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冰岛崛起 >

第240章

冰岛崛起-第240章

小说: 冰岛崛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德哥尔摩的市民倒是有不少人知道情况,但是他们又如何敢说。

    奥拉夫遇刺的四天后,芬兰、利沃尼亚、波美拉尼亚公国等最近地区的共计八万大军的船队已经快要抵达斯德哥尔摩港口了。

    克里斯蒂娜在这天的早晨就直接下达了退位诏书,理由是她信仰的是天主教,已经不能再担任基督新教国家的国王,同时自己还是一位同性恋,完全不能为瑞典帝国生下继承人。

    克里斯蒂娜的理由很充分,也证实了近些年市井上的一些关于她是不婚者和同性恋的传言。

    克里斯蒂娜的退位让瑞典国民都措手不及,因为古斯塔夫二世没有任何子嗣了,而克里斯蒂娜的远亲中也并没有成才之人,唯一有能力的卡尔也并不在欧洲。

    不过克里斯蒂娜在第二份诏书就为瑞典民众解决的找不到合适的新国王的难题。

    大帝亲自在诏书中指定由教父摄政公奥拉夫殿下担任瑞典帝国的临时大帝,直到找到合适的继承人以后再进行更替。

    气势汹汹抵达斯德哥尔摩港口的维京军团并没有屠城的机会了,他们见到了码头前等待他们的铁骑军和教父特使,然后知道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那就是教父摄政公已经挫败了刺杀者的阴谋,并且成为了瑞典帝国新的大帝。

    本想大发横财的维京战士们再看斯德哥尔摩就知道这是总元帅奥拉夫殿下的城市了,自然也不敢造次。

    于是,在1651年的9月2日,北欧巨熊奥拉夫于斯德哥尔摩大教堂接过了路德宗大长老递过来的王冠,接着自己带上,挥舞着权杖喊道:“上帝赐福,我奥拉夫今日加冕为瑞典帝国的大帝,代替上帝牧养万民,一定秉承古斯塔夫二世大帝的遗愿振兴帝国,瑞典万岁!维京万岁!帝国万岁!”

    教堂内的官员贵族几乎全是奥拉夫的心腹手下,斯德哥尔摩本土的贵族早已被杀了大半,小部分也被抓起来审问,随时可能送去格陵兰流放。

    教堂外则是数万的维京士兵和数十万被叫来观礼的市民。

    “砰砰……”

    随着奥拉夫加冕典礼结束的礼炮响起,所有结成方阵的维京战士们举起长刀,大喊道:“大帝万岁!维京万岁!帝国万岁!”

    市民们不管是奥拉夫的崇拜者还是厌恶者,此时此刻也都举起了右手,跟着大喊道:“大帝万岁!维京万岁!帝国万岁!”

 第460章 冰岛大公薨逝

    1651年9月2日奥拉夫成为了瑞典帝国新任的大帝。

    9月5日,最后一批救驾的军队抵达了斯德哥尔摩,这是冰岛公国的维京军队。

    冰岛大军的到来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噩耗——冰岛大公哈达尔殿下在得知奥拉夫殿下被瑞典人刺杀后,本就身体不好的哈达尔殿下因为心情激动而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后病逝与雷克雅未克国公府。

    奥拉夫在连续数日内接连遭遇了刺杀、挚友海涅、心腹额图库被杀,和教女克里斯蒂娜反目,父亲哈达尔病死,接连的打击让本就身受外伤,疲惫不堪却强打精神的奥拉夫支撑不住,也腰伤发炎,罹患风寒病倒了。

    奥拉夫的身体强壮,三十多年来很少得病,但是这一病却十分吓人,幸好宋清河师徒用心,每天日夜看护照顾,在内服外敷的各种药剂治疗下,病痛和伤势都渐渐稳住了。

    可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在入冬后,奥拉夫的病才渐渐痊愈,此时距离继位大帝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了。

    三王冠宫堡的卧室内温暖如夏,壁炉内的火苗舔舐着木柴,发出轻微的噼啪声,让仍听到了只觉得心安发困。

    奥拉夫躺在天鹅绒大床上,他神情憔悴,但是眼神精光闪烁。

    一声钟响,望着窗外的一片黑暗,奥拉夫淡淡笑道:“中午十二点了。”

    艾米推门进来,走在毛毯上几乎听不到脚步声,凑到奥拉夫身前,艾米道:“奥洛斯求见。”

    奥拉夫眼神一动,道:“让他进来吧。”

    艾米转身出去,片刻后门被推开,一个身材精瘦的黄皮肤男人走了进来。

    他身穿白色麻袍,头戴毡帽,两个眼眶极深,但是看着年纪并不是很大。

    站在奥拉夫的床头,奥洛斯低声道:“陛下,前太后因为疯病狂躁,在冰湖狂奔而坠入冰窟死了。”

    奥拉夫闻言十分高兴,笑了一声又突然沮丧了起来。

    “哎!爱丽奥诺拉她早就该死。”

    “她要是早死了,我也不会遇刺,海涅跟额图库更不会死,父亲也不会病故了……”

    奥洛斯只是一个归化部部长,是个特务头子,并不知道如何安慰奥拉夫,只是静静地站着。

    过了许久,奥拉夫才回过神来,问道:“老女人死得好,现在我成为瑞典帝国的大帝已经有三个多月,国内还有多少人有不臣之心,心怀救主?”

    奥洛斯淡淡的说道:“陛下放心,所有不服陛下继位的已经被杀光了,所有有可能不服陛下的也被送去格陵兰放牛了,现在我瑞典帝国境内全都是陛下您的仰慕者和支持者。”

    奥拉夫还不知道,这三个月瑞典丹麦和德意志地区都被奥洛斯搅得天翻地覆,被杀被抓的人不计其数,尤其是瑞典本土的贵族几乎被一扫而光,据俄罗斯估计的数字,这场大清洗,瑞典被杀的人有十万左右,而被流放到格陵兰和文兰北部诸岛的则有五十万。

    奥拉夫有些解气了,他轻咳一声,问道:“那外国什么动静?我没少挨骂吧?”

    奥洛斯冷笑道:“法兰西跟哈布斯堡有什么本事?不就是在报纸上胡言乱语吗?除了叫报社抹黑您还能有什么手段?陛下您就只当是狗叫吧。不过俄罗斯也跟法兰西一心,还小动作不断,倒是真的贼心不死!”

    奥拉夫冷哼一声,奥洛斯继续说道:“不过范文程已经交代了,他是受土尔扈特汗国可汗和俄罗斯首相的指派才跟布拉赫联系上的,范文程、布拉赫他们的目的就是挑拨您和克里斯蒂娜的关系。”

    奥拉夫胸口重重的起伏,正要说什么却见门被推开,艾米又走了进来,说道:“陛下,皮克库来了。”

    谷<;/span>;  奥拉夫点头道:“让他滚进来吧。”

    艾米瞥了眼奥洛斯,似乎有些埋怨他说了什么引得陛下动怒,但是此时不是她能插话的时候,只好快步退了出去。

    奥洛斯和奥拉夫也不再说话,不一会肥头大耳的皮克库就摇摇晃晃的走了进来。

    见到奥洛斯在,皮克库冲他点点头,然后走到奥拉夫床头站定,似乎在等奥拉夫跟奥洛斯说完话。

    皮克库是半个月前到的斯德哥尔摩,他在格陵兰得知奥拉夫被刺杀的消息后马上就把所有事情推给了手下,亲自招了五千多格陵兰雷当精兵就踏上了救援主人奥拉夫之路。

    只不过皮克库来的虽然急切,但是得到的消息却太过时了,他的船队走到冰岛的时候才知道主人奥拉夫已经转危为安,还做了瑞典帝国的大帝,同时也知道了老主人哈达尔病故的消息。

    皮克库祭奠了老主人就趁着北海还没有结冰的档口赶往波罗的海,准备拜见一下主人。

    可是船队在北海走了不到一天就遭遇了大风,无法行走就只能停在法罗群岛,等了三四天,风雨没有停就变成了风雪,北海的海面也冰封如镜了。

    皮克库心急如焚,只能拿出来因纽特人的看家本领。

    数千名因纽特战士乘坐着雪橇,在近万头角鹿、驼鹿和猎狗的拖拉下在海面上一路飞奔,终于在半个月前抵达了斯德哥尔摩。

    对于两个儿子被杀的事情,皮克库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悲伤,可是海涅和额图库的死却让皮克库痛哭了好几场。

    按照皮克库的话说,那就是自己的儿子多得是,没有三十也有二十多,为了主人死两个那是他俩的荣幸,可是海涅跟额图库都是主人的智囊和心腹,尤其是海涅的本事最大,他们死了没有人能替代,也就会耽误主人的大事。

    担心奥拉夫身边没有能信赖的人使唤,皮克库早就决定了不再会格陵兰,而是要一直陪伴在奥拉夫的身边,因此半个月来他是每天都来奥拉夫的身前伺候。

    奥拉夫也喜欢皮克库这个幼时就一起生活,还是一起在文兰开辟殖民地的伙伴,他看到皮克库爱吃甜品的样子总是会想起两人在海格堡熬制枫糖浆的场景,也就任由皮克库每天过来陪自己说话了。

    奥拉夫想了片刻,问道:“数年前范文程是清国来俄罗斯的使团副使,他按理说早就该回到清国了,怎么没回去反而到了瑞典,还跟俄罗斯的家伙搞到了一起?他跟咱们搅和什么?”

    奥洛斯挠了下眉毛,说道:“范文程说了,他们是回程路上走到准格尔汗国得知了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病死的消息,然后北清和南明开春后就爆发了大战,战况还波及到了西北,所以耽搁了归途。

    那个清国的小皇帝不信任使团一伙人,因为正使阿济格是多尔衮的亲兄弟,范文程也是多尔衮兄弟的奴才,所以就让阿济格和范文程回土尔扈特汗国帮着俄罗斯对付咱们,说是南明厉害都是靠了咱们的支持,听俄罗斯的把瑞典搞的四分五裂,自然瑞典就无暇顾及南明了。

    因此清廷就让阿济格在土尔扈特汗国做什么钦差大臣,阿济格不乐意就硬是回北京了,据说半路上就被拿下了。

    可是范文程一个包衣不敢不听皇帝的命令,只能回到了欧洲,跟俄罗斯几位大臣商议后算是跟布拉赫也搅在了一起,又到了斯德哥尔摩亲自教导克里斯蒂娜帝王心术。

    当时刺杀事发,范文程就要逃,要不是我在全国搜捕,他又长得跟瑞典人不同,还真有可能让他逃走了。”

    奥拉夫知道范文程的经历,毕竟是能把老婆献给主子多铎睡的好奴才,两白旗的好奴才自然是不会被福临喜欢。

    福临向要中断瑞典对南明的支持,把范文程赶回欧洲搅和瑞典帝国也能理解了。

    冷哼一声,奥拉夫说道:“既然这个范文程也没什么能说的了,也不必送去格陵兰了,割了他的舌头送到扬马延岛去养雪兔吧。

    活了就是他的命大,死了也是他的福气,几百年后还能给咱们子孙留个景点了。”

 第461章 瑞典科举

    时间总是最无情的刽子手,它能无声无息的带有所有人的生命,不管这个人的身份地位高还是低,人品好还是坏,财富多还是寡。

    1651年虽然是瑞典帝国多事之秋的一年,但是一场寒冬过去后,等到1652年的春风拂来,波罗的海冰封的海面融化后,憋了一个冬天出来游春的瑞典市民们还是忘记了去年的人头滚滚,而是走在街上迎接新年,同时参加瑞典帝国的针对平民的第一场选拔公务员的考试。

    由于去年大清洗波及的范围太广,几乎所有的贵族和官员都受到了冲击,即使是平民也有不少被误杀误抓的。

    这导致瑞典帝国各省各市的官僚集团极度空虚,急切需要新鲜血液的填充。

    可是即便奥拉夫已经第一时间把波美拉尼亚公国的官吏调来了一部分,还把什切青军校的优秀毕业生塞进了瑞典各部门做官员,可是瑞典帝国的新任首相诺伦·拉达尔森却一再的告诉奥拉夫,瑞典帝国需要更多的官员,没有官员起码需要吏员文书。

    奥拉夫感觉十分棘手,只能请教唯一的智囊宋清河老先生了。

    宋清河捻须说道:“请陛下在瑞典帝国开科取士。”

    奥拉夫当时就突然眼前一亮,现在的资产阶级还在地上躺平着,欧洲的官员基本都是贵族的天下,虽然是贵族子弟,但也都是上过大学的精英,又是在小国遍地的欧洲,治国这一块也都能勉强过得去。

    可是平民出身的如果家里有钱也能伤了大学毕业,混个小官吏是没问题,做大官一般就看运气了,如果是贫民子弟出身,根本就没有希望。

    现在瑞典帝国的老旧官僚集团被杀的杀,抓的抓,基本上快干净了,所以也就鞥推倒重来了。

    宋清河所说的开科取士很符合奥拉夫的心意,只不过在瑞典肯定不是靠四书五经和八股文了,而是考数学、文学、策论和外语了。

    奥拉夫很清楚自己需要一班什么样的官僚,引入后世公务员考试那一套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了,而且这种考试不限出身,不限年龄,可以再开几门技术官吏科,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随便给个官吏的身份发点薪水就送到文兰去为建设新大陆做贡献去了,这不也是很划算的吗?

    所以在刚开春时科举考试就被维京战士们骑着马在国内各地宣传了遍,考个功名出人头地也成了所有瑞典平民的心愿,这种要当官的热切心气自然就冲淡了年前大清洗的恐惧气氛,甚至有不少平民已经在感恩陛下杀得好了。

    “要是不把那一帮趴在平民身上吸血的家伙杀掉,哪有我们这些出身不好的人爬上去的一天?都要感谢仁慈的奥拉夫陛下。”

    这句话也就渐渐地成为了每一个报名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的口头禅。

    瑞典帝国的第一场科举考试春季3月份报名,等到4月份就要开考,5月出成绩,6月就能直接根据成绩任用官员了。

    今年的科举只是一次实验,所以范围只在瑞典本国,奥拉夫觉得如果效果不错,明年或者年前可以在丹麦、波美拉尼亚公国等瑞典帝国的范围内开一场普遍的科举,然后考上的考生就可以打破地域调动任官,这样既能避免他们在本地培养家族,又能杜绝各地的疏离感。

    现在奥拉夫已经成为了实至名归的北欧掌控者,所考虑的也就是如何把北欧这个零碎的地区给整合成为一个由凝聚力,有粘性的国家。

    丹麦挪威和瑞典之前可是联统过,后来瑞典分了出来,如果没有奥拉夫的出现,未来芬兰和挪威也会从瑞典和丹麦分出来,甚至冰岛也要独立,格陵兰和小小的法罗群岛都要自治,可想而知这种狗屁分离感根深蒂固。

    奥拉夫通过北欧雷当的建立已经初步打破了帝国体系下的各民族分离感,但是效果还不是非常好,而配合上科举就会很完美了。

    奥拉夫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佩服秦始皇的手段魄力,虽然人家二世而亡,但是留给了东亚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也创造了一种大一统概念,这影响了中华文化圈几个小国,同样也是在统一后不再分裂,即便因为战乱分裂了,但是心中想的还是统一。

    可是欧洲这边却是分裂主义横行,唯一好一些的就是法国和未来的德国,不过奥拉夫觉得他可以做的最好,成为欧洲的典范。

    谷<;/span>;  所以在科举考试如火如荼的进行的时候,奥拉夫又派出一个大招,那就是今年的北欧雷当抬籍大选又开始了。

    这种抬籍大选,其实有时一种举孝廉,只不过是把认可自己是维京人的人提拔进文兰雷当,自此以后即便没有官身仍旧享受着跟官吏老爷同样的待遇地位。

    盖尔尼和哈尔夫、乌拉夫在这个春天也都来到了三王冠宫把看望奥拉夫,没有了父亲后,奥拉夫越发的珍惜亲情。

    在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着晚宴的时候,胡迪克病故的消息也送到了奥拉夫的面前。

    胡迪克有病,早就在弥留之际了,撑到了春天也是出人意料的事情。

    奥拉夫早有预料所以也没有表现出伤悲,只是在席间多喝两杯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