着很英俊高大,但是肤色五官一看就知道是个冰岛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于是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臣文兰总督府5品海事官阿里纳·布伦森,拜见仁慈而伟大的陛下。”

    奥拉夫微微皱眉,向前探了探身子打量这阿里纳,突然问道:“你父亲难道是布伦?”

    “是的陛下,我是布伦大人的私生子,我的母亲是布伦大人的女奴。”

    奥拉夫点点头,就笑道:“你很不错,私生子出身,却成为了五品海事官,你这类身份里,你算是文兰混的最好的一位了。”

    从维京雷当施行后,由于维京人大都享有印第安奴隶,所以不可避免的就出现了印第安女奴生下混血儿的事情。

    奥拉夫做总督的时候一般不管不问,只是让他们自我发展,因为他知道这种事情禁也禁不了,只要不把印第安人杀光,未来美利坚合众国那种黑白配的标配就一定会同样被复制出来,只不过会变成黄白配。

    海涅做了总督后则是给了这些私生子一个可以公开说出身份的权利,这样虽然仍然让他们得不到维京人的地位待遇,但是却也让他们在印第安奴隶中得到了尊重和优待。

    等到近些年波美拉尼亚公国的人和德意志人、英国人、爱尔兰人、波兰人、立陶宛人等总计几十万人加入文兰后,混血儿的数量也在每年不断新增。

    据这两年的文兰公文报告,文兰的混血儿在新生儿和年轻一代里已经占了两成以上的比例,虽然总体数量还不足文兰人口的五十分之一,但是按照这种趋势,不出三年就能达到10000人了。

    奥拉夫问了阿里纳一些信息情况,对这个年轻人很有好感,笑道:“你父亲是调到大先知城做总督了吧?现在怎么样?”

    “很好,陛下,他很好,多谢您的关心。”

 第464章 圣君奥拉夫

    奥拉夫和阿里纳聊了一会,就从他的嘴里了解到了文兰目前真实的情况和社会形态。

    对比文兰大总督府一直送来的信息,奥拉夫心中也对阔别了十多年的文兰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现在文兰的人还不多,文化的特殊和混血人种的问题并不突出,但是再等个几十年,可能文兰也有可能走上美利坚合众国的道路,会争取脱离维京帝国寻求独立。

    奥拉夫十分警惕,马上叫来了维京商行在斯德哥尔摩的经理,亚瑟·海格松,这个不到二十一岁周岁的高大英俊的年轻人是奥拉夫的堂弟,他是海格的长子,也是出生在文兰的第一代冰岛人。

    海格近些年一直跟着哥哥在冰岛享清福,亚瑟长大一些就送到了什切青跟着奥拉夫,后来奥拉夫把他送到了军校和乌普萨拉大学学习。

    因为不舍得让他上战场,去年年底奥拉夫就让他做了宪兵团副团长,今年又刚调他做了维京商行在斯德哥尔摩的经理,虽然在维京商行内部只是个中层,但是位置要害,能接触到很多人物和事务,要不了两年就可以得到长足的锻炼了。

    亚瑟向奥拉夫恭敬的鞠躬行礼,然后问道:“陛下,找臣来有什么事吩咐?”

    奥拉夫看着这个感情笃厚的弟弟,呵呵笑道:“最近怎么样?维京商行管着还顺手吗?”

    亚瑟挠挠头,道:“工作也不多,就是这个月才忙一些,不过总是有人送礼,也不好推掉,才两个月就收了一万多银元了。”

    奥拉夫哈哈一笑,拉起弟弟说道:“你还真是诚恳啊,收受贿赂的事情也敢光明正大的说出来。”

    亚瑟笑道:“我从小跟着二哥,又没缺过钱,收了钱也是放在什切青的公爵堡。”

    奥拉夫跟亚瑟说笑了一会,玛格丽特也来了,亚瑟又向王后行礼,之后三人才重新落座。

    亚瑟问道:“陛下让我来是有什么事情安排吧?”

    奥拉夫点头道:“不错,我想让维京商行开一个维京客运公司,从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雷克雅未克、哈达尔城、魁北克、普利茅斯等几个城市开一条专线,每月一艘或者半月一艘,用最快的船,船票价格要最低,咱们赔钱经营,一趟赔多少我补贴你们多少。”

    亚瑟皱眉问道:“这是为什么?咱们维京商行的商船每次也有不少人乘坐,还干什么要专门开辟客运航线呢?”

    奥拉夫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加强文兰和北欧各地的联系,通过降低出行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让文兰人和北欧人这两个文化已经出现偏差,未来人种也会有所不同的遥远地域紧密的联系起来,也能使得分裂的土壤没办法产生。

    经过奥拉夫说了良苦用心后,亚瑟敬佩的说道:“陛下您为了子孙后代的基业,为了维京人能一直团结竟然甘愿一直用内帑贴补客运航线,我真的不能不说您是一位圣君、圣贤了。”

    玛格丽特也钦佩的看着奥拉夫,奥拉夫当然知道在这个各国国君都不停的把国家财富揽到自己腰包的时代,自己拿出私人财产让国民便利,确实是绝无仅有了。

    但是奥拉夫现在的钱已经多的花不完了,他又不喜欢奢华无度的生活,所以只能在利国利民的事情上自费一下了。

    亚瑟感动的离开了,回到公司就开始谋划开辟航线的事情,同时也给哥本哈根和斯德哥尔摩的造船厂下了十艘克里克混帆快船的订单。

    亚瑟离开后,玛格丽特微笑的称赞道:“陛下,你真是一位天生的王者。”

    谷<;/span>;  奥拉夫呵呵一笑,搂住王后,问道:“亲爱的,克里斯蒂娜送走了吗?”

    玛格丽特点点头,道:“克里斯蒂娜不想要去文兰,执意要去远东琉球做殖民地总督,你说她会不会是想要跟卡尔联系上?”

    奥拉夫眉头一皱,问道:“你是说她还想要利用卡尔在远东的势力复辟他们的家族王位吗?这是不可能的。”

    玛格丽特也点点头,道:“再重新成为瑞典帝国的大帝肯定是不可能了,不过我担心她想要在东方殖民地建立王国,因为她已经改信了天主教,不是去法国或者地中海寻求庇护就只能在海外殖民地建立自己的势力了。”

    奥拉夫微笑道:“如果她真有这个想法,我想我会支持她的。艾米!”

    门外的艾米听到大帝传唤急忙进来。

    “你去告诉亚瑟,让他留意远东的情况,尤其是半年后抵达琉球的总督克里斯蒂娜殿下,不管她要在琉球做什么,东印度公司都要竭尽全力帮助她,如果她想要复辟王室,就帮助她进攻日本,只凭借小小的琉球根本无法撑得起瓦萨家族王室的门面。告诉卡尔,必要的时候他可以加入东印度公司的琉球殖民地。”

    玛格丽特两眼神采奕奕,秋波流转,她崇拜的说道:“你是我见过的胸怀最宽广的男人,奥拉夫,你可真是一位圣君。”

    奥拉夫微笑道:“克里斯蒂娜毕竟曾经是我的教女,而且他改信天主教了仍然喊着我教父,我怎么能不疼爱的的女儿呢?”

    玛格丽特和克里斯蒂娜关系莫逆,近半年来一直致力于缓和两人的关系,虽然很难恢复到以前的父女关系,但是在克里斯蒂娜离开斯德哥尔摩之前两人已经能够坐在一起吃了一顿饭,那是为克里斯蒂娜送行的的晚宴。

    奥拉夫也在晚宴上难得的笑了,并且以个人的身份送给了即将前往远东的克里斯蒂娜10万瑞典金元,这笔钱对于欧洲的任何王室而言都算的上是一笔巨款。

    克里斯蒂娜知道自家家族的财产在退位时已经不足5万金元,可是教父却加倍给了自己,这让克里斯蒂娜不禁动容,也是因此才在离开前又喊了奥拉夫一声教父。

    想起了跟教女克里斯蒂娜的时光,当年这二位教女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奥拉夫心头一软,感觉父女两个今天能维持住这种关系也算是成功了。

    玛格丽特微笑的拉起奥拉夫的手,放到了自己的肚子上,笑道:“陛下,你有继承人了。”

    奥拉夫脸上出现了惊讶的笑容,然后抱住玛格丽特,说道:“咱们结婚好几年了,总算是有了孩子,以后瑞典帝国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玛格丽特是丹麦人,对于瑞典帝国这个名词并不感冒,反而更喜欢“维京帝国”这个概念,所以就拉着奥拉夫的大手,柔声说道:“陛下,我想您已经超越了北欧各国的每一位先王,瑞典帝国已经无法代表您,我觉得是时候改名字了。”

    奥拉夫问道:“改什么名字,国名吗?”

    “是啊。”玛格丽特微笑道:“我觉得维京帝国就十分不错,这样才符合您推行维京标准音,防止各国再有分裂倾向的初衷,所有的旧国家都消失了,大家合并为一个最伟大的国度,维京人的维京帝国,这样不是正好吗?”

    奥拉夫想了想,点头道:“我一直觉得现在还不是更改国名国体的时候,不过既然你说了,那就过几天请宋先生、诺伦他们一起议议吧。”

 第465章 科举三大试题

    4月12日,今天是瑞典在斯德哥尔摩进行统一科举考试的日子。

    往日里就热闹的首都,今天更是变得人山人海,商船靠港后见到如此热闹的景象,英国、荷兰、俄罗斯、波兰、法国等各国的商人看到都震惊了。

    自从瑞典攻破阿姆斯特丹,制造了“姆斯特丹之乱”后,荷兰这个欧洲的“香槟集市”就彻底没落了。

    阿姆斯特丹的食品加工业、商品大市场的虽然还是主导产业,但是临近的哥本哈根、伦敦已经抢走了一多半的生意,如果不是还有西印度的殖民地小岛提供着商品,东印度残留的殖民地提供着香料,荷兰将会坠入破产灭国的万劫不复的境地。

    所以目前欧洲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不再是阿姆斯特丹一枝独秀,而是哥本哈根、伦敦、阿姆斯特丹三城争锋。

    但是在各国商人的眼里,不仅是三城,就是之前巅峰的阿姆斯特丹也不会比现在的斯德哥尔摩更加的繁华。

    走出码头,不用去问就能从报纸和所谓的北欧各国的维京人热议的话题中知道了,斯德哥尔摩如此热闹是因为奥拉夫大帝搞的什么从平民阶层选拔有能力有文化的人做官的科举考试,瑞典各省各市小有资产家庭的孩子都来报考了,还有没什么文化但是自认为是手艺精湛的工匠的人,也能参加科举考试里的“别科”,虽然不能像“正科”一样考中了分配官职,但是据说也能给个小官吏做做。

    得知了这个情况,各国商人都很羡慕,对奥拉夫这位波罗的海以外都宣传成奸淫王太后,欺压幼主,谋朝篡位的“北欧巨龙”也有了许多改观。

    这些商人的出身大多不高,有的虽然不是贫民但也只是大家族的私生子,如果在北欧,凭借大家的学识一定能考取功名,博得好前程,扬眉吐气了。

    自从去年奥拉夫荣登大帝宝座后,好多国家都把北欧巨熊改成了“北欧巨龙”,因为龙在基督教文化里是跟恶魔一党的反派,所以这个称呼显然不是赞美。

    ……

    在码头一直卖报纸,并且通过读报纸学习各种资讯信息,提升见识的斯特凡·安德松今天并没有继续卖报,而是换上了只打了三个补丁的衣服,腋下夹着墨水瓶和鹅毛笔、炭笔跟着人群到了“科举院”。

    科举院是奥拉夫大帝仍旧是教父摄政公的时候所居住的城堡,虽然不奢华但占地面积够大,此时改成了教育部和科举院,足够同时容纳数万名考生。

    瑞典铁骑军被临时抽调来科举院维持秩序,同时检查考生,从早晨六点钟开始天光大亮考生们就结队进入,直到10点才算结束。

    斯特凡·安德松今年18岁,正好符合参考的资格,他算是最后一批进入科举院的人,进入高大的城堡,在身穿铁甲的士兵带领下走进一间大宫殿,里面已经摆满了毛毯,几乎每张毛毯上都趴着一位考生,大家都是席地而坐。

    斯特凡·安德松迅速找到了角落的空位置钻过去坐下,过了十来分钟,就听到门外“叮”的一声铁琴响,殿内殿外再也没了声响。

    一个肥胖的高大男人走进大殿,说道:“现在考试开始,上午到下午共计考三张试卷……”

    说了一些考试规则后那个男人就离开了,其他人兴许不知道,但是常年在码头混迹的斯特凡·安德松却认的这位男人是奥拉夫大帝的哥哥乌拉夫殿下,他被奥拉夫殿下任命为挪威公爵,在特隆赫姆就是一个土皇帝,现在被大帝调回来做了此次科举的总考官。

    片刻后就有瑞典铁骑兵抱着一摞雪白的纸张在大殿内穿行,片刻后到了斯特凡·安德松身前,斯特凡·安德松急忙起身拿了一张纸,坐回毛毯上就看纸张上用瑞典文字写着一道题:“汉斯挖了一个池塘,每小时能往池塘里倒入十分之一容量的水,可是水池每小时会下渗入五十分之一的水量,当水池内的水超过一半的容量后,下渗速度会加倍,请问,汉斯要多久才能将池塘填满?”

    斯特凡·安德松挠挠头,觉得有些复杂,思索片刻后又隐约觉得抓到了什么,心中暗自说道:“这好像是一道数学题,这么难,怪不得要用这么大的纸写,看来要求带炭笔,就是为了些数学题了。

    谷<;/span>;  呃,既然是一半之前和一半之后的下渗速度不同,那我就分开去演算,最后再加起来……”

    苦思冥想了半天,心中终于有了想法,斯特凡·安德松就拿起炭笔在纸上写写画画,演算了起来。

    城堡内像斯特凡·安德松所在的大殿考场有8个,每一个都有上千名考生,第一场靠的就是数学题,题目是奥拉夫亲自出的。

    等到中午1点钟,铁琴声响起,在考场巡逻的战士们就开始收卷子,无论是否有人还在写,到了面前就伸手,不给卷子就拔出腰间长剑将卷子劈碎。

    在连续劈碎三张卷子后,斯特凡·安德松考场的考生再也没有人敢耽误,急忙把卷子双手奉上。

    斯特凡·安德松半个小时前就写好了试题,又不放心的反复演算了好几遍,等到看着卷子交上去后u,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