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黄天之世 >

第93章

黄天之世-第93章

小说: 黄天之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傅燮环视着城墙上的一众军卒,他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对生的渴求。
  傅干是傅燮的儿子,他虽然只有十三岁,但他也拿起了兵刃,披上了盔甲,跟着他的父亲一同站上了城墙。
  他听到外面匈奴人请求傅燮放弃抵抗,但知父莫若子,他也知道自己的父亲性格刚烈,重视名节,恐怕不会接纳羌人的建议。
  傅干沉思良久,还是决定劝说自己的父亲,言道:“国家昏乱,遂令大人不容于朝。今天下已叛,而兵不足自守,乡里羌胡先被恩德,欲令郡而归,愿必许之。徐至乡里,率厉义徒,见有道而辅之,以济天下……”
  不待傅干说完,傅燮就打断了他的言语,慨然而叹道:
  “别成傅干的小字,你可知我今天必须死在这里吗?正所谓圣达节,次守节,且殷纣之暴,伯夷不食周粟而死,仲尼称其贤。今朝廷不甚殷纣,吾德亦岂绝伯夷?”
  “世乱不能养浩然之志,食禄又欲避其难乎?吾行何之,必死如此,别成,我知道你自幼聪慧,日后必然能成大事……”
  此时的傅干已经哽咽不能再言语,傅燮身旁的亲卫也是纷纷偏过头去,他们受傅燮恩惠多年,他们知道自己的主公已经是心存死志。
  中平四年,四月,傅燮领兵出城,力战而亡。
  至此,凉州全境沦陷,汉帝国彻底失去对凉州的控制。


第二百一十四章 一语成谶
  “退兵了!退兵了!!!”
  一名身穿玄衣的鹰狼卫缇骑挥舞着手中的印信,奔驰在绛邑城的街头。
  随着鹰狼卫缇骑的大喊声,汉军的退兵的消息如同龙卷风一般,顷刻间便席卷了全城。
  绛邑城外的汉军正有条不紊的向后撤离,汉军的营寨已经空置了有一大半了,近半数的汉军已经踏上了南归的道路。
  连已经被汉军重新攻占了的翼城,也被汉军放弃了。
  汉军的主力将要撤离,翼城位于王屋山周边,绛邑的东面,从现在黄巾还有汉军占据的领土来看。
  汉军也必须得放弃翼城,汉军目前的控制的地方,翼城只不过是一座敌后的孤城,现在汉军主力退却,若是黄巾军进攻翼城,一旦翼城完成合围,汉军鞭长莫及。
  而且翼城也不是什么城坚池固的大城,就更加难以防守了。
  许安依靠在城楼的栏杆之上,阎忠、徐晃、吕布等人分别列于许安的旁侧。
  “明公不愧是承载天命之人,明见万里,智算若神也。”阎忠看着汉军撤离,又想起前几日鹰狼卫缇骑传来的凉州军报,不由的感叹道。
  吕布、高顺等人此时看向许安的眼神中,也带上了一丝敬畏。
  如果说吕布、高顺等人归顺,只不过是情势之举,在汉军中不得重用,但此时他们的心中对归附在许安麾下,没有什么太多抵触了。
  昔日所听闻的鬼神之说,就活生生的出现在了他们的眼前,由不得他们不相信。
  之前汉军逼迫绛邑,许安没有主动出击,而是依托绛邑步步为营,坚守城池,拖延时间。
  并且言说凉州的僵局很快就要被打破,汉军将会凉州之战一败涂地,凉州刺史耿鄙都会死在乱军之中,汉帝国将彻底失去对凉州的统治。
  当初许安这么说的时候,吕布、高顺等人自然心有疑虑,但是许安一直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样,甚至将预测的事传遍全军。
  如今鹰狼卫缇骑的军报传来,加上汉军撤军,更是印证了许安一语成谶。
  绛邑城中,上万黄巾军,皆是高举着兵刃,高声的赞颂着许安的谶语,他们高呼着“天下大吉”向着他们的大贤良师尽情欢呼着,庆祝着汉军的退兵。
  “万胜!!!”
  军营之中,无数黄巾军的军卒都走出了军帐,他们拥抱在一起,高声的欢呼着。
  杨木站在原地,四周的黄金甲军卒皆是高声呐喊,他却是愣愣的看着绛邑城楼上,那杆土黄色的大纛旗,眼中流露出了敬畏神色。
  他虽然加入了太平道中,但实际上,他之前却也是将信将疑,直到今日,许安谶语成真,他才真正的相信这个时间有鬼神,而许安就是黄天在人间的化身。
  不然为何能一语成谶,连战连捷?
  他们的大贤良师,乃是天命之人,黄天之化身!
  吕布又联想起了之前,他刚刚归附之时和许安有过一段简单的交谈。
  许安要派遣鹰狼卫的缇骑去上郡去接他们几人的家眷,交谈之时,吕布发现许安甚至都知道自己的妻子姓严。
  当时吕布只是略有些疑虑,但没有深想,如今看来,许安好似真有不凡不之处。
  吕布思索着这一月多来的经历,他想起了许安身旁的人对许安的态度,想起了那些军卒谈论到许安时面上的神情,吕布也不由得动容了起来。
  脚步声传来,打断了吕布的思绪。
  吕布偏头看去,只见一名衣袍上用金线绣着鹰狼,面色阴鸷的短髯中年男子带着两名鹰狼卫的百户走上了城楼。
  “刘辟拜见主公。”
  刘辟恭敬的向着许安做了一辑,也看到了许安身旁吕布一行人,刘辟微微皱眉但没有言语。
  许安见刘辟已经赶到,偏头向吕布等人介绍道:“这位是我太平道,鹰狼卫的指挥使刘辟,这几日传递凉州军情来的,便是他麾下的缇骑。”
  “见过刘指挥使。”
  吕布、高顺等人纷纷向刘辟见礼。
  刘辟一一回礼,笑道:“之前就有听闻,主公在河东郡新收了九名骁将,骁勇非常,汾水一战更是军功卓著。”
  高顺则是略有些警惕的看着刘辟,他在黄巾军中也有月余的功夫了,也对鹰狼卫的职责了解些许。
  众人见礼完毕,便跟着许安一同进了城楼之中。
  分定主次坐下后,许安也不拐弯抹角,当即向刘辟问道:“上党郡内有没有什么异动?”
  刘辟直起身子,面色有些难堪,但害是回道:“高都李氏妄图传递军情给河内郡的汉军,但被天井关守军截获,现其亲族已经被我鹰狼卫尽数缉拿。”
  许安眉头微皱,按理来说,截获情报传递,应当是狼卫的缇骑这才算是合格。
  但许安也知道鹰狼卫刚刚创办不久,那些世家豪强则是根深蒂固多年,还是没有苛责刘辟。
  许安点头说道:“鹰狼卫草创不久,可以先将重点放于边疆城乡,上党郡是我军基业不容有失,若是驻防军情被汉军得手,事态不可谓不严重。”
  “我这次让你来河东郡, 有三件事要交给你去做。”
  刘辟微微躬身听命。
  “第一件事,扩建鹰狼卫,河东、上党郡内各城必须都设百户所,河东郡人口稠密,设千户所两部,上党郡设千户所一部。”
  许安沉声道。
  “河东郡世家势力根深蒂固,对我太平道多是敌视,河东不比上党,世家豪强势力更甚上党郡数倍,民众更多,你所要做的事也更多。”
  “诺。”刘辟低头应承道。
  “你还记得我在葵城之战时说过,青徐兖三州的黄巾军会在中平六年再度揭竿而起吗?”
  刘辟神色一凛言道:“当然记得。”
  “第二件事就是,我要你派鹰卫的缇骑前往这三个地方,会和当地的太平道的首领,试着能否接触一下。”
  “我们攻略河东,引起的动荡比我预先的还要大,若是这三处黄巾沉不住气,提前起兵,到时候根本无法回援。”
  “鹰狼卫缇骑名额,我允许你再扩编一千五百人,坐探,耳目多多益善,钱粮用度绝不会短缺你一分,只是每一笔钱粮,我都要知道用去了何处。”
  “诺。”
  刘辟俯身应诺。


第二百一十五章 赵绩
  绛邑城,黄巾军营寨。
  赵绩盘腿坐在军帐的榻上,他的面前摆放着一副满是刀痕的甲胄。
  还有一柄环首刀,一支长戟。
  赵绩取过长戟,双手紧紧的握着戟杆。
  他闭上双目,耳旁隐约响起了喊杀的声音,响起了那刺耳的尖鸣声,还有身旁袍泽齐声高呼“虎”的怒吼。
  青牛角、李大目都是太行山中成名的悍匪,麾下贼匪号称万众,凶神恶煞,凶名在太行山中几乎可以止小儿夜啼。
  是许安,是他们的大贤良师,带着他们一路急行,在半云山外,一举击破了青牛角、李大目铃股贼匪。
  赵绩当日被许安安排堵截山道,他遇到了青牛角。
  凶神恶煞的青牛角,还有那太行山中纵横的一众老匪就在他们的身前,向着他们猛冲而来。
  赵绩和那些素不相识,被成为袍泽的人,紧紧的贴靠在一起,他们在山道之上排列着军阵,用长戟在身前组成了一道钢铁森林。
  赵绩第一次知道了集体的力量。
  在那齐声的怒吼声中,在尖锐的鸣叫声,他甚至都暂时忘却了恐惧,而他的袍泽也是如他一般。
  他和他的袍泽们并肩而上,他们和那些凶神恶煞的悍匪短兵相接。
  赵绩记得他初次杀人时的感觉,他记得自己的长戟刺入了他身前那凶神恶煞的老匪脖颈。
  鲜血如柱般从那老匪的脖颈流出,赵绩至今都记得那老匪的临死前的惨叫。
  他也忘不了,那柄差点砸在了他面门的短斧,是他的袍泽,救了他一名,刺死了欺身上前的贼匪。
  赵绩长出了一口气,放下了长戟,他拿起环首刀,左手握住刀柄,右手握住刀鞘,双手用力,一声清越的出鞘声在赵绩的耳旁响起。
  赵绩的双目映照在了明晃晃的刀锋之上。
  他现在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握住这把环首刀的时候,那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青牛角参战,差点以一己之力将局势反转,最后在一番拼死的搏杀后,他们终于是斩杀了悍勇的青牛角,但也死伤惨重。
  赵绩在自己的什长的救援下,总算是活到了厮杀之后,但曾经他认识的很多人却永远的留在了那片山道上。
  山道一战,黄巾军再度扩编,赵绩也因功升为了什长。
  而他原先的什长升任了队率,便将他自己原先穿戴的盔甲还有环首刀一并丢给了赵绩。
  那是他第一次穿上那厚重的铁甲,握住那冷森森的环首刀。
  铁甲冰冷但赵绩穿戴在身上,感受到的却是无与伦比的安全,环首刀冰寒,但赵绩握在手中,却感觉有了奋力一搏的勇气。
  后来。
  赵绩穿着铁甲,握着环首刀在深夜,在无数尖鸣声中,在无数的喊杀声中跟随着自己的袍泽,攀上了井陉关的关墙之上。
  那一天,他们在许安的带领下,攻取了太行八陉之一的井陉关。
  赵绩的目光投向自己的铁盔,上面还布着一条刀痕,那是石脆山之战后所留下的。
  许安战前引来风雨时,那如同天幕般的豪雨就是从那顶铁盔的盔沿,滑落在了赵绩的眼前。
  赤石岭之战、晋阳之战、葵城之战,高都攻坚战、长平之战、再到现今的汾水之战,绛邑之战。
  这些老伙计一直陪伴在赵绩的身旁,赵绩身旁的人却换了一批又一批。
  甚至在葵城之战,赵绩重伤,差点死在了伤兵营,他躺在伤兵营中听着四周的哀嚎声,嚎多次都以为自己真的要快死了。
  但所幸他终究是活下来了,他从鬼门关内逃了出来,他从那死人山堆中爬将了出来。
  赵绩抬头看向身前。
  自己的胞弟的赵絮、鬼头鬼脑的田獐,沉默寡言的杨木,木讷老实的钟后,山民出身陈伍。
  一队五十二人,来来去去,已是不下百人,但赵绩所熟识的却只剩下了这五人。
  赵绩想起了数年前,在那鹿台山上,许安慷慨激昂的声音。
  “贼寇在山间田野上横行肆虐,但朝廷却对我们不管不顾,任由我们遭受欺凌。
  ……
  “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你们没有力量,你们面对握着利刃的贼寇毫无反抗之力,你们害怕官吏身后的穿着革甲的军兵。”
  ……
  “我乃颍川太平道渠帅许安!”
  ……
  “我们会为你们讨回公道!”
  “哪怕是朝廷,是汉军,也要倾听我们的声音!”
  赵绩缓缓站起身来,记起了军中的歌谣。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厚重的帐帘被人掀开,三名穿着蓝衣的狼卫的缇骑迈步走了进来,吸引了军帐中众人的注意。
  “拜见百户。”
  三名缇骑一齐行礼,一人手中捧着一件用金线绣着灰狼的玄衣,另一人则是捧着一柄奇怪的兵刃,还有一人捧着一副铁制的胸甲。
  一名满脸带着笑意的缇骑,上前了两步对着赵绩说道:“这是署衙拨给百户大人的衣物,兵刃,还请大人接收。”
  赵绩取过了他手中那柄奇怪的兵刃,这兵刃看起来好像是一柄刀,但是刀柄却没有像环首刀那么直顺。
  而且好像还多了一个部位,在刀柄和刀身之间。
  环首刀刀茎末端都装饰有圆形、扁圆形或椭圆形的铁环,佩带时以刀鞘上的“彘”或双吊耳悬挂在腰间。
  但这把刀却是刀鞘处刻着圆环,系着绳索,似乎是可以利用绳索和刀鞘上的双吊耳悬挂于腰间。
  “这是?”
  赵绩双手微微用力,拔刀出鞘,一声清越的出鞘声乍然响起。
  冷冽的寒光顿时充斥在了军帐之中,赵绩只觉得眼前微亮,这柄长刀和环首刀大不相同,不仅是刀柄,还有刀身。
  军帐中,田獐、王起等人皆是围拢了过来。
  环首刀的刀身狭长,挺直,而这柄怪模怪样的刀,却有一丝弯曲的感觉,尤其是刀尖的部位。
  赵绩双眼微眯,他曾是猎户,倒是觉得有些似曾相似,随口说道:“这倒像是那天空中飞鸟的翎毛。”
  另一名面相颇为和善缇骑闻言,笑着回道:“百户好眼力,这把刀的名字就叫雁翎,这刀是大贤良师亲自描画,命令军中工匠研究,打制而成。”
  “我听说,这第一批打制合格的刀具共计只有两百柄,拨给我鹰狼卫一百五十柄,大贤良师只留下了五十柄给黄天使者。”
  “这刀柄,刀身之间大贤良师称为刀镡,又作护手,我倒是觉得这个物件不错,环首刀虽然好用,但染血之后,或者的巨力之下,不慎滑手,容易被刀身划伤。”
  赵绩抚摸着手中的雁翎刀,不由的赞叹道:“真是好刀,此刀莫非是仿造仙家兵刃之形打制而成。”
  最后一名长相看起来有些阴鸷的缇骑,此时也开口说道:“我也算是走遍数州,但这种怪异的刀具倒是从未见过,我也试着用了一时,确实是极为顺手,绝非什么不堪大用的奇门兵器。”
  那长相阴鸷的缇骑,感慨道:“此物多半是大贤良师曾经见过的仙家兵刃,让军中工匠以凡铁打制而成,才成此刀。”
  赵绩收刀回鞘,脸色肃穆,心中追随大贤良师许安的信念愈发的坚定。


第二百一十六章 百户
  鹰狼卫在中平四年十月下旬建立,至现在也有半年的光景,在刘辟的管理下,署衙制度,职责划分,都是分的清清楚楚。
  刘辟论起行军作战不过是中规中矩,但管理鹰狼卫这样的机构,却是显得游刃有余,将其管理的井井有条。
  而且鹰狼卫直属于许安的麾下,许安有后世的见闻,自然也能看到鹰狼卫不足的地方,加以纠正。
  如今鹰狼卫,在许安和刘辟的管辖下已经慢慢的开始步入了正轨。
  鹰狼卫。共分两卫,一为鹰卫,二为狼卫。
  鹰狼卫设指挥使一名,统领鹰、狼两卫,直接对许安负责。
  鹰、狼两卫平级,卫中再设镇抚使一名统领。
  鹰卫镇抚使为杨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